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250部分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250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宋武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正是众将所想,无不是信心倍增,道:“很对!”
    XXXXXXXXXXXXXXXXXXX
    一阵接一阵的爆炸声过后,整个城头化为一片火海。  轰隆声中,城头给火炮炸出几个大口子,宋军好象潮水一样涌了进来,无边的杀声响彻天空,蒙古军队在宋军如潮地攻势面前根本就无法抵挡。
    阿术和张弘范这两位忽必烈地宠臣,见识过在忽必烈治理下的蒙古军队曾经盛极一时,兵锋所向,列国宾服。  可是,自从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后,一切都变了,蒙古军队是一败再败,败得不可收拾。  将领还是以前那些将领,可是盛况已经不复,辉煌已成过过去,现在地蒙古军队和他们的先辈披坚执锐,勇往直前的气慨比起来实在是让人伤心,他们在宋军的打击面前其表现和以往一触即溃的宋军没有什么两样,只顾着逃命。
    这种事情,在阿术和张弘范记忆中,那是宋军的专利,而现在这一切都变了,变得让人难以接受,昔日屡败的宋军现在是强大无匹。  勇往直前,而昔日无坚不摧地蒙古军队现在已经是胆小如鼠了。
    二人对视一眼,仰天长叹道:“天乎!天乎!苍天,能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英难子孙不能创造成吉思汗那样的辉煌?”
    成吉思汗的成功,固然有他卓越的军政才干,被当时人公认为最有可能夺“鹿鼎”之人。  正是冲着他一代天骄的气魄,不少人归顺了他。  使得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是一个很奇怪地产儿,一方面他的血腥、暴行让他身边不少人反感、反对。  可是,这些人对他又是忠心耿耿,为他出谋划策,为他出生入死。  比如郭侃地祖父郭宝玉,此人文武双全,给成吉思汗提出了“先取西南。  再经略中原”的战略建策,这一建策给很好地执行了,蒙古人先灭了西夏,最后再取中原。
    还有耶律楚材,此人虽是契丹人,却久受汉文化影响,比起那些蒙古人富有更多的仁心,给他从蒙古人的屠刀下救出的百姓不在少数。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长春真人丘处机也应成吉思汗之邀不远万里去到西域。  与成吉思汗相处数月。  后人对于此事一再牵强付会,说成吉思汗是为了求长生不老之药,其实是误会。  长春真人其人有很高的才情,也许行军打仗他不善长,但是说到治理国家,收拾民心。  要不是当世第一地话,也是相差无已。  宋金两国多次征召,他都不出世。  唯成吉思汗多次力邀,才西行。  究其原因,无非是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很可能“夺鹿鼎”,他给成吉思汗出了一些收拾民心方面的策略,给很好地执行了。
    当然,另一个原因就是成吉思汗还处在一个很好的时代,他生活的时代金国已经没落了。  “猛士已不复在”;西夏衰弱了。  南宋更加愚蠢了。  就是这样,他的征服战争也是几经起落。  多次是险胜。  最危险的莫过于两次,一次是进攻金国在野狐岭一战。  当时,金国投入四十五万大军,而他只有十万,整个形势对他是很不利,他很可能全军覆没。  然而,他却胜了,胜得很漂亮。
    究其原因,一是金军统帅的愚蠢,没有用好这些军队,更有一支十五万人的军队在两军大战之际逃离了战场。  另一个原因是成吉思汗杰出地军事才干,他知道他的军队无法战胜四十五万大军,他集中所有的军队直攻金军中军,一举击溃了金军中军,用三十万金军的尸体铺满了野狐岭的山岗。
    另一次的好运降临是他在西征花剌子模地时候。  成吉思汗灭花剌子模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当时的实力对比他弱很多,他却赢了。  主要是当时的花剌模子苏丹摩诃末太愚蠢,制订了一个错误到愚蠢的战略。  他否决了王诸札兰丁集中优势兵力,趁成吉思汗立足未稳之际与之决战的战略构想,实行分兵守城,把军队分散在各个城市。  其结果,却是成吉思汗从容不迫地把军队分成几路进行大扫荡,各个击破。
    平心而论,摩诃末非常聪明,他很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唐明皇,先明后暗。  他继位之初,励精图治,征服了不少国家,使得花剌子模盛极一时。  然而,他在成吉思汗面前的表现让人吃惊,让人吃惊的不是他的雄姿英发,而是胆小如鼠和狂妄自大。
    他制订了一个愚蠢到家地战略,就是再多地军队也不够成吉思汗打的,打了败仗很正常。  他并没有调整部署,而是“猛士已不复”,就知道逃命,逃啊逃地,直到他在逃跑途中死去。  临死之前,他倒是做了一件好事,就是把札兰丁扶上苏丹的位子,可惜的是为时已晚,札兰丁也是回天乏力了,花剌子模终归是灭了。
    灭了花剌子模的成吉思汗,实力大增,西夏,金宋这些腐朽的国家皆不是对手了,从此以后,成吉思汗的大军所到之处,无往而不胜。
    就是这样,南宋也与之争斗了几十年而不亡。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尽管南宋朝廷无能积弱,但是中国势大,不是那么容易征服的。  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后,历行改革。  革除积弊,使得南宋的潜力发挥出来。
    几千年文明沉淀地中华古国实力本来就雄厚,再有李隽这样的明君主政,不要说忽必烈,就是起成吉思汗于地下,也是不敢与之交锋。  对于这个道理,阿术和张弘范哪里想得到。  徒呼奈何而已。
    正在两人无奈之际,一个声音响起:“二位将军。  别来无恙?”
    阿术和张弘范定睛一瞧,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去而复返的扬风道长。  此时的扬风道长比起先前,更多了几分活力,一点也不象一个谦冲恬退的出家人,倒象是一个神采飞扬的大将军。  此时的阿术和张弘范是伤透了心,听了扬风道长地话。  只觉象是钢针在刺他们的心一样难受,张弘范没好气地道:“哪里钻出来一只不吉利地鸟?”
    “说吧,你有什么事?”阿术没好气地直接问道。
    扬风道长微一施礼,保持一个出家人的良好修养,道:“贫道奉家师之命,前来给两位将军指点一条活路。  ”
    阿术冷冷地道:“生死有命,一切由天定,就不用道长挂念了。  请道长代为问贵师好。  ”
    在这种情况下。  阿术没有破口大骂就不错了,能把话说到这种程度上,那就更不错了,扬风道长不得不赞叹他的自制能力,道:“好气魄!二位将军,可否听贫道一声劝。  归顺朝廷吧,只要你们不再为祸百姓,朝廷定会宽大处理。  ”
    “你还真好心情,先前是给我们指点迷津,现在又来给人指点活路。  ”张弘范冷笑着道:“要是我们不投降呢?”
    “张将军,你也是汉人,归顺朝廷是你早就该走的路,何必执迷不悟呢?”扬风道长好言相劝。
    张弘范脸上作色,道:“不必了。  为将不胜,不能灭敌国。  我已经是辱没祖宗了。  要是再投降南朝。  那我就是不忠不义了。  ”
    “将军请三思。  ”扬风道长仍是劝解。
    张弘范一下拔出弯刀,道:“来吧。  ”
    “既如此。  那就不客气了。  ”扬风道长一下拔出佩剑,身如飘风,直朝张弘范扑去。  就在扬风道长出剑的同时,他的几个同门师弟也是仗剑而上,直取阿术和张弘范两人。
    XXXXXXXXXXXXXXXXXX
    “哎呀,我说杜将军,你这是怎么搞的?我们明明有那么多地火炮,为什么不用?”高达很是不高兴,不住地喷气,吹得白胡子不住飘扬,道:“皇上给我们火炮,就是用来对付鞑子的,要是不用,那不成了摆设?那些银子可就花得太不值得了。  杜将军,你知不知道,皇上为了弄银子,可是伤透了脑筋,你不用就是对不起皇上。  ”
    李隽戏称高达为老顽童,还真是妙语,他的话都说得如此好笑,张世杰卟哧一声笑出来,拍着他的肩膀,道:“高将军,你看你,到老还是这样的急脾气,你不要一个劲地埋怨,听杜将军把话说完不就成了。  ”
    拍拍脑门,高达有点不好意思,道:“我高达这辈子就这脾气,急。  杜将军不用火炮,我就和他急。  ”说到这里,自己都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
    “高将军,你也知道郭侃挖了很多掩体,是用来躲避我们火炮的轰击。  掩体固然可以起到降低火炮杀伤威力的作用,但是要是我们学东线围歼战一样,实施不间断地轰炸,鞑子躲在掩体里,一样会给我们轰得干干净净,所不同的就是我们多费些炮弹而已。  ”张世杰给高达解释,问道:“要是高将军是郭侃,你会怎么做?”
    高达想了一下,道:“要是知道朝廷地进攻时间,把掩体里的军队撤出去躲避一下,等炮击过后再回来就行了。  ”高达不愧是名将,一语中的。
    “妙妙妙。  ”杜大用和张世杰抚掌称妙。
    高达接着问道:“问题是郭侃这鞑子不知道我们什么时间进攻。  这撤退的时间早不得的晚不得,要恰到好处。  ”
    “这不是难处,我们的进攻时间是明摆着地。  ”杜大用解释,道:“这点,郭侃这狗汉奸不会不知道。  ”
    猛拍一下脑门,高达大拇指一竖,赞道:“杜将军此计大妙!郭侃这狗汉奸他必然也知道,旭烈兀快到的时间就是我们发起总攻的时间。  他必然会把军队撤离第一道护御线,而我们就利用他这一心理大做文章。  他以为我们会进行足够的火力准备,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偏偏打破常规,不进行火力准备,直接派军队进攻。  等郭侃这狗汉奸明白过来,他的第一道防御已经落到我们手里了,到那时,我们是用火炮轰炸,还是骑兵与步兵协同作战,再看情况而定。  “
    “高将军高见!”杜大用和张世杰同声叫好。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十三章 再接再励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十三章 再接再励
    忽必烈把战报轻轻放在桌子上,眼睛盯着地图,久久无言。  他虽然没有说话,脸上的表情也是一如既往,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是谁都感觉得到他的心情是异样的沉重,可以说他的心情沉重得很是压抑。
    这也难怪,他才接得东线军队全军覆没的消息不久,西线传来消息,西线的军队给宋军全面包围了不说,主将阿术和副将张弘范生死未知,下落不明。  这两人一直是他的爱将,在他的统领下没少打胜仗,建下的功勋更是让他终生不忘,要是此两人有个闪失,他的心里的确不好受。
    更让他担心的是西线军队的命运。  不用想都知道,西线军队落入宋军的包围中,南宋接下来的行动必然是对其进行围歼,那么西线军队的命运必然是全军覆没。  作为最高统帅,他有责任拯救西线军队。  可是,他拿什么去拯救西线军队呢?他现在是处在他这一生中最为困难的时期,要兵没兵,要将更是没将,要想拯救西线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仔细想想以前,他是猛将如云,如博尔忽、伯颜、阿术、郭侃、张弘范、史天泽、巴布尔、贴木儿,现在还有他的弟弟旭烈兀前来助阵,按理说应该是盛极一时,当得起“济济多士”的美誉。  然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博尔忽和伯颜已经泉下作古。  郭侃,阿术,张弘范,史天泽之流,以及刚刚提起来。  给寄予厚望的巴布尔和贴木儿之辈也是吃了败仗,有些是一败再败。  按理,败将之将无法启用,可是他无将可派,只好一再启用。
    至于军卒,那就更不用说了,能征善战地军卒更是多如大海之水。  猛士多如恒河之沙,不可数计。  但是。  这些军卒早已给李隽埋葬,不知身死何方,好的落得黄土埋白骨的结局,运气差的只能是暴骨荒野,任由野兽食用。
    “今昔!何昔!”忽必烈不自禁地吟道。
    虽只四字,却把他的心情表露无遗,是啊。  在他的治理下,蒙古人的辉煌如昔,他地功业比之他的先辈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丝毫不逊色,更可以说还有过之。  至少在治理国家方面,他更多地使用汉人数千年地经验,把原本纷乱无绪、只知一味抢掠的蒙古改造成一个新世界的建立者,国家渐趋稳定。  生产日渐恢复,国力更是日盛。
    往事虽好,已成过去,现在的他面临的困难太多,他的大业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中,由不得他不悲吟。
    “忠和。  你说朕现在该怎么做?”忽必烈习惯性地问道。  郭侃是他最得力的谋士,给他出了不少奇计,就是灭亡南宋地计划也是他一手制订,当此困境忽必烈根本就没有想到此时的郭侃身在南线,脱口问出。
    等到话一出口才想起郭侃现在身在险地,又是一声轻叹,道:“来人,立即查明阿术和张弘范的下落。  ”
    命令根本就没有传达下去,侍卫队长急匆匆地进来,把手里的一封信呈上。  道:“启奏皇上。  一个道士给皇上写来一封信,如何处理。  还请皇上示下。  ”
    忽必烈现在的心情是乱到了极点,哪有心情去和道士泡蘑菇,没好气地道:“烧掉。  把那个臭道士乱棍打出去。  ”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的人做法是把这个前来捣乱的道士抓起来杀了。  忽必烈只是要乱棍打出去,已经是很不错了。
    侍卫队长站着不动,道:“皇上,道士还说,还说……”
    “还说什么?说。  ”忽必烈脸上闪着怒气喝道。
    侍卫队长追随忽必烈多年,知道此时的他已经是天威震怒,要是一个弄不好就会引来杀身大祸,小心翼翼地道:“道士还说皇上要是不看这封信,会后悔一辈子。  ”他给忽必烈吓住了,居然把这话原封不动地说了出来,都不知道改下词。
    “后悔个屁!”忽必烈没好气地骂道,随手拿起信,就要撕掉,看见信封上地字迹似曾相识,愣了一下,脱口而出道:“关中一道!”两三下把信封撕开,抽出信纸读起来。
    侍卫队长本想阻止忽必烈读信,想了一下又算了。  这种情况,要是来人心怀叵测,在信纸上动点手脚,比如弄点毒药在上面,忽必烈如此莽撞,不就犯了大错?
    “送信的道士呢?朕要见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