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26部分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26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宋武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人,真可怕!”
    《大宋武帝诗词选编》对这首《骂贼诗》褒扬备至,称其“开了一代新文风,是新文化的开端。”正是从这首诗开始,人们方才意识到做诗不一定要讲究韵角、格律,就是用白话也可以做诗,力度比起律诗丝毫不逊色,而且更加通俗易懂,更易为人接受。
    于是乎,跟风者多不胜数,终于形成一代新文风,与提倡复古的“唐宋八大家”相反,主张白话文,形成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把主张之乎者也的古文,讲究格律韵角的古诗古词封在历史中。
    李隽这个始作俑者给人称为“新文化运动的鼻祖”,被人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得知这事后,李隽无奈地苦笑,道:“处在当时的情景,我是有感而发,念出了叶挺将军的《囚歌》,是警醒吕文焕要堂堂正正地做人,不要苟且偷生。骂死吕文焕,我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这都是副产品啦。哎,叶挺将军泉下有知他的《囚歌》居然骂死了吕文焕这个汉奸,也当快慰平生了。我要是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那鲁讯先生又该是什么呢?真是乱盖!”
第十九章 夺气之战(上)
    伯颜叫士卒把吕文焕的尸体搬走,冲城上一抱拳,道:“赵先生,得罪了。我伯颜奉皇上之命前来南朝吊民伐罪,解救南朝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托皇上洪福,将士用命,大军一路推进,很是顺利。南朝军队屡战屡败,士气已沮,已无再战之能,赵先生若想仅凭临安一座孤城与我大军相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伯颜奉劝赵先生一句话,识时务者为俊杰,归顺我朝,皇上仁德,必不亏待先生,先生可保富贵,宗庙得以保全,百姓可免刀兵之灾。若是不然,赵先生妄图背城一战,无异于以自绝活路,实为智者所不取,还请先生三思。”
    “怪不得伯颜能在历史上有如此之高的评价,真的是能言善辩,明明一通威胁之词却给他说得冠冕堂皇,客客气气,仿佛朋友在劝告一般。”李隽心里对言词得体的伯颜很是赞赏,仰天大笑。
    按理说,李隽应该是反唇相驳,没想到居然笑而不答,不仅伯颜大奇,就是文天祥他们也是奇怪,直勾勾地看着李隽。
    李隽止住笑声,道:“丞相真以为我大宋军队就没有再战之力吗?”
    “不是伯颜骄狂,而是事实如此。自从我军向临安推进以来,就没有遇到过象样的抵抗,即使名将如张世杰者也给我大军一击即溃,徒自损失十几万大军。伯颜奉劝先生三思而后行,不要做出不必要的举动。”伯颜不免几许得意地道。
    这倒不能怪伯颜自大,事实确如伯颜所说,从襄阳出发以来,元军是连战皆克,就是张世杰这样的名将也是惨败。进展神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临临安城下,这样的成就任谁都会引以为自傲。
    “丞相真相信你蒙古军队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李隽淡定地问道,好象随意而问似的。
    伯颜明知李隽另有深意,却弄不明白他的意图,在众军之前又不好怯阵,断然道:“然也。”虽只两字,却说得信心十足。
    “丞相昨天是不是有三千军队不见了?”李隽含笑而问。李隽眼睛余光所及,发现文天祥等人一脸的兴奋,好象捡到宝似的。
    昨天明明有三千军队到了临安城下,却神奇地失踪了,好象给蒸发了似的。伯颜真想不明白,心里也是好奇,想知道答案,但是他才不会蠢到那种程度去问李隽是不是给他做掉了,撒谎道:“那是给我派去执行任务了。”
    李隽哈哈一笑,带着几分戏谑,几分嘲笑,问道:“请问丞相,派到什么地方去了?”
    伯颜心头一跳,感觉到不妙,嘴硬道:“事关极密,不便告知,请赵先生谅解。”
    “又一个曹操似的人物,一张硬嘴。”李隽心里如是诽议伯颜,指着伯颜道:“你呀你,就一张嘴硬。我帮你,我告诉你他们到哪里去了。他们给你派到阴曹地府去了,是不是造十殿阎罗王的反?”
    阿剌罕等人好奇之极地把伯颜看看,又把城头上的李隽瞧瞧,真搞不明白二人在搞什么名堂。
    不祥的预感更加强烈,伯颜道:“这……”后面的话再也说不出来。
    李隽笑言道:“丞相,现在我就让你见识见识一下十殿阎君发怒的结果吧。开城门,送鬼神。”
    李隽这半真半假的戏演得真够绝的,文天祥,赵佥,黄胜材诸将笑掩其嘴,偷着直乐。高达张着大嘴,呵呵直乐:“呵呵,是该给鞑子点厉害瞧瞧了。”
    城门开处,一队队和尚尼姑道士道姑走在头里,边走边念经,木鱼声阵阵传来,梵唱不绝,道号萦耳,好象是送葬的队伍。
    在历史上就没有在临战前派出和尚尼姑道士道姑的事情,更不用说还摆出一副送丧架势,伯颜虽是身经百战,在千军万马之中意气自若,当此奇事也不由得睁大一双虎目,直勾勾地看着这队不伦不类的队伍,惊奇得眼珠都差点掉下来了。
    阿刺罕这些蒙古将领也如伯颜一般,眼睛瞪得象铜铃,根本就不相信世上居然有这样的奇事,脑袋摇得象拨浪鼓,要不是脖子够牢靠,肯定是折了。
    更让伯颜惊奇的是,真的是一支送丧队伍,在和尚尼姑道士道姑后面是长长的抬丧队,两人一副担架,担架给白布蒙着,看不清是什么东西,可以肯定的是抬的肯定是尸体。
    “难道说胡奴儿他们真的给吃掉了?”伯颜心里泛起不祥的想法,继而想道:“这不太可能吧。南朝军队不经打,就算是陷入重围,也会坚持下去。只要坚持下来,大军就会赶到,解围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伯颜哪里想得到,经过李隽整治后的南宋军队大有起色,整体作战能力和蒙古军队相比仍是相差太远,但是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蒙古军队,昨天歼灭胡奴儿一战李隽是下足了血本,一刻钟完成战斗,打扫战场花了不到半个时辰,伯颜大军赶到自然是什么也看不到了。
    伯颜是个能决大疑的人,马上就有了决断,心想不管是不是胡奴儿他们,这张底牌肯定对他极为不利,要当机立断,绝对不能让李隽揭开底牌,猛的一转身,就要下令进攻,身后却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吼声:“鞑子听着,这是你们先头部队的尸体,现在送还给你们。”
    伴随着吼声传来的还有阵阵惊讶之声,就是阿剌罕都是忍不住惊奇之极地自言自语:“胡奴儿!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蒙古诸将和阿剌罕一般,一脸的震惊,惊讶得无以复加。
    蒙古士兵也是一般的惊愕,一副打死我吧,这不是真的的模样。
    伯颜心头咯噔一下,心想:“完了,还是晚了。”回头一瞧,只见城头上多出一队人,正粗喉咙大嗓子地喊道:“鞑子听着,我们是仁义之师,现在送还三千尸体给你们。”好象广播,一遍又一遍地宣传。手里拿着幌子,幌子上用蒙汉两种文字写着“伯颜,送还你尸体三千具。你要是不顾将士的尸骨未寒,将士们寒心,就开战吧。”
    城下的抬丧队奔跑着把担架放在一起,白布已经揭开,一具具蒙古军人装束的尸体静静地躺在担架上,血迹仍在,伤痕宛然。最让伯颜掉眼珠的是胡奴儿的尸体给绑在十字架上,身上的血迹伤痕仍存,但脸上却是干净异常,明显是给清理过的。
    伯颜是个聪明绝顶的人,马上明白李隽的用意,李隽是在向他示威,送还尸体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说:“你不是说蒙古大军所向披靡吗?我把他们的尸体送还给你,看你还怎么说嘴?”
    同时,李隽也是在借这机会打击蒙古人的士气,提升宋军的士气。自从开战以来,蒙古军队就没有遇到过象样的挫折,一次折损三千人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突然曝于万军之前,对蒙古大军士气的打击相当严重。
    相反,南宋军队屡战屡败,没有取得过象样的胜仗,一次干掉蒙古三千精锐骑兵,还当众送还尸体,耀威于万军之前,这是何等的扬眉吐气,是振奋南宋士气的一剂良药。
第十九章 夺气之战(中)
    至于城头上突然冒出那么多人,一遍又一遍地广播,是针对伯颜个人的设计,怕的是伯颜乐当机立断,在还没有把事情广告给蒙古大军之前下令进攻,把这一计划消灭在萌芽状态。清理干净胡奴儿的脸,是为了便于蒙古将士辩认。
    整个计划的设计完美无缺,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都是精心推算过的,衔接得相当的紧密,没有丝毫的脱节。这计划的设计者心思之缜密让人害怕,可以说滴水不漏。
    伯颜心头发寒,咬咬牙,心想趁李隽后招发出之前下令进攻,还有一线变被动为主动的机会,正要下令,城头上又响起了广播:“城西有块乱葬岗,多雄鹰,适合你们举行天葬。他们都是蒙古勇士,给雄鹰吸啄食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按照蒙古习俗,人死了放在荒野中,头朝北,脚朝南,用石头作标记,引诱飞禽来吃。以三天为期,若是给飞禽吃光了,预示着灵魂升天了,子孙将得到吉祥幸福。要是没有给飞禽吃掉,就是说死者生前的罪孽还在,要在尸体上涂上黄油或是美酒,等待飞禽再来吸食。若是给野兽吃了,就是说做过坏事。
    这声音清晰地传入蒙古士卒耳里,脸上的神色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惊讶变成了悲戚,心伤同伴的伤感。
    “完了,完了,彻底完了。”伯颜在心里暗暗叫苦,知道最终还是给李隽算计了,要是不顾一切地下达进攻的命令,军心肯定不稳,不要说普通士卒会不会听自己的很难说,就是阿剌罕他们也不见得就会服从自己的命令。
    蒙古人崇尚武勇,崇拜勇士,要是不先处理胡奴儿他们的丧事就开战的话,军心哗变是必然的事情。伯颜一向以治军严厉著称,那也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象这种有关生死后人幸福的大事伯颜的军令就是再严厉十倍也不会有效。要是采用高压手段,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兵变也不见得不可能。
    就在伯颜进退为难之际,李隽冲他一抱拳,道:“丞相请了。丞相南来,没有准备治丧的用具,颇有困难。成*人之美是我华夏礼义之邦的美德,这些佛门高僧,妙解道法的道长自愿协助丞相做一场水陆大会,超渡蒙古大好男儿的灵魂,让他们升天,降福祉于子孙。还请丞相本着仁心,体恤士卒,成全了他们。”
    李隽骨子眼里的意思谁都明白,但他能说会道,却说得冠冕堂皇。伯颜心里恨得牙痒痒的,却又无可奈何。伯颜足智多谋,一生决大疑无数,却从来没有遇到过象今天这样棘手的事情,真的感到有点手足无措,这可是他生平第一次有这种感觉。
    伯颜聪明绝顶,马上就有了主意,道:“既如此,伯颜就却之不恭了。伯颜在这里谢谢意赵先生。赵先生请放心,我会善待这些有道高士。”
    “还有道高士,你没看见他们没有眼观鼻,鼻观心的高士之姿吗?这都是临时凑合起来的半吊子。”高达差点叫破机关,总算醒悟得快,忙以手捂嘴,才把吐出的话塞了回去。
    文天祥,赵佥,黄胜材这些熟悉内情的人也是忍不住莞尔。
    打了一个大胜仗,着实让人高兴,文天祥他们高兴自是情理中的事情,就连谢道清都高兴得不得了,早早在皇宫宫门前等着李隽。一见李隽的面就拉着李隽的手,用光了所有的褒义词把李隽夸飞到天上去了。
    高兴过后的谢道清好奇地问李隽要如何善后,李隽稍一沉思,说道:“把他们的尸体送还给伯颜吧。”
    谢道清根本就相信这话是真的,睁大一双眼睛,把李隽从头到脚看了一遍,道:“皇上,你没开玩笑吧?这能送吗?”
    “能,怎么不能?人在办喜事时送礼,有技巧。这丧事送尸体也有窍门。”李隽笑言。
    谢道清好奇地问道:“皇上,你要怎么送?”
    李隽笑着说出计划,谢道清马上就请命,道:“这敢情好,敢情好,功德无量啊。皇上,伯母是个一心向佛的人,这可是大功德一件,就让伯母去办吧。”
    “行。”李隽想也没有想就允准了,道:“还请寿和圣福多操心。”
    谢道清拄着拐杖在地上走来走去,仿佛年轻了二十岁,笑呵呵地道:“超渡亡魂,佛门弟子份内事,份内事嘛。”兴冲冲地走了。
    李隽看着谢道清的背影,似笑非笑地摇摇头,心想谢道清一辈子没做过多少有益于国家的事情,这次她倒是功德无量了。
    于是乎,在谢道清的操办之下,那些和她相熟、有心向佛的人就给她拉入伙了。至于是不是真正的佛门弟子,她倒不管了,反正不是说向佛不一定要在寺庵吗?只要有佛心就成。至于有多久的礼佛资格,悟到了多少佛家精义根本就不重要。
    谢道清非常热心,把这些人召集起来进行突击培训,亲自给他们说法。说法一完,立时剃度,穿上袈裟,还真有点佛门弟子模样,谢道清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
    至于道士道姑,那是李隽为了把戏演得逼真,设计的点缀。正在高兴头上的谢道清也不反对,还大力支持,当然她是传了这些道门中人佛法,要他们佛道双xiu了。
    看着这些半道出家的人硬要装出一副有道高士模样,李隽心中也是暗暗好笑,心想要是在这现代社会随便找几个群众演员也比他们的演技好。
    伯颜从士卒手里接过洁白的哈答,举在手里道:“赵先生如此高情厚意,伯颜无以为报,这块哈答就送给赵先生,权表伯颜感激之情。”
    “妙妙妙!妙之极也!只有伯颜这种绝顶聪明的才智之士才想得到这种绝妙的反制之策!”李隽击节赞好,道:“既然如此,我就却之不恭了。”大步下城,向城步门走去,就要去接受伯颜的哈答。
    高达率先跑过来,拦住李隽道:“皇上,万万不可。鞑子无信义,皇上千万不可以身犯险。派个人去就是了,我愿意代表皇上去接受哈答。”
    文天祥,赵佥,黄胜材等将都跑过来请命,劝阻李隽。
第十九章 夺气之战(下)(1)
    李隽笑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