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95部分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95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宋武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皇上,呵呵,这下好了,我们的骑兵部队有了,一下子有了这么多的骑兵部队,这是臣这辈子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事。  ”高达捋着白胡子,笑呵呵地对李隽说,好象成批成批的骑兵就在他眼前,就等着他去指挥。
    宋朝并没有学西汉推广马政,马匹短少。  不能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部队。  和辽、金、西夏、蒙古人打仗很是吃亏,主要靠步兵。  再加上远程射击武器,比如韩世忠改进的神臂弓。  没有大量地骑兵部队进行有效机动,打击敌人的战略目标,这也是宋军在对外战争中难有胜仗的一个原因。
    这次郭侃南下,一共带来了十万重骑兵,十五万轻骑兵,一共二十五万匹战马,除去给炸死的战马,受伤的战马和生病的战马,缴获的战马中差不多还有十四万匹可以使用,也就是说要是李隽组建骑兵的话,一夜之间就会诞生十四万骑兵部队。  要是给他们装备上最好地武器,比如宝刀,锁子甲,火铳,其作战能力肯定在蒙古军队之上,这是一支何等强大的打击力量,要高达这个和蒙古人苦战了一辈子的老将不高兴都不行。
    高达的话可是说到张世杰他们心里去了,一个个忍不住点头赞同。  张世杰道:“是啊,高将军所言,正是臣等所想。  皇上,赶快下旨,组建我们的骑兵部队吧。  哼,等有了骑兵,鞑子的末日就到了!”
    李隽听在耳里,张世杰这话不是说出来地,倒象是唱出来的。
    平空多出十四万骑兵部队,运用得好的话,战果会有多大,真的难以让人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西汉大量使用骑兵部队创造的打垮匈奴一事,他们都熟悉,有了这支骑兵部队打垮蒙古自然是指日可待之事,要张世杰不想高歌一曲都不行。
    李隽这人喜欢打击人,看了一眼一脸喜气的众将,道:“你们呀,也太乐观了点吧,我们可不能做竭泽而渔的事情。  我想过了,这骑兵部队自然是要组建,但也不能是十四万,就少组建点。  ”
    骑兵的好处只要神经不是错乱都知道,李隽这个一向明事理的人居然说要少组建点,众将一下子迷糊了,不知道李隽葫芦里卖地什么药。  心急地高达马上反对,道:“皇上,别的事臣都听你地,唯独在这件事上,臣想不明白。  那么多的马匹,为什么不拿来组建骑兵?该不会是皇上想吃马肉?”
    李隽卟哧一下笑出声来,道:“你这个高将军,还真会编排人。  你要知道,马肉是酸的,哪有猪肉好吃。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从这些战马里挑选出一批母马和一批种马,再建几个马场,养出一大批马崽。  那样的话。  我们地骑兵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现在虽然骑兵少了点,将来我们就会更多。  ”右手一挥,掷地有声地道:“要多少,有多少!”
    李隽这是恢复西汉马政的举措,要是真按李隽说的去做的话,这里面可以挑选出近五万匹母马。  几千匹种马,不用几年。  就会有几十万匹战马,组建几十万骑兵都可以。
    李隽的话音一落,一片叫好声响起,还有众将的“皇上圣明”的赞扬声。
    高达猛拍额头道:“皇上,你早说嘛,害得臣白急了一场,还以为皇上要吃马肉呢。  ”
    他地话给一片笑声淹没了。  就是李隽也是忍不住笑起来,指着高达道:“你还真敢想。  ”
    经过他们这一说笑,原本就充满喜气的气氛更是好了。
    赵良淳抿着嘴,道:“皇上,臣举荐一人来主管养马。  ”
    李隽知道赵良淳是个眼光很高地人,一般的人他是不会放在眼里,他如此积极推荐,肯定是个很有成就的人。  高兴地道:“赵将军,你说,是谁?”
    “回皇上,臣在广州时曾见到一个养猪的能手,他叫胡苟,由于猪养得好。  有人送他一个绰号胡猪狗。  ”赵良淳的话才说了一个开头,就给众将的笑声打断了。  这也难怪,原本的气氛就不错,听了这么一个古怪地名字还有不锦上添花,笑出声来的道理。
    就是李隽都忍不住道:“还真能掰,居然有这样的名字。  ”
    赵良淳忙道:“皇上,臣说的是实言。  这胡苟养的猪又大又肥,他还总结了一套养猪的诀窍。  臣听说后,与他谈过,发觉此人不仅猪养得好。  对于大牲口都有一套。  他养的牲口那才叫一个好,就说马吧。  膘肥体壮,看起来养眼,跑起来更好,让人一见就不想放弃。  臣和陈丞相商议之后,把广州那边养牲口的事都交给他了。  ”
    李隽笑言,道:“怪不得广州来地将士们人人都是白白胖胖,都是他的猪肉养的吧?”
    “正是。  ”赵良淳直承其事。
    “那我就马上给陈宜中下旨,要胡苟赶来临安听用。  ”李隽热情高涨地道:“自古以来,百里奚饭牛得相,千古佳话,没想到在这朝也有这样的能人,一定要重用。  ”
    都知道百里奚是奴仆出身,却成了秦穆公的丞相,他除了治理国家有一套外,养牛也是很有一套,他养的牛膘肥体壮,让人称赞。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渡过长江,兵分两路,左路以张世杰将军为先导,高达将军跟进,廖将军负责协调各军之间地行动,从淮西进军。  ”李隽站到地图前,指着地图给众将分派任务。
    大战之后,稍一休息,立即渡过长江,趁蒙古人大败之际,把淮东淮西之地彻底稳定下来,才是上上之策,李隽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当然是要大进军。
    这次进军集中了宋朝的所有部队,每一个将领都有任务,牵涉面非常之广,李隽决定亲自部署。
    张世杰,高达,廖胜功站起身领旨,道:“遵旨。  ”
    李隽招呼他们坐下,道:“右路军由君玉为先导,柳将军跟进,由祥甫负责协调各部之间的行动。  ”
    张珏,柳河子和李庭芝站起身道:“遵旨!”
    张世杰熟悉淮西,李庭芝熟悉淮东,如此安排再合适不过了。
    “玄甲骑兵,特种部队,黄汉将军的步兵,解晋将军的骑兵为总预备队,由我率领,随后跟进,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增援。  ”李隽看着众将,继续道:“自从高宗皇帝南迁以来,北方人民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王师恢复故土,现在,我们投入江南部队,淮东军,淮西军,四川军总计八十万,加上淮西淮东坚守江北的十五万军队,共计九十五万。  这不仅是我朝历史上,也是华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行动。
    “这次北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稳固淮西淮东地区,第二阶段左路军西进,收复襄阳、蕲黄之地;右路北上山东,收复山东,建立良好的港口,以便水军运送补给。  第三阶段,目标汴京!”重重一拳砸在地图上的汴京。
    自从宋室南迁以后,收复故土,光复汴京一直是宋人的夙愿,多少人仁人志士为此洒热血抛头颅,由于宋室积弱始终没有得以实现。  直到今天,这一百年心愿方才付诸行动,李隽明显感到屋里地热度高了许多,众将眼里地热切之光热情万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长江岸边,宋军登船完毕,只要李隽一声令下,就可以万舟齐发,直去江北,开始北伐,光复故土。  光复在即,将士们非常振奋,人人都是热情高涨。
    李隽站在岸边,看着急欲渡河的将士们,也是兴奋起来。  回想起一年前初来这个世界时,南宋面临地局面是何等的凄凉,时间仅仅才相隔一年,局面完全不同了,百万大军云集,准备光复中原了,其间的变化是何等的巨大,巨大得让李隽都有些难以相信了。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高达红光满面,好象年青了二十岁,道:“皇上,快下令吧。  ”
    “好啊,我这就下令。  ”李隽的话给一声远远传来的声音打断了,这声音急切地道:“皇上,臣有十万火急之事。  ”李隽回头一看,是中书省侍郎冠占文,他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飞马赶来。  后面跟着几个骑马的兵卒,也是人人气喘不已。
    中书侍郎一般不会出现在这里,他如此急切地赶来,肯定有十万火里的事情,李隽感到事情不妙,问道:“你有什么事?”
    “皇上,臣奉文丞相之命给皇上送来十万火急的奏章。  ”冠占文勒住缰绳,连行礼都忘了,喘着粗气道,取出一道加了火漆的奏章递给李隽。
    文天祥递奏章居然要侍郎亲自跑一趟,这事情肯定是重大得不能再重大了,李隽一下接过来,去掉火漆,把奏章看完,只觉天旋地转,原本绚丽多彩的美好世界突然之间变成了灰色,这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灰色的,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晕了过去,仰面便倒。
    解晋忙把李隽扶住。  高达惊叫一声“皇上”,从马上跳下来,捡起奏章看了一遍,难以置信地道:“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手一轻,奏章掉在地上。
    (第一卷 危局篇 完)
第二卷 巴蜀篇 序
    第二卷 巴蜀篇 序
    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两次大迂回战略行动,一次是一九四九年三大战役结束后,解放军渡江作战进军南中国的军事行动。  伟大领袖考虑到不能让更多的国民党残部逃到国外,给剿匪带来更大的困难,决定采取大迂回战略,先切断西南边境退路,以防其逃蹿。  为了执行这一战略计划,陈赓率领的第四兵团到达广州,再从广州北上云南,行程达八千里之多。
    另一次大迂回战略行动就是忽必烈的兄长蒙哥推行的灭宋计划,在当时南宋拥有强大的水军,长江防线很是稳固,蒙古水军非常弱小,可以说根本就不是南宋水军的对手,再加上蒙古军队在荆襄、四川、江淮等地遭到宋军的顽抗抵抗,无法取得进展,蒙哥最终采纳了忽必烈的建议,决定迂回当时的大理,为南北夹击南宋创造有利条件。
    于是,蒙古军队从四川西部进入大理作战,灭了大理,准备从贵州调头东进南下,与从川襄一带顺江而下的蒙古大军南北夹击南宋。  要是这一计划实现的话,无异于在南宋的背后插上一刀。  幸运的是,蒙哥在进攻四川时战死于钓鱼山,这一计划遭搁浅。
    忽必烈继位后采纳郭侃的建议,决定攻打襄阳,实行中央突破,大迂回战略才彻底放弃。
    然而,大迂回战略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云南贵州相继落入蒙古人的控制中,选成西南地区不稳,无异于在南宋的背后狠狠捅了一刀。  为了打造一个稳固的战略后方,李隽必须要消除这一影响,审时度势,决定改变战略进攻方向,以巴蜀为中心,稳定西南形势,进而攻占关中之地,再稳定淮西淮东的形势,为进攻汴京创造更加有利的战略态势。
    在江南大战中,南宋的财力极大地消耗,李隽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危机,他将如何解决财政危机?他将如何在因谢道清之死而引发的政治风暴中化险为夷?他又将取得哪些好处?李隽本人和全皇后都卷入了这场政治危机中,他们的感情将向哪个方向发展?是不是会结出美丽的爱情花朵?李隽将如何对南宋内部进行改革?这些问题都将在本卷中解决。
    当然,本卷还要解决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后究竟发生的一些什么事情,文天祥等人为什么对他的变化一点也不怀疑,很是信任他?
    请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一章 政治黑手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一章 政治黑手
    PS:第二卷的序是个免费章节,由于上传的时候没有找到管理员,我就把原本一千多字的《序》压缩成八百多字,不收费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
    “黑手,黑手,无耻的黑手。  ”李隽骑在马上飞驰,表面上看来一点变化也没有,一如平时,心里实是已极怒极,恨不得把捅出谢道清死讯的罪罪魁祸首碎尸万段,在心里愤恨不平地想道:“不论是谁,我一定不能饶了他,就是血流成河也居不所惜了。  ”
    解晋率领两万骑兵簇拥着李隽一道进京,骑着高头大马跟在李隽身边。  赵佥也率领玄甲骑兵走在头里,为李隽开道。
    李隽本是个大度的人,一般事哪里会惹得他生气,这事也实在是太难以让人忍受了,竟然是在即将北伐的关键时刻捅出来,可见此人的心机有多深,此人的眼光很老练,显然是蓄谋已久的事情,是故意在这节骨眼上捅出来,目的就是败坏这次北伐行动。
    不用说,李隽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使南宋的形势发生了好转,形势一天比一天好,先是打败了临安城下的军队,现在又把入侵江南的郭侃军队全歼了,他已经在群臣、在南宋老百姓心中建立起了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还不是神一般的存在,原先那个只知道吃喝玩乐,与妃子嬉戏的无能皇帝形象已经不复不存在了。  代之而起的是一个精明强干、圣明过人地圣圣君,老百姓一提起他都会以尊敬地口吻叫声皇上。
    要是李隽率军北伐成功。  汴京光复的话,他在群臣、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就是神一样的存在,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自然是妒忌他,不允许他成功,才在这关键时刻把谢道清之死捅出来,以此大做文章,其目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就是要逼李隽退位。
    皇位始终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在蒙古大军席卷江南之时。  皇位又成了一个烫手山芋,虽然有人很想,就是自忖没有那个能耐打得败蒙古军队,只好忍痛割爱,抛给李隽了。  现在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把李隽逼得退位,自己坐上去。  岂不美哉?要是再趁形势大好地机会率军渡河北伐,光复汴京,自己岂不成了中兴明君圣主?名垂史册?
    这是多少代宋朝皇帝追求过而未果的美事,唾手可得地情况下,那些只要有一点点企图的人还有不以谢道清之死做文章的?李隽这个明眼人一眼就看穿了,由不得他不怒。
    李隽并不贪恋皇位,当不当这个皇帝,对于李隽来说都无谓。  以李隽的设想。  把谢道清的死讯瞒一段时间,等渡过长江北伐成功之后再把这件事情公布出来,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