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大明-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8卷 805章:以儆效尤
那些年看旧戏,忠『奸』剧斗,势成水火,忠臣常常落在下风,皇帝也昏庸,就在忠臣眼看要遭『奸』佞毒害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一柄尚方宝剑赫然出匣,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昏君气沮,『奸』臣授首。台下观众人心大快,千百颗悬着的激愤的心得到安慰。尚方宝剑成了平民百姓对正义和忠良的寄托与期待。在以天授神权对不法不天的斗争中,尚方宝剑焕发出神奇的光彩。
但是究竟有无尚方宝剑?回答是有。古典戏剧中解决这种矛盾冲突的无上利器并非凭空杜撰。
有关尚方剑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汉代。汉成帝(公元前三十二至公元前七年在位)时,朱云上书云:“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颜师古注:“尚方,少府之属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斩马剑,剑利可以斩马也”。 所谓的“佞臣”指帝师张禹,尚方斩马剑乃是皇家特制之物。
尚方剑帝王御用之剑。尚方,秦、汉少府属官,制造供御器物,所制剑,锐利可以斩马,号尚方斩马剑。
秦汉官制设有少府,少府设尚方令,尚方丞,其职责掌御刀剑及玩好器物,到汉末分为中、左、右三尚方,之后历代沿袭,到了唐代,尚方宝剑成了至高无上的象征,本来就是皇帝的御用兵器,赐予元老重臣,赋予特权,在外即可先斩后奏。《汉书•;朱云传》:汉成帝时,诤臣朱云上书:“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张禹之头。”张禹时为丞相,且是汉成帝刘骜的老师,正受宠幸。成帝大怒:“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命御史将朱云绑下,朱云紧抱殿前栏杆,据理力争,以至栏杆为之折断。左将军辛庆忌为朱云求情,幸免朱云一死。这就是“朱云折槛”的著名故事。朱云要求的尚方斩马剑,即民间俗谓的尚方宝剑,也叫上方宝剑。唐代颜师古注谓:“尚方,少府之属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斩马剑,剑利可以斩马也。” 《后汉书•;蔡伦传》载:东汉和帝刘肇时,“中常侍蔡伦加位尚方令,监作剑即尚方剑。御用之器,臣庶不得私用,故言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这里的剑即尚方剑。御用之器,臣庶不得私用,故言。
真正的尚方宝剑应该从元代开始。忽必烈时,道士张留孙以神道治愈皇后的病,“帝后大悦,即命留孙为天师,刘孙固辞不敢当,乃号之上卿,命尚方铸宝剑以赐,建崇真宫于两京,俾留孙居之,专掌祠事”。 此时的尚方剑还没有用于政务和军事,但已经被看作专断权力的象征。至元七年,四川、陕西发生反抗蒙古的武装叛『乱』,中书“省臣患之,请专戮其尤者以止盗,朝议将从之”。这时,翰林学士、侍御史高鸣认为:“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今从其请,是开天下擅杀之路,害仁政甚大。”忽必烈采纳高鸣的意见,没有授予征伐将帅以“专戮”权力。
明代后,遇到关乎国体的大事,凡大将出征,天子认为必要之时将此物授之,称为“尚方宝剑”。凡手握尚方宝剑,对天下百官皆可先斩后奏,其权力之大,除皇帝外几无人可匹。故而在忠臣手中,尚方宝剑的威力也能彰显,但若是碰到一个『奸』臣,因其尚方宝剑,权力难以制约,『奸』臣可凭此号令地方文武,进而拥兵一方,甚至篡位夺权,故而不到万不得已之时,皇帝不敢轻易动用,就连雄才大略,杀伐有度的朱元璋,对于尚方宝剑也不敢轻易将此物轻授于人,非得自己最为亲信的大将,方才授于是尚方宝剑,此次李景隆北伐,建文帝对其寄望颇深。建文帝知道李景隆是首次出征,生怕他年纪轻轻,在军中威望不足,便在率百官送行的当日,将尚方宝剑郑重的赐给了他。让其上斩昏君,下战逆臣。
然而凡事有利便有弊,正因为尚方宝剑权力过大,窥视之人太多,故而自拿到了尚方宝剑后,李景隆也知道尚方宝剑不能轻易示人,故而大军出发之时,便一直藏在身边,从未拿出。而就诸将而言,尚方宝剑多是从戏文里见识过,真正的尚方宝剑这些粗人连见过都没见,可以说是从未有人亲见过,这会儿见李景隆身边的副将从大帐内,拿出一个剑身一面刻着腾飞的蛟龙,一面刻着展翅的凤凰,而且剑身上还纹饰着北斗七星的长剑时,诸将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李景隆恭恭敬敬的将尚方宝剑方在放到帅案上,然后威严的向堂内扫视一眼,随即转身北面而跪。他一跪,众人忙也慌慌张张跪了,跟着李景隆大呼:“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岁!”
李景隆对着尚方宝剑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方才站起身来,自帅案上提起尚方宝剑对一干跪着的众人朗道:“本帅受陛下所托,出任北伐元帅,如今堂下有不法之臣,臣唯有假以尚方宝剑,惩罚不法之臣!今三军积聚,正当上下一心,思早日破敌,然有不法逆臣瞿能、瞿义父子,心怀叵测,不听将帅号令,诋毁上官,扰『乱』军心,臣身为主帅,为其巩固军心,唯有请示尚方宝剑加以严惩,以肃军纪,振军心,儆效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金牌啊,求金牌,各位书友们,手中有金牌的书友们,请用力砸过来吧!
第18卷 806章:死罪可免
眼看尚方宝剑,其他的将士也都醒悟过来,瞿家父子虽然粗鲁,但为人直爽,且也将义气,这点在军中最为重要,要知道,在军队之中,每一次上战场便是厮杀,若是没有一点义气,冷不丁的那天你挂了点彩头,而无人理会你,那你只能等死了,真是如此,故而军队之中多为称兄道弟的人较为多,比起那些文人的兄弟之情,更为可靠。
瞿能父子便是有些义气的人,故而在军中还是有些人缘,众人一见李景隆当真要斩杀瞿家父子,也登时慌了起来,纷纷上前求情。
但此刻李景隆正在气头上,那里理会众人的苦苦哀求之意,执意要斩杀二人,眼看在闹下去,当真要脑卒点事情,大军尚未出发,便斩杀大将,有些不吉利,一旁的参将高魏有些看不下去,上前恳求道。高巍以布衣入仕,是洪武年间便是一位有胆有识、有气节的官员。他自幼勤奋好学,学宗孔孟,推崇程朱理学。在洪武十五年入太学,因“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在这个时期,他曾建议垦荒田、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等诸事,受到朱元璋的嘉纳。但不久因事被贬,直到朱元璋去世才被赦。同年被辽州知州推荐到吏部。在吏部因为害怕诸藩坐大,许多官吏主张削藩,独高巍和御史韩郁先后请推恩诸王,好在建文帝采取了削藩的办法,方才削藩。这次他是被黄子澄亲自选拔出来随李景隆北上协助李景隆的,他本是一个文人,对李景隆映像颇为不错,但李景隆此番表现,多少让他有些意外,毕竟刚才瞿能只不过是直言无讳而已,况且说的也是军情,纵是瞿能说话有些过分,身为主帅手下犯错,略施薄惩也就过去了,万不至于被杀头。至于尚方宝剑,这么随便就请出来了,那就更有些过分了。
见众人都为二人求情,李景隆也有些犹豫,他刚才在气头上,故而方才请出了尚方宝剑,这会儿冷静下来,大军尚未出发,便斩杀大将,有些不吉利,如此轻率的动用尚方宝剑,这事若是要传到朝堂,肯定会掀起轩然**。到时候别说都察院,就连六科的言官也不会放过自己,恐怕到时候连黄子澄、方孝孺、建文帝也对自己不满,那就不好了。想到这里,李景隆方觉自己刚才有些轻率了。
就在李景隆犹豫不定之时,御史刘璟走了上来,刘璟字仲璟,是刘伯温之次子,刘琏之弟。洪武二十三年命袭父爵,刘璟以让兄子荐。乃特设閤门使授之,以刚直闻。寻改谷王府长史。朱棣奉天靖难后,黄子澄特意让刘璟和高巍来辅佐李景隆的,眼看局面如此尴尬,刘璟这才上前劝解:“元帅,瞿能虽对元帅有不敬之处,但他毕竟是一方将帅,且其父子在军中颇有威望,若是这么杀了两人,恐怕军中兵卒还以为大帅乃是滥杀之人,如此一来,下官恐怕军中将士多有怨言,将士也难免对主帅颇有危言,如此对北伐大业颇为不利,还请大帅三思!”
刘璟乃是御史,且建文帝和黄子澄、方孝孺对此人颇为看重,他的话李景隆不得不考虑,细细一想也对,自己年轻尚浅,若是就此斩杀了瞿能父子,就算军中士兵不敢有怨言,但心中定会对自己不服,如此一来,对北伐大业极为不利,他心中虽有些松动,不过眼下的局面,却让他有些下不来台了,如今尚方宝剑都请出来了,若是就此收回,岂不是摆设,如此一来,岂不让人轻视,这是李景隆不愿意看到的。
刘璟多年为御史,对于察言观『色』比起一般人要强得多,这会儿瞧李景隆面『露』难『色』,心知他的难处,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这时走上前,冲着瞿能父子喝道:“大胆瞿能,大帅运筹帷幄,岂能赵国赵括所能比拟,尔等胆大妄为,岂能对主帅不敬,如今主帅宽宏大量,大人不记小人过,尔等还不快谢恩!”
瞿能被刘璟这么一说,立时清醒过来。待把刘璟的话细细思索了一遍,他就是再傻,也知道这时帮李景隆和自己找一个折中的台阶下,瞿能虽看不起李景隆,但不能为了这点小事,将身家『性』命丢在这里,略一思索,便忙跪行到近前,对着李景隆磕头如捣蒜,极力请罪求饶。
李景隆见瞿能如此,脸上的神『色』顿时缓和了不少,正准备开口喝骂两句,但随即又一想,若是就这么轻易的放过二人,军中岂不是还以为本帅治军不严,以后还能谁怕本帅,想到此处,李景隆面『色』顿时一寒,对着瞿能道:“尔等身为参将,竟敢以下犯上,污蔑上官,目无军纪,若是这么轻易就绕了尔等,岂能服众!”
“主帅!”刘璟吃了一惊,以为李景隆还是执意要杀二人。其料,李景隆一收尚方宝剑,喝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二人辱骂主帅,『乱』我军心,本当伏诛。本帅念尔父子忠于王事,姑且饶尔一命,改打军棍三十。下次若再犯,则定斩不饶!”
“谢大帅!“瞿能父子忙叩首谢恩,如此这幕闹剧才就此作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晚更新了一万字,各位小景还算努力吧,恳请各位书友们,若是有金牌的朋友们,请用尽全力将金牌砸讲过,小景定会感激不敬,同时小景再说上一句,各位别忘了轻支持首订哦!支持首订哦!
第18卷 807章:出关
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岂知蹭蹬不称意,八年梁益凋朱颜。
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中原机会嗟屡失,明日茵席留余潜。
益州官楼酒如海,我来解旗论日买。酒酣博簺为欢娱,信手枭卢喝成采。
牛背烂烂电目光,狂杀自谓元非狂。故都九庙臣敢忘?祖宗神灵在帝旁。
陆游的这首《楼上醉书》爱国诗篇写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做松亭关,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境内,是历代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其关隘雄踞在滦河河谷与长城的相交之处,两侧双峰对峙,层峦叠嶂;谷内山势陡峭,险峻天成。
在《水经注》中称此地为“兰径”。宋、辽、金时,此地被称为“松亭关”。陆游的这首《楼上醉书》诗句:“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诗中的松亭关既是指此地。
元朝时这里被称为“喜逢口”。相传有一年青人戍边久久不归,其父思儿心切四处寻访,与其子相逢与此处,父子二人相抱大笑而亡。遂被人葬于此地,因感念其父子情深,遂以喜逢作为了关名。元朝名士许有壬在'喜逢口歌'中曾记述了此事,歌中称:“白头老翁形影惧,岂惮山川千万里;天教此地适相逢,父曰从天堕吾子;笑疲乐极惧殒身,谁谓钟情遽如此”。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建立了大明,其后便将此关更名为喜峰口,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其整座关隘由营城、荒城和关城三个部分组成。营城位于关城后约二里左右的一片开阔地上,为驻守重兵之地,以备随时增援和策应关城;荒城建于营城东北的山上,与营城形成犄角之势;关城座落在关口之处,共设有三道城门,且城墙相连,呈“日”字形,因而也称之为“三关口”。城关上还建有关楼,高四丈,名为“镇远楼”。山中凡蹊径人迹可通之处,均筑有城墙并与长城相连。这里的山与众不同,山峰如刃,直『插』苍穹,长城,这条巨龙磐踞与万刃之上,随山势舞动,壮观异常。
这一日亦是黄昏时分,松亭关守军放过数百个毫无异常的老百姓后,终于迎来了三个陌生的面孔。
“喂,你们是干什么的?出关干什么?”
为首的一人目模样二十好几,长得眉清目秀,听那守军问话,急忙陪着笑脸走上前,佝偻着身子嘻嘻一笑,道:“这位军爷,我们三个是去关外找老婆的?俺老婆跟关外的野汉子跑了,这才回来找自家兄弟去帮忙?”那年轻说着,手腕一动,一锭足有二三两重的金子便自手碗之中滑落了下来,随即递送了上去。
“呵,还有这样的怪事,你倒是听痴情的哈,老婆都跟人家跑到关外去了,你还要去找啊,这还不算,还带着两个兄弟去找,我说你那老婆到底是什么人,难不成有西施一般的倾国倾城的绝世容颜,让你过目便忘不了了!”那守军接过了金子,方在手中惦了惦,瞧分量不轻,便有些松懈的和这年轻人调侃起来。
“瞧军爷说的,都是糟糠之妻,常言道好夫不娶二女,小人这老婆虽没有西施那般倾国倾城的容貌,到也是一位美人,况且晚上那活计干的也不错,若是换了人,小人还不习惯呢?这才回来找了两个兄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