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新传-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贺景手下人员的情报能力还真是突出,贺景只去了一会儿功儿,就将袁宗第和孙幼蘩的情况搞了个一清二楚,贺景又添油加醋的对李鸿基说了一遍,李鸿基听得“嘿,嘿”笑起来:“好你个孙元化,竟然捧打鸳鸯,我偏要将他们撮合,也报一报这几天的仇。”
贺景在旁边听到李鸿基的笑声有点毛骨悚然,只听李鸿基道:“去,把袁宗第找来。”
贺景应了一声,心里替袁宗第悲哀,不知等下唐王会拿袁宗第怎样开涮,袁宗第见贺景亲自来请,以为李鸿基有什么重要地事,匆忙赶来。
一见袁宗第到来,李鸿基开口道:“好你个袁宗第,竟敢假公济私,你说,本王该如何罚你。”
袁宗第骇了一跳,连忙跪下,道:“殿下,不知属下犯有何事。”
贺景在旁边忙道:“你擅自提拔一女子为官,还敢说没罪吗。”
袁宗第纳闷起来,这事怎么早不问,现在问起来,他偷偷朝李鸿基瞄去,见李鸿基嘴角全是笑意,顿时知道唐王恐怕不是真为此事生气,忙低头道:“属下知罪,请殿下责罚。”
李鸿基嘴角的笑意更是明显,道:“好,那孤王罚你马上迎娶孙幼蘩。”
袁宗第“啊。”了一声,差点跳了出来:“殿下,此事不可。”
李鸿基道:“有何不可,难道你不喜欢她,还是认为她配不上你,我可是听说孙幼蘩就是因为你才至今未嫁。”
袁宗第黯然的道:“是臣无福,臣早已成家,初阳先生不愿让他女儿嫁给臣为妾室,臣向初阳先生求过几次亲了,初阳先生都没有应准。
李鸿基满不在乎的道:“那简单,把你地那个妻子休了不就成了。”
袁宗第吃了一惊:“如何使得,有道是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可弃,何况臣的妻子尚可称贤妻,又为臣生了一儿一女,如何能休了。”
李鸿基道:“也好,那本王就给孙初阳下道旨意,让他把女儿嫁给你做妾,谅他也不敢不从。”
袁宗第忙道:“多谢殿下好意,初阳先生耿直无比,我怕殿下的旨意适得其反。”孙元化这些日子和李鸿基每天都有争执,袁宗第也有耳闻,若是孙元化拒不接旨,不但让唐王下不了台,他的事更是没有指望。
李鸿基恼怒起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是存心不让孤王帮你了。”
袁宗第听得呆了起来,那还有帮人还有硬要帮的道理,不过他嘴上可不敢如此想,道:“臣多谢殿下好意,是臣没有福份,不能得到孙姑娘为妻。”
李鸿基道:“放屁,你有子有女,却担搁人家一个如此美丽的姑娘终身,还有脸说没福份,不行,你一定要娶了她。”
袁宗第心里大叫,不是我不想娶,是人家不松口嫁女儿,只好道:“臣已无法可想,请殿下不必为臣的闲事操心。”
李鸿基却突然道:“有了,孙初阳不是不让女儿嫁给你做妾吗,那你娶妻不就可以了吗?”
袁宗第忙道:“殿下,臣不能休妻再娶。”
李鸿基敲了敲袁宗第的脑袋,道:“笨,笨死了,谁让你停妻再娶了,男人吗,不是有三妻四妾吗,你来个两头大,娶两房妻不就得了吗。”
袁宗第倒是愣住了,他这个想法倒也有过,只是一直不敢说出来,怀疑的道:“这能行吗?”
李鸿基道:“这样,你明天就再去提亲,不,现在就去,就说是我的意思,看他孙初阳还怎么拒绝。”
袁宗第扭捏了一下,磨磨蹭蹭起来,李鸿基在他身上踢了一脚:“还不快去。”
袁宗第只好起身,先要回家准备聘礼,李鸿基又对贺景道:“你跟着,别让那小子逃了。”
贺景笑着起身,跟了上去,当晚孙元化和孙幼蘩两人刚到家门口,看见门口堆满了用红布裹着的一挑挑贺礼,袁宗第和贺景站在门外一动不动,看样子来的时间不短,袁宗第已到孙家提过二家亲,都被孙元化赶了出去,他的家人当然也知道,不肯放袁宗第进门。
孙元化板着脸,道:“你死心吧,我不会把女儿嫁给你作妾。”孙、幼蘩却站在旁边一动不动,脸色发白,也不避开。
贺景在旁笑道:“非也,袁大人是奉唐王旨意来娶孙小姐为妻的,非是作妾。”
孙元化一愣:“你要把妻子休了,那更不行,我不会把女儿嫁给这样一个无情无义的男子。”
贺景道:“也非如此,唐王殿下有旨在此,孙元化接旨。”
孙元化只好跪了下来,贺景将李鸿基的旨意念完,笑嘻嘻地道:“怎么样,还是殿下高明吧,如此一来,岂不两全其美。”
孙元化站了起来,向女儿看去,见女儿双眼含泪,说不出的楚楚可怜,想起这几年女儿的坚持,道:“你是一定要嫁那小子。”
孙幼蘩脸上虽然一红,但还是坚定的点了点头,孙元化道:“罢了,老夫也总不能让你永不出嫁。”走进了院中。
袁宗第傻傻的看着,不知是什么意思,贺景踢了他一脚,道:“初阳先生同意了,你还不把聘礼抬进去。”
袁宗第才反应过来,吩咐家丁:“快抬进去,抬进去。”
孙幼蘩这时才想到害羞,跑进了家里,躲进了自己的房间,心里“砰,砰”乱跳。
本卷完,第七卷博奕马上会上传,唐军越发强大起来,而朝庭更是一天比一天衰弱,可是唐军在草原上对蒙古人的步步进逼,让剩下的蒙古人不得不向北转移,与当时正在进入西伯利亚的哥萨克火枪手相撞,唐军,蒙古人,哥萨克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又有一番怎样的争斗,皇太极这位野心勃勃的女直酋长决不会甘心失败,他在息隐了三年后,又有怎样的作为,唐军重开陆上的丝绸之路,引起西方各国纷纷窥探,而唐军现在还没有一个出海口,李鸿基会先打下一个出海口吗,这一切都将在下一卷博奕见分晓。
第七卷 博奕 第一章 助饷
更新时间:2009…8…19 22:30:47 本章字数:4224
崇祯九年的十一月,经过了近一年的漫长战事,唐王终于率大军凯旋而归,大军回来那天,整个西安百姓全体出动,人山人海的欢呼唐王得胜归来,“湖广熟天下足,四川天府之国,”这两个粮仓都归了唐军,唐王还未回来,陕西的百姓已切实感到了得到两地的好处。
四川的井盐,茶叶,丝绸,湖广的稻米,木材,棉衣等等再也不用通过走私进入陕西,甘肃,草原等地,而是光明正大,源源不断的进入,军队所到之处又大势修路,没有了各地的厘卡,官员的贪污,这些东西的价格一下子下降了几成,从草原运来的牛羊,马匹,羊毛也可以毫无阻碍的进入两地,无论是商人,还是农民,都感觉日子一下子好过起来。对唐王的欢乎也是理所当然。
李鸿基回到西安后,第一件事毫无疑问就是对三军将士的封赏,其有功将士基本上都提升了一级,有的功劳较大的人员还连升了数级,其中窜得最快的莫过于五品的定远将军刘芳亮,一下子提为二品的湖北总督一职,让不少人暗生妒意,不过,刘芳亮的功劳也是明摆着,依靠刚开始的二千人,在大别山中发展到了五万人,还攻下了湖广的一大片领土。
陕西各部的官员也都提了一级,三省和各部的侍郎都提为尚书,以表璋他们在后方的功劳,同时也是对地方地制衡。否则地方上有二品的大员,而中央最大的官员反而只有三员,那这个笑话就闹大了。还怎么对地方管理。
这次由于在四川和湖广收剿了不少土地,唐王对勋章地发放也毫不吝啬,一级,二级,三级银制勋章的获得者多达数千人。这些人都分得了二十亩至一百亩不等的良田,对三军将士还有赏银,三十万人参战,唐王大笔一挥,发下去近二百万两赏银,这些银子都是征战所得。还没有进入唐军地户部,李守忠想反对也找不到理由,何况接下来地一车车战利品,足以塞住李守忠地嘴。
运回来的一千多万两银子。加上各个王府的珍宝,再一次填满了唐军的府库,唐军府库的存银已达到了五千多万两,已经远远超过了朝庭一年的税收,加上现在唐军中地赋税状况已经好转,各地的税收都增长迅速,唐军完全没有必要有这么多的存银,李鸿基已经在考虑该怎么把这些银子花出去,银子再多,若只是让他们躺在府库里,那也毫无用途。
而花钱最多最快的事莫过于修路,李鸿基大笔一挥,从中拔出一千万两银子,趁着冬闲,在境内再次掀起修路地高潮,这也让李守忠见识了唐王的花钱速度,回来才半个月,封赏花了二百万两银子,给工部一拔就是五百万两,如今又要用一千万两来修路,虽然打仗运回来了那么多银子,可是左手进,右手出,不但全花完了,户部还得倒贴二百万两,李守忠只得自我安慰,这钱就算没有看到,贴的二百万两算是军费了,花二百万两,得到如今的三个省,值!明年的赋税增长一大块是肯定的。
崇祯若是知道李鸿基这么花钱,肯定会羡慕的要死,以前丢了陕西,甘肃,崇祯倒不觉得心痛,那些地方都是穷省,早就收不上什么税,不但如此,在朝庭手里,每年还要贴出一部分银子给几省赈灾,但是几省的起义还是层出不穷,让朝庭不得不花巨额军费镇压,招抚,造成国库年年空虚,陕西,甘肃两省的农民起义难辞其咎。
从崇祯六年李鸿基起兵占领陕西省以来,事实上是帮朝庭去掉了一个大包袱,崇祯七年若不是满人的大举入侵,加上对闯军的围剿,朝庭的财政甚至有可能达到平衡,崇祯八年,朝庭的财政还有进一步的改善,虽然没有还清以前的欠帐,可总算没有欠下新债,可惜曹文诏的身死,和进攻唐军的失败,也只能让朝庭勉强渡日。
崇祯九年的财政却让朝庭雪上加霜,调集关宁军入京,陈奇榆,孙,庭芳两人对唐军的进攻,左良玉又是拿钱不办事,这都让朝庭的财政进一步恶化,加上四川,湖广两省的赋税全年根本没有一分银子,一粒粮食上交,而且以后都不会上交了,四川,湖广两省是朝庭的财税重地,两省的丢失,让崇祯切实感到日子的艰难。
从唐军进入四川开始,崇祯对四川的丢失就有所准备了,只是没想到又搭上了一个湖广,而无论是左良玉,还是孙庭芳,在他看来这都没有一个能实心办事,只知一个个向他要兵要饷,否则何至于对唐军一筹莫展。
唯一可以倚仗的关宁铁骑在崇祯看来忠心却是个大问题,尤其是现在的督帅祖大寿,更是桀骜不训。在崇祯二年的十一月,皇太极率数万大军围困京师,袁崇焕和他的五千关宁铁骑日夜兼程赶来救援,分为三个部分,祖大寿阵于南,王承允阵于西南,袁崇焕亲率标营阵于西。
三军互为犄角之势。双方就在北京城下大战数个时辰,数万女真兵将愣是对五千关宁铁骑无可奈何。
后来又有四千掉队的关宁铁骑赶到,在后金军的侧后方发起猛烈冲击,二面铁骑的夹击下,后金军最终陷入了无可救药的混乱之中漫山遍野的后金军在狼狈溃逃,而在他们后面紧追不舍的只有区区几千关宁铁骑,
可是在这次大胜后,崇祯却认为是袁宗焕和满人在演戏,不能数千关宁军如果能击败数万女真人,那袁崇焕怎么就不能平辽,又加上有两位太监的报告,崇祯终于确信了袁崇焕和满人有勾结,他马上下旨。把袁崇焕下到镇抚司看管,即日革职听勘!袁崇焕被下狱后,北京城外地关宁大军哗变。在继承者祖大寿的带领下返回了关外。
关宁军一去,后金兵势大吏,在崇祯三年正月初四。后金军克永平。迁安。滦州归降。正月二十二日。代善军大破明新任兵部右侍郎刘之纶军万人,射死刘之纶。唯一能够与鞑子一战的就是关宁铁骑了,而祖大寿就是拒绝奉旨入京勤王。还是在狱中地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称述厉害,关宁大军方才进关。
此后崇祯对关宁铁骑是极不信任,关宁铁骑一步步被分化瓦解。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被调回关内镇压农民军,如左良玉曹文诏。刘泽清,可崇祯拿祖大寿却无可奈何,祖大寿手下的兵马最多,实力最强。又不象袁崇焕一样事事听从圣旨地调遣,对这样地将领按理说皇帝应该是杀之而后快,崇祯却不敢下硬手,调其他关宁军进攻,军心是个大问题,若要从内地调兵,又该调多少,若是逼急了他,投降满人怎么办,崇祯思来想去,还是留下了祖大寿地人员。
只是崇祯还是不甘心有祖大寿这一根刺,在军器,兵饷方面对祖大寿多方删减,想逼迫祖大寿的兵马自散,祖大寿一方面命令士兵开荒种地,一方面每当朝庭有战事,趁势索要兵饷,竟然将军队维持了下来。
眼下到了年关,祖大寿,尤世威两人又在催要兵饷,只是国库已空,百官的俸禄尚且不足,又哪来的银子支付四万入关的骑兵军饷,可京师现在还处在唐军的威胁之下,不用关宁铁骑又不行,皇城内,崇祯将两人要饷地奏章拍的丢到了地上,恨恨的道:“要饷,要饷,一个个就会知道要饷。”
四万关宁铁骑中,祖大寿虽然是督帅,却只有一万人,另外三万人是总兵尤世威率领,关宁铁骑在全盛时有十多万人,此时被崇祯分拆,只剩下六万余人,祖大寿手下有二万人,他却不肯全力出击,留下了一万人在辽东防守,祖大寿的奏章说得这毫不客气,再没有兵饷他将率军回辽,尤世威说得隐晦一点,关宁军从辽东千里勤王,已有二月没有兵饷,再拖下去,恐军心有变。
“威胁,绝对是威胁,祖大寿可恶。”又想了一下道:“尤世威也不知为联分忧。”这当口,绝不能让关宁军回去,也不能让关宁军有点混乱,否则,丢了两省,朝庭已是人心思动,若是京师再有警,那恐怕大明江山真要分崩离析了。
旁边地徐高连忙将地上的奏章小心翼翼的捡起,放在了书案上,徐高本是御膳房一个烧茶水的小太监,由于老实忠厚,深得周围太监的喜欢,一日崇祯在乾清宫退了朝,带着王承恩和内侍三娃子从茶房经过,崇祯突发其想,想看看自己的御茶房。
当崇祯一步跨进御茶房时,徐高正在烧水,脸上不知从哪里染上一横一划的锅底,让崇祯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笑后却大发感慨,百官们一个个吃着朝庭的俸禄,却没有几个能实心办事,而这个看起来脏兮兮的小太监还在竭尽全力为自己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