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接著看提婆达多这一段:
【永嘉云。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这个几句是《证道歌》里面的话,《证道歌》可以说句句都是格言,应当要把它念背,在日常修行可以能够随时提起观照的功夫,这是对这一品的意思完全相应。前面给诸位介绍过,这品的主旨,是教我们如何去处逆境、逆缘,成就自己无量功德。世间人一般的缺点,就是不会『观恶言是功德』,不会观。你看这用的字我们世间人听人家恶言,烦恼心就起来。佛法里面教我们观,观是什么?用智慧,用智慧叫观,在眼叫观,在耳也叫观,鼻舌身意统统是观,你要会观就自在。这个观就般若里面所讲的「观照般若」,六根接触六尘如果是般若用事,都叫做观照。所以在恶言这个境界里头,只要你能够用般若观照,恶言是功德。为什么说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怎么成就的?正如同提婆达多成就释迦牟尼佛,歌利王成就了忍辱仙人。舜王的父母、他的弟弟,成就了他的孝行,岂不是成就了功德吗?如果没有这些逆境现前忍辱波罗蜜从哪里完成?忍辱波罗蜜就是要在逆境里面去修行。所以末后这说一句,如果要『不因讪谤起冤亲』,「不因讪谤起冤亲」从什么地方表现?你无生法忍、大慈大悲、忍辱功德之力什么地方表现?就是在逆缘、逆境里面,显示出你慈忍的功德,表现出你真正证得了无生法忍。诸位要晓得,无生法忍是要理一心不乱才能够证得,心在境界里平等。底下说是:
【由是而推。佛从提婆闻法者。在逆缘也。由以逆缘。成就人之菩提。故成佛时号曰天王。】
世出世间,我们可以说无论是哪一行哪一业,要是有真正的成就,都是从慈忍而成就的。如果他这个成就要不是慈忍,他的成就不是真正的成就,表面上好像成就,不久就败坏,所以不是真正的成就。真正的成就,成就的大小,与慈忍力的大小成正比例。慈悲心大,忍辱的心大,他的成就就大;慈忍的力小,他忍力就小,这是一定道理。再看下面这一段,翻过来这一页第一行:
【如来虽作状头。实在劝诫后人也。盖后之求法者。多因逆缘而退。如身子乞目等。若能处逆常顺。则无法不为知识矣。】
到这里是一段,这是讲求法之要有二,第一段讲「不得观其行业」到这个地方,这是前面这一段。『如来』在此地指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起了个带头作用,遇到冤家『提婆达多』。实际上诸位晓得,释迦牟尼佛早已成佛,「提婆达多」也是大菩萨示现的,他们两个在唱戏,一个唱正派,一个唱反派,是唱给我们看的,让我们在这里面学习。所以他的用意实在是『劝诫后人』,我们是这一堆后人里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劝诫我们的,给我们讲的。为什么佛当时这样慈悲示现?佛晓得后来求法的人,遇逆缘而退心的不晓得有多少,禁不起考验,遇『逆缘而退』。小小一点的障碍就退了心,这怎么能成就?这个问题实在是个大问题,不是一桩小事情,是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耐心、没有恒心、没有长远心。修道,你看经典里面常讲的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是多长的时间?这就是要我们培养长远心、恒心、耐心。特别是在逆境,诸位要晓得,我们娑婆世界这个世间,古人常讲「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意的事情才十分之一,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你要找个一切都顺心如意的,环境里头去修行,你到哪里去找?你有多大的福德?有的环境很好、很舒适,这道场有财富,有许多护法来拥护,它里面没有道,顺境,在生活上是顺境没有道。
有的有道的那个环境非常之贫苦,甚至於连饭都没得吃。特别是在求学的时候,诸位要晓得,真正有道的老师,他是很守本分,不作怪。常说「和尚不作怪,居士就不来拜」,老师很守本分不作怪,拜的人就少了,拜的人少供养就少。所以你跟他学学什么?跟他学只学个清净心而已;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讲的精神上的享受。出门没车坐,要走路的,是这样的一个环境。千万不要误会,这个老师这样有道德学问,又具有无量功德,一生做这么多好事怎么还会这么穷?你们看看台中李老师是个榜样,是个修行人的榜样,他今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自己照顾自己,出门还是要走路。他如果要是不做这好事,就是以他薪水来说,他自己本分赚的钱来说,买几辆轿车都够了,买几栋楼房也够!他老人家怎么样?除了很简单的衣食以外,全都布施掉,他给我们做的榜样。他的衣服,一件衣服都穿三、四十年的,不会天天去做新衣服穿,穿没穿坏还能穿,吃饭吃得最简单的。我在这个地方十天,你们看到我的饮食怎么样?李老师的饮食就跟我这一样简单,一点都不麻烦,统统布施尽了。你要跟他学道,就学他这样,一样吃苦,看起来好像物质生活很苦,精神生活比谁都乐,为什么?身心无事,这个多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最快乐的事,这种乐谁知道?你跟人家讲,人家作梦都想不到,想不到他乐在哪里?看他这么苦,乐在哪里?一生穿个布鞋,皮鞋也没穿过,李老师没穿过皮鞋,粗布衣,清茶淡饭。
我们不要说别的,他在台湾这三十多年来,所教化的众生,如果说是连听他讲过经的人算起来,我给他估计至少有五十万人以上。这个估计是最保守的估计,绝没有一点夸大,他怎么不乐!他太乐了。今天一般人说竞选台中市长,还要到处去拜托、去拉票,李老师如果是在台中点点头,我要做台中市长,我相信他马上就做。为什么?他不需要拉票,他台中莲社有姓名、有住址的,我看就有二十多万人,一个人拉个十人太简单了!他笃定当选,只要大家点点头,他就当选了。人家不干,人家不干这个事情这就叫高人,清高!诸位要记住清一定就贫,浊富,清贫浊富。你要高,高一定要清,一定就贫。所以我们过去修道的人,你不要看别人,看看小说上面,贫僧、贫道。现在我们要出去称个贫僧,人家要怀疑,现在是富僧、富道,现在富。贫僧出门怎么可以有轿车、有私家车?从前僧道真贫,穿草鞋,甚至於草鞋都没有买得起,这草鞋值几个钱?这从前两个铜板一双草鞋,两个铜板只能够买一套烧饼油条。草鞋你们也没见过。所以说连草鞋钱都没有,换句话说,连吃一套烧饼油条的钱都没有,真贫。这是教给我们,要能够处逆境不退心,学世尊、学忍辱仙人、学舜王,这都是我们的榜样。在眼前的李炳老是我们的榜样,他只是个没有剃头的出家人而已,相是在家相,他的生活纯粹是出家人生活,甚至於我们出家人做不到他的样子。第二就是:
【不观种性者。】
这个底下说,『不得观种性』就是不得观其,拿我们现在来讲他的身分,或者是家庭背景。那个某人出身富有之家,或者出身贫贱之家,或者受过高等教育,或者他没有念过书,「种性」,这些都是包括在种性里头。不要看那个人好像呆头呆脑,好像没什么知识,比我们自己差得远,说不定将来他成佛在我们之前。不但对人不敢轻慢,对於畜生也不敢轻慢,蚊虫蚂蚁不能轻慢,说不定什么?它一转世就做人了,这一修行就成佛。说不定我们堕三途,它不会堕,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非常可能。不要认为我们现在很聪明、很伶俐,不见得。底下就举出例子说:
【托龙女以明其事也。】
『龙』是畜生,畜生比不上人,这个底下说得很清楚。经里面多宝如来表的是实相之体,智积菩萨表实相之用。
【白佛欲还本土者。摄用归体之象也。】
诸位合在经里头一看意思就明了。在这个地方特别注意是它的表法,我们往往读经不晓得经里面表法的义趣,死在经文里面,这个得不到受用,不会开悟的。
【释迦不许。当与文殊论明妙法者。不废大用之象也。】
大家只注重这两句就好,『摄用归体,不废大用』,佛法有体有用,「体」是清净无为,「用」是无所不为。体是根本智,用是后得智;体上讲真空,用上说妙法。但是诸位要晓得,体与用是一不是二。如果是二就可以废用,因为它是一,一就不能废用,所以体与用是一不是二。底下说的:
【文殊与无数菩萨。俱从大海涌出者。】
这是表:
【智行皆依心海出生之象也。】
要注意表法的意思,『文殊』是表智,『无数菩萨』就是表行,大智与大行都是从心生出来,心太大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海』就是比喻。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真心变现之物,都在真心之中,绝没有跑到心的外面去。你要不信,可以从梦境里头做比喻,你晚上睡觉作梦,整个梦境就是你的心变的,那个梦境绝没有超出心外。梦境里面梦到自己,那是你自己,梦到一切人物还是你自己,你自己心变的,梦里面山河大地还是自己,梦里面的虚空世界也是自己,没有一样不是自己。我给你讲的这些话容易懂,为什么?你曾经做过梦,醒过来想想是的,不错,统统是自己变现出来的。梦里面梦到一个很爱护你的人,你感激得不得了醒了,有什么感觉?那人是自己,自己爱自己,有什么好感激的。梦中梦一头老虎要吃掉自己,诸位知道,老虎是自己变的,自己吃自己也不害怕,就这么回事情。现前这个境界就是在做大梦,你梦还没醒。你现在睡觉作那个梦是第六意识起作用,我们世间所讲的是下意识起作用。现在我们作的梦,梦里现的相是阿赖耶识起作用,阿赖耶识的作用,阿赖耶识一旦要是省悟过来就叫大圆镜智,《证道歌》里头「觉后空空无大千」。所以要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皆是我们梦中所现的境界。你要是觉悟,虽然现在还没醒过来,在梦里头一下觉悟,我现在在作梦觉悟了。
梦里头也有时候知道自己在作梦,但是没醒过来。菩萨就是这样并没有醒过来,自己晓得作梦,晓得作梦什么?他态度就不一样,慈悲心现前,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现前,晓得一切众生与自己是一体。像《老子》所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知道是一体。所以他对於逆境能够容忍,那是自己变现的,不是外面的;顺境他不贪恋,因为也是自己变现的。所以顺逆境界他就等观,平等观,在这里面不动心了,渐渐功夫深,就慢慢醒过来超越!佛经就是给我们启示。所以诸佛菩萨对待一切众生,最大的功德唤醒梦中人,使我们自己晓得我们在作梦,这是说明『皆依心海出生之象』。所以既然是平等,都从心海里面出生,哪里有什么凡圣!所以这凡圣是方便说,对还没有觉悟的人,没有觉醒的叫他做凡,已经觉醒的就称他作圣。实际上在体性上来讲,没有什么分别,是一样,只是现象上有迷悟不同而已。既然没有凡圣可分:
【人龙之可分耶。】
这个话是比喻六道,『人』是人道,『龙』是畜生道;换句话说,哪有人畜之分?
【以不可分故。即彼龙类而修菩萨行。】
诸位要晓得,畜生里面修菩萨行的很多,不但是这些灵性高的畜生类里面修菩萨行,我们知道很多,还有这些低等动物也有修菩萨行。灵性高的,大概晓得龙是灵性最高的,畜生里面最高的狐狸灵性高的,猩猩灵性都很高的。除这个之外一般的畜生修菩萨行也不少,你们看看我们佛教里有小册子,《物犹如此》,也许你们有人看过这本书,那里面专门记载过去现在这些动物,它们学佛,它们的成就,畜生修行往生的也很多。我是前一个月在高雄讲经,高雄就发现了一桩很奇怪的事情,在高雄有个草衙,那有个什么庙我一下忘掉了,就在今年前几个月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事情。这个庙里头有一条小狗,它这个小狗通灵性,每天寺庙里头早晚课诵它都来,来的时候它站在当中,到打三皈依了它就走,一打三皈依就走,早晚课都不缺。所以有人就很奇怪,这个小狗会做早晚课,可是到打三皈就走。有一天有个外地的法师从那里过,听说这个事情要随喜课诵,看到小狗到打三皈依它要走了,他就叫它住,「你不能走,你怎么可以走?你要晓得你现在的身分不是住持,打三皈走是住持和尚,你不是住持,你要把课诵做完了你才能够离开。」这个小狗听了乖乖的,课诵完了才走。
这个小狗就是这个庙里头以前的住持和尚,死了之后投胎还到他的庙里,还跟著大众课诵。人家晓得以前这个和尚人非常好,投落到畜生道,讲什么好像它都知道。所以诸位这不简单,这还是个好的榜样,如果落到饿鬼道、畜生道恐怕不晓得了,这千真万确的事实。一讲它就觉悟,它就知道自己的身分不对,现在是条狗!所以你们要晓得,寺庙里有的时候看到小狗、小猫,甚至於老鼠,乃至於更下一点蟑螂,许多都是本庙以前的出家人。在家也不例外,家里养的这些动物,可能都是过去的老人转世,因为什么?他舍不得离开这个家,他留恋。留恋怎么样?又得不到人身,罪业深重得不到人身,五戒不全得不到人身,那怎么办?就投到畜生道里,它还认定了这是它的家。有的时候它对前世的因果还不昧,在它自己还感觉到,我的儿孙对我不孝顺,天天打我、骂我,又不给我吃。它家里人哪里晓得是老人,不知道,只是把它当畜生养。
我在过去还看到一段文章,文章上写的也是一个事实,它是讲一个人记得三世,记得三世的事情。他前一世是个修行人,修行得很好,死了以后,他的神识隔了很多年都没有去投胎,他神识在什么地方?就在他自己书房里,白天就藏在书架的后面,晚上就出来。他修行有功夫,所以并不是四十九天就投胎,他隔了很多年以后投胎了,投什么胎?投鸡,公鸡,那个鸡就在他家里,它很清楚。每天那个鸡又往桌子上跑,又要往床上跑,它那个媳妇、儿子来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