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鸦片战争 >

第5部分

新鸦片战争-第5部分

小说: 新鸦片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布刘寄有些疑惑的开口准了奏。
    发布只见伯麟退了下去,穆彰阿越众而出说道:“奴才以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陛下的高瞻远瞩又岂是奴才等人所能见到。想那洋人既然能造出红夷大炮,洋钟洋表,又怎么就没有一点可学之处呢?又怎么不可以和洋人做一些买卖呢?在说那关外十里不见一村,百里不见一店,红毛夷人出没在盛京等地,实在是无人镇守当地之因,奴才以为陛下所见真乃高见,奴才真心拥护陛下实行此等利国利民的大事。”
    发布穆彰阿的话想来是不得人心的,他说完后乾清宫里一时静悄悄的,只听见盘龙柱后面记载圣录的人写字的声音。
    发布刘寄知道这家伙是个拍马屁的,不过现在来说这家伙是在帮自己的大忙。他朝堂上扫视过去,希望在有一个帮着自己说话的。当刘寄的目光看向曹振镛时,这个道光皇帝的知己果然没有令刘寄失望。曹振镛站出来说道:“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有奏。”
    发布等刘寄准了奏,年纪一大把的曹振镛依旧硬朗的站了出来侃侃而谈,通篇空而无物,不过是在卖弄文采。好在刘寄知道他是在赞同自己,在刘寄看来这个内阁大学士尚不如穆彰阿言之有物。
    发布这一下有了两个同盟军,可朝堂上刘寄仍然处于逆势。大多数朝臣都站在了伯麟一边,理藩院尚书禧恩在曹振镛发言后接着表了态。这家伙的说辞和伯麟如出一辙,对刘寄所提三点进行了一一驳斥。
    发布刘寄决定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样讨论没完没了的能办什么事情。等禧恩一说完,刘寄开口说道:“朕所言三点,朝会之后内阁必须将事情草拟出来到朕这里来,下午朕希望能和军机处的大臣们拿出一个方案来。而且朕还有一事要让诸位爱卿早做些准备。”说到这里刘寄吊了一下朝臣的胃口,他停顿了下来等朝臣们都注意起来这才继续说道:“出洋考察的人也要从诸位中选拔,内阁、军机处和各部衙门以及翰林院、督察院、理藩院都要派人轮流出洋考察。”
    发布
第十一章接见英使
    刘寄的话让朝堂上的诸位大臣紧张起来,刘寄静静的看着下方低头站立的群臣,心里知道这些人担心出去就回不来了。恐怕在他们的心目中,欧洲是一个蛮荒和充满危机和诡异的国度。他知道一时也和这些人说不清楚,好在这时皇帝的权利是如此的神圣不可侵犯,虽然大家的心里都不服气,可谁也不敢出言反对,刘寄趁热打铁开口又道:“这事就这样定下了,明天各衙门都要将出洋考察的人定下来,将名单上报到朕这里。”
    刘寄说完这翻话后,朝臣们已经知道这些事情不需要再讨论了。虽然大臣们都在心里嘀咕着,可这些事情毕竟没有触动士大夫阶层的核心利益,不过是加强和洋人的来往,至于去不去西洋,到时候这些官油子自然都能找到不去的理由,所以事情就在刘寄的坚持下通过了。
    接下来今天朝会的另一件事情是接见英吉利使节,通常接见外国使节都是在圆明园,而刘寄将接见的地点选在了紫禁城乾清宫的朝会上,让一些大臣们心中不解,其实刘寄的想法是让臣下们都对洋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很快太监们将话传了出去,等候在大殿外多时的英吉利公使萨克雷被带了进来。
    对紫禁城产生了震撼般认识的萨克雷,遥想着当初马可波罗走进这座宫殿的心情跨入了神秘的东方王国的殿堂。他心情复杂的取下了头上的礼帽,在一名御前太监的率领下步进了大殿前面。
    萨克雷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不时打量着四周。对这座庞大的宫殿他已经完全着迷了,当他看见殿中突起的金銮宝座时差点惊呼出声,这座流光溢彩的宝座绝对是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精品,宝座前的大象、角瑞、香亭和仙鹤让萨克雷目不暇接。他注意到宝座上一名穿着明黄色龙袍的人,这人微笑着看着他。亲切中带着一种高贵,神态中有一种洞察一切的超然。
    萨克雷意识到这个人就是中国的皇帝,他单膝跪了下去,由于无法吻到刘寄的手,他只是背着一只手放低礼帽深深的鞠躬下去。
    虽然在萨克雷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大礼了,但是殿堂中有一名官员站了出来喝道:“蛮夷之邦如此无礼,还不赶紧跪下。”
    萨克雷自然是听不懂的,他带着的一个洋买办吓的簌簌发抖,连忙向他卑微的说道:“大人,你赶紧双膝跪下吧,在中国冒犯皇帝是要杀头的。”
    萨克雷的神情变的不平起来,在他看来除了耶稣以外,谁都不能让他这样下跪。更何况萨克雷有着代表日不落帝国的自觉。
    就在双方要发生争执的时候,刘寄挥手让出列的礼部尚书汪廷珍退回序列。
    以刘寄大学时为了考托福下过苦功的英语,他还是能基本听懂萨克雷和洋买办的对话。对眼前穿着燕尾西服,打着领结,戴着高顶礼帽的年轻人。刘寄决定要好好的利用一下,让萨克雷成为自己和西方一道桥梁。所以他阻止了殿上一定要英人跪拜的礼部尚书汪廷珍。让萨克雷将来意叙述了一遍。替萨克雷翻译的洋买办转述着萨克雷的话,话中多次提到要中国皇帝保障英国人在中国的安全,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最后提到了要求中国皇帝调查死在中国的英国船长,并在调查后作出适当的赔偿。
    刘寄看了殿堂中群情激昂的群臣一眼,那名洋买办说话的声音也小了下来,额头上的冷汗涔涔。别说刘寄深厚的英语功底,他就是用猜也猜得出洋买办后面的话已经开始在篡改了,把萨克雷说的难听的话都给改的好听了。暗地里刘寄决定自己和萨克雷亲自沟通。
    刘寄有了这种想法,早朝上的觐见很快就结束了。
    今天的早朝在比往天稍微延长了一些,让朝臣们站的有些腿部酸软,特别是哪些上了年纪的大臣更是在同事们的搀扶下才走出了朝堂。
    走出朝堂诸臣这才发现一大早天上就起了一阵风,将原本冒出头的太阳弄的没了影踪。天空灰蒙蒙的,偶尔有翻滚的风云露出一丝缝隙,洒下一条万丈的金光。
    太和殿外的汉白玉广场走出了散朝的群臣,大臣们心情沉重而显得有些茫然。这风起云涌的天气让他们有些担心,有相好的官员小声的舆论着。他们敏锐的感觉到一场变革即将开始。每个人都思量着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变革,自己在这场政治风云中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萨克雷被一名太监和一些侍卫看护着跟在这些朝臣的后面,他悄悄的问着随从打听着官员们的对话,遗憾的是跟在他们身后的侍卫压低声音让他们不要讲话,萨克雷在随从的提醒下也闭上了嘴巴。
    虽然萨克雷对东方的艺术品充满了迷恋,可是对朝堂上中国皇帝表现出来的**,萨克雷依旧在内心里充满了鄙视,不过这种看法在萨克雷再见到这名中国皇帝时改变了。
    萨克雷再见到中国皇帝刘寄是在圆明园勤政殿,如果说见到紫禁城让萨克雷怀疑到了天国中的宫殿,那名在这里他则以为是到了上帝的伊甸园。
    圆明园完全当得起这个比喻,这里是中国数千年造园艺术的结晶,浓缩了中国境内最美妙的山水景致,是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典范,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体现。
第十二章相互交流
    接着的事情更让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洋小伙子吃惊,这位中国皇帝居然让翻译转述了卢梭否定了封建王权,又说到了孟德斯鸠明确的提出了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似乎是看着一位再生的耶稣一般,萨克雷惊呼道:“上帝呀!”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奇妙的东方王国的不解,他热烈的和这位奇妙的东方皇帝探讨起来。
    刘寄没有忘记向萨克雷推销中国的思想家们,他向萨克雷讲起了明末清初出现的黄宗羲、顾炎武等的思想,讲到黄宗羲所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时,刘寄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萨克雷听到这话差点笑了起来,这个中国皇帝居然骂着自己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利。
    刘寄和萨克雷相视笑了起来,笑真是奇妙的粘合剂,两人在这笑声亲近了起来。
    萨克雷一边笑着一边说道:“尊敬的中国皇帝陛下,陛下让我想起经常引用孟德斯鸠语录的叶卡捷琳娜女王。”
    刘寄知道他说的是俄国的女沙皇,他一边笑着,一边环顾着四周。做出这个不礼貌的动作是因为刘寄担心别人听见自己超越时代的讲话,那名懂外语的洋买办已经被打发出去了,曹公公和当值的杨露蝉都在远处守候着,这两人听不懂自己说的英语,自然没什么事。
    放下心来刘寄回想起刚才说的话,心底多少有些难过,可惜中国的思想在黄宗羲的身上达到一个高度后,遗憾的未能继续下去。这些具有进步意义思想的思想家们,以后不仅没有人将他们的思想发展下去,而且到现在再也没有类似思想家出现了。
    两人又相互畅谈一阵后,刘寄说到了准备开放沿海通商口岸。在萨克雷高兴的笑声中,立即接说道:“开放通商口岸有一个条件。”
    听到能开放中国的通商口岸,萨克雷早已经喜不自禁的笑出声来,要知道这可是大功一件,就是那个船长的事情不再过问了回去也一定能受到奖励。萨克雷只觉得这一趟真是没有白来,他立刻表示一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这位中国皇帝。
    刘寄也适时将自己的要求提了出来:一,禁止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二,准备向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派遣两千人的留学生。三,期望萨克雷能帮助中国从英国购买一批机器设备和武器。
    萨克雷沉思片刻说道:“尊敬的陛下,你渊博的知识,和开明的胸襟让在下万分钦佩。陛下所提到的事情,第二和第三我都可以以个人力量帮助陛下,只是第一点,我本人是支持陛下的决定,但是我没有答应陛下的权利,只能将陛下的口信转达给大英帝国的印度总督。”
    ****************
    河北省文安县有一个不大的庄子,当地老乡称呼庄子为米家坞。米家坞周围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在周围十里八乡也算个能吃上饱饭的地方。这里武风极盛,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好习武。这其中就有一大户人家姓董,董家有兄弟三人,老三董海川自幼痴迷武术,遍访当地名师学得一身好武艺,十七岁便在当地无人能敌。年轻人一时得意,便有些心高,想会遍天下高手。打定主意之后,董海川告别家人出外游历。
    嘉庆十八年,董海川到了福州一带。路过桃花山时,见一年幼和尚不断向树击掌,并盘树绕行。董海川暗自嘲笑一小和尚在自己面前班门弄斧,上前与小和尚交手。出乎董海川意料之外,他被小和尚揍的鼻青脸肿。吃惊之于董海川跟在小和尚后面进了山上的一座寺庙,见到了寺庙中的一位白眉老和尚。董海川见老和尚气度不凡,生了拜师学艺的念头。
    于是董海川在庙外跪了三天三夜,终于感动了老和尚收他为徒。董海川向老和尚虚心求教,历经几个寒暑,尽得其艺。武功大成之后董海川准备下山,临别时老和尚叮嘱,“你技艺已有成就,可切忌少年气盛惹事生非。”董海川当时只是点头应承,也没有在意。
    离家几年今日终于艺成而归,董海川不免归心似箭。到了福州他搭载一名运茶叶到胶州的商船往北走。二十多天的时间董海川到达了胶州境内的一个小渔港。酬谢了船老板,董海川独自上了岸。
    在船上晃荡了这么多天,没吃上一顿好饭。董海川决定在渔港里找一处地方先把饭吃了。
    这座不大的渔港因为靠着崂山,也因为能停靠一些大船,所以比起一般的村子来这里要热闹的多。董海川走在渔港里灰尘飞扬的小街上,见到街道两旁百十户人家的住宅鳞次栉比、高低交错,临街的一些门面大都变成了商铺。这些铺子有卖杂货的,有卖针线头的,有打铁的,有开茶馆的,当然也少不了卖吃的。
第十三章志士英豪
    董海川寻了一处卖牛杂碎的店铺走了进去。这是一间不大的铺子,屋中有三五张油垢的方桌,七八条乌黑的板凳。每张桌上都摆放着一只发黄的竹筒,竹筒里放着同样发黄的筷子。
    发布此时还不到正午的时间,铺子里人不多。除董海川外就临窗有一位中年书生正在那里摇头晃脑的念着诗句,每念一句这人都要喝一口酒。
    发布董海川对这些文人没有兴趣,他找了张不太油腻的桌子坐了下去。屋中一位徐娘半老的女人走了过来,招呼道:“哟!大兄弟一路辛苦了,吃点什么东西?”
    发布董海川头也没抬,将身上的包袱取了下了放在身边的板凳上,一边说道:“给俺来两斤牛肉,十个馒头,一斤酒。”
    发布这食量把开饭店的老板娘吓了一跳,想再问一句确认一下又担心这嘴青面黑的汉子不是个善茬,犹豫了一下老板娘没敢吭声自个去招呼厨房里准备食物。
    发布没多久老板娘和一名店小二将一盘牛肉、一盆馒头、一壶酒送了上来。董海川闻到酒香,心里一阵欢喜,将壶抓了过来对准壶口灌了一口,长长的呼出一口酒气,抓起牛肉狼吞虎咽的吃将起来。
    发布就在董海川吃的正欢时,从门外进来了一群洋人,这群人中随行的一名中国人向老板娘大声嚷嚷起来:“将好酒好菜给洋老爷们端上来,服侍的好洋老爷有赏。”
    发布老板娘见生意上门也不敢怠慢,从里屋将帮厨的小二叫了出来招呼客人,自己亲自到厨房吩咐厨子。
    发布刚进门的洋人约有十多个人,他们分成两桌坐下。
    发布洋人们的到来让屋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店铺的门外一些看热闹的小孩,拖着鼻涕好奇的探头偷看着长相奇特的洋人。这些人都是些走南闯北的水手,吃惯了百家饭的人倒也不避生,在屋里毫无顾忌的交谈起来,不时发出一阵阵的笑声。这异国的语言和吵闹惹的靠窗那名书生皱起了眉头。董海川却像是没有听见一般自顾吃着食物。
    发布这些人的酒菜上来后,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