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纵横记-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新城之中。起义军已于九月二十八日正式建立政权。因为时间仓促,暂未确定国号,只称义军,遥尊大宋为正统。纪元亦沿用大宋年号,称“祥兴二年”。
作为义军政权的领袖,赵矜即称“大将军”。至于众人颇认为主公就是大宋宗室,赵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是默认。反正,真的不一定不是呢!谁知道呢?千年以后,姓赵的人是不是有当年宋朝皇室的血统,已经无从考证了。
是不是真的不要紧,重要的是,主公是大宋宗室的话,部下们都很高兴。他们谁不愿意跟随一个名头响亮的主公?谁会质疑?往主公脸上贴金,就相当于往大家脸上都贴金,聪明人只怕主公名头不够响,傻瓜才会去质疑主公是不是真有这些身份!就像那关羽、张飞,怎么会去怀疑织席卖履的刘备穷匹夫究竟是不是货真价实的汉朝宗室?
至于部下们的头衔,一时也没工夫斟酌,赵矜暂先拜将三员:李荼为左将军、何安平为后将军、乌达为右将军;任命偏将军五员:萧銎、鹿裔、鹿祥、李圭、齐劲;擢授裨将军十员:颜士重、刘商、高敬和、林宓、史逞、安丰、戴得功、葛里申、何磐、姚蛮子;又以素迷独、谭胜、周伯荣、杨洪、田疆、弓里敖、呼合珥等数十人为各部校尉。
政权草创,即面临重大考验。过不几天,探马探知东斯联军回师,赶紧报告。大将军遂点起人马,分守四面城门城墙。这其中,南门正当敌锋,责任最大,令乌达把守。西门其次,齐劲自告奋勇,大将军便委用之。东门用鹿裔,北门用李圭。刘商、高敬和、史逞、戴得功各引一支步兵屯于四门之后。李荼、何安平居中坐镇,分别作为辅佐大将军治军、治政的左膀右臂,另拨鹿祥、林宓、葛里申等相助。
大将军本人,则亲自统领骑兵作为机动部队,由萧銎、颜士重、何磐、姚蛮子四将紧随护卫。到了上阵之时,萧銎、颜士重两位神箭手左右开弓,何磐、姚蛮子两位大力士左右开路,必衬托得大将军气概非凡!
就这样,初步组织起来的义军,总计约四万,其中弓弩手二万余人,近战步兵约一万人,骑兵八、九千人。这支新建立的军队,实际上还是乌合之众。为了当前的守城,弓弩手为第一优先,因此必须首先凑足弓弩手的编制。其次是近战步兵。战况紧急时,一旦敌人冒着箭矢冲到城墙下开始爬城,守城军民就搬起滚木擂石砸之!万一敌人爬上城墙,弓弩手已经无法对抗,就必须有近战步兵顶住!
至于骑兵,义军可以组建更多的骑兵部队,但并不是当务之急。目前重在守城,八、九千人已经够多了。这是义军的第一批骑兵,招募的都是有骑术基础的人,但他们多数人还没受过专门军事训练,更别说列阵迎敌。因此他们的主要任务,其实不是作战,而是训练。守城战不一定用得着他们参与,只管天天跟着大将军训练。骑兵是富有冲击力与机动力的兵种,是开疆拓土的利器,今后总会用到的。
再说马匹。马匹对于国家非常重要,在古代可谓首要战略资源。汉朝的时候,国家建立了许多马场专门养马,而且在民间生产劳动中鼓励使用马匹,实际上就是“藏马于民”。打仗时军马实在吃紧了,还可以征用民马。没有大量的马,怎能保卫中原,更别说直捣黄龙府驱逐匈奴!唐朝建立伊始也积极养马,光是中央政府的马场就养着多达七十余万匹军马,地方和民间还不算。如果没有这么多马匹,怎能捍卫边疆、战胜突厥?宋朝生产力远远高于唐朝,但是中央政府养的马最多时也只有二十多万匹;地方的马也不多;民间则因为以生产力为优先,缺乏战略考虑,大量保有牛而少量保有马,养马并没有得到政府鼓励,反而地主、农民们因为怕自己的马给政府无偿征用而倾向于不养马。这样一来,全国乏马。军队一旦有行动需要马匹,所得到的往往不足所需要的一半。缺乏马匹的军队,战斗力、后勤力岂能不打折扣?宋军善于防御而不善进攻,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制弩发达而军马匮乏。单靠着防御而强大的国家,纵观东西方,自古未有。宋朝又怎能不积弱呢?
如今义军建立政权,必然需要发展,坐守新城无异于坐以待毙,必须向外打出去。因此,必须逐渐建立起强大的骑兵部队,必须保有充足的马匹。那么,目前义军的马匹有多少呢?
金帐汗国控制广大地盘,马匹数量原本极多,但是默阔帖木儿远征时已动用了属于自己的大量马匹,剩的主要就是本年度怀胎牝马两万多匹。这些牝马都是大汗的财产,夏季放养于新城、沙莱一带草原上,入秋之后就集中到面积广大的新城里,利于防寒,以免天气突变而使牝马死亡、流产。这二万多匹怀胎牝马,现在就归义军所有,真是一笔可贵资源。明年它们生下的小马驹如果管理得好,有七、八成存活的话,那又是将近两万匹马了!
至于金帐汗国将士私有的马匹,因他们出征时一般都把家人和牲口带着去,因此没有什么留在新城的。
新城里的其它马匹,大致包括:一、原新城守军的战马。亦失哈所部原有数千骑兵加数千步兵,骑兵通常一个人有好几匹马,总数就有两万多匹。但经过作战损耗,现存大约万匹。义军目前的骑兵,所用的主要就是这部分马。二、未足龄小马和部分留下养病的弱马,这部分达到四万多匹,可惜不能即用。赵矜令人将它们好好喂养和调理。三、城中原有平民(主要是蒙古人、色目人)家里的马,这部分也有好几万匹,其中也有怀胎牝马。东斯军破城之后从平民手中夺取;如今大将军仁慈,不顾手下众将反对,又让平民认领回去。至于主人已经被杀、无人认领的马,则发放给翻身苦力们,助他们安家从事生产。因此这部分马也不能动用,不过,藏马于民,毕竟对将来有益。
各部分总算起来,目前新城里共有马十余万匹,属于义军的有七万多匹,明年还有大约两万马驹加入马群。这样看起来,好像不少了,但若眼光放长远来看,只怕远远不够用。所以,今后必须想办法获得更多的马,也必须控制大片草原,才好养马。光靠新城里面囤积的草料、有限的草场,可不是长远之计。
就这样,义军十分重视马匹的保育,秣马厉兵。城外,东斯联军先头部队约万余骑兵,于十月六日来到。随后,联军主力部队陆续抵达,把新城四面包围起来。
这是东斯联军第二次包围新城。可是此时的新城,已不是第一次可比,防御力已经大为加强!先前亦失哈麻痹大意遭到突袭,如今赵矜率领众将及早准备;先前亦失哈兵力捉襟见肘,如今义军兵力充足。东斯军在南城门附近尝试攻城,一试之下,城上万弩齐发,矢集如雨!南面守将乌达亲自擂鼓,义军士卒全力射击。东斯军很快就被射倒一大片人,连城墙都无法靠近,眼看这样子攻城不是办法,不得不赶紧撤退。
保卫新城之战,首战告捷。但是新城甚大,城墙外围没能像王宫外围那样挖出护城河来,那么光凭城墙,可否顶住东斯大军的围攻?
(待续本回下节)
第十八回:起义政权初开创,厓山海边曾徜徉(下)
自从围城以来,东斯军接连发动攻势,无奈起义军弓弩密集,射击十分凌厉。东斯军的大多数攻势还摸不到城墙就被击退。有一两次总算摸到,但是刚刚开始架云梯爬城,上面助战的民众便搬起滚木擂石砸下来!联军折腾了十几天,城墙四面都试过了,只有伤亡,毫无成绩,一筹莫展。
难道没有什么攻城的好法子吗?没有。自古以来攻城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东西方历史上,连年累月围城而攻不下来的事例比比皆是。按照《孙子兵法》的阐述,守城的主要条件是:城防是否巩固;人员、武器、粮食是否充足;策略是否得当;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镇守的大将是否得到军民拥护!《孙子兵法》指出,如果大将很得人心,那么即使前面的条件有所欠缺,也还可以弥补。
现在的新城,守城条件一应俱全,赵矜又正是深得人心的统帅。城里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从以往忍饥挨冻变成现在吃饱穿暖,都对大将军十分感激,十分信赖。平时没有组织的大众一旦组织起来,那力量可就大了。前方将士们抖擞精神御敌,后方工匠们热火朝天制造更多弩机。一把新弩制造出来,新兵在弩匠指点下稍加练习,立即便端起武器,加入前方守城队伍,一枝枝弩箭向着敌军射去!
至于谋略,赵矜既有李荼、何安平、齐劲等富有城战经验的人材做帮手,而且自己先前在大理已经有过若干实践经验,包括攻城和防守要塞。
这些日子,赵矜每天都登城激励将士,观看将士们御敌。东斯军攻不动城狼狈溃退,义军欢声雷动。赵矜手按城墙雉堞,不由得慷慨激昂地回想起华夏曾游的那些历程……
在来到新城之前,先后有过四趟游历。第一趟在华北,地点是大都,即后世北京,遇到阿合马、郭守敬;第二趟在华南,地点是厓山一带和琼州,即后世广东、海南;第三趟在华东,地点是从扬州到杭州,即后世江苏、浙江;第四趟在华西,地点是大理一带的苗疆。这些华夏游历,从二月直到九月,既增长了赵矜的见闻,也锻炼了赵矜在这个世界闯荡的本领。
于是,赵矜在新城城墙上,望着头顶上飞过的悠悠白云,沉浸在一番回想之中。
……
…………
………………
那一次,赵矜经过了恍恍惚惚的时空飞越,清醒过来之时,发现自己又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这一天,北国正是冰封雪飘,寒风凛冽;南国的海边却已经春意萌生。
赵矜挟着枕头,跋涉在海边沙滩之上,一边走一边极目眺望:“厓山在哪里?厓山之战究竟打过了没有?”
厓山,位于广东新会之南,地处珠江入海口之一。宋元最后一场大战——厓山海战,即发生在这里。最终宋军战败,大臣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忠臣义士纷纷追随其后,太妃杨氏、大将张世杰等皆自杀殉国。先前被俘的丞相文天祥在被押送过珠江口的时候,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后来在大都英勇就义。文、张、陆是为“宋末三杰”,他们为国捐躯的背景,是在元朝军事力量史无前例的强盛、南宋却已经在歌舞升平的颓唐中偏安忘战,在那样的情况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赵矜赤足走在海滩上,让冰凉的初春海水一阵又一阵涌上脚面,在一片沧桑气氛中追思史事。厓山之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尽皆早早亡国灭种,唯有古中国一直延续强大繁荣,哪怕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至少还保有部分江山。直到厓山之战后,才第一次整体沦亡。
中国人是全世界最为骄傲的民族,仅从“中国”二字可见。这不是无端的骄傲自大,确实有着骄傲的资本。炎帝尝百草而奠定中医基础,中国的人口增长遂领先世界;大禹治水而奠定水利学基础,中国的生产力遂领先世界;以人口和生产力为根底,一个强大的文明从此长盛不衰,这是全世界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
然而,生死无常,盛极必衰。中国终于也到了整体沦亡的时候。而且,在这个时代,西方文明正要开始崛起。文艺复兴与实验科学,是西方文明崛起的两大因由。如今,实验科学的祖师爷培根、文艺复兴的先驱者但丁,都已经悄悄地诞生、成长在欧洲的某处,将对未来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一想就想得很远了。感怀千古兴衰,赵矜心里一时间充满了慨叹。
不过呢,管它什么千古兴衰!乐观达天的人,可不会陷入无益的抑郁中,沉溺太久。很快,赵矜就丢开心绪,放眼看景色。
青山绿水,海风带着一点点咸味,呼吸起来分外清新。天空万里明净,真个是澄空如洗。
先前去到阿合马府,说起来环境也甚好,还颇有脂粉幽香味道。赵矜虽喜欢那种味道,但在那边哪里能够好好呼吸?这次来到厓山海边,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顿时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不能光顾着欣赏,其实赵矜来到这里是因为一个重大目的。
原来,赵矜在阿合马府吃了大亏,心想报仇,但是阿合马权倾朝野,怎样才能报仇?赵矜带着满腹怨念回去见了仙女姐姐,问有没有办法。仙女姐姐只是笑:“办法要你自己想啊!我只是一介小神,只会送人时空飞越,别的一概不负责。你是死是活,我都不负责,何况报仇乎?”
赵矜大恼:“乎你个头!”于是纵身扑去!人家都这么怨念了她还那么娇俏,该扑!……结果又是扑空!赵矜栽落到一堆花草里打滚,猛然想起一事,爬起来问:“哎呀!今年是哪一年?”
“今年是哪一年?”仙女姐姐不解。
“就是说,我去见了阿合马的那个世界,是哪一年?”
“这个嘛……”仙女姐姐抿嘴寻思。还是面不改色上仙聪明伶俐,站在仙女姐姐肩上叫道:“至元十六!至元十六!”
“至元十六?”赵矜无法确定,再问:“元朝的至元十六年,相当于公元几年?”
不改又道:“祥兴二年!祥兴二年!”
赵矜伸手就抓:“你这死鹦鹉!祥兴是南宋的年号吧,我问公元,没问南宋!”
“公元1279年。”终于还是仙女姐姐算出来了,告诉赵矜。
赵矜喜道:“我就知道,还是姐姐你顶用。那鹦鹉除了瞎闹,一无是处。”于是再想一想,大喜:“这么说来,南宋可能还存在?厓山之战可能还未发生?”
仙女姐姐点头:“有可能。但是你要干什么?”
“那还用说?”赵矜拍拍胸脯:“赶到厓山,在最危险的时刻逆转大局!扶宋灭元,就是此时!灭了元,阿合马狗贼就是丧家之犬,在劫难逃!”
“你厉害!”仙女姐姐咂舌道:“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呀。不是我看不起你,你一介初出茅庐的小兔羔子,就想要灭掉如日中天的大元朝?咱们不要随便歪歪好不好?”
赵矜忙道:“不是随便歪歪。我也知道这个时候的元朝,崛起势头正猛,就像大火烧得最旺的时刻,要救火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