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明 >

第138部分

将明-第138部分

小说: 将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务本大惊,立刻率军往后突击,只是敌军人数虽少却远非他手下士兵可比。
正在元务本束手无策的时候,忽然从背后绕过来一直精甲轻骑将元务本的后队击溃,一瞬间,元务本的人马便乱了。
因为要诱敌,所以洪水营和厚土营的步兵没有穿大隋的府兵号衣,可是当锐金营的骑兵杀出来的时候,元务本立刻就变得呆若木鸡!
大隋府兵!
不可能!
元务本咆哮一声,大隋的府兵都在辽东与高句丽人厮杀,怎么可能到了黎阳?可是除了大隋的府兵之外,哪一个绿林豪杰手下能拥有一支五千人的精甲轻骑?再说,那身土黄色的号衣明明白白的告诉元务本,他没有看错。
元务本绝望的以为朝廷的人马已经从辽东杀了回来,心里顿时凉了。
李闲带着骑兵从后面将黎阳军的后阵杀散,随即向前猛攻,没遇到什么激烈的抵抗就杀到了元务本的中军。元务本见大势已去,挥刀就要自杀却被李闲一箭射落了横刀。数百名精骑往前一涌将元务本的亲兵杀散,几个人跳下马冲上去干脆利落的将元务本捆成了个粽子。
一万五千大隋最精锐的府兵,对付三万多流民草寇组成的黎阳军,就算正面对敌取胜也没有丝毫悬念,更何况埋伏在此以逸待劳?三万五千人的黎阳军被彻底击溃,燕云寨的人马斩敌五千余,参加黎阳军就是为了混饭吃的百姓一打起来就怂了见事不好一哄而散。李闲也不派军追杀,只是收拢人马清点伤亡。
守在黎阳城上的元勇,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父亲的预言真的应验了,果然有人来叫门。而最让他感到惊恐莫名的是,来叫门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元务本!
当元勇看到父亲被人捆着押到城门前的时候,他就知道,黎阳城完了,他们一家的未来,都完了。
第一百九十六章吃一堑长一智
“这位将军,请问,您是哪位大将军的麾下?”
被推着往前走的元务本在李闲面前停下来,抬起头极认真的问道。坐在大黑马上嚼着一根毛毛草的李闲瞥了他一眼,淡淡的问道:“你知道这个有意义吗?”
元务本点了点头郑重道:“我只是想知道,将军的姓名。将军从辽东千里迢迢的赶回来,算起来,就算插上翅膀飞也不应该这么快赶到,这样的行军速度让我敬佩。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知道朝廷的大军是否都已经杀回来了?”
李闲微微笑了笑道:“你这人还算忠心,已经成了阶下囚还在为你主子杨玄感担心。”
元务本摇了摇头叹道:“没什么可担心的,大帅如今麾下兵马数十万,还有韩相国十万人马相助。就算朝廷大军从辽东赶回来也是疲乏不堪,大帅以逸待劳,胜算很大。此战最后的结局,我还是认为大帅会赢!而且,我之所以有此一问不是担心,而仅仅是出于好奇,朝廷大军究竟是哪天从辽东回来的?将军您又用了多久从辽东赶到黎阳?”
李闲眯着眼看着元务本笑道:“你倒是对杨玄感很有信心。”
他俯下身子,看着元务本的眼睛说道:“大隋朝廷的人马现在估摸着也就才过了辽水,最快的也就才赶到涿郡,你放心,杨玄感还有几天时间活命。至于你,如果你肯老老实实的配合我将粮食运出去,我也不会杀你。我率军离开之后,你可以继续招兵买马固守黎阳,今日你被俘之事,只要不传到杨玄感的耳朵里,你就还是郡守,可以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元务本脸色骤然一变,随即凄惨的笑了笑道:“就算元某如今是阶下之囚败军之将,将军您也不必这样讥讽我。”
李闲笑问:“我如何讥讽你了?”
元务本看了看李闲身边的骑兵道:“莫非将军真以为我不识得大隋府兵的号衣?莫非将军真以为,元某是个白痴?”
李闲指了指自己身后的大旗道:“你还是没有看仔细。”
“燕云寨?”
元务本眼神一凛,脸色变得更加难看起来。没错,那不是大隋的烈红色战旗,这面大旗是黑色的,上面有三个斗大的红色大字,燕云寨。从这旗子上就能看出来,确实是一支绿林道上的人马。只是,元务本想不通的是,大隋府兵的制式装备,就算郡兵都没有,一个绿林道上的山寨,怎么可能拥有五千精骑,上万准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步兵?
“没错,正是燕云寨。”
李闲骄傲的笑了笑道:“击败你的不是大隋朝廷的人马,而是我燕云寨的人马。”
不知道为什么,元务本心中忽然一阵轻松。按理说,如果说被大隋朝廷的精锐人马击败,他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那么被一支绿林义军击败他应该心中不甘才对。可是元务本此时的心情却是比刚才放松了不少,或许是……他知道,输给了大隋朝廷的人马,自己只有死路一条。而输给了绿林道的义军,诚如那黑甲将军所说,如果自己配合的好说不定还能留下一门老小的性命。
“燕云寨……燕云……”
元务本眼睛骤然睁大,看妖怪一样看着李闲。
“莫非……去年辽东战场上关于燕云的传说……是真的?”
他下意识的问李闲。
李闲微笑着说道:“关于辽东燕云的传闻是真的,但……燕云是假的。”
“将军什么意思?”
元务本追问道。
李闲摇了摇头不再说话,催马往前走去。元务本很识时务的站在黎阳城门前,亲自大声高呼让元勇打开城门。元勇见父亲被贼人抓住,不得不下令将城门打开。进了黎阳城之后,李闲留下两千人马看护城门,登上城墙将黎阳军守兵都驱逐了下去。雄阔海亲自率领五百重甲步兵守着城门,铁獠狼带着五百精骑冲进城内,将元务本的妻子家人都抓了起来。
元勇脸色铁灰的看着被捆成了粽子一样的父亲,欲哭无泪。他扫了一眼那些进城的人马,压低声音问道:“父亲,他们没有难为你吧,朝廷……朝廷的人马怎么这么快就杀回来了?”
元务本连忙道:“心正,你听为父说,不要反抗,他们不是朝廷的人马!”
他压低声音道:“这些贼人只为抢夺粮草而来,只要他们拿足了粮草就会离开。你下令士兵们不要反抗,无论贼人运多少粮食出去,也不要阻拦!”
“不是朝廷的人马?”
元勇诧异的问道。
“不是!”
元务本一字一句道:“估计着你娘和咱们的族人也已经被贼人抓了,他们没有大开杀戒,显然是不想与咱们杨大帅对着干,估计着他们也是粮草告急才不得不来攻打黎阳城的。如今黄河两岸上,绿林道的豪杰都被密公联络辅佐大帅,这些人既然敢亮出旗号,说明他们的实力很强并不忌惮其他豪杰,但还没有强到跟大帅对阵的地步。”
“看他们行事极有章法,显然是不想将事情做绝。而且之前贼人的首领也说过,他们取了粮草便走。待他们撤走之后,我还是黎阳郡守。我看那人是个说话讲信用的,所以咱们切不可阻拦,以免激起那些贼人的杀意。”
元勇连忙点头道:“孩儿记下了!”
正说着,李闲骑着大黑马走了过来,指着元务本说道:“给府君大人松绑。”
两个亲兵上来将元务本身上的绳子解开,元务本松了松筋骨对李闲抱拳道:“多谢将军仁义,不伤我黎阳百姓。”
李闲微笑道:“百姓与我又没有仇恨,我难为百姓做什么?府君大人,劳烦带路,我还急着运粮出城。”
……
从六月二十四这天开始,从黎阳仓就开始源源不断的运送着粮食。李闲自己带来的马车显然不够用,就算将黎阳城里所有的马车都加起来不停的往巨野泽运粮,对于庞大的黎阳仓来说也根本算不了什么,而李闲没有太多的时间在黎阳耗着,他估计着最多再有十余天,大隋的府兵行动最快的人马也就快赶过来了。
幸好,马车不够用,黎阳还挨着河,黎阳城有的是船只。只三天,李闲的人马便搜集数百条大船,李闲让士兵们穿起大隋府兵的号衣押运粮船,船队顺着黄河东下在范县走黄河的一条支流,就能直接进入巨野泽水泊。走水路,比走陆路还要快捷不少。
虽然走水路要经过濮阳,临黄等几个重镇,但打着大隋战旗的粮船,再有身穿大隋府兵号衣的士兵押送,沿途所过的城池也没人怀疑这些粮食往哪儿运。再说,杨玄感造反,这些城池中的大人们都龟缩在城中不敢出来,沿路的绿林草寇也不敢和大隋的府兵交手,所以运粮格外的顺利。
从六月二十四到七月初三,李闲一直待在黎阳城中督运粮草。九天的时间,从黎阳仓中运出来的粮食足够巨野泽现在的人马吃上十年的。算计着大隋朝廷的人马也差不多要到了,李闲下令将最后一批粮草起运,随即带着人马走陆路返回巨野泽。
元务本很高兴,真的很高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说话算话的土匪,粮食运足了之后燕云寨的人马就撤出了黎阳,除了威逼着城里的富户捐出来二十万贯钱财买平安之外,燕云寨的人马没有骚扰百姓。而那些富户虽然凑钱买平安有些心疼,但好歹那二十万贯巨富没有白花。
等燕云寨的人马开拔之后,元务本立刻派人往杨玄感的军中送信,信中说黎阳城被乱匪围攻,丢了一些粮草,但幸好在自己的带领下黎阳军民奋力反击,已经击溃了乱匪。这封信写的很笼统,没提具体交战的日期,也没提攻打黎阳城的是那支义军。然后元务本再次招兵买马,准备固守黎阳,就算再有人马来借粮,他也不打算在出城交战了。经过这一战,他充分认识到了自己手下黎阳军的孱弱,跟燕云寨的人马比起来,简直就是不堪一击。
只是黎阳仓里的人马都被打散了,一连几天,他才招募了一批不足五千人的队伍,算上原来黎阳城里残存的人马,总数也就一万多些。
元务本和元务真总结了这次战败的经验,决定暂时不再往杨玄感军中送粮。等人马壮大之后再说,毕竟他们现在手里没有多少兵马可用。两人还紧紧握着双手约定互相监督,无论下次敌人用什么花招,坚决都不出城交战,一万多人马虽然不多,但用来守城还是勉强可以应付的。
元务本也没有想到,自己吃一堑长一智总结出来的经验,会给后来朝廷进攻黎阳的人马造成了那么大的麻烦。而率军疾驰而来的武贲郎将陈棱,本来是用诱敌之计将元务本从黎阳城中诱惑出来,野战一举击溃了黎阳军的。地点就在那座大山脚下,他伏兵于密林,然后派兵诱使元务本出城作战,历史上他就是如此击败元务本的,可惜……这次元务本不再上当了。李闲比陈棱早到了十天,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胜利。
如果陈棱知道事情真相的话,一定会欲哭无泪吧。
第一百九十七章动如洪水滔天
又几日,当杨广派来攻打黎阳仓的大隋武贲郎将陈棱带着人马杀到之后,一连郁闷了很多天。他的队伍大部分是骑兵,两万多人的队伍从辽东一路疾驰往回赶,是大隋朝廷南下大军中行进速度最快的一支,比他的人马稍慢一些的,便是驸马宇文士及的骑兵队伍。
陈棱官拜武贲郎将,也是大隋的名将,当年他率领人马征服流求,为大隋开疆拓土千余里。
按理说,宇文士及的人马是先从辽水过来的,而且他的队伍也皆是骑兵,无论如何也不会比陈棱慢。但当宇文士及收到一条令他震撼莫名的消息之后,立刻下令人马减缓了速度,让武贲郎将陈棱的队伍超了过去。
六月初三,杨玄感在黎阳据城而叛,征集了漕夫、民壮八千人入伍。紧接着,他挥师向西。结果强攻了两天也没能攻克河内,杨玄感率领叛军又掉头向东去攻打修武。结果被修武县的郡兵民勇堵在林清关,杨玄感的叛军中缺少云梯、攻城锤等攻城器械,无奈之下,只好继续东进到了汲县渡口,从渡口搜罗船只南渡黄河。
叛军渡过黄河之后,没有攻打沿路上的城池,而是沿着黄河向一路向西直扑大隋东都洛阳。一边走,一边强掳沿途百姓加入叛军。最初八千人的队伍到了洛阳之后,兵马总数已经到达十极万。杨玄感命其弟杨积善率兵三千为左军从偃师以南沿洛水西进,命令另一个弟弟杨玄挺带领精兵五千为右军自白司马坂,越过邙山迂回进攻洛阳,自己带领本部人马为后军,负责策应各军。
杨广留在东都坐镇的是民部尚书樊子盖,见杨玄感叛军来势凶猛,不得不分兵拒之,派兵马五千迎战杨积善的叛军,派裴弘策带领八千士兵迎战杨玄挺。结果出乎预料的是,迎战杨积善的五千府兵居然以为怯战,竟然被三千民夫打的落花流水。裴弘策虽然人马也多于杨玄挺可侧翼失去策应,只得边战边退,只三天,樊子盖派出去迎敌的两支人马便连败数阵,一直退回了洛阳城下。
可这消息并不是样宇文士及吃惊的,他之所以下令大军缓缓向前,是因为另一个消息。
七月初八,裴弘策又败,樊子盖一怒之下将其处斩,这一下吓坏了城外作战的将领,樊子盖召众人进城,竟然无人敢进!将领们商议之后,竟然一齐投降了叛军!降将之中,有,观王杨雄之子杨恭道,大将军来护儿之子来渊,御史大夫裴蕴之子裴爽,韩擒虎之子韩世萼,内史舍人虞世基之子虞柔,等四十多个世家子弟。
五品以上的将领投降的就有十几个,这让宇文士及顿时头大如斗。
这仗……还怎么打?
朝廷七大世家留在东都的子弟,几乎都投降了叛军,韩擒虎之子韩世萼还被杨玄感封为大将军,因为收到了元务本的信,杨玄感命韩世萼回师固守黎阳,宇文士及只好让队伍降速,不去碰这些人。因为这些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背后的世家太强大。简便以军中第一世家的宇文家,也不想去和这些人战场上相见。所以,宇文士及放弃了驰援东都的首功,他麾下的骑兵竟然以日行五十里不到的速度向前爬。
和来渊,裴爽等世家子弟对战,打赢了皇帝也不一定高兴!
宇文士及的人马降低了速度,陈棱却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去。宇文士及那支骑兵没有具体的任务,而他是皇帝亲口下令攻打黎阳城的。所以,宇文士及可以躲,但他不能躲。不但不能躲,还得加紧速度赶上去!他要趁着韩世萼等人率领的援兵没有赶到黎阳之前,一鼓作气将黎阳打下来。
不过出乎陈棱预料的是,镇守黎阳的叛军首领元务本,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还是个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