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明 >

第161部分

将明-第161部分

小说: 将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士龙一愕,怒气大盛却被冯孝慈拦住。
……
“这世道啊,就是这么一个世道,以前老百姓心向朝廷,是因为朝廷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做了实事。开皇年间,大隋天下也有人造反,可那些造反的有一个落得好下场的吗?别说朝廷不容,就是我们这些老百姓也恨那些家伙,恨不得活活咬死他们。如今开皇改成了大业,你再看看,这天下还有不反的地方吗?”
那老人坐在路边的大石头上叹道。
冯孝慈点了点头道:“或许皇帝陛下只是这两年只顾着征伐高句丽,确实劳民伤财了些,不过等将高句丽灭国之后,用不了一二年,我想百姓们的日子还是会好起来的。”
“还打?!”
老人皱眉怒骂道:“再打下去,不等灭了高句丽,大隋就要灭国了!”
冯孝慈一窒,却不好训斥。
“朝廷也是不得不打啊,你想想,若是不把家门口的强敌打怕了,打没了,这不是大患吗。高句丽人年年蚕食我大隋的疆域,今天占一些明天占一些,皇帝肯定是要打的,因为大隋的国威不容侵犯。”
“看你这个人说话,倒真好像是官府中人。”
老人警惕的看了冯孝慈一眼。
冯孝慈哈哈笑道:“不瞒老人家,我家祖上还真是做官的,只是到了我这里也就断了,家中虽然颇有财富却无心仕途,还是整日游山玩水结交豪杰的好啊,自在!”
“有钱人才自在!”
老人瞪了他一眼道:“我劝你还是别打算进山去了,燕云寨的好汉们放下吊桥,就算你长了翅膀都别想飞进去。山寨前面的小路崎岖难行,就算朝廷派来十万大军也上不去。”
冯孝慈眼神一亮,试探着问道:“老人家久居此处,难道就不知道别的法子进去?”
老人叹道:“进山的路就那么一条,所以朝廷历次派兵来都会无功而返。不过,若是你想远远的看看燕云寨的山寨,倒是可以从水泊进去。只是千万别靠近山寨,不然会被乱箭射成刺猬!”
“我听说水泊中九转十八弯,若是没人带路也根本进不去啊。”
“这倒是真的。”
老人笑道:“上次东平郡的郡兵也想从水泊进去偷袭,结果因为没人带路在水泊里转了两天硬是没有转出芦苇荡,只得退了回去。”
冯孝慈心中一笑,不过脸上却装作好奇问道:“老人家,你认识水路吗?”
“那是自然!”
老人拍了拍胸脯道:“我从小在这巨野泽边上玩耍,水泊里的鱼有多少都瞒不住我!”
冯孝慈微微笑道:“那便太好了。”
刘世宝和崔志两个人也是眼前一亮,随即会心一笑。
第二百二十九章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老人家,能不能带我们到水泊边上去看看?”
冯孝慈摆了摆手,崔志立刻掏出一把散碎银子塞进那老者手里:“我们东主最喜欢结交豪杰,你放心,我们肯定不是朝廷的人,东主和高鸡泊的大当家高士达也是有交情的。”
“真的?”
老人将信将疑的问道。
冯孝慈笑道:“前些日子还在高鸡泊与高大当家把酒言欢,也正是从他那里我才知道如今的巨野泽换了当家人。所以一时按耐不住好奇,这才从黄河北边一路风尘仆仆的赶来。不求能见到那李大当家,只求看看威名天下的巨野泽燕云寨也算了了一桩心愿。”
“你这人可这怪!”
老人将崔志递过来的银子塞回去道:“你给我这个我也用不到,世道大乱我又不出远门,家中有田,还可自酿新酒,馋了就去捞一尾肥鱼下酒,要银子何用?”
“快!”
冯孝慈吩咐道:“将我那一壶还舍不得喝的老酒拿来。”
亲随连忙将战马一侧挂着的酒壶解下来递给那老者,老者打开来闻了闻随即叹道:“果然是有些年头了,香!”
他看了冯孝慈一眼道:“不过今日不能带你们进水泊,最近燕云寨的好汉下山来吩咐过,将渔船全都藏好,就算进水泊也不能靠近山寨不然就乱箭射杀,看在你送我这一壶老酒的份上,我便答应了你,今晚我去将渔船收拾好,明日一早你再来这村口等我就是。”
冯孝慈谢了几句随即起身告辞。
他带着崔志等人上马而行,指了指远处道:“走,咱们再去那边看看。”
崔志笑道:“咱们真是运气好的不行,缺什么来什么,没有人认识水路立刻就送上门一个向导。”
刘世宝却道:“我看那老者言语闪烁,倒不像是个说实话的。”
只是一想起之前那老者骂他的话,刘世宝就一阵恼火。心说这穷山恶水之地,连个老东西都那么粗野。
“白痴二愣子,憨傻痴呆货!”
那老人看着冯孝慈等人离去的背影冷笑着骂道:“以为老子看不出你们是官军的探子?还自以为很会套话,真他娘的傻啊。”
他转身叫道:“小兔崽子滚过来,跟你老子我进山去!”
一个年轻壮汉跑过来笑呵呵的说道:“阿爷,又是官军的探子?”
老人将那一壶老酒丢给他儿子笑道:“又一伙不知死的鬼,想跟燕云寨的好汉们作对,这不是自己作死?你给我记住,燕云寨李将军对咱们有恩,时常派人送粮食给咱们,做人不能吃里扒外。”
年轻人嘿嘿笑了笑拔开酒壶盖子灌了一大口后不由得赞道:“酒倒是好酒!”
老人怒道:“小兔崽子,给你老子我留点!”
……
陈雀儿急匆匆的找到正在房中研读兵书的李闲,一进门就笑着说道:“将军,刚才泽外的李老汉带着他儿子上山,带了个消息过来。”
“右候卫的探子到了泽外?”
李闲头也不抬的问道。
陈雀儿点了点头道:“他说有个花白胡子的老头跟他打听咱们山寨的事,看样子就像是个当官的。还与李老汉约好明日一早进水泊。估摸着是右候卫的斥候,知道山寨不好攻打所以准备打水路的主意了。将军所料不差啊,郓城的府库和粮仓被咱们搬空了,那冯孝慈无粮只能打算速战速决,走水路,是他必然的选择。”
李闲笑了笑道:“你先让人多取几壶咱们山寨自酿的新酒,再多拿一些肉食还有厚实的蜀锦,如今天凉,蜀锦刚好做衣,多送给李老汉一些,他和他儿子都是嗜酒如命的人而且家里也没有个女人,不容易。”
陈雀儿道:“我已经让人拿了东西送他们下山了。”
李闲点了点头道:“既然冯孝慈要选择从水路进攻,那这一战你的水军便要首当其冲了。明日你派人冒充李老汉的儿子,跟着那些右候卫的斥候一道进水泊探路,当然,探哪条路你说了算。”
陈雀儿点头道:“我明白!”
两个人又商议了一会儿,陈雀儿起身告辞。待他走了之后,李闲吩咐外面亲兵道:“去把叶大档头请来,我有要是跟她商议。”亲兵连忙转身离去,不多时,正在山寨中训练密谍的叶怀袖便到了门外。
“将军找我有事?”
叶怀袖理了理额前发丝问道。
“坐下说吧。”
李闲笑道:“咱们山下来了右候卫的斥候。”
叶怀袖淡淡道:“我知道,我让叶翻云带着一队密谍悄悄跟着呢。在那些人三四里后面,还有一队千余人的府兵精骑。你叫我来之前,我正在想,会不会是冯孝慈亲自带着人来查看地形了。”
李闲的脸色古井不波点头淡然道:“十有八九是了。”
叶怀袖诧异道:“你怎么不急?”
李闲笑问道:“我急什么?”
叶怀袖想了想说道:“若真的是冯孝慈亲自带人来查看地形,趁着他手下没有多少人马,派人出去将他擒拿也好斩杀也罢,右候卫没了将军,不战自溃。这样凭空飞来的好机会,难道你就不想把握住?”
李闲叹道:“你明知道我不会派兵去,何必还要问我?”
叶怀袖斜靠在椅子上,看着李闲问道:“这样一个好机会错过了,你不觉得可惜?”
“可惜?”
李闲道:“冯孝慈死了,这一战就能避免?哪有这么简单,右候卫的人马还在,杨广再派一个名将来就是了,说不得还会增兵,名将这种东西,杨广手下好像并不稀缺。杀一个冯孝慈,这一战还是要打。”
“你的意思是,想办法将右候卫几万人马全都屠尽?”
叶怀袖微微皱眉道:“如果真打了这样一个大胜仗只怕才会真的引来更多的朝廷人马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若是你全灭了右候卫必然引起杨广的重视,到时候说不定会派更多的军队来,若是将在东莱备战的朝廷水师调来,水泊芦苇荡可挡不住数不清的五牙大船!”
“所以这一战不好打,要打赢,还不能赢得太干脆利落。最好能一直拖到明年开春才好,那时候杨广就没功夫也没有兵马再派来东平郡了。”
李闲叹道。
叶怀袖问道:“你就那么确定,明年大隋还会第三次征讨高句丽?”
“一定确定以及肯定。”
李闲站起来走到门口,看着外面山中深秋景色道:“杨广这个人太固执,而且又好大喜功,他不真真正正的将高句丽击败他是不会罢手的。你不是也说了吗,大隋的水师回援东都洛阳之后为什么有赶回了东莱?还不是为了明年开春继续征讨高句丽做准备?”
叶怀袖也站起来走到李闲身边并排占着,想了想说道:“如果真的还要第三次征伐高句丽,朝廷大军远征,只怕到时候这天下就会更乱,而是……朝廷再想收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你有什么办法将冯孝慈拖到明年开春?还有几个月呢。右候卫无粮,冯孝慈必然想速战速决,他可没时间跟你耗着。再有,明年大隋如果继续东征,右候卫的人马也会被调往辽东吧。”
李闲笑了笑道:“办法总是有的,我不急,冯孝慈急,而我又要让冯孝慈急也没办法只能干着急,他娘的……真头疼。”
……
冯孝慈带着护卫远远的看了看山上的地势,虽然没有到近处去也看得出来,想硬攻燕云寨的山寨确实很难,他看着那山峰奇峻壮阔叹道:“这样一个好地势,却让贼人占了,可惜。”
正说着,一个亲随骑马从远处赶来,到了冯孝慈身前气喘吁吁道:“将军,果然不出您的预料,之前村子里那个老家伙等将军您才离开,他便和一个年轻人上了山。只是我不敢靠近山脚,所以不知道他们如何进去的。”这人冯孝慈离开那村子的时候留下来悄悄躲进密林中观察的士兵,将他看到的事与冯孝慈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刘世宝怒道:“我就说,那老家伙不是什么好东西!”
崔志笑道:“将军妙算,这巨野泽外村子里的百姓,果然一个都信不得。”
他正笑着,忽然想起一件事:“将军,咱们必须赶快离开!那个老家伙进山给燕云寨的贼人通风报信,若是燕云寨的人马下山的话就坏了。”
冯孝慈点了点头道:“咱们这就回营。”
众人顺着来时路向回疾驰,没多久就汇合了在后面遥遥跟着的一千精骑。汇合了后援之后众人心中稍定,准备返回郓城外大营。只是崔志和刘世宝才往前走了几步,却见将军冯孝慈并没有动身。
“将军,咱们快走吧。”
刘世宝勒住战马说道。
冯孝慈摆了摆手道:“我不能回去,能否破开巨野泽山寨就在今夜!世宝,你带几个人立刻返回大营,不要耽搁,今夜子时前必须将人马带至此处。我与崔志就在这里等你,切记,速去速回!”
刘世宝不解道:“还没有凑齐船只,今夜就要进水泊吗?”
冯孝慈摇了摇头道:“不走水泊,攻山寨!”
他对刘世宝说道:“你先回去调兵,待你回来自然明白我的安排。”
刘世宝得令,带了十余个亲兵快马加鞭往大营赶回。
冯孝慈命令一千精骑在不远处的密林中藏身,他在林子里下马选了个干净地方坐下来闭目养神。崔志实在忍不住好奇,在冯孝慈身边蹲下来问道:“将军,山路崎岖而且贼人不放下吊桥的话,根本过不去,您这一战,准备怎么打啊?”
冯孝慈睁开眼睛,笑了笑习惯性去摸酒壶却摸了个空,想起之前时候那壶老酒已经送给了那老头,随即叹了口气:“既然拿了我一壶好酒,自然要帮我做些事情的。不管情愿不情愿,总是要还回来的。”
第二百三十章父与子
距离大山脚下只有四里半路的这个小村子确实无名,这一点李老头却并没有骗冯孝慈。这村子也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会有人在此定居渐渐的这里形成了村落。李老汉记得他还小的时候问过他的爷爷,为什么这村子无名?他爷爷想了想告诉他,或许最早来这里定居的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名气很大很大,他躲在这青山下绿水旁隐居或许就是为了让别人不再知道他想起他,他想无名,所以村子也便无名。
这回答当时的李老汉听不懂,也懒得去认真想想,等到慢慢长大慢慢变老之后却根本就不去考虑这个问题了,管它有没有名字,这只不过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有费神费力思考这个问题的时间,还不如啃一只猪蹄喝几口今天才赚来的老酒。
普通农户人家总是很吝啬,所以才不会熬夜不睡浪费灯油。
李老头在自家小院子里大树下石凳上借着月光啃一口猪蹄喝一口老酒的时候,他儿子已经早早钻进了被窝呼呼大睡。那一壶老酒儿子喝了一小半,给他留下一大半。而今天上山回来的时候,山寨里送的那许多肉食新酒还有一匹蜀锦就放在李老汉的炕头上,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其最大的意义不是以后最起码十天都有酒肉吃,而是和山寨上那些人的关系令人心安。
因为要保存所以卤肉做的很咸,但正因为味道重所以吃起来格外的香。
想起那一匹蜀锦,李老头嘴角咧了咧露出笑容。村子西头老刘家的闺女已经成年,他打算明天托个人将这匹蜀锦送过去。如果老刘家收下的话,那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大好事。只是自己儿子已经快三十岁,儿媳几年前染了重病没能治好,自此李家也就只剩他们这一对光棍。
老刘家的闺女才十五,也不知道他家人会不会答应。
正思考着这些事,李老头忽然抬起头警觉的看向门外。篱笆门关着,但不知道什么时候门外忽然出现了一个黑影。黑影就那么直直的在门外站着,月色下那人的眼睛看起来格外的明亮。
这一下把李老头吓的立刻就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他猛的站起来盯着篱笆门外的那黑黑的人影大声问道:“什么人!”
门外的人像是笑了笑,然后用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语气说道:“来要账的人。”
人都说不做亏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