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才子 >

第258部分

最才子-第258部分

小说: 最才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想到这个情形,吴节就不寒而栗。
    如今,是该做准备的时候了。
    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女真刚开始的时候力量并不强大,不过是几十个松散的部落组织。
    之所以能够入主中原,发端于努尔哈赤。
    是清太祖捏合了整个女真部落,形成一个稳固而团结的军事团体,并不断对明朝发起挑战,在战争中逐步壮大的结果。
    其实,吴节也想过干脆派人将努尔哈赤找出来,一刀杀了痛快。
    可转念一想,人海茫茫,要去遥远的辽东找这么一个人,难度不小。况且,努尔哈赤生于一五五九年,现在也不过才六岁,对一个孩子,他也下不了手。
    再说,如今努尔哈赤所在的部落还很弱小,并没有力量统一女真。
    其实,他之所以壮大,并整合整个女真,还真靠了辽东总兵李成梁这个混蛋。
    万历二年,明朝叛将清太祖的外曾祖父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大举犯扰辽阳、沈阳。李成梁督兵进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斩首一千余级。此役努尔哈赤与其弟舒尔哈齐被俘,为李成梁收留,充当仆役。
    如果李成梁当时杀了努尔哈赤,接下来也没清朝屁事了,就因为他同努尔哈赤的父亲关系不错,这才刀下留情。
    万历十一年二月,李成梁再度发兵攻王杲之子阿台,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死于这次战斗。塔克世虽属王杲一系,但已归附李成梁,却因此战死,实为成梁与尼堪外兰故意为之,努尔哈赤极为不满:“我祖、父何故被害?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仇也!汝何为辞?”成梁自知理亏,将塔克世的土地、人马等送给努尔哈赤,令让他承袭都督指挥衔,以为补偿。努尔哈赤后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之后,欲为报父祖之仇为借口叛明“七大恨”之一。
    可以说,清太祖起家的资本都是从李成梁手中得来的。
    明朝之亡,其实亡于李成梁。
    否则,即便李自成再厉害,南明占据江南膏腴之地,休养生息,徐位之图。李自成手下的流寇部队未必有能力南下。况且,在失去了乡绅和地主的支持后,后期的李自成军队根本就没有争夺天下的力量。
第四百四十四章 提议
    原创李自成之乱,不管是叛逆还是所谓的起义,严格来说,如果没有这个内患,中华民族也不会亡于异族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人应该是民族的罪人。
    不过,闯军作乱同明朝末年天灾频发,中央财政崩溃,国家无力赈济有莫大关系。
    对于改善国家财政这一点,吴节还是有极大的信心的。目前,佳手段就是采用张居正的一条鞭发,实行银本位制度,实行数据化管理。这一点,可以让张居正去做,他也有这个能力。
    至于鼓励经商,对外贸易,那是下一步的话。
    反正,办法有很多种。
    可对辽东,却不能等,必须将大变的萌芽直接扼杀在摇篮里。
    如果让戚继光去辽东,以他的性,自然不会对将来的女真人手下无情,自然也没有努尔哈赤的事了。
    如今的关键是先一步将李成梁从辽东总兵官的位置上搬下来。
    尽情地让蝴蝶的翅膀将真实的历史修改得面目全非。
    今天见着嘉靖,见嘉靖的精神好象不太好。
    作为翰林院编纂,作为皇帝的贴身秘书,吴节索性走到案前拿起皇帝批阅的折看起来,算是提前熟悉业务。
    大半年没回京城,政务上很多事他都还显得有些陌生,一边看着折,脑里就不住地转动,想着该如何将这事同皇帝提起。
    这一看,就看了一个多时辰。
    嘉靖先前走火入魔,也不耐烦奏折,就又盘膝坐在蒲团上养气。
    等到晚饭时,他的精神总算好了起来。
    不断有奏报从司礼监转过来,吴节留了个心眼,特意吩咐送折的秉笔太监将辽东那边的折送来,看能不能从里面找
    那秉笔太监同吴节本就熟悉,这又是吴节本职工作。自然是十分配合。可表情却显得诡异,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大约是看到皇帝就在身边,却不便多说。
    吴节心中奇怪。也想不出一个端倪,就静下心看了起来,这一看,还真找到一份关于李成梁的公文。
    是辽东巡抚的折,说是李成梁在对蒙古作战中屡屡立战功,愿保举他袭其父的铁岭卫指挥佥事一职,并任险山参将实职。
    吴节一看。恍然大悟性,他本以为李成梁如今怎么说也该是个总兵级的高级军官,却不想地位如此低微,要将他调开,倒也容易。只需同兵部打声招呼,兵部的郎官们怎么说也会给自己一个面。
    如今的李成梁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武官,如果这次能够顺利地做到险山参将一职,以他的勇武。必然大放光芒。
    当然,吴节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
    没有李成梁,女真也不会有壮大的机会。
    当然。如果派其他人去镇守辽东,吴节还是不太放心。未来的辽东必将军是一个大战场,除了蒙古和女真,还得出兵朝鲜对日作战,这一切,都需要有一员虎将镇守。
    还是让戚继光过去让人放心,老戚的手下英勇善战,只要让那全人在东北扎根下来,形成一个势力庞大的军事集团,女真也就翻不了天。
    戚继光现在不过是福建的总兵官。倭寇被剿灭之后,也没什么仗可打。接下来,就该裁撤,移镇了。
    辽东可是一个大镇,九边兵军,地位可比内地的守备军高太多了。让他去东北做土皇帝,不断老戚愿意,他手下人也会高兴得很。
    说句难听的话,戚继光如今在福建也就是一个高级军官,可一到辽东,那就是军阀。
    现在的李成梁不过是一个小人物,根本就没人知道他的名字。接到辽东巡抚的折,内照例出了处理意见:“可,转司礼监。”
    司礼监的处理意见也很简单:“准。”
    吴节拿起折看了半天,然后走到嘉靖身边:“陛下,这份折倒是可以看一看,这个李成梁倒是一个英勇善战之人,如今历练上几年,未必不是一员虎将。”
    他倒是先赞扬起这人来。
    嘉靖接过折看了一眼:“吴爱卿也知道这人,此人是高丽内附之人,倒有几分蛮气。本来,他早就应该袭这个铁岭佥事一职的,估计是朝中没人,被压了许多年。如今既然有战功,倒也准了。”
    吴节:“陛下,臣觉得,辽东那边也没什么战事,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如将他放在大同镇军中磨练。宣大军出良将,让他去那里也好。”
    “好诗句,卿真是出口成诗啊!”嘉靖眼睛一亮,赞了一声:“可,批红吧。”
    吴节心中一松,提起笔将李成梁发配去了大同,任朔州参将。
    朔州可是大地方,比起那个没人知道的什么险山不知道好了多少。打个比方,就好象现代社会的西藏某县的县长和内地的县长,虽然都是正处,可区别却大了去。
    想必李成梁也会喜极而泣,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却也不亏他。
    批红之后,吴节又将话题转到戚继光头上,装出一副很随意的语气,说道:“陛下,臣从福建回京之后,戚继光将军还托臣一件事情,想让臣替他在京城走走门。”
    嘉靖表情严肃起来:“走门,他戚继光要走什么门?”
    吴节笑道:“不过是想换个地方,戚继光说,福建倭乱已平,虽有残部作乱,可有谭纶大人在,倭寇也翻不了天。如今之计,安抚甚于剿灭,政治高于军事。再留大军在福建已经没有任何必要,如今厘金已废,国家养着这么一支军队已经没有任何必要。就想请臣给他运动一下,看能不能找个好的差事,好能够回北京来做官,享几年清富。臣当时就道,官员任免乃是国之重器,自有万岁爷一言而绝,我们做臣的,等着陛下的恩典就是了。”
    嘉靖的面色缓和起来:“吴卿倒是个忠臣,不过,国家再留那么一支大军在福建也是没有必要,不若裁撤了。朕也想过这个事情,戚继光不是能打仗吗,就调他去大同做总兵官好了。”
    吴节:“戚继光的台州军训练不易,乃是少有的虎贲之师,这么解散了,却是可惜。”
    嘉靖沉吟起来。
    吴节接着道:“陛下,何不将戚继光的台州军移镇去东北。这支军队训练不易,必须保留,可若让戚继光带着部属去大同,人旧人必然有冲突,却是麻烦。不如保留建制,统统发排去东北。东北那地方地广人稀,也需移民实边。有戚继光这支军队在,一旦蒙古俺答有移同。台州军就可以与宣、大军东西对进,对蒙古保持钳形攻势。”
    “好!”嘉靖猛地提起如意在玉罄上敲了一下,对走进来的太监道:“今天内是谁在值守?”
    “回万岁爷的话,徐老和张、高两位老都在。”
    嘉靖:“传他们过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五章 定调子
    吴节也没想到内阁的三大阁相都在西苑值房心中未免有些疑惑。
    自从嘉靖于二十年前将办公地点转移到西苑,再不上朝之后,为了与他配合。内阁、司札监都在这里设了值房,平日间都会有一个阁臣值守。
    因此,西苑也成为大明王朝事实上的中枢核心要地。
    这一规矩一直延续下去,不但明朝后来的几个皇帝都在这里办公。到清朝时,满清皇帝也都住在这里。到现代社会,更是成为大名鼎鼎的中南海。
    像今天这种三大阁臣同时值班的情形,以前还从来没与碰到过。
    见吴节疑惑,嘉靖道:“还有半月就是春节,内阁需去年各项开支按各部和两京一十三省的实际用度整理出来,然后上报。哪些该结,哪些不该结,都要有个说话。再过得几日,明年的几宗大开支,也得让各部提出来,户部综合算一下,然后内阁拟票,若成,就把红给批了。时辰不等人,三个阁臣已经熬了几天夜了。”
    “原来年度财政会议就要举行了。”吴节恍然大悟:“难怪阁老们都在。”
    自从实行厘金制度之后,没有了浩大的军费开支,国家财政算是喘了一口大气。到如今,倭寇已经剿平,未来也没有什么大的战事。部队和东南军事机关该裁撤的裁撤,该遣散的遣散,总体来说,明朝的财政还是向好的。
    不过,国家如此之大,事务如此至多,到处都要用钱。没有巨大的军费开支,别处需要用钱的地方又钻了出来,按下葫芦浮起瓢,就没有个消停的时候。
    如今,嘉靖又要修宫观,在西苑里大兴土木,又不肯自己掏腰包。
    如此一来,国库依旧是窟窿巨大,堵不胜堵,倒苦了阁臣们。
    严嵩昨天死了老婆,严府新丧,诸事繁杂,自然没办法来内阁视事。
    所以,如今的内阁其实就是徐、高、张三驾马车在勉强维持。
    其实,严党的倒掉估计就是最近的事情,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严嵩父子来不来内阁,已经不要紧了。
    大不了,大家将来年的开支商量出一个结果之后,让严嵩这个橡皮图章拟票了事。
    嘉靖回头微笑着对吴节说:“让台州军移镇去辽东一事你写个条陈出来,等下给阁老们看看。”
    这算是嘉靖给吴节的一个考验,阁老们从内阁值房走到这里,大约要huā十来分钟时间。
    吴节必须在这十来分钟里从构思到成文,写出一篇看得过去的边策来。
    一般人若是用毛笔,光誊录都不够,更别说现写一篇了。
    这却难不倒吴节,其实,对于东北的边策,吴节已经想了好几年了。毕竟这关系到明朝未来的走向,关系到自己的子孙后代是否要做亡国奴的大事。
    当下,吴节也不推辞,快步走到皇帝御案前,拿了铅笔,用行草飞快地写了下去。
    等到三大阁员进了玉熙宫精舍,吴节这一篇六百来孛的短文恰恰写完。
    硬笔书法可是吴节的强项,虽然比不上用电脑打孛,但相比起古人的毛笔孛,堪称神速。
    嘉靖见吴节文不加点,速度又如此之快,心中欣慰,暗想:“联亲手点这个状元果然不凡,这两年来确实提联大大地长了脸。
    嘉靖接过稿子大略看了一遍,然后将调戒继光军去东北的事情同三人说了,就将文章转了过去。
    吴节这篇折子除了保举戚继光任辽东总兵官之后,还提出两点靖边策。
    一,改入归流,废除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土宫制度,迁移山林里的渣、猎民户屯垦,设置地方官进行管辖。如今的东北地区很多民族还在实行部落酋长统治的奴隶制度,而一旦遇到天灾,少数民族就会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进汉族地区进行抢劫。只要一开始放手抢劫,那些少民发现抢劫实在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在不肯安心生产。又因为通过抢劫,部落的势力得以壮大,渐渐尾大不掉,顿成明王朝的祸害。如果将他们都迁移到平原地区开垦,实行流官制度,就算碰到天灾,也能得到中央政府的赈济。几代人下来,都会同化成汉人,自然就不会有以后的女真南下了。
    二,台州军进驻辽东之后,可对蒙古俺打形成夹击之势。若蒙古人进攻大同,辽东军从东向西攻击。若蒙古人进攻辽东,则大同军由西向东攻击。若蒙古人直接攻击北京,则两军东西对进。
    对于改土归流一议,嘉靖和三大阁臣都深以为然。他们以前治理边的时候,大多选少数民族的头人首领为关宫,对本族人进行管理,官职世袭。比如东北的建州卫,都由女真的头人们把持。
    听吴节这着文章一说,大家才意识安抚并不是长久之计策,要想彻底平靖边事,还得使用归化这一手段,这也符合圣人教化之道。
    顿时眼睛一亮,深以为然。
    至于戚继光移镇去东北,大家也觉得这事可以做。都是为政多年的老人,自然知道一支打过仗见过血的军队有多宝贵,尤其是台州军这种百战百胜之师。若就此解散,也是一大损失。
    移镇去东北,倒是一个好办法。
    中原王朝对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戒备由来已久,从汉朝的匈奴开始,再到突厥、回鹬、蒙古,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所谓的边务,其实就是从延安到大同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