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26之崛起 >

第415部分

1926之崛起-第415部分

小说: 1926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路军内战是打得很多了,可那都是跟人打,没跟装甲车干过。现在冷不丁窜上来一个铁皮怪物,看着就像一个大甲壳虫,子弹打上去,但见火星乱冒,大甲壳虫还是照样往上冲,最可怕的还是这个大甲壳虫还有两挺重机枪,来回扫射,压得19路军的士兵都抬不起头来。
    眼看中国人束手无策,这些大甲壳虫干脆一直欺近身来,一直堵到中国人固守的街垒工事前面,只要你抬头,机枪就往这边招呼。看看打枪没辙,六团士兵开始投掷手榴弹,可手榴弹扔到大甲壳虫身上就弹开,爆炸的碎片反弹回来,竟然把街垒工事这边的六团士兵都给炸伤了。
    一二两营的火力被装甲车火力完全压制住,装甲车后面的日本陆战队员趁机涌上来,突破了街垒。就这样,刚开打没多久,各街口第一道街垒就相继被日军夺取※团士兵伤亡惨重。
    初战不利!
    面对似乎是无法招架的怪物,这个时候,只要防守者失去斗志,转身逃跑,整个战线就会动摇,失败的恐惧会让全军崩溃。
    当年坦克第一次上战场,英军坦克的作用,并不是真的拿坦克打死了多少德国人,而是坦克的出现使得防守的德军失去抵抗的勇气,战线崩溃而被英军打败的破要靠装甲车辆,但是获取战果,还是要靠后续的步兵。
    这个时候,拼的就是斗志。
    但这群败兵加新兵组合的第6团,却完全没有失去斗志。
    面对装甲车,后退的中国士兵依旧执着的进行抵抗,不断地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试探各种打装甲车的办法♀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喘息的时间,想办法的时间。
    而就在这个时候,大甲壳虫偏偏给了中国人时间。
    每次明明日本人已经夺占了街垒,但是大甲壳虫却就是不往前走,老老实实等在那里。等什么呢?等日本陆战队员把街垒的沙袋一个个搬开,腾出一条能让装甲车走的路来!
    原来这种装甲车,只有2。5吨重,比现如今的奥迪也重不了多少,要自己撞开街垒,没这本事。再说这种轮式装甲车没有履带,爬坡越障能力也不行,只能老老实实等着把前面的障碍物都移开才能走。
    很快,急得一脑门汗的张君嵩等来了好消息。
    翁照垣打来电话,告诉他第四路军部署在第二道街垒后的人有办法解决日军装甲车。而且,还告诉张君嵩,第四路军提供了两种解决日军装甲车的办法,一个用手榴弹炸装甲车底盘,这种装甲车底盘没有装甲№一个是重机枪集中射击。
    有了解决装甲车的办法,这让张君嵩很兴奋,立刻命令参谋通知一二营。
    很快,越过街垒的日军装甲车就遭到了成群的手榴弹的攻击。
    十九路军配备的木柄手榴弹投掷距离虽然很远,可是落地后滚动性不好,除非在近距离才可以向扔变球似的把手榴弹扔到装甲车下。
    不过,围着装甲车玩变球也没那么容易,装甲车后面有日本陆战队员跟随冲锋。你一门心思打变球,日军就会把你打成筛子。
    不过,第四路军提供了一些手雷,手雷的投掷距离虽然比木柄手榴弹要短一些,可是滚动性很好,只要有机会在装甲车的正面投出手雷,手雷都会向前滚动一段距离。
    “轰”,一颗手雷在装甲车下爆炸,日军装甲车猛地一蹦,然后就停在原地冒起了黑烟。止不动的装甲车下又滚进几颗手榴弹和手雷,接连几声爆炸,日军装甲车内开始窜出猩红的火苗。
    这些手雷数量不多,仅分给了一营,二营全都是木柄手榴弹,要把手榴弹投掷到装甲车下,很不容易,伤亡了十几人才炸毁一辆装甲车。
    不过,不要急,还有第二种“杀虫”办法。
    手榴弹不仅炸不开装甲车,弹片反弹回来还会伤人,可这弹片是不长眼的,分不清中国人日本人,谁跟近了谁倒霉。一开始,日军紧跟在装甲车后,一般每辆车后10个人,后面20米才是步兵本队。但是战斗打起来,别说手榴弹,就是打在装甲车上的子弹都会反弹,一些跟紧装甲车的日本兵,就是这么糊里糊涂被打伤了,简直就像挨了台球的回力球。
    密集招呼向装甲车的手榴弹横飞的弹片,让日军不敢跟得太紧,日军和装甲车的距离一拉开,这机会就来了。
    一些中国士兵就不是像一开始那样死死的靠在街垒后面射击,而是扑出去隐伏在街道边,等装甲车一过,趁日本兵还没跟上,猛烈狙击后续的日军陆战队员,把装甲车和步兵割裂开。落单的装甲车,就容易被同伴们集体打“变球”了。
    等放趴下一辆装甲车,上去一看,大伙发现,别看这装甲车看上去,子弹打上去到处反弹打不穿,其实进去仔细一看,发现还是有几颗子弹打穿了装甲。原来,这维克斯大甲壳虫看着威猛,其实皮很薄,装甲只有5。5毫米。
    日本人有个统计,一辆维克斯装甲车挨了五六百发子弹,只要射入角度刚好,还是有几发子弹穿透了。虽然穿透的比例很低,大概只有百分之一二。但是总比一发都打不透强啊。
    于是,第三种杀虫办法上场,并在六团迅速传开,密集火力射击,广种薄收,坚定不怀疑。
    重机枪是对付维克斯装甲车的利器,有意思的是,19路军也装备了维克斯的重机枪,真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被中国人打坏几辆?没什么。日本人觉得,这些装甲车给陆战队的攻击力提升了许多,起到的效果,和损失相比,很划得来。尤其是日本海军在国内和陆军争夺军费和资源上,此前一直站着上风,所以海军陆战队配备了很多这种装甲车。
    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打趴下几辆甲壳虫,意义也很大。因为中国士兵们知道,只要他们够拼命,即使损失大些,这种甲壳虫不是坚不可摧的。
    因此,日本陆战队员凭借装甲车的掩护,继续执着的往前顶,而获得信心的中国人却也死命的抵抗。
    沿天通庵路口进攻的日军,在损失了两辆装甲车后,日军谨慎了许多,日军掷弹筒手,开始集中压制一营的重机枪。日军的掷弹筒打得很准,看得出绝对是训练有素,一营的重机枪火力点不断被拔除≠了机枪的威胁,日军也不顾被撞在装甲车装甲反弹的弹片和流弹的威胁,紧随装甲车掩护。
    在日军拼死掩护下,第三辆装甲车终于逼近了第二道街垒。
    在街垒前,日军装甲车上的两挺重机枪疯狂地不断喷射着密集的弹雨,压得一营根本抬不起头来,更不要说准确投掷手榴弹了。在两侧街边篝火的映衬下,日军狰狞的面目都看得很清楚了,只要日军再靠前一些,他们就会把手雷投到街垒后。
    就在此时,在街垒后20多米远的一处民房的墙壁上,突然有几块墙砖掉了下来,露出了一个黑洞洞的窟窿,随即从里面伸出一条枪口要比7。7mm口径维克思重机枪粗得多枪管,那枪口稍一转动对准了正在疯狂扫射的日军装甲车,喷射出一长串猩红色的火焰。
    “嘭嘭嘭”好似蒙在鼓上的湿牛皮,被人用利刃不断戳破发出的沉闷声音,从日军装甲车上传了出来,正在疯狂喷射着弹雨的日军维克思装甲车的炮塔上,瞬间出现了十几个黑窟窿,随着这些黑窟窿的出现,装甲车上的两挺重机枪顿时哑了。随着装甲车上的黑窟窿的不断增加,装甲车腾地一声燃起了大火,这是装甲车的油箱被打燃了。
    能在近距离轻松击穿日军装甲车装甲的大口径机枪,正是太原产的13。7mm高射机枪♀种口径的高射机枪,不要说在几十米的距离内击穿几毫米的装甲,就是击穿10毫米以上的匀质装甲也轻松,这在太原已经做过测试。
    而且这种高射机枪不仅火力猛,而且采用弹链供弹,火力持续时间长,射程又远,不仅可防空,作为地面火力支援和压制对方火力,也是一件利器。
    因为第四路军的通用机枪还没有最终定型,作为过渡,现在北蒙的部队已经开始大量装备这种高射机枪♀次来上海的这个营,就跟本没有配备重机枪,而是全部用这种高射机枪代替重机枪。
    在高射机枪响起的同时,街垒周边民房顶上,几栋楼房的窗口,也都响起了三八枪的射击声。只不过,几乎看不到枪焰,而且这些枪声并不密集,相反却显得不紧不慢,不像是在战场上射击,却像是在靶场上打靶。
    早已被第四路军这威力巨大的机枪惊得目瞪口呆的十九路军的官兵,又被一幕更加匪夷所思的场景震惊住了。
    随着一声声单调的枪声,一个个在几十米外的日军不断倒地,这个时候停在街道上,必死无疑,当前罪证确的做法,就是冲进街垒,和中国人展开混战。日军中队长红着眼睛,一边大声吆喝着士兵冲锋,他自己举着雪亮的战刀大踏步冲向街垒。
    一声枪响,日军中队长的半个脑袋已经飞到了一边,日军中队长在惯性的作用下,又向前冲了几步才仆倒在地。
    仅仅不到半分钟,几十个凶神恶煞的日军已经再也爬不起来了。
    同样被震惊了的还有日军,这一声声催命的枪声彻底击垮了日军的神经,再也不顾什么武士道精神,剩下的日军都撒腿向回猛跑。
    可枪声却并不酮,仍在一声一声地响着,不断有奔跑的日军被打得仆倒在地。
    十九路军的官兵这时也回过劲来,一连长兴奋地站起身,抓过一支上了刺刀的步枪,大喊道:“弟兄们,第四路军的弟兄们都是好样的,冲啊!跟我杀小鬼子啊!”
    一连在两道街垒阻击日军过程中,伤亡惨重,一个连仅剩下了七十多人,这时见日军狼狈逃窜,精神大振,一路把日军赶出了街口,直到在闸北路上,遭到日军援兵阻击,才兴高采烈地退回第一道街垒。
第六百零八章 抗战 上海 淞沪抗战(九)
    第六百零八章抗战上海淞沪抗战
    156旅有三个团,除第6团守闸北外,第4团驻扎吴淞口,那里需要防止日军登陆,4团不能抽调,能作为援兵的,自然就是驻防在闸北西北大场镇的丁荣光第5团,5团全团官兵1538人1;。WWw。,
    从大场到闸北战场,大约有15里。算距离比日军援兵的路还远一些,但是第5团早就做好了参战准备。因此,战斗一起,丁荣光接到旅长翁照垣命令后,即向闸北战场紧急增援。
    15里的距离,只要准备充分,走起来其实不慢。一般常态行军,每小时能走7到10里,何况这里可是上海,这里的道路情况自然要比其它地区好很多了,5团一个急行军,仅用一个小时就跑上了战场。
    最先赶到的是第5团第1营,除第4连延伸防线,配置到第6团最左翼外,其余三个连(5连、6连、机枪连)按照翁照垣的命令,全部拨归张君嵩指挥。
    凌晨2点30分,第5团第1营赶到了闸北,加入宝兴路和横滨路方向,第6团第2营的防御阵地1;。
    正常情况下,援兵到达之后,原先的守军可以缩短战线,让出一部分阵地让援兵接防。可此时因为6团2营死伤太大,而且日军还在猛烈进攻,增援上来的5团1营长熊彪不敢直接接防,而是采取了“伍间增加”的方式,也就是2营不撤防,5团1营的援兵直接往2营阵地上增加,形成两个营混杂在一起的局面。
    这样的增援方式,两个不同建制单位混在一起,显然很不利于指挥,不到万不得已,很少会有人采用这种方式增兵。
    但不管怎样,这个营到达战场后,使得原本摇摇欲坠的北面防线终于稳定下来。
    凌晨3点50分,5团长丁荣光率领全团剩下的部队(除第2营监视江湾方向外),也赶到了闸北战场。
    至此,第一线的十九路军从一个团增加到了两个团。而随同援兵到达的,还有旅长翁照垣。
    中国有句名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完人无数,是完人则必然白玉无瑕,是奸臣则必然是一无是处。
    因此,但凡提及翁照垣追随陈炯明一节,很多书籍都是一笔带过,实在绕不过的,就说翁照垣对陈炯明反革命如何抵制,全然不提翁照垣在战争中为陈炯明尽忠竭力。就伦理说,翁照垣的忠主行为并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156旅的旅部本来在离战场15里大场镇。但是翁照垣没有坐在安全的旅部指挥战斗,而是随着援军直接赶到战场,进驻第6团团部。
    旅长到场,部队又增加到了两个团。指挥大权自然就从张君嵩手里转移到翁照垣身上。
    此时,闸北方面,日军的第三次进攻刚刚被打退。趁着战斗间歇,接过指挥权的翁照垣开始重新调整部署1;。
    战线最南面是6团1营,继续把守广东路、虬江路一带。北面的宝兴路、横滨路一带,交给援兵第5团第1营,再北面,伤亡较重的第6团第2营把防线收缩到天通庵路、青云路。最后赶到的援军第5团第3营则继续向左翼,也就是西北面延伸防线,从青云路直抵八字桥。
    这样,翁照垣在第一线的部队,就从两个营增加到四个营,而6团3营还继续作为预备队不动。
    成功抗击住日军的三轮进攻,这让翁照垣信心十足,头脑一热即决定以四个营对日军发起全线反击。
    只不过,反击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时刻起作用的,还是日军的维克思装甲车。
    这些甲壳虫远远的呆在街垒里,依靠机枪火力封锁街道,就相当于街头的活动碉堡,哪里危急就往哪里增援,而十九路军的杀虫**,远距离却起不了作用。激战半个小时后,虽然把日军全部赶回北四川路以东,自身伤亡却很大,6团1营营附陆彬,在反击中英勇战死,这也是整个闸北巷战中战死的最高阶的中**官。
    不得已,翁照垣只好命令停止反攻,部队撤回原防线。
    从开战起,时间已经过去了六个小时。
    在这六个小时里,日军连续发起了三次进攻,十九路军也发起了一次反攻。
    几个回合过后,双方不约而同都陷入了对峙的沉寂。
    双方的士兵都在紧张的相互戒备,准备着下一轮的攻守,宁静中暗藏杀机。而与地面的沉寂相比,空中的日本飞机却显得特别活跃。
    因为,天开始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