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

第83部分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83部分

小说: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可与贝多芬的交响曲相比。另外;他注重民间音乐;这是他创作内容的第二个特点。他的歌曲民歌风味浓郁;如著名的《摇篮曲》被认为是某个古老民歌的一种回声——〃这个说话生硬的老头子是全世界最热爱摇篮曲的音乐家〃;看来他很爱儿童。勃拉姆斯成名很晚;象300年前的帕勒斯特里纳一样;都是在他们晚年才名扬欧洲的。1886年;他53岁发表第四交响曲时;事业达到顶峰。
他晚年〃发现自己被认为是在世的大师们中的最伟大的一个〃。
关于勃拉姆斯创作风格和特点;他更多地被视为属于古典乐派的作曲家;〃古典乐派大师中最后一人〃是他特有的注册商标。持这一观点的认为;他与三B中的两位——巴赫(Bach)和贝多芬(Beethoven)一样;只写绝对音乐而不写标题音乐。假如巴赫和贝多芬是由当时历史条件决定的;那么勃拉姆斯则是有意识地不写标题音乐。勃拉姆斯是一个传统主义者;着眼并钟情于古典主义时代;他自感有着深刻的历史责任感;视己为〃伟大传统的保护者〃。他自始至终都觉得李斯特是他的一个敌人;对其一切音乐活动感到格格不入;而且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与以瓦格纳为首的〃新德意志音乐派〃的创作方向大相径庭;如他的第四交响曲更回复到巴罗克时代;他采用的是古老的帕萨卡里亚形式;理论家们说他是〃新古典乐派〃的代表。
第二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勃拉姆斯是位创作矛盾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似古典主义又似浪漫主义;似纯粹音乐又似标题音乐〃;具体而言;其器乐曲是古典主义的;而声乐则是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他不赞同汉斯立克〃为艺术而艺术〃的见解;也不走新浪漫主义乐派即标题音乐派的创作道路;而是回到早期浪漫乐派和维也纳古典乐派中去;这很容易导致他两者皆融的风格;如他的史诗性的第一交响曲以接近贝多芬式的终曲结束;风俗舞蹈性的第二交响曲也接近贝多芬的第四交响曲。这里从其旋律法及和声手法来看;他已是属于浪漫主义乐派了;然而他又推崇古典乐派的形式;其音乐结构是纯粹古典式的;但内容和色彩又避免不了浪漫主义的特点。所以;〃作为一个后来者;他的音乐带有过去的优雅风韵;也带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情〃。
第三派观点认为他是漫浪乐派的代表;但持此观点者不多。他们认为;勃拉姆斯实际上是19世纪浪漫主义乐派最重要的代表;他只是采用了古典主义的形式而已。在此形式之下;他给予了浪漫派音乐以全新的温馨的气息与情感。尽管他追求传统;但时代证明他那些动人心魄的匈牙利舞曲显示了浪漫主义特征;他的交响曲及其他管弦乐的思想内容更是充满了新时代的特色;更主要的是;他的声乐曲是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传统;进而把它传给雨果。沃尔夫。从本质上而言;他应属于浪漫
乐派大师之列。
这些不同的观点;一般自有其道理和根据;但至今没有一个完全肯定的结论;因此音乐界的争论也就没有休止。
(高福进)
神秘的〃黑衣使者〃究竟是谁?
曾获奥斯卡八项大奖的美国影片《莫扎特》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在天空阴郁、大雪纷飞的维也纳;一个高大的黑衣人穿街走巷;直到莫扎特寓所;砰砰的敲门声令作曲家惊恐万分;开门后黑衣人毫无表情的大面孔更使莫扎特惊骇不已。以后每次听到砰砰敲打铁门的声音;莫扎特便不寒而栗。这种状况最终导致莫扎特健康状况恶化;加速了他的死亡。
这部影片把这位神秘的黑衣人视为莫扎特的索命人;他是被宫廷作曲家萨里埃利派去的;而这一切都是由这位意大利籍作曲家、所谓莫扎特的死敌周密安排的。萨里埃利交给黑衣使者的任务便是让莫扎特通宵达旦地工作;直至完全拖垮、累死;这便达到了萨里埃利的目的。因而这部出色的影片把故事构筑得象〃这位阴谋家〃的计谋一样巧妙;使大批观众信以为真:黑衣使者是萨里埃利派去的人;是直接参与害死莫扎特的人物之一。
而关于这位人物究竟是谁;历来存在着争议。传统的传记作品中;都没有明确地说明他是宫廷作曲家萨里埃利手下的人。有人说是共济会派去的黑衣使者;因为莫扎特曾是这一组织的人。因他在《魔笛》中泄露了该组织的一些秘密而惹恼了这个秘密的民间组织的领导者们;于是他们设此计来置莫扎特于死地。还有人认为此人是一个与名人贵族和大的组织毫不相干的人;他只是一位平庸的作曲家(另一说是受有钱的平庸的作曲家雇佣的人);他非常熟知莫扎特的状况。因而利用他健康状况恶化、濒临死亡的时期想假以莫扎特的名义;以重金购买其作品;据为己有。
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小说《莫扎特的挽歌》是一篇不到千字的短篇纪实小说;它描绘了一个〃举止端庄、略带威严的上了年纪的男子〃。
这位大作家使这位黑衣人变得更为神秘;他在文章中没有明确说明此人来历。却强调了一点;即这个人的出现使莫扎特认定死神使者降临;他出现的那个日子便是来向作曲家通报为自己谱写安魂曲的日子;因而《安魂曲》便成了莫扎特的〃天鹅之死〃的作品。他在死前三个月即9月7日给歌剧剧本作家达。彭台的信里写道:〃天命难违;谁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生死有定;是人生不能挽回的;一切只好任随它去……这是我的'天鹅之歌';我没有置之不理的道理〃。因而他更加忘我地工作;抓紧最后的时光;不分昼夜地写;由于劳累过度;常常昏迷。他妻子千方百计阻止他消耗自己;他却粗暴地回答:〃这是某些为我着想的人在使我做这个挽歌;它在我的丧葬仪式中用得上它!〃不久;他终于完成了工作;但当陌生人再度出现时;莫扎特已离开了人世。
这里司汤达把这个神秘的黑衣使者变得神圣起来;如作曲家本人所想的那样;黑衣人是上帝派来的召魂使者;是死神的使者。
然而;还有更为重要的看法。据最新资料表明;一位〃狂妄自大而又酸溜溜的维也纳贵族老爷〃自嘘为作曲家;他常常在家里举办音乐会。为纪念亡妻;他想办法令莫扎特写一部追悼其妻的安魂曲;并图谋据为己有。于是他便密谋遣使;匿名的订货单和黑衣使者使莫扎特不胜惊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频立体声节目中的《夜话金曲》;曾解释了这位令莫扎特惶惶不可终
日的黑衣人;说他是被一位附庸风雅的贵族老爷所雇佣的人。这位惯以重金收买作曲家的作品从而据为己有的老爷名叫斯图尔巴赫伯爵;可能就是指的上述那位;其实早在本世纪上半叶就有资料谈到过这点;丰子恺早期的《近代十大音乐家》中的莫扎特一章中便提到了这位骗子贵族。看来;黑衣使者是这位附庸风雅的斯图尔巴赫伯爵派去的人;他的神秘令人不安;从而也在这位音乐奇才头上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其实;莫扎特本人在死前一年已预感到自己不久将辞世;他的健康状况和拮据的生活给了他某种直感。他曾坦然地对朋友们说:〃死亡已在我的舌尖上;我已尝到它的味道了。〃他在这一年里写了一首安魂曲、五首弥撒曲;这是他有某种预感的证据;另外;大量考证又表明;即使在其生命最后一刻;莫扎特却又未感到自己会马上死去;后来有了这神秘的黑衣人;便给了后世之人以迷惑;以为陌生人带来了作曲家的死。有一点可以令人信服的是;莫扎特生前未曾创作完《安魂曲》;死后他的学生许斯迈尔续完了此曲;如期交给了这位留传后世的黑衣人。那么;这位神秘的〃黑衣使者〃究竟是谁?
(高福进)
爵士音乐为何会发祥于美国新奥尔良?爵士音乐作为西非音乐旋律及欧洲音乐和谐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成为20世纪初美国黑人居住区公认的广泛流行的音乐。这种音乐不仅与以往的音乐不同;而且是世界音乐史上罕见的一种新音乐的开端。那么;这种音乐为什么会产生于美国;具体来说;为什么会产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呢?许多音乐家和学者却对此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美国著名黑人学者哈利。普罗斯基和詹姆斯。威廉对此问题作过较详细的说明;他们认为;尽管爵士音乐在19世纪末同时产生于美国西南部的许多地区;但其发祥地是新奥尔良市的斯特维尔的〃不夜区〃;当年;在这一繁华市区;每天晚上有成打的乐队、许多三重奏或三重唱乐队以及其他音乐家受雇于此;通宵达旦地进行演奏或演唱。即使在19世纪末;新奥尔良就以其音乐;尤其以具有真正非洲传统的黑人娱乐活动而驰名。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20年之后;在这里的每个周末;人们都会看到刚果舞蹈的精彩演出。这类演出在粗制乐器;如竹器、木鼓、班卓琴和响板等伴奏下;再配以具有特殊旋律的刚果歌曲;显得格外豪迈、高亢和奔放。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著名黑人音乐家布迪。波尔登组建了第一个爵士交响乐团;吸收了大批音乐家;并把广大的青少年吸引到音乐和舞蹈活动中。普罗斯基和威廉等人还举出黑人音乐家的某些特点;并企图以此来证明爵士音乐首先产生于新奥尔良的理由。他们认为;在新奥尔良的音乐家中;尽管许多人没有受过正规音乐技能训练;但他们能够创造性地把黑人的音乐技巧与西方古典音乐结合起来。波:尔登在这方面是新奥尔良音乐家中的代表人物。他重视音乐的即兴性;并使其节奏短促和无止境的重复。象波尔登一样;新奥尔自教自学的音乐家对铜管乐器的技法起了梦想不到的冲击;并创造了恰到好处和独一无二的爵士音乐形式。
如果只讲黑人天才人物的存在;还不能有力地说明爵士音乐之所以产生于新奥尔良的奥秘;还得研究新奥尔良的音乐文化传统。事实上;有的学者如马丁。威廉认为;有两种音乐传统汇聚于新奥尔良:第一;欧洲音乐传统。
欧洲音乐代表性的形式是法国的民歌和舞蹈以及英国和爱尔兰的民谣;它们使黑人的特殊音乐形式变得欧洲化了。第二;黑人本身的传统。这一传统以歌曲情感的激越和旋律的特殊为特点;其可以以〃蓝色音乐〃为代表。这两
种传统的结合就酿成了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器乐;而这种音乐与以往的音乐相比;其旋律更快;其情绪更为高昂。除此之外;演员在演出和演奏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其歌曲的主题;也是这种音乐的一大特点。
无独有偶;波兰进步作家泰曼在70年代对新奥尔良文化特点的精采描绘;似乎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爵士音乐之所以发源于此地的原因。对此城市;他总怀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斯特维尔区虽然到60年代已成废墟;与奇异的坟场相邻;但昔日曾是欢乐之地。爵士音乐在欧洲象征情欲和欢乐;精神自由和文化独立;在这里却象氧气一样不可缺少。这里的爵士音乐及待制汤;都是天赋的第一流;独一无二。人们认为爵士音乐是由于居民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另外有些社会和历史学家;则认为新奥尔良的社会和民族杂居的传统对爵士音乐的产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们对此种观点还作了详尽的描述。他们认为;客人一到新奥尔良;一定会对那里社会的大混杂情况感到十分有趣。
法裔、西裔、非洲裔、意大利裔、爱尔兰裔、德裔、英裔和欧洲犹太裔;这里应有尽有。这里也许是唯一的一个由天主教徒占据社会上层的美国城市。
黑人占到全市人口的55%。他们在新奥尔良的历史可追溯到内战以前可怕的奴隶贩卖年代。进入现代社会;他们获得了自由;但受到贫困的制约;偶尔还遇到恐怖的威胁。最后终于看到自己的一个同胞当选为市长。在他们的眼里;似乎多元化种族环境及其不同经历为爵士音乐的产生提供了源泉。
但是;还有的历史学家;如约翰。加拉蒂;则认为新奥尔良爵士音乐的产生主要与黑人的特殊经历及其斗争生活有关;爵士音乐的产生是与黑人争取解放和自由的斗争相得益彰的;是黑人特殊感情的一种表露。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城市黑人在政治、经济和地位等方面的相对改善;他们的自我意识与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意志进一步加强。在这种形势下;黑人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出现于城市黑人居住区;并开始释放其争取〃精神解放〃的巨大能量。爵士音乐;作为现代最大众化的音乐;基本上是在世纪转变之前由工作在新奥尔良的黑人音乐家创造的。到本世纪20年代;它传遍整个美国和世界的其余部分。白人音乐家和白人公众以某种途径推崇和吸收它;因此;这种音乐又变成了一种实行种族容忍和理解的力量。爵士音乐本身则表明其是〃即兴之作〃;并以一种自由和奔放的形式;抒发表演者和公众的共同经历和感情。它充分表达了黑人希望冲破老传统和抛弃旧束缚的思想情绪。这就是爵士音乐为什么对黑人如此重要的真谛之所在。这样;从前述中人们似乎可以看出;爵士音乐产生于美国新奥尔良的原因已得到清楚说明;其实不然。社会学者和历史学家所阐明的各种理由;哪一点是对的;哪一点是错的;如果说都是合理的;那么;哪一点是主要的;哪一点是次要的;仍然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时春荣)
美术篇拱形建筑始于何时?
拱形建筑的出现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革新。有了拱形建筑的技术;人们可以利用小块砖石建造大跨度的房顶;使大面积的厅堂中间不用支柱;既可节省材料;又可扩大使用空间;还可显得更为美观舒适。这种技术还可用来建造大跨度桥梁;拱桥的出现使许多大江大河由天堑变为通途。可以说;修建拱形建筑的券拱技术在各类建筑物的建造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显示出巨大的优点和强大的生命力。那么;这一建筑史上的光辉技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人们一般都知道;古罗马在建筑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建造了很多大型神庙、宫殿、剧院、角斗场、浴室、输水渠道及桥梁等。然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券拱技术。公元前144年建成的马尔采输水道;有足足10公里长的一段架在连续的拱券上;跨度为5。55米;最高处达15米。罗马城内的巴拉丁山皇宫内一座大殿;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殿内没有一根柱子;房顶为一个整体的筒形拱。公元前一世纪建造的法勃里契拱桥;跨度达24。5米。古代世界最大的拱形跨度要数罗马的万神庙;它的大圆顶直径达43。4米;而且是不用模板一直砌上去的。罗马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