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本草王 >

第33部分

本草王-第33部分

小说: 本草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住了。按照林亿加减后的方子重新拟过,交给伙计拣药。
    第二个病患,是让人搀扶着来的,走路一瘸一拐,不停呻吟着说痛。待慢慢坐下,说晚上睡觉没注意盖被子,结果入秋夜凉受了风寒,左侧下肢不定时地放射性疼痛,从腰间开始,沿着臀部大腿后面,小腿外侧向脚波及,特别是晚上痛得很厉害,这几天吃药,一点用都没有,所以来求太医想办法止痛,不然晚上都没办法睡觉。
    林亿笑问叶知秋:“这个病又该如何啊?”
    叶知秋心想,这明显是个坐骨神经痛,中医属于痹症,道:“《诸病源候论》说:‘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所以,这病患的痹症,应该是风寒湿邪侵袭、瘀血阻滞经络而成。痹而不通则痛。应当散寒通络、温经祛湿、活血化瘀。同时,可以加一些补益肝肾的药。”
    林亿微笑摇头:“对于痹症,内服药的效果不如外敷,直接针对患处,简单明了。当然,也可以内服外敷并用。这病患的病痛时间不长,用拔火罐医治,应该效果不错的。”
    叶知秋吃了一惊:“拔火罐?”
    林亿道:“对啊,没听说过吗?‘扎针拔火罐,病好一大半’,呵呵,是药三分毒,能不用药治好病,为何要吃药呢?”
    叶知秋学中医基本上把时间用在了背诵教科书和医学典籍上,对于中医各种治疗方法虽然知道,却研究不深,这拔火罐小时候倒是见过爷爷经常去拔,脑门上,肩膀上,到处都是一个个紫乌的圆坨坨印记,看着挺吓人的。所以他从小对拔火罐的印象就不太好,学中医后,对这玩意也潜意识地觉得那是民间土方,不怎么用心去学。现在堂堂皇家太医居然要用拔火罐治疗病痛,这才知道,拔火罐不是难等大雅之堂的民间土方,而是跟针灸一样,是堂堂正正的中医重要治疗手段。是太医都经常用到的治病方法。不由打点精神,道:“这法子我不会,伯父能不能说详细点?”
    “行啊!拔火罐是治疗外伤痹痛,疮疡吸毒等最常用的方法,伤寒杂症也经常用到,医举考试,还要考到这拔火罐的‘角法’呢!”
    最早的拔火罐,是用牛等动物的犄角,所以拔火罐治疗方法最初便叫做“角法”。后来该用竹筒,仍然沿用叫做角法。
    林亿接着说道:“拔火罐可以直接用于外感表证、头痛、周身的各种痹痛都可以,当然,痹痛初起直接用拔火罐可以,但是如旧陈疾,单拔火罐就不行了,必须用药一起治疗,疏通经络。此外,咳嗽、跌打损伤、疮疡溃烂、还有一些疑难杂症,都能用。但是,有些病证是不能用的,比如全身浮肿,严重的心悸、出血不止者、已经显怀的孕妇,对于小孩和七八十岁以上年岁太大的老人,虽然可以用,但是要特别留心,不能使用时间太久了,免得耐受不住。当然,太瘦的人也不适合,吸不住。”
    叶知秋笑了,用心记住。
第51章 不会花钱的富翁
    林亿又道:“拔火罐时间以一顿饭(相当于二十分钟)功夫为宜,数量一般是十个左右。病患这之前不能饮酒,要根据拔火罐的部位选择适当大小的火罐。在烧罐子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火不能太大,而且不要将灌口烧热,放进去的绒草要放在罐底,等烧完了再扣上去,免得烧伤烫伤病人。如果在同一个病患部位拔火罐,需要重复拔罐的时候,要避开前面已经拔过的紫乌地方,不然病患会感到太痛。火罐的排列一般按照经络走向来,当然,拔火罐跟针灸不太一样的,就是穴位不太准确也问题不大。只是效果要差一些。同时,火罐的排列,要根据病人和病痛有所区别,身体强壮的,病痛症状厉害的,排得密一些,反之疏一些。要随时注意留心病人情况,特别是病情比较重的病人,如果发现头昏、眼花、恶心、冷汗、呼吸紧迫的,要马上取下火罐,进行对症处理。可以用通关散之类的吹鼻,针刺人中、合谷、少商、中冲等穴,便可清醒。”
    介绍完,林亿又教了他拔火罐的常用部位,那些部位是必拔的,那些是配合的,然后示范了如何拔火罐,如何取火罐。
    然后,林亿开始给那个坐骨神经痛的病患拔火罐。他把一簇绒草点燃,伸进火罐里片刻,立即拿出来,随即将火罐扣在病患病处,分别在臀部、大腿后部,膝后部拔了数个火罐。一顿饭功夫,取罐,病患顿时感觉疼痛大为减轻,很是高兴,连声称谢。林亿让他第二天再来,三次左右便可痊愈了。
    后面一个病患是个老人,七十多岁了,经过一番诊查得知,前日因为偶感风寒,头痛,咳嗽,因为天热,洗了澡进一步受凉,开始发烧,经林亿医馆坐堂大夫辩证为里热证,用白虎汤治,无效,证见寒热往来,咳喘痰稠,胃脘饱胀,口苦咽干,呕逆,便溏,舌质淡红,苔黄白相间,左脉细数,右脉弦数。
    四诊的结果自然是林亿诊查出来的,叶知秋在一旁听着记在心里,知道后面林亿会问自己怎么辩证,心中便已经暗自斟酌。果然,林亿诊查完毕,问叶知秋道:“他这病,你觉得该如何辩证?理由是什么?”
    林亿都已经把四诊问清楚了,相当于考试出了一个病案题目,这个却是叶知秋拿手的,刚才又思考了好一会了,已经有了头绪,慢慢道:“他最初是外感风寒,头痛咳嗽,这是太阳表证,本来应当辛温发散表寒,但是因为病人洗澡受凉后有发热症状,前医便用了白虎汤。白虎汤是大寒剂,抑制了胃阳,所以出现了胃脘饱胀、呕逆。呕逆是判断少阳病的关键症状,因为少阳病是胆热气郁的症候,胆火内郁最容易犯胃,便出现心烦喜呕,同时,胆汁是苦的,胆火内郁,就会出现口苦。这也是判断病在少阳的重要症状,少阳是半表半里,容易出现寒热往来,也就是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从这些症状判断,是表邪未解,病入少阳。”
    “分析得很不错!”林亿很是意外,又是赞许地瞧着他,“你能有这番见识,说明你医理很是深厚,为何不会看病?”
    叶知秋不好意思挠挠头:“以前只顾背书了,没看过病。”
    “呵呵,你现在就好比一个富家子弟,家财万贯,却不懂得如何花钱,一旦教了你怎么把钱用在正道,你就会大有出息的。”
    “多谢伯父夸赞,我一定努力学习。”
    “嗯,咱们接着说刚才的病症,你分析了病证,这用方呢?他这病该用什么方?”
    “小柴胡汤,和解表里。”
    “嗯,如何加减?”
    这个是考临床实践经验了,叶知秋不意思笑了笑,摇摇头。
    林亿道:“随证加减要根据病症出现的其他或然证,在不违背原方立方旨意基础上,进行相应增减。现在病患出现胃脘饱胀,呕逆、便溏,要增减用药来治疗这些相应症状,加紫蔻、枳壳、焦槟榔芳化导滞。”
    林亿把方剂说了,又给他讲解了剂量使用的原则,叶知秋记住了,抄方给了药柜抓药。
    随后又有几个病患,都是林亿四诊查问清楚了,让叶知秋思考辩证,叶知秋大部分都准确地辨清了,一些偏颇林亿帮他纠正之后,都记住了。
    再下来,遇到了一个病患,这一次,叶知秋于林亿发生了争执,而且是激烈的争执。
    这是一个温病患者!
    这病人痛得很厉害,喊痛的声音大得连街上都能听见,先前怕影响旁人,所以将病人用软榻抬着放在街上等候,抬进来之后,呼痛之声响彻整个医馆!
    一番诊查之后,得知这病患最初是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咳嗽,大便不通,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前医先后用了升散的药和清热存阴的药,结果,热虽然退了,大便也通了,但是却胁痛得厉害,躺在床上连翻身都不能,不停大声呻吟喊痛。
    林亿诊查之后,发现病患左关脉弦紧,因病患疼痛厉害,必须尽快用药,所以这一次没有慢悠悠跟叶知秋讨论病案,径直说道:“胸胁是少阳经所过的部位,现在病患胁痛厉害,必然是病入少阳,结合脉象,可以断定是少阳胆经邪热壅盛,病属少阳,以小柴胡汤主之,随证加减。我说方你写!”
    叶知秋却握着毛笔道:“不能用小柴胡汤!否则会出现坏证危症的!”
    林亿一愕,道:“为什么?”
    林亿的徒弟和坐堂大夫们也都愕然地望着他。
    叶知秋脑袋里都在盘算温病和伤寒,想着找病案证明自己的观点,现在遇到了一个,当然不会放过,这不仅关系到自己观点能否得到病例的支持证明,而且也关系到病患能否得到正确的治疗,不至于因误治而像二皇子一样死于非命!
    所以,叶知秋把毛笔一搁,道:“因为他这病是温病!不是伤寒!温病跟伤寒的用方完全不同,如果按照伤寒用方,只怕会治死他的!”
    林亿的大徒弟也是林亿的长子,名叫林恒,站起身呵斥道:“你说什么?怎么这样跟家父说话!便是你爷爷,也要敬家父几分的!”
    林亿把手一摆,道:“不要这样,总得让人说话的!”
    “是!”大徒弟这才悻悻坐了下去。
    林亿对叶知秋道:“贤侄,关于温病和伤寒,等看完病咱们再讨论也不迟,现在病患痛得很厉害,先治病要紧。”
    “治病要紧更不能乱治!用方不对,反增其害,只怕小柴胡汤用了,不但不能缓解病痛,反而会让他限于死地!”
    这话说得重了,林亿是当朝名医,是当今皇帝的侍御医之一,还从来没有人说他用方不能治病反而会治死人的。林亿的几个徒弟还有坐堂大夫又有些坐不住了,对叶知秋怒目而视。不过见林亿没有任何生气的表情,也不好插嘴呵斥。
    林亿生性纯厚,听了这话,虽然不快,却也没动怒,淡淡笑了笑,道:“那好,你说说用小柴胡汤怎么会治死人?”
    叶知秋使劲咽了一声口水,一口气说道:“不是说小柴胡汤会治死人,而是方不对症,再好的方子也没用,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病人最初患的就是温病,而不是伤寒。温病初起,邪在卫表,应当辛凉解表,但是前医却不加分辨,误用升散之药。致使温邪在卫失解,入陷气分。病患没有里热燥结成实的病症,应该是阳明经热之证,这时候应该用清热生津的白虎汤,但是前医却用了清热急下存阴的药,热邪由此散漫入络,所以才会胁痛难以转侧。现在的却是病在少阳,但是病邪是温邪,不是寒邪,如果按照伤寒少阳病用小柴胡汤,这方中的柴胡是竭阴的,半夏、人参、甘草性温,黄芩苦寒化燥伤阴,而温病本来就是温邪,损害的就是人的津液,用了这些药,会大大损害本来就严重受损的津液,无异于抱薪救火!病人最终会亡阴而死!”
    林亿花白的浓眉拧动了几下,瞧着他:“少阳症本来就有发热,——伤寒邪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便为发热。小柴胡汤正是对发热去的,为何还怕发热?”
    “此热不同于彼热!伤寒少阳证的发热是正邪相争于半表半里间而出现的发热,而温病少阳是本身感受的就是温邪,前医用药错误导致坏证,热邪弥散入络,两种热完全不同,温病的热会灼伤津液的!所以不能再用小柴胡汤继续伤津!”
    “小柴胡汤伤津?”林亿笑了笑,道:“柴胡能治寒热邪气,入肝胆经,轻清升散,宣透疏解,既能透达少阳之邪从外而散,又能疏泄气机郁滞,是少阳解表圣药,而黄芩,长于解肌热,退往来寒热,这方子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正是对证的好方!”
    ————————————
    PS:求推荐票、收藏、评价票,有空请到书评区逛逛,拍砖也好,砸臭鸡蛋也好,扔皮鞋也好,老沐顶着锅盖等着哩。
第52章 只吃一剂
    叶知秋急了,道:“伯父!请你好好想想我说的话!我反复强调了,病患的病是温病,感受的是温邪!虽然也是病在少阳,但是病邪不同于伤寒。如果这是伤寒少阳证,用小柴胡汤自然是最妥当不过的,可是这不是啊,是温病引起的少阳证,温病本来就伤津,再投入小柴胡汤这些辛温苦寒药,无异于火上浇油!伯父,温病跟伤寒真的不一样,不能用伤寒的药方治疗温病啊!”
    一个坐堂大夫冷笑道:“温病感受的依旧是寒邪,只是有发热症状,才叫温病。什么时候成了感受温邪了?”
    林亿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随便插嘴,免得给人以整个林亿医馆的人围攻叶知秋一个人的印象。笑了笑,对叶知秋道:“你说导致温病的原因是感受的温邪,只怕不对吧!《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灵枢·论疾诊尺》也说:‘冬伤于寒,春生瘅热。’都是说的冬季感受了寒邪,春来才会发生温病,由此可见,温病感受的是寒邪,伏而后发,怎么成了热邪了?”
    “我说了,《黄帝内经》关于温病的观点是不对的!”
    林亿面色一沉,道:“贤侄,你敢于评说前贤典籍,勇气可嘉,但是,对前贤经典还是应该有一些应有的尊重的。要知道,你现在学的用的医术,都是从这些经典中来的。”
    “我非常尊重这些古籍经典,所以我才把它们背了个滚瓜烂熟,但是,前贤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不能因为他是经典就一味盲从。关于温病的论述,他们说的就是不对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否则,我们在错误的理论指引下,只能会得出错误的实践来!我爷爷给二皇子治病,就是在这种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结果就是二皇子的死亡!伯父还想让这样的悲剧重蹈覆辙吗?”
    这一次,林亿的徒弟们和坐堂大夫们面面相觑,没有呵斥。
    林亿更是心头一凛,如果这番话是在二皇子病案听审之前听到,他虽然不会用自己长辈和名医的身份加以训斥,但一定会会据理力争,跟对方辩论一番,但是,二皇子的病蹊跷之处,听了孙用和分析的温病跟伤寒的不同,已经让他开始对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