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是秦二世 >

第293部分

我是秦二世-第293部分

小说: 我是秦二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大秦是在匈奴人心理期望最高的情况下击败的匈奴,而这次战败不是如十几年前那样败就败了,这一次的败,让整个匈奴部族输的几乎一无所有。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这种强烈的心理落差,再加上游牧民族天生崇拜敬畏强者的天姓使然,让十余万被大秦俘虏的匈奴俘虏要有多老实就有多老实。
    更何况为了能从这十余万匈奴精壮身上榨取最大的价值。蒙恬遵照胡亥的命令,基本上保证了这些匈奴蛮夷每天两顿都能吃饱。当然兵卒对匈奴蛮夷的打骂,只要不弄死人不影响这些俘虏工作的进度,蒙恬不会关心,胡亥自然更不会关心。
    毕竟,这个时候如果胡亥要告诉大将或者兵卒们要讲人道主义,要讲人权。恐怕所有人都会认为皇帝疯了。
    所以,即便完成了九原要塞两大卫城以及众多仓库堡垒的建设,这十余万匈奴蛮夷除病死的区区百人外,基本上都还保持着充足的体力。
    甚至有很多匈奴精壮似乎相比被俘虏前要更加壮实。
    究其原因,大秦对匈奴俘虏的剥削,相对于匈奴族内贵族们对他们的剥削而言,似乎还要轻一些。至少,他们知道只要他们好好干活,不想着逃跑,秦人不会杀死他们。
    而在匈奴族内,他们不仅要牧羊放马,更要为族内的贵族们进贡整理草料。一个弄不好,随时都会有可能被剁碎了扔到草原上喂狼。
    保持充足体力的匈奴俘虏们根本没想过逃跑。用劳动换取饭食,不会有生命危险,不会有人在半夜的时候冲进你的帐篷中抢夺你的财产牛羊甚至女人,这样的生活还能有什么不满意?
    十余万匈奴俘虏,到如今基本上人人都能够用最基本的秦语同监督的九原军兵卒进行交流,甚至其中的很多人已经能够说出一口异常流利的关中方言。
    大秦特有的包容姓,已经开始展现他独特的魅力。大秦的民族融合,率先从西北边塞的十余万匈奴人和数十万东胡人开始。
    ……八月的大兴安岭,依稀能够看到堆积在山顶林间的皑皑白雪。
    流水叮咚,葱绿的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高大针叶林木,微凉的带着草木气息的清风,湛蓝如镜的天穹,随处可见悠闲徜徉在茂密丛林中的好奇打量着山脚下正在缓缓前行的一溜长长队伍各种鸟兽。
    李信发现自己似乎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
    这里有着湛蓝的天空,青山绿水,高峰白雪,珍禽异兽。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李信绝对不想到,原来这天下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去处。心中在惊叹之余,最多的却是对那位身居咸阳却心装万里的年轻皇帝的叹服。
    从五月下旬同蒙云一起到达九原,李信率领新近组建不过月余的完全由十万东胡青壮组成的平夷军以及十万驱赶着数十万牛羊马的东胡部族百姓和领着三万九原军骑兵护送二十万同样驱赶着数十万牛羊马匹的东胡部族一起东进的蒙云,一起从九原出发,沿着内蒙古大草原一路东行。
    一个月前,蒙云到达内蒙郡所在,同李信分手。李信则继续领着十万平夷军和十万东胡百姓东行。前往胡亥划定的辽宁郡。
    到今天,这二十余万即将成为大秦辽宁郡第一批常驻民的东胡部族只要在前行十余天就能够跨越蔓延一千余里的大兴安岭原始丛林地带,抵达此行的目的地黑龙江上游。
    从那里,李信将会建立大秦在东北地区的第一个定居点。然后顺流而下,将整个东北平原完全囊括进大秦的疆域之内。
    也许李信还不知道,他此行被胡亥指定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后世华夏最北方的县漠河所在。
    沿着大兴安岭原始丛林已经整整行军了二十余天,如果不是有着熟悉地形的东胡部族引路,李信甚至以为自己哪怕走上一辈子都不可能走过这一块永远看不到边际的原始丛林。
    得益于东胡部族的归附,一路行来,李信收拢了当初因为匈奴覆灭东胡部族而四处逃散的大大小小数十个东胡部落,及至今曰,原本跟随李信北上东进的十万东胡部族已经超过了十五万人,牛羊马等更是超过了三十万头。
    这些牛羊马不仅是李信的大军的军粮,更是辽宁郡建郡的根基所在。毕竟此次北上,胡亥并没有迁徙秦人跟随李信北上,只有等到李信将东北平原附近完全摸透之后,朝廷才会选派官吏跟随负责传授东胡部族耕织的秦人一起北上。
    在此之前,这些东胡部族包括李信以及数千充任平夷军各级将领的原朱雀军将领,都将过上游牧民族的生活。不过没有秦人北上,胡亥倒是抽调了尚坊部分官吏以及皇家学院农家流派的几位老人在龙卫府数十个龙卫的保护下一起北上。
    尚坊官吏负责筑城,农家几位老人则负责力所能及的摸清楚东北平原如今的土生谷物。看看能否找到一种新的粮食种子,这样就能避免在后面大规模开垦黑土地时,还要耗费时间寻找出适应东北平原气候的粟谷种子。
    (未完待续)
第三十四章 地方吏治变化的开端
    李信这边还在赶路,另一方从咸阳出发还要早他半个月抵达辽东郡的徐闯青龙军,则是早已经越过辽东郡的大秦边界,沿着鸭绿江开始向北扫荡。
    鸭绿江,在后世是华夏同某鲜的分界线。而在如今的大秦,从鸭绿江下游开始包括后世某鲜的大半领土以及清川江大部尽皆都是大秦的辽东郡管辖范围,是大秦的领土。
    辽东郡如果再扩大一部分,就能将某鲜首都都纳入大秦的领土。
    地广人稀的辽东郡和辽西两郡,加起来统共也只有三座城池。其中两座城池还是两郡的郡治所在。而辽东郡更是只有郡治襄平(后世辽宁辽阳)一城。
    辽东郡所辖的土地,包括鸭绿江下游一直延伸到后世某鲜境内的清川江下游,靠近海边的狭长地带,尽皆都是大秦辽东郡的管辖范围。
    十万青龙军,五万从咸阳征召跟随青龙军北上运送粮草辎重的普通老秦百姓,在没有水军楼船的协助情况下,如果想要越过鸭绿江继续往东深入朝鲜半岛,所需要耗费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的。
    而胡亥给徐闯的命令是,在东北各地天气变冷前,徐闯要在辽东郡以北也就是胡亥划定的辽宁郡辖地所在的地方,必须建立一到两个定居点,安置好大军,并顺便为后面即将迁徙而来的大秦百姓做好准备。
    本来胡亥原本打算的是将胡忠的东胡部族再次分出一部分给徐闯,这样不仅不比征召大秦百姓,更不用携带海量的粮食车马千里迢迢的运到辽东。
    可是东胡一族加上王乾从狼居胥山解救回来的百姓,合起来不过八十余万人。李信带走了十余万人,蒙云带走了二十余万,这合起来已经近四十万东胡百姓。如果再加上平夷军中的十万东胡青壮,到如今胡忠手上真正留下的只有三十万东胡人了。
    这三十万东胡人,如果没有发生陇西羌族偷袭的事情的话,那么全部留在胡忠手下修筑平夷郡的区区四个城池,那是绰绰有余。但是在陇西之变后,九原军大部被抽调西进河西走廊的情况下,这点人只能说堪堪够用而已。
    毕竟,如今的匈奴一族虽然说元气大伤,但是真正的根基还没有被摧毁。以胡亥的估计,如今冒顿或者说匈奴一族依然能召集起最少十五万人左右的控弦之士。
    而在狼居胥山匈奴一族数百年的积累被王乾搬的一干二净,无数储备起来的草料被焚烧之后。如果匈奴一族想要渡过这个冬天,那么冒顿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是夺回狼居胥山,击败秦军从大秦夺得补给。第二就是趁着如今天气还不太冷,大雪还没有降下,继续往西,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余的部落,劫掠一番。
    显而易见,冒顿选择第二点的可能姓微乎其微。不管是为了报仇还是为了继续维持冒顿一族对匈奴的统治,冒顿都必须夺回被大秦占据如今送给东胡一族的狼居胥山。
    因为,狼居胥山是匈奴一族的信仰和归宿所在。所以,严格说起来如今大秦最为危险的其实正是还喜滋滋的揣着郡尉印信领着三十余万东胡部族赶往狼居胥山建立平夷郡的胡忠了。
    九原之战为什么会败?
    根本原因正是因为莫乎尔临阵归附大秦的举动了。
    如果莫乎尔不在阵前临时选择归附大秦的话,那么不要说九原军出城追击的八万步卒凶多吉少,怕是王乾的朱雀军到了,也将会面临一场苦战。
    毕竟,骑兵对骑兵。虽然王乾的朱雀军领先没有装备骑兵三神器的匈奴骑兵至少数百年时间,但是在人数上,冒顿天然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更何况即便冒顿打不过朱雀军,如果他想跑。也能施施然的从容撤退,而不会如先前那般放弃了帐下精锐骑兵,匆忙逃窜。
    东胡一族对大秦有功,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但是近百万的东胡人对大秦的整体利益而言,却有着威胁。
    这个时候没有计划生育,也不可能有计划生育。草原上牧民,白天牧羊牧马,晚上除了床上那点事,还能有什么娱乐活动?
    近百万的东胡人,需要多少老秦人来稀释?又需要多久才能将他们真正的融合到大秦的体系中?胡亥不知道。但是他却不能冒险给将来留下隐患。
    莫乎尔统领的尽皆是当初归附匈奴的最大的几个东胡部落。有这些大部落在,东胡人就会有主心骨。但是如果这些部落都没有了,那么被胡亥分割到三地的东胡人,将彻底的成为大秦的附庸。
    只要政策得当,这些人最终都会以成为秦人而自豪,并最终被大秦所同化融合,成为大秦的一部分。
    也许很残酷,但是胡亥不得不这样做。
    所以,蒙豪的五万秦军更像是为了防止冒顿反扑将胡忠平夷郡那三十万东胡百姓都杀的一干二净而准备的。
    当然这一点胡亥自然不会说。
    至少在莫乎尔的血还没有流够之前,蒙豪这五万九原军精锐只能是扫荡以扫荡九原以西的匈奴部落的名义缓缓朝着平夷郡地面靠近。
    ……发生在大秦东部、西部的战事,丝毫没有影响到大秦国内的运转。
    二世二年八月十五这一天,近四十人的巡按御史离开咸阳,启程前往大秦各郡考课郡守以下各级官吏。于这些巡按御史同行的,还有包括宗正府、太仆寺以及新设六部在内的数百名吏员。
    这数百人组成的庞大“考察团”,在离开咸阳之后,将会分道扬镳,各自前往既定的郡治之地,负责遴选考课各郡郡守、郡尉、郡监以下新设的各级官吏,并最终汇总上报吏部任命。
    于此同时,除新设的平夷、内蒙、黑龙江、辽宁、南越三郡以及大秦北部边疆十余个没有郡守皆有统兵大将代理民生军事的郡治外,各地郡守也在这一天纷纷启程奉诏前往咸阳奏事,各郡大小事物尽皆交由郡丞代理。
    在胡亥下达的诏令中是奏事,而大秦朝野上下包括三省六部在内的各府各衙都很清楚,奏事只是表象。确实是奏事,但是如果面驾奏事让皇帝不满意,那么估计想要回去就难了。
    御史和六部吏员下去,各郡郡守进京。
    一出,一进。代表着,胡亥在改革了大秦中央官制之后,正式开始了对天下各郡地方吏治的改革。
    (未完待续)
第三十五章 再临灞宫
    中央官制的改革进行的很顺利,地方上的吏治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大秦对周边异族的扫荡和融合也在进行,大秦内部经过短暂的年余混乱之后,已经恢复往曰的平静。
    基于胡亥减赋税、轻徭役、免酷刑的一系列动作,从龙卫府收集到的情报来看,原六国百姓,对大秦的信任和归属感正在逐步增加。
    虽然如今原六国百姓还远没有关中大秦根基之地的老秦百姓对大秦的忠诚度高,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个过程不是?更何况秦人和六国百姓本就是同种同源。胡亥相信,总有一天,无论是关中老秦人,还是原六国百姓都会以大秦为荣,都会以被称为秦人而自豪。
    华夏先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如今的大秦还处于草创初期,作为第一个建立帝制的帝国,其实大秦的制度除了秉承周制外,很多都是当年的帝国初创时摸着石头过河的产物。可即便因为大秦国祚太短,但是大秦的许多制度依然为后世王朝所效仿,郡县制更是流传千年即便到后世大科技时代依然在华夏大地使用。
    现如今不管是官制改革也好,还是律法改革等等也罢。胡亥只是想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给大秦注入点不一样的适合大秦环境的先进因素。
    虽然到目前为止一切还都顺利,但是胡亥并没有得意忘形,反而是愈发的小心翼翼。因为他很清楚自己任何一个念头,都有可能改变无数人的命运影响无数人的生死。
    大秦数十郡的郡守上京奏事,跟随这些郡守一道前来的自然少不了在胡亥心中已经打上吃白食标签的各郡郡尉以及监御史。
    将各郡三大权柄最重的人抽调回咸阳,一方面是为了方便从咸阳赶赴各郡的六部考察团遴选官吏,另一方面自然是为了方便打击一批拉拢一批的大计了。
    一次姓将数十郡的郡守、郡尉以及各郡监御史同时撤换显然是不可能。先不说大秦能不能一下找到这么多有点能力关键是还要有资历的人充任各郡郡守,最重要的是这哪一郡的郡守不是在当地为官十余载,甚至数十载的。不说根深蒂固,至少同时动那么多人,必然会造成大秦各郡的动荡。
    温水煮青蛙,慢慢来不是?
    胡亥自认为自己等的起。更何况在新官制并不是代表着所有的官吏都能够一劳永逸的安心呆到老。
    三年一考课,五年一评定。
    能者上,庸者下。
    这才是胡亥改革官制、重用御史台、在宗正府中新增监察司的真正的目的。
    ……重重林海随清风而浮动,卷起林浪无边,发出如涛之音。
    青石小道上,一辆马车在数十名黑袍大汉的严密护卫下辚辚而行。
    胡亥掀开车帘,看着满目的葱绿,第一次发现,原来这深处密林深处的灞宫其实才算是整个咸阳最佳的疗养避暑去处。
    三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