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天子门生 >

第2部分

大宋之天子门生-第2部分

小说: 大宋之天子门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是37能得到的积:;。。。
    。。。。。。
    因为庞说:“既然你这么说,我现在也知道这两个数字是什么了。”那么由和得出的积也必须是唯一的,由上面知道只有一行是剩下一个数的,那就是和17积52。那么X和Y分别是4和13。
    解题思路2:
    说话依次编号为S1,P1,S2。
    设这两个数为x,y,和为s,积为p。
    由S1,P不知道这两个数,所以s不可能是两个质数相加得来的,而且s<=41,因为如果s>41,那么P拿到41×(s-41)必定可以猜出s了(关于这一点,参考老马的证明,这一点很巧妙,可以省不少事情)。所以和s为{11,17,23,27,29,35,37,41}之一,设这个集合为A。
    1)。假设和是11。11=2+9=3+8=4+7=5+6,如果P拿到18,18=3×6=2×9,只有2+9落在集合A中,所以P可以说出P1,但是这时候S能不能说出S2呢?我们来看,如果P拿到24,24=6×4=3×8=2×12,P同样可以说P1,因为至少有两种情况P都可以说出P1,所以A就无法断言S2,所以和不是11。
    2)。假设和是17。17=2+15=3+14=4+13=5+12=6+11=7+10=8+9,很明显,由于P拿到4×13可以断言P1,而其他情况,P都无法断言P1,所以和是17。
    3)。假设和是23。23=2+21=3+20=4+19=5+18=6+17=7+16=8+15=9+14=10+13=11+12,咱们先考虑含有2的n次幂或者含有大质数的那些组,如果P拿到4×19或7×16都可以断言P1,所以和不是23。
    4)。假设和是27。如果P拿到8×19或4×23都可以断言P1,所以和不是27。
    5)。假设和是29。如果P拿到13×16或7×22都可以断言P1,所以和不是29。
    6)。假设和是35。如果P拿到16×19或4×31都可以断言P1,所以和不是35。
    7)。假设和是37。如果P拿到8×29或11×26都可以断言P1,所以和不是37。
    8)。假设和是41。如果B拿到4×37或8×33,都可以断言P1,所以和不是41。
    综上所述:这两个数是4和13。
    解题思路3:
    孙庞猜数的手算推理解法
    1)按照庞的第一句话的后半部分,我们肯定庞知道的和S肯定不会大于54。
    因为如果和54恰好是53和a,那么孙知道的积M就是M=53*a,于是孙知道,这原来两个数中至少有
    一个含有53这个因子,因为53是个素数。可是小于100,又有53这个因子的,只能是
    53本身,所以孙就可以只凭这个积53*a推断出这两个数术53和a。所以如果庞知道的
    S大于54的话,他就不敢排除两个数是53和a这种可能,也就不敢贸然说“但是我肯定
    你也不知道这两个数是什么”这种话。
    如果53+99
    如果S=98+99,那么庞可以立刻判断出,这两个数只能是98和99,而且M只能是98*99,
    孙也可以知道这两个术,所以显然不可能。
    2)按照庞的第一句话的后半部分,我们还可以肯定庞知道的和S不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
    否则的话,如果鬼谷子选的两个数字恰好就是这两个素数,那么孙知道积M后,就可以得到唯一的素因子分解,判断出结果。于是庞还是不敢说“但是我肯定你也不知道这两个数是什么”这种话。
    根据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对54以下的偶数,猜想肯定被验证过,所以S一定不能是偶数。
    另外型为S=2+p的奇数,其中p是奇素数的那些S也同样要排除掉。
    还有S=51也要排除掉,因为51=17+2*17。如果鬼谷子选的是(17;2*17),那么孙知道
    的将是M=2*17*17,他对鬼谷子原来的两数的猜想只能是(17;2*17)。(为什么51要单独拿出来,要看下面的推理)
    3)于是我们得到S必须在以下数中:
    11172327293537414753
    另外一方面,只要庞的S在上面这些数中,他就可以说“但是我肯定你也不知道这两个
    数是什么”,因为这些数无论怎么拆成两数和,都至少有一个数是合数(必是一偶一
    奇,如果偶的那个大于2,它就是合数,如果偶的那个等于2,我们上面的步骤已经保
    证奇的那个是合数),也就是S只能拆成
    a)S=2+a*b或b)S=a+2^n*b
    这两个样子,其中a和b都是奇数,n》=1。
    那么(下面我说的“至少两组数”中的两组数都不相同,而且的确存在(也就是那些
    数都小于100)的理由我就不写了,根据条件很显然)
    a)或者孙的M=2*a*b,孙就会在(2*a;b)和(2;a*b)至少两组数里拿不定主意(a和
    b都是奇数,所以这两组数一定不同);
    b)或者M=2^n*a*b,
    如果n》1,那么孙就会在(2^(n1)*a;2*b)和(2^n*a;b)至少两组数里拿不定主意;
    如果n=1,而且a不等于b,那么孙就会在(2*a;b)和(2b;a)至少两组数里拿不定主
    意;
    如果n=1,而且a等于b,这意味着S=a+2*a=3a,所以S一定是3的倍数,我们只要
    讨论S=27就可以了。27如果被拆成了S=9+18,那么孙拿到的M=9*18,他就会在
    (9,18)和(27;6)至少两组数里拿不定主意。
    (上面对51的讨论就是从这最后一种情况的讨论发现的,我不知道上面的论证是否
    过分烦琐了,但是看看51这个“特例”,我怀疑严格的论证可能就得这么烦)
    现在我们知道,当且仅当庞得到的和数S在
    C={11;17;23;27;29;35;37;41;47;53}
    中,他才会说出“我虽然不能确定这两个数是什么,但是我肯定你也不知道这两个数
    是什么”这句话
    孙膑可以和我们得到同样的结论,他还比我们多知道那个M。
    4)孙的话“我现在能够确定这两个数字了”表明,他把M分解成素因子后,然后组合成
    关于鬼谷子的那两个数的若干个猜想中,有且仅有一个猜想的和在C中。否则的话,他
    还是会在多个猜想之间拿不定主意。
    庞涓听了孙的话也可以得到和我们一样的结论,他还比我们多知道那个S。
    5)庞的话“我现在也知道这两个数字是什么了”表明,他把S拆成两数和后,也得到了
    关于鬼谷子的那两个数的若干个猜想,但是在所有这些拆法中,只有一种满足4)里的
    条件,否则他不会知道究竟是哪种情况,使得孙膑推断出那两个数来。
    于是我们可以排除掉C中那些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为S=2^n+p的S,其中n》1,p为素数。
    因为如果S=2^n1+p1=2^n2+p2,无论是(2^n1;p1)还是(2^n2;p2)这两种情况,孙膑都
    可以由M=2^n1*p1或M=2^n2*p2来断定出正确的结果,因为由M得到的各种两数组合,
    只有(2^n;p)这样的组合,两数和才是奇数,从而在C中,于是孙膑就可以宣布自己知道
    了是怎么回事,可庞涓却还得为(2^n1;p1)还是(2^n2;p2)这两种情况犯愁。
    因为11=4+7=8+3,23=4+19=16+7,27=4+23=16+11,35=4+31=16+19,37=8+29=32+5,
    47=4+43=16+31。于是S的可能值只能在
    17294153
    中。让我们继续缩小这个表。
    29不可能,因为29=2+27=4+25。无论是(2;27)和(4;25),孙膑都可以正确判断出来:
    a)如果是(2;27),M=2*27=2*3*3*3,那么孙可以猜的组合是(2;27)(3;18)(6;9),
    后面两种对应的S为21和15,都不在C中,故不可能,于是只能是(2;27)。
    b)如果是(4;25),M=4*25=2*2*5*5,那么孙可以猜的组合是(2;50)(4;25)(5;20)
    (10;10)。只有(4;25)的S才在C中。
    可是庞涓却要为孙膑的M到底是2*27还是4*25苦恼。
    41不可能,因为41=4+37=10+31。后面推理略。
    53不可能,因为53=6+47=16+37。后面推理略。
    研究一下17。这下我们得考虑所有17的两数和拆法:
    (2;15):那么M=2*15=2*3*5=6*5,而6+5=11也在C中,所以一定不是这个M,否则4)
    的条件不能满足,孙“我现在能够确定这两个数字了”的话说不出来。
    (3;14):那么M=3*14=2*3*7=2*21,而2+21=23也在C中。后面推理略。
    (4;13):那么M=4*13=2*2*13。那么孙可以猜的组合是(2;26)(4;13),只有(4;13)
    的和在C中,所以这种情况孙膑可以说4)中的话。
    (5;12):那么M=5*12=2*2*3*5=3*20,而3+20=23也在C中。后面推理略。
    (6;11):那么M=6*11=2*3*11=2*33,而2+33=35也在C中。后面推理略。
    (7;10):那么M=7*10=2*5*7=2*35,而2+35=37也在C中。后面推理略。
    (8;9):那么M=8*9=2*2*2*3*3=3*24,而3+24=27也在C中。后面推理略。
    于是在S=17时,只有(4;13)这种情况,孙膑才可以猜出那两数是什么,既然如此,庞涓就知道这两个数是什么,说出“我现在也知道这两个数字是什么了”。听了庞涓的话,于是我们也知道,这两数该是(4;13)。
    作品相关 西夏和辽国的战争 
     更新时间:2008…9…2 18:45:01 本章字数:2543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于连年征战,西夏国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机派出使臣上书宋朝商谈和议。宋仁宗密诏庞籍与元昊谈判,“元昊闻之大喜”。谈来谈去,关键问题仍然是元昊称帝的问题,宋朝坚持要元昊自削“僭号”。元昊恼怒,大言:“(我)如日方中,止可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经过拉锯谈判,元昊派使臣至延州上书,“自称‘男邦泥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称臣”。虽不称臣,元昊以儿子自居,总算给了宋朝一个台阶。
    正当宋朝准备答应与西夏的和议,辽朝派来使臣,要宋朝不要与元昊讲和。两难境地下,宋朝的礼部郎中吴育发表意见,顿解愁结:
    “契丹受恩,为日已久(指宋辽两国自澶渊以来一直关系友好)。不可纳一叛羌(西夏元昊),而失继世兄弟之欢。今二番自斗(夏辽关系吃紧),斗久不懈,可观形势,乘机立功。万一吾朝速纳元昊,为臣恐契丹窥兵赵魏(河北),致使辽宋战事又起。”
    接着,吴育又出主意,宋朝可派使臣到西夏,告诉西夏要一如继往与辽朝和好,宋朝方许约和;同时,又派使臣去辽朝,告诉契丹人,宋朝已经命令元昊向辽朝道歉,在此前提下,才接受西夏的求和,否则,当再兴兵征讨。
    宋廷依计施行。果然,此举中规中矩,西夏、辽朝皆无借口向宋朝发威,宋朝总算在外交上取得一次成功。
    辽朝方面,早在1031年辽兴宗即位之初就把辽朝的兴平公主(辽兴宗姐姐)许配给元昊,但夫妻二人关系一直不睦,完全是政治婚姻带来的冷淡与疏隔。后来,兴平公主病重,元昊仍旧搂着别的美女狂欢,对公主不闻不问。直到公主病死,元昊才向辽国“汇报”此事。辽兴宗闻讯大怒,当时就派人持诏“切责”元昊。元昊由于正忙乎攻宋,也低头装孙子,献贡献宝讨好辽兴宗。后来,辽朝从宋朝又讹诈每年多二十万“岁币”后,很是站在宋朝方面说话,劝阻元昊不要伐宋。元昊恼怒至极。再往后,夏辽两国因边境地区的党项部落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最后发展到元昊劝诱辽国的党项人叛逃,辽国派使臣令元昊归还,元昊不从,双方翻脸。
    既然与辽国闹僵,自然要加快与宋朝的和议。公元1043年夏天,宋仁宗派使臣到夏州,答应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岁赐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虽然说是“赐”,文字游戏而已,实则是花钱买平安。大臣蔡襄上言,“元昊自称兀卒,有时又自译为‘吾祖’,以此陵侮朝廷,万万不可许和。”宋仁宗厌战,不听。并下诏召韩琦、范仲淹还朝为官。大臣富弼上言劝宋仁宗应留韩、范之中的一人守边,但当时执政晏殊等人“厌兵”,答应了元昊的一切要求。
    转年,公元1044年五月,辽朝内党项族叛乱,辽朝派军前去镇压,元昊派兵救援,竟把辽朝的招讨使也杀掉。大怒之下,辽圣宗在国内征调人马,准备亲征讨战西夏。在此情况下,西夏更急于与宋朝讲和。最后,在元昊的加码要求下,宋朝把“岁赐”提至“银、绮、绡、茶二十五万五千”,西夏答应奉宋朝为正朔,并在高平寨与保安军设立榷场。其实,宋朝使臣前往,西夏只是在宥州“接待”他们,从来未到过兴州(银川),“元昊帝其国中自若也”,他爹李德明还会在宋使来时把“皇宫”内的匾额暂时撤下来一会儿,元昊索性连这道手续也免了,根本不让宋使入“首都”。
    宋夏议成。当年十月,辽夏二国开始大打出手。
    辽兴宗本人怒气冲冲,连出三路大军,共十万精兵,渡过黄河,直朝西夏境内杀来。大军一直前进四百里,未遇任何抵抗。最终,辽军在贺兰山北麓发现元昊部队,辽军纵兵进击,把夏军杀得大败。元昊与宋军打惯了胜仗,初遇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辽军,自然压力倍增,尤其是当他看到辽朝源源不断的增援士兵,心中大惧。于是,元昊又使缓兵计,派使臣向辽兴宗谢罪请降。辽兴宗想见好就收,其臣下韩国王萧惠等人不答应,劝辽圣宗,一鼓作气,扫平元昊,以免日后他再生祸患。
    思来想去,辽兴宗点头。于是,辽朝的韩国王萧惠为前锋,又朝元昊西夏军杀去。元昊见势不妙,边撤退,边坚壁清野,烧掉一路上凡有的粮草和居所,连撤一百里之遥。这种焦土政策管用,辽朝十万大军本来要以战养战,这样一来,后勤顿失保障,人粮马料皆成大问题。特别是辽朝战马,因缺草料,病亡大半。元昊又恰如其分地派人“请降”。
    辽国君臣正在大营计议,元昊忽然发起猛攻,直袭萧惠大营。萧惠不孬,忙整军出战,把元昊又打得败退。辽军正待追击,忽然天起大风,吹扑向辽军。古人迷信,契丹人更是信神信鬼,大风一吹,兵将皆心惊肉跳,一时军中大乱。元昊已经习惯了自己地盘上这种风沙乍起的天气,立刻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