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出厓山 >

第37部分

日出厓山-第37部分

小说: 日出厓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意来反抗,没有谁要和你过不去,可以说,在中国统治成本其实是最低的,可是就有那么多脑残败类,连这么可爱的顺民都统治不好,甚至连最最基本的食品里,他不放毒就浑身别扭,将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虽是老话,却依然历久弥新啊。
  不过话说回来,如今台岛上,百姓们的安居问题已经不大,毕竟看年景今年应该是个大丰收,这样收的粮食,加上宋军本来的存粮,从大陆顺来的粮食和高价从占城买来的粮食,过冬撑到明年,问题不大,可以说,最要紧的吃饭问题已经解决。
  而台湾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养蚕种桑种麻,问题都不大,加上还有不少女人除了生孩子也没什么事情,不织布干什么?这样一来,穿衣问题也不大。
  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正常情况下,台湾的百姓也能活下来了,如果萧统只是一般人,大可以在这里当个山大王,鉴于台湾历年来风调雨顺,靠着台湾百姓辛勤生产,靠出卖粮食跑跑海外贸易,过小日子问题还是不大。
  可是毕竟,萧统的目的却是要光复河山,而以台湾为根据地的话,必须要使台湾成为可靠而坚实的粮库,兵库,兵工厂,甚至,要战胜同时期战斗力当冠世界的蒙古铁骑,除了战略布局战术变化外,恐怕武器的革新也是无法回避的。
  此外,萧统一直大力推进的货币改革,可以说进展一般,虽然由于朝廷的信用,新迁徙来的百姓还是接受了纸币,而且在所谓的市场上,纸币买东西还是好使的,可是毕竟,如今的市场实在是太不发达,如果可能,百姓还是更愿意用金属而不是纸币。归根到底,目前虽然已经有初步的市场,可是也仅仅停留在初步的以物易物和初级生产资料的交换,而纸币最大的优势,在于流通性强,没有强大且物品丰富的市场,纸币的优势就无法充分的体现。
  这一切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台湾必须创造出远远高于同时水平的生产力,尤其是时不我待的情况下,必须尽量提高生产效率。
  自然,朝会上,萧统还是把问题留给大家,让臣子们讨论,可是,说来说去,大多数人还是没有挑出勤政爱民,劝课农桑这些,也是,让这群或读圣贤书,或弄风雪月,或挽三石弓的文臣武将们去理解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也实在太困难了点。
  没法子,萧统只能不断的启发。
  先是农业,萧统估摸着马上岛上粮食大熟,稻米、地瓜之类应该会大丰收,一直惦记着的陆秀夫马上就估算收成少说足有上百万斤,于是乎萧统就问这些粮食该怎么办呀?很快,心领神会的陆秀夫等人就说除了农家留着自用外,余下皆可贱价买了来,又修了几个超大的粮仓,将粮食储存起来,以确保无虞。
  接着,萧统又顺嘴提了提甘蔗,这下子,一直找不到机会说话的柳风又接上了话茬,恰好当时来台湾时,小皇帝还专门嘱咐了要注意种植点甘蔗,如今台南一带田地实在太多,就是种些也无妨,因此也没人说什么。
  那柳风当时却是留意上了这事,还专门等到甘蔗成熟,而这台湾气候湿润,正是甘蔗生长的好地方,不消说,那试种的些许甘蔗自然大丰收了。
  如今柳风逮着机会对甘蔗一路狂吹,说收成好易于管理人力要求少,更让萧统惊喜的是,这柳风居然还知道,甘蔗最重要的是能制糖!
  “若得甘蔗千亩,但一两年光阴,却可得甘蔗百万斤,若以制糖,则可得粗糖八万斤,精糖也可过五千斤,列位同僚可以算笔账,若把白糖出售南洋,可得银几许?可养活百姓几许?如此利国利民之举,若不亟行,尚待何时?”
  虽然群臣大多与柳风关系不好,可是这一次人家说的有理有据,账算的也很清楚,很明显是有利无弊之举,加上皇帝态度倾向也很明显,因此自然一致通过。
  于是朝会上很快商议好制糖办法,又定下十万亩左右的新值蔗田范围,由户部和工部牵头,陆秀夫亲自负责,募款募人耕种,所收甘蔗,皆归公有。至于官员们如果自己也想参与,可以入干股,当然种植销售,一概不能干预,红利自然可以分,于是官僚们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然后,萧统想到那台湾铜矿银矿应该不少,反正按桥段也到了开矿赚钱就业的阶段了,结果一问,嘿,别说,还真有。
  这一次,全台走透透的马南宝就没有让萧统失望。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五十一章 发展经济(2)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4:43 本章字数:2494
  “陛下,微臣此次巡台,却发现那云林莲山之中,那排雅人所居之地,却是有了铜矿,而且矿脉甚丰,开采起来难度也是不大,就是那排雅人居然也知道使用,臣以为此乃天赐陛下,微臣奏请朝廷,应派专人前往,主持铜矿开采事宜。”
  “准。”萧统的言语很精练,“马卿全权处置即可,所需钱粮人手,一律由户部全力供给,不得有误。”
  “微臣遵旨。”马南宝和户部尚书齐声说道。
  “此外,”萧统沉吟了一下,“铜矿所需之民夫,工钱却须多给,就以惯例加上五成为准,孤身来台者优先录用,务使他们尽快挣到养家娶妻之钱。”
  想了想,萧统又说道:“从如今的驻军中调人,轮流驻防铜矿,严防有人破坏和窃取矿石,犯案者,杀无赦!”
  于是铜矿的事情很快就定了下来,这马南宝这次出去,收获却是很多,几乎成了勘矿专家,铁矿银矿甚至金矿,都被他发现,当然倒不是马南宝真有这专业知识,而是他和那些原住民酋长关系甚笃,而对于这些酋长们来说,那些光彩闪耀的金属,对于他们并没有什么大用,慷慨的给了据说是上天之子的大宋天子,却也无妨。
  既如此,萧统就很干脆的成立了造矿处,直属于中书省,马南宝兼任尚书,正三品,这下子,马南宝就一下子成为朝廷炙手可热的人物,而开矿有多大利润,却是众所周知的。
  好在这马南宝也是知趣,当即提出自己权力过大,要求皇帝派人监督,于是萧统也就不客气,在御史台加矿务道,由柳风亲自负责,配矿道御史两名,监察矿务。
  诸事妥当之后,萧统仿佛已经看见期年之后,大量的金银铜铁被迅速的开发出来,朝廷的府库迅速被充盈起来,而由于金银的大量出现,纸币也迅速的进入流通领域,有了金属做支撑的纸币体系将是坚不可摧的,而由于纸币强大的流通性,极大的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很快在市场导向性,生产关系开始发生变化,而财富的大量涌流也让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新兴的资产阶级必然会促进科技文化的进步与革新,那么……萧统已经开始意淫中华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了,用句俗话,那就是“历史的齿轮开始转动”。
  “陛下,前日曾有意成立盐茶司,如今户部郎中桓灵为主事,业已建立盐场八座,煮海水为盐,日前供给台湾官民已无问题,如今所建盐库皆以满仓,而欲出卖,却苦于运力不足,每借现有船只前往南洋出售,却也仅能获利三成,微臣以为有些不妥。”一直在朝堂上很少说话的陆秀夫终于开口了。
  “哦?”沉浸在工业化文明中的萧统回过神来,这事是他自己一力促成,结果把章程和陆秀夫一说,却已忘记了大半,而那陆秀夫兼任了盐茶司尚书后,却是夙兴夜寐,一直做着这些事情,而可以想象,盐茶的活计,肯定会招致大量人的眼红,不过萧统,却对陆秀夫是毫无保留额度信任。
  “陆相所言甚是,若是朝廷千里迢迢的跑一趟,却仅有三成利润,却是不值,那依陆相观之,将以如何?”萧统对陆秀夫总是很尊重。
  “陛下,臣以为,倒不是南洋商人奸猾,而是如今枢密相公肯给微臣的船,大多是小船,能奈何风浪便是不错,途中总归有损耗,到了地头,剩下不多因此也不能降价,而价钱若高,那南洋人也是濒海,大可以自己晒煮,因此……耽误之急,是得有大船,不,是船队,臣有把握,若是能有大船队,利润最少能到一倍,若是提炼稍精,还能多五成。”
  陆秀夫意思说的很明确,账算的很清楚,不由人不信,于是乎包括萧统在内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一直很沉默的张世杰。
  没想到张世杰的回答更是简单,两个字,没船。
  接着,在萧统的追问下,那张世杰干脆也掰着指头算起了账,“五牙船尚有十八艘,其中台南港五艘,保护陛下銮驾,台北港四艘,关注舟山一线,金门港两艘,连江两艘,两艘目前正在海上,剩下三艘正在船坞里维修。”
  此外,其他大点的船只还有多少,都在干什么,张世杰也都说的清清楚楚,看起来,确实也是没船可调。
  说到这里,萧统忍不住食指轻叩桌面,而群臣们见小皇帝如此动作,便知皇帝又陷入思考,也就都安静下来。
  “既然没船,我们就去买,有多少买多少!”想了很久,萧统终于决定,不惜血本,也要打造自己的海上力量。
  “可是陛下……如今南洋各地均知道朝廷亟需船只,上次世英去了一次就被宰了一刀,如今我们若是大张旗鼓的去买船,那金银之物恐怕……”张世杰面有难色,他当然希望能大量买船,可是也知道,这船只可都是金银砸出来的,照小皇帝这气魄,怕是要把国库掏干。
  “不然,战船,商船我们都要买,那金银之物不能吃不能穿,虽然能买东西,可是我们有了商船,可以把金银赚回来,有了战船,可以把金银枪回来,只要我们有了船,那就什么都有了!”
  陆秀夫听了也想说话,萧统却一挥手道:“不必再议,朕意已决。”说罢,萧统又道:“这次买船的方针已经定下,无论战船商船,大船小船,一律都要,无论是南洋的,占城陈逆的,甚至大陆走私的,海盗的,我们都要,此事由张枢密全权负责,朕把国库里的六成存银都给你,你切莫让朕失望。”
  张世杰一个军参,沉声道:“微臣遵旨,必不负陛下重托。”
  “此外,船不仅要买,也要造,朕知道造船工匠渡海之时损失不少,那也无妨,如今木材铁器我们应有尽有,工匠麽,以老带新很快就能出来,钱……陆相,在把国库剩下存银拿出三成,全力支持造船,朕决定建立造船司,隶属工部,全权负责此事。”
  “陛下,那国库只有一成存银,怕甚是不妥吧,万一……”
  “有了万一再说,”萧统一摆手,“至于三成存银造船,怕也是不够,这样,另外再拿相当于等量银钱的交子,等量支付,朕就不信百姓们不用!”
  于是此事定下,工部侍郎谢览算是捡到个好差事,当时了造船司主事。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五十二章 整顿军务(1)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4:43 本章字数:2909
  于是乎,台湾小朝廷就冒着历代王朝都不敢的风险,几乎掏空国库的储备来进行大规模建设和采购,虽然说起来,反对的声音实在不能说小,不过深知赤字财政的优势和劣势的萧统,还是力排众议,强力推行,他坚信,在危急时刻,积极的财政政策一定能爆发出其他任何方法都难以企及的功效。
  处理完民政,自然就是军政了,据细作的消息,在短期内,也就是至少半年左右,元廷是没有能力对台湾发动大规模攻击的,那么这样一来,对于疲惫已久体制陈旧的宋军,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喘息时机,而此时,正是萧统想要好好改革一下沉疴已久的宋军。
  不消说,第一步自然是扩军,裁军当然也要做,不过由于和当前的政治气候不符合,而张世英等实权派也不喜欢听见这样的名字,因此萧统灵机一动,就把“生产建设军团“这个名字给拿了出来,从现有军队中裁撤下了五万人,当然主要是带伤的,训练效果和战斗力一般的里面裁撤,而且大多数是现在已经在台湾岛上的,金门前线的那些可是百战精兵,是动也不能动的,而且他们不脱军籍,军饷不变,依然是每月一贯钱,当然,他们的主要工作变成了开荒种地,也就是进行军屯,所屯之田收成四六分账,四归己,六归朝廷,不过朝廷以交子收购,这样一来,可以不打仗,还能有钱拿,还保留军籍,自然有不少人高高兴兴的扛起了锄头。
  但是,萧统事先讲的很清楚,去种地并不是放下了刀枪,萧统称呼他们为“预备队”,常规的军事训练也不能少,尤其是农闲时分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训练,训练不佳者是要扣钱的,此外,如果有士卒主动要求重返第一线,自然也依其所请。
  这样一来,宋军总共还有八万余人,扩军工作就很重要,不消说,一说起扩军,刚刚裁了不少手下的将军们自然也来了精神,纷纷要求多给自己点兵,没办法,将军最爱的,一是钱粮而就是兵啊,有了兵也就有了一切,而且由于宋初对于武将压制太多,高宗时又把岳飞弄死韩世忠逼回家,导致武将可以说是受了几百年鸟气,直到孟珙于危难之际横空出世横扫鞑子十万军,光复襄阳六郡后,武将才在宋朝的舞台上真正抬起头来。
  每逢乱世,武将的地位必然会大大提高,这也是历朝末年都是军阀混战的原因,宋朝由于偃武修文过久,武将地位在祥兴时虽然已经很膨胀,可是传统的力量毕竟是巨大的,武将们虽然势力不小,可是那骨子里还是腰杆挺不直。
  这不,说起募兵,文臣武将都没二话,招!萧统说军饷翻倍,一半给交子,没问题,整!
  萧统说军人要加强训练,工部要及时研究新型武器,尤其是火器,不要舍不得花钱,没问题!总之,这一次涉及军队问题,不论是萧统想到的,还是其他臣子将军们说到的,基本上都没有疑问的直接通过,然后马上颁行。
  大家都知道,军队的分配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次经过考虑实际需求和承受能力,朝廷决定募兵二十万,其中陆军十二万,水军八万,这样一来,基本上是三个百姓就要养一个兵,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目前能够承受的极限,实在不能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