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第5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管,我们是先回王府,还是去晋阳宫?”一名亲兵问道。
“先回府!”
杨元庆急于回府,是因为他得到消息,他的江侧妃在半个月前生下一子,这件天大的喜事让杨元庆急于回府。
至于义仓粮食之事,他的强硬姿态已经做出,相信河北各郡县都在紧张地自查之中,一些贪污了粮食的官员也会忙着退赃弥补亏空,这件事紫微阁会拿出新方案,也不急这一时。
杨元庆一路回到了府中,“王爷回来了!”管家婆看见了他,像打了鸡血似的大叫大嚷冲去了内宅。
“爹爹!”长女杨冰和次女杨思华一起跑了出来,拉着他胳膊欢喜得使劲摇晃,杨思华撒娇道:“爹爹,有没有给我们带礼物?”
“有!”
杨元庆笑着指向身后两名亲兵抬着一口箱子,箱子里是他从高丽王宫内库中挑选了一些稀罕玩意儿,带给妻儿们做礼物。
“太好了!”
两个女儿欢喜得大叫起来,丢下爹爹的胳膊,争先恐后向木箱奔去,杨元庆望着她们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么大的姑娘了,怎么还像孩子一样。
“她们俩还是孩子心态,头痛吧!”旁边有人笑道。
杨元庆一回头,却见是丹阳公主杨芳馨走了过来,她容颜美貌秀丽,身材高挑而苗条,穿一条淡粉sè的丝织细腰长裙,手执一把扑萤小罗扇,抿着嘴儿笑。
她那淡然的神情,完全不像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倒像个十七八岁,准备出嫁的姑娘一样。
杨元庆想起去年刚见她时那般冷淡,几个月前还对自己爱理不理,这会儿却又笑颜如花,杨元庆也淡淡笑道:“她们在我面前当然是孩子,不过公主殿下似乎又太成熟了一点。”
杨芳馨白了他一眼,“那你希望我怎样,和她们一样尖叫着跑去抢礼物吗?再说,这些礼物中会有我的一份吗?”
杨元庆笑道:“当然有你的一份,你是我妹妹,我怎么能不给你带一份来?”
不料这句话一出,杨芳馨的脸当即便冷了下来,哼了一声,转身便走。
走了几步她又回头冷冷道:“我要告诉你两件事,你要记住了,第一,我不是你妹妹,我的两个兄长都死了,你虽姓杨,但和我没有任何血亲关系;第二,你不要再叫我公主,隋朝已经灭亡了,我不想当什么亡国公主,我不会再说第二次,你请记住了。”
说完她加快步伐便从侧门走了,杨元庆望着她摇曳多姿的纤腰圆臀,不由摇了摇头,这个少女已经长大了,有了心事,其实还是一只青涩之果啊!
。。。。。
房间里热闹异常,桌上摆满了各种珍奇之物,孩子们都在jīng心挑选着自己喜爱之物,杨元庆的儿女都很有教养,知道节制自己,每人只挑一样。
杨宁挑了一对碧玉麒麟镇纸,他想送给师父李纲,他师父下个月就要过寿了,这对玉麒麟正好作为礼物。
杨冰则给自己挑一串海明珠项链,颗颗如蒲桃大小,晶莹饱满,一共有两串这样的明珠项链,她又把另一串攥在手中,准备给杨芳馨。
她知道杨芳馨也有一串这样的海明珠项链,但从江都逃亡时没有带出来,一直把遗憾藏在心中。
杨元庆则坐在里屋的床边,小心地抱着他的第四个儿子,孩子睡得正香甜,像只小猫一样,长得很瘦弱。
眉眼很像他母亲江佩华,非常清秀,但鼻子和嘴唇却像自己,鼻子高挺,嘴唇轮廓分明,长大后会是一个美男子,杨元庆低头亲了亲孩子的小脸,心中怜爱之极。
侧妃江佩华还在坐月子,她小心地注视杨元庆的表情,见他很疼爱自己的孩子,心中一直绷紧的弦蓦地一下松了。
她的孩儿太瘦弱,出生三天后还险些夭折,没有长子的大气从容,没有次子的文静多思,也没有三子的哭声响亮,拳头捏紧,像头小老虎。
就这么瘦小柔弱,她很担心丈夫不喜欢,但此时见元庆竟这么怜爱孩子,她心中欣慰之极。
“元庆,孩儿应该叫杨远吧!”江佩华小声问道。
按照祖父杨素给杨元庆一脉定下的子名:‘宁静致远、文思敏捷’,那么第四子就应该叫杨远。
但敏秋给她开玩笑,说不定元庆在外面还生了一个,那就得叫杨文了,给江佩华添了心思,所以江佩华一定要丈夫亲自定名。
“那当然!”
杨元庆肯定地对江佩华笑道:“他的官名就叫杨远,我再给他取个rǔ名,就叫巧郎。”
。。。。。。。
第五十四章 把水搅浑
这时,外屋传来裴敏秋的声音,“你们这几个孩子,长辈还没有选,你们自己倒先挑起来了,好吧!每人拿一样,别再打扰三娘休息了。”
一阵脚步声,孩子们都走了,帐帘一挑,裴敏秋走进了屋,她见杨元庆抱孩子有点毛手毛脚,不由摇头笑道:“这么多儿女了,连抱孩子都不会吗?”
她上前拉着杨元庆的手向上移了移,“托住孩子的头,他的脖子柔嫩,还直不起来。”
“我当然知道,不是襁褓吗?不托住头其实也无妨。”杨元庆当然不会承认自己连孩子都不会抱。
“你呀!”
裴敏秋无奈地摇摇头,“算了,你去外书房吧!杜相国来等你。”
杨元庆一怔,杜如晦来了,居然来得这么快。
“元庆,孩子给我吧!”
江佩华伸手接过孩子,疼爱将儿子抱在怀中,对杨元庆笑道:“你去吧!别耽误正事了。”
杨元庆点点头,“好吧!晚上我再来看孩子。”
他转身出去了,裴敏秋坐在床旁,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小脸,有些漫不经心地问道:“芳馨是怎么回事,怎么哭了?”
江佩华咬了一下嘴唇,低低叹口气道:“大姐,还是让她搬去晋阳宫吧!”
女人之间说话,很多事情都是心知肚明的,裴敏秋沉默良久,最后摇了摇头,“这件事我做不了主,你应该明白。”
“难道。。。真会有那一天吗?”
裴敏秋无奈地苦笑一声,“我也不知道,这件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
她虽为王妃,但有些事她也做不了主,说到底。这天下还是男人的。
。。。。。。。。
外书房内,杜如晦背着手来回慢慢地踱步,他心中很乱,他骨子里是一个很单纯的人,不喜欢勾心斗角,只想认认真真做事。
其实他也很讨厌官场上的派系之争,但自从杨元庆刻意划分出裴党和王党后,杜如晦便知道杨元庆喜欢划分派系。
当然。任何一个上位者都喜欢看手下内斗。杨元庆也自然不能免俗。
只是短短的两年时间,朝廷中就出现大大小小七八个派系,裴党、王党、苏党、杨党、丰州系、河北系、敦煌系、南方系,其中王党已经消失,只剩下七派。
但这也太多了,而且派系利益已经开始影响朝廷的一些重大决策。像义仓粮食全面清查,就遭到了河北系的强烈抵制。
人以群分,其实隋朝的各大派系基本上和地域有关。裴党其实就是河东系,苏党是关中系,杨党则是中原系。
各个派系都要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以有的时候,紫微阁在表决时,众人往往不是从大局出发,而是会考虑自己的派系利益。
杜如晦觉得有必要劝一劝杨元庆,不要太放纵派系斗争了。还是要适当削弱派系影响。
这时,杨元庆从外面走了进来,笑道:“杜相国是千里眼,还是顺风耳?我回来还不到一个时辰,你便知道消息了。”
杜如晦连忙施一礼道:“卑职在路上遇到了程将军,所以知道殿下回来了。”
“我想也只有他那个快嘴婆会说出来。”
杨元庆笑骂一句,摆手道:“既然来了,又不好赶你走,只好见一见了,杜相请坐吧!”
杜如晦知道杨元庆开玩笑很随意,他也不当回事,笑着坐下,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递给杨元庆,“这是卑职关于义仓制度的重新考虑,殿下看看吧!”
杨元庆接过册子,见密密麻麻写了上万字,便把册子放在一边道:“我现在也懒得看,你说说主要改制内容吧!”
杜如晦想了想道:“其实主要是一点,把现在各县自管义仓,改为朝廷直管,为了方便运输,可以集中五六个郡设一个总库,义仓粮食就存放在总库中,总库只管县帐,那个县送了多少,而各县管明细帐,张三李四各存有多少粮食,这样实物和帐本分开,就可以防止地方官府私贪义仓粮食。”
杨元庆对杜如晦的方案很有兴趣,这就是帐实分开了,管帐不管物,管物不管帐,倒是一个好办法。
他沉思片刻道:“可是又怎么防备地方官府在发放过程中的贪腐呢?比如说张三死了,他的义仓粮食就成了死帐,地方官府知道,但总库不知道,地方官府领出来以后,就占为己有了,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关键是损耗的把握,粮食有霉烂变质,不可能交来时是五石,过三年后发放时还是五石,这中间必有损耗,地方官极可能就会利用这种损耗牟利。”
杜如晦想了半晌,道:“要不然就不准地方官府管理义仓粮食,全部由专门的粮库经办,每郡设一个,直属于朝廷,把官仓钱粮也一并管理起来。”
杨元庆还是摇了摇头,“这样官办机构就太臃肿复杂了,朝廷负担会增加,其实我的意思,义仓粮食本来就是民间自己的事情,索xìng官府就不要插手,让民间自己管去,鼓励有实力的民间邸店有偿替农民保管钱粮,邸店有利可图,农民也存取zì yóu,他们两厢情愿,省了我们很多事情。”
“可是。。。。。这些邸店若卷走农民的钱粮怎么办?”
“所以官府要管住邸店,不是随便一家邸店就能做,邸店必须要向户部备案,有足够规模和资金才行,可以在各地开分店,这样他们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可是就怕农民不肯存放在邸店内,存放在自己家里不更好吗?”
“这个不行,和现在的义仓规定一样,必须存放,农民若不存放,灾年时朝廷不会给任何赈济,但存放在哪一家,是农民的zì yóu选择。”
杜如晦虽然不太明白后世的银行是什么。但从杨元庆的陈述中,他还是觉得这种办法不太靠谱。
毕竟商人不是官府,没有官威施压,而且一些权贵会趁机从中牟利,农民宁可自己存储也不会把粮食交到商人处存放,杨元庆还是把事情想得简单了。
只是他也不好当即反对,说不定杨元庆自己想一想,也会觉得不靠谱。杜如晦便委婉说道:“这件事。让卑职再考虑一下吧!”
杨元庆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杜如晦的敷衍情绪,当然,或许是自己的表述太简单了,他无法理解,这件事还得从长计议。
“好吧!这件事也不急,先把现在的义仓粮食查清楚再说。追溯到两年前,农民只要给义仓交过粮食的,朝廷必须承认。连窦建德都没有动义仓粮食,这笔帐我们更不能赖。”
“我明白了,一定会处理好。”
杜如晦犹豫一下。又道:“还有就是殿下在房子县处决县令县丞之事,恐怕有不妥之处。”
杨元庆看出了杜如晦的表情很不自然,便问道:“出了什么事情吗?”
杜如晦叹了口气,“殿下违反制度,引起不少重臣不满。现在紫微阁有三个相国要辞职。”
“什么?”杨元庆一下子怔住了。
。。。。。。。。
杜如晦告辞走了,杨元庆负手站在窗前,久久沉思不语,竟然有三个相国要辞职,着实让他没有想到。
就因为他杀了一个贪污六千石粮食的贪官,没有经过紫微阁的同意,杨元庆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述的恼怒,如果是杨广杀人,他们敢这样做吗?
难道自己的宽容,就换来他们的不敬,就换来他们对自己权力的蔑视吗?
良久,杨元庆克制住了自己心中的恼怒,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也知道,杨师道和卢、崔两人的辞职不是一回事。
杨师道或许是真的想维护相权,但卢、崔二人不是,卢豫和崔弘元是另有心思,他们是用辞职来向自己施压。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不可能只有利好,在任用河北两大名门世家,范阳卢氏和博陵崔氏的家主为相国也是一样,有利也有弊,对于迅速控制河北,使河北完全认同新隋朝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隋朝就是因为始终没有能够控制住河北,才导致杨谅造反时,河北各郡的顺势而起,才导致高丽之战后河北造反风暴的兴起,根本原因就是隋朝没有得到河北名门世家的支持。
历史上,唐朝统一天下之战,最大的障碍也是来自于河北,以至于李渊想杀尽河北人,但最终唐朝还是没有能真正控制住河北。
很大一部分河北人都是六镇军户的后代,他们骨子里有先祖留下来的敢于造反的勇烈jīng神,也正是这样,安史之乱才会在幽州爆发。
杨元庆心里很清楚河北的重要xìng,不仅是现在,而且对于他杨元庆的子孙也同样重要,燕赵名门世家是河北诸多势力中的一支,也是他用来掌控河北的一个切入点,这就是他重用河北世家的根本原因。
但重用名门世家也会产生弊端,那就是家族利益的兴起,范阳卢氏和博陵崔氏,他们的门下子弟遍布河北官场,形成了两大家族利益集团,两大家族又联手结成了河北派系。
自己在房子县为了义仓粮食之事杀了县令县丞,这就是对河北官僚的一种jǐng告,同时也让他们变得jǐng惕起来,从而引发卢崔两相的辞职,他们其实也是在变相威胁自己,不准自己清洗河北官场。
正如苏威看问题的目光透彻,其实义仓粮食案件只是一个引子,只是杨元庆用来清洗河北官场的切入点。
只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杨元庆在房子县杀官,不仅搅乱了河北官场的浑水,也引起了维护相权的杨师道的不满,整个局势都乱了起来。
。。。。。。。
【今天是大年三十,老高要陪父母家人看电视,所以晚上一章就不能更新了,明年大年初一,也可能只有两章,望大家谅解】(未完待续。如果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