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637部分

天下枭雄-第637部分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时辰了?”杨元庆看了看天色,回头问道。
    “回禀殿下,现在是午时两刻。”
    杨元庆点点头,取出令箭递给一名亲兵,吩咐他道:“你去通报裴总管,半个时辰后,如果唐军再不投降,可以同时发动进攻。”
    亲兵接过令箭,催马向北飞驰而去。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眼看半个时辰将到,程咬金的心悬了起来,他已看出杨元庆的脸色阴沉下来,他心中开始极度不安,心中暗骂:“这个盛彦师怎么如此不通世情,真是不想活了吗?”
    他打手帘,伸长脖子拼命向县城方向眺望,忽然他看见一队骑兵正向这边疾速奔来,他顿时激动万分,指着骑兵大喊大叫:“殿下,来了,他们来了!”
    杨元庆看了看日晷,离一个时辰只差一点点,他心中的不悦也消失了,还好,还在他的容忍范围之内。
    片刻,骑兵队飞驰而至,约五十余人,几乎都是军官,为首大将,正是盛彦师,他们奔至隋军面前,一齐翻身下马,盛彦师快步走了几步,在杨元庆面前单膝跪下,高高抱拳请罪,“罪臣盛彦师愿为楚王殿下效力!”
    五十余名将领也跟着单膝跪下,高声道:“愿为楚王殿下效力!”
    杨元庆大喜,他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双手搀起盛彦师,“盛将军威名我闻之已久,今日得盛将军,元庆如虎添翼也!”
    盛彦师见杨元庆如此高看自己,他心中既是惭愧,但又有一种忍不住的得意,连忙低头道:“殿下过奖,彦师庸碌之辈,当不起殿下如此厚爱,愿竭心尽力,为殿下效力。”
    杨元庆微微一笑,又对投降众将道:“大家都是栋梁之才,将来大隋统一天下,各位都将是开国功臣,子孙后代共享富贵。”
    众人大喜,楚王既然这样表态,那么他们前途无虑了,众人纷纷表达自己的忠心。
    就这时,远处又奔来一队数百人的骑兵,为首之人正是丰州总管裴仁基,只听他老远大笑道:“殿下,老臣来迟了!”
    盛彦师的投降对关内战局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它从根本上扭转了隋唐军力对比,使杨元庆在关内道的兵力一下子增加至七万五千人,而唐军兵力锐减为三万。
    更重要是,会宁郡的银矿对唐朝也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救援盛彦师部,太悳子李建成恳求李渊派出最近的河西军队赶往会宁郡,为了保住战略银矿,李渊同意了李建成的请求,两天后,河西道行军元帅李神符亲率两万大军出武威郡,向黄河对岸的会宁郡疾速赶去。
第一百二十章 绝妙好计
    尽管盛彦师已经率众投降了隋军,但这只是杨元庆关内棋局中的一步棋,也是一个关键的‘诱子’,用会宁郡的危机来引出河西唐军,这也是杨元庆为什么要先打会宁郡而不打延安郡的真正原因。
    既然是作为‘诱子’,那最要紧的就是两件事情,一是封锁消息,绝不允许盛彦师已投降的事情泄露出去。
    所以除了盛彦师带来的将领知道一点内幕外,其余所有士兵一概隐瞒,不仅如此,杨元庆又派出数百斥候在黄河沿岸巡视,严禁任何人过河西去。
    其次便是继续布局,隋军在会宁县摆出了包围之势,围而不攻,静候河西军上钩……
    城外隋军的中军大帐内,几名大将站在沙盘前商议作战方案,杨元庆一言不发,细心聆听着盛彦师的述说,他希望能从盛彦师的叙述中找到破敌之策。
    “就在殿下率军进会宁郡之时,我得到了哨兵的禀报,便立刻向太子……”
    盛彦师说到这,语气涩滞一下,迅速看了一眼杨元庆,杨元庆摆摆手,“叫太子无妨,继续说下去。”
    “是!”
    盛彦师又继续道:“卑职立刻发送鹰信向太子求援,因为太子临走前再三对卑职叮嘱过,会宁郡银矿事关大唐国运,无论如何不能失去,所以卑职知道,朝廷一定会出兵救援会宁郡。”
    “那盛将军怎么能肯定唐廷一定会从河西派兵?”杨元庆又问他。
    “回禀殿下,从距离上说,武威郡离会宁郡最近,过了黄河便到,最多两天路程,而武威郡有两万驻军,张掖郡有一万驻军,兵力上也足够支援会宁郡,弘化郡虽然距离会宁县和武威郡差不多。但弘化郡只有五千驻兵,兵力不足,另外,卑职知道太子其实也有一点私心……”
    杨元庆精神一振。心中充满了好奇,笑道:“说说看,太子有什么私心?”
    “这涉及到唐廷高层的权力斗争,本来关内道是李神通的地盘,后来因为柴绍被俘,李渊便把关内道的势力划给了太子,这使李神通对太子很不满。前段时间秦王推荐李神通为洛阳留守,就是因为李神通和秦王有靠近的迹象,所以太子便有了谋河西之意,这是因为河西是由李神通之弟李神符镇守,所以太子一定会极力主张李神符来救援会宁郡,让我趁机夺李神符的兵权。
    盛彦师这番话虽然说得浅显,但程咬金和罗士信却听得面面相觑,连裴仁基也没有完全弄懂。杨元庆却了如于胸,这就是唐廷第四号军权人物李神通改投李世民而引发了内斗。
    可以利用这种唐廷内斗的复杂关系,设计引李神符上钩。
    同时。杨元庆也细心地发现盛彦师虽直呼李渊的大名,却依然称李建成为太子,足见他对李建成还是很有感情,这使杨元庆暗暗思忖,得防备李建成再把盛彦师拉回去。
    这时,裴仁基也补充道:“殿下,老臣也认为唐廷从河西出兵的可能性极大,弘化郡和安定郡的守军都是步兵,河西唐军却全部是骑兵,而且据我所知。黄河以西的数百里戈壁滩上并没有下雪,其实不用两日,只需一日一夜便可以赶到。”
    ‘一天一夜!’
    杨元庆默念了几遍,目光注视着沙盘沉思片刻,这才对众人缓缓道:“对付河西军的办法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一种代价最小的方式。”
    他见众人眼中都露出了极大的兴趣。便微微一笑道:“我这条计策就叫做请君入瓮。”……
    从武威郡凉州城到会宁郡并不远,只有一百余里,事实上只要过了黄河便是武威郡的地界,武威郡也就是凉州,包括北面的甘州(张掖郡)、肃州(酒泉郡)、沙州(敦煌郡)等等,连成了一条著名的河西走廊,在旧隋时便是朝廷战略要地,大隋最高峰时曾在河西走廊上养马近百万匹。
    正是有了河西走廊上的战马,打造了大隋强悍的骑兵,才使得大隋在与强盛的突厥作战时屡战屡胜,继而开边拓土,疆域远至西域万里。
    目前唐廷接管了隋朝的牧场和战马,战马数量虽有下降,但依然有四十万匹之多。
    对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唐廷也格外重视,在灭掉西凉国后,李渊任命族弟李神符为河西行军元帅兼凉州总管,统帅除敦煌郡以外的河西三郡兵马,共计三万余人。危机笼罩在会宁郡上空,会宁郡银矿关系到隋唐两朝的国运,也成为了两朝争夺的焦点,在李建成的军队部署中,他也考虑到了杨元庆的一万骑兵很可能会北上会宁郡,便在会宁郡部署了两万军队。
    但李建成却没有想到裴仁基会率一万五千丰州军从灵武郡南下,形成了对唐军的南北夹击之势,当他意识到这个严重问题时,危机已经形成。
    在李建成的再三恳求下,李渊终于答应从河西派兵支援会宁郡,尽管李渊不想和杨元庆再战,但他也绝不愿意失去会宁银矿……
    在茫茫的戈壁滩上,一支浩浩荡荡的骑兵正沿着着戈壁滩上的宽阔驰道疾速向东奔行,旌旗铺天盖地,这是一支两万人的唐军骑兵,为首大将正是襄邑郡王李神符。
    李神符年约三十七八岁,长得酷似其兄李神通,一条通天鼻长得极为高挺,两眼炯炯有神,使一把六十斤重的雁翎长刀,弓马娴熟,武艺出众。
    河西道原本是李神通的势力范围,在李神通又接管了关内道南五郡后,他便推荐李神符主管河西军政。
    可谓每人各有心机,李建成是想趁机收回河西势力,而李神符也同样是想借这次机会接管会宁郡,重新控制关南五郡。
    所在他在接到李渊的飞鹰手谕后,便连夜率两万骑兵疾速赶往会宁郡,正如裴仁基的判断,仅仅用一天一夜,李神符大军便渐渐接近了黄河。
    天色已是下午时分,太阳温淡的光芒照在沙石遍布的戈壁滩上,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或许受北方贺兰山脉的影响,黄河以东降水丰沛,冬天白雪皑皑,而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却降水稀少,冬天也极少见雪,形成了一片近百里的戈壁滩。
    李神符对这一带的地形极为熟悉,他知道马上到黄河了,便命令大军放慢了马速,缓缓而行,等待斥候的消息。
    这时,远处一队骑兵疾奔而至,李神符精神一振,这是他派去的斥候回来了。
    片刻骑兵队疾奔至他眼前,在队伍中有一名报信军士,斥候队正将报信兵引了上来,单膝跪下禀报,“启禀大帅,黄河边并无埋伏,但我们遇到了盛将军派来的报信校尉。”
    李神符打量这名校尉一眼,只觉有些眼熟,好像是盛彦师的亲兵校尉,“你是……孙校尉吗?”李神符勉强记得他的名字。
    校尉单膝跪下,行了一礼,“卑职正是孙达,几个月前奉盛将军之命给殿下送过一封信。”
    校尉又取出令箭,双手呈上道:“因为怕被隋军拦截情报,所以没有书面信件,只有口信。”
    李神符接过令箭看了看,又问道:“什么口信?”
    校尉沉声道:“今天中午杨元庆率军南下银矿山,只剩下会宁县北面的裴仁基一万五千军,盛将军希望和殿下分工,北面的裴仁基部由我们对付,南面去矿山的杨元庆只有一万骑兵,就由殿下负责歼灭,功劳三七开,殿下占七分。”
    李神符仰天大笑,盛彦师的如意打算真的是绝妙无比,居然让自己去对付杨元庆,好像还给自己占了大便宜,盛彦师是希望自己和杨元庆两败俱伤,然后他在来攫取这个大功劳,顺便把自己的军队也收归己有,难怪太子视他为心腹,果然是很有心计啊!
    李神符脸一沉,“我是郡王,是河西行军元帅,轮不到他盛彦师来安排我,既然圣旨是命我保住会宁,那这里就由我来做主。”
    “可是……殿下,盛将军已经率军北上去迎战裴仁基的军队了
    “那是他的事情,与我何干!”
    李神符怒喝一声,猛地一抽战马,向数里外的黄河疾奔而去,他现在要赶去县城,稍事补给并休息后,再安排作战。
    李神符一路冷笑不已,居然想用既成事实来要挟自己,圣上给他手谕上写得很清楚,让他来救会宁郡,而不是来救盛彦师,盛彦师的死活与他何干?……
    当李神符赶到会宁县时,会宁县已是一座空城,只有百余名守兵,为首军官正是盛彦师亲兵校尉孙达。
    孙达随后也赶来了,他把守城的士兵都叫到自己身边,众人翻身上马,孙达在马上拱手施一礼,怒气冲冲道:“殿下是皇室宗亲,不是我惹得起,既然殿下不肯接受盛将军的安排,那我只好去回禀盛将军,殿下请保重吧!”
    说完,他一挥手,“我们走!”
    百余骑兵跟着催马而走,迅速向北边疾奔而去,李神符重重哼了一声,却没有阻拦他们,他倒是希望盛彦师能回来,自己正好接管了他的军队。
    一直望着骑兵队走远,他回头命道:“全军进城,立刻埋锅做饭!”
第一百二十一章 故技重施
    具城内的情形使李神符有些愣住了,所有房屋都被夷为平地,到处是瓦砾土石,木头则堆在城墙边,俨如一座小山,近千顶大帐紧挨着扎在县城内,一座挨一座,几乎将巴掌大的县城撑满。
    不过一转念,李神符便明白过来,县城太小,容不下两万军队,盛彦师便把城内民众赶走,房屋夷平,木头用来烧火,也是一种权宜之计。
    此时,天色已到黄昏时分,士兵们经过一天一夜的疾奔,早已又累又饿,不等李神符下令,他们纷纷抢占营盘,喝水吃饭,铺毯睡觉,城内忙乱成一团。
    “大帅,这样扎营,容易被隋军火攻。”一名偏将小心翼翼地提醒李神符。
    李神符也正为这件事犯愁,这么密集的营帐,如果隋军从城外射火箭进来,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在野外扎营也容易被偷袭和火攻,更加危险,他沉思片刻便令道:“传我的命令,拆去一半营帐!”
    李神符考虑到营帐不要这么密集,分散扎营,就算被火攻或许也能抢救,但他的命令却引来唐军士兵们的怨声载道,大家都已经分配了营帐,各自安排好了住宿,现在又要拆去一半的营帐,谁也不愿意搬走。
    吵吵嚷嚷,咒骂吼叫,甚至为争夺营帐而发生了斗殴,营地里乱成一团,行军司马赵曙万般无奈,只得跑来向李神符禀报:“大帅,士兵们太疲惫了,都不肯搬营,乱成一团。”
    李神符怒道:“难道我的军令没有用吗?”
    这时一名手下将领劝道:“大帅,其实分散扎营也没有用,夜晚风太大,真被火攻也难以躲开,不如多派巡哨探子,把四周严密封锁,一旦有情况,我们可以离开撤离城池。”
    李神符见天色已晚,士兵们疲惫不堪,经不起折腾了,更重要是手下说得有道理,分散营帐还是不能防御火攻。
    无奈,他只得点了点头,对副将李翰文令道:“在外围派出工千巡哨,十里之内都要严密监视,若有任何异常,都要来禀报。”
    一千名唐军风驰电掣般向城外奔去,在四周十里内撒下了严密的巡视网。
    随着夜幕渐渐降临,城内的喧杂声也慢慢消失了,疲惫的士兵们都沉沉入睡,只有城头上千余名士兵在来回巡逻,警惕地注视着远方的情景。
    在南方十余里外,杨元庆立马在一座雪丘之上,冷冷地注视着远处的清晰可见的城池,李神符入城在他的意料之中,李神符没有怀疑到盛彦师已投降隋军,这是整个战局成败的关键。
    身后罗士信笑道:“我现在才明白殿下的请君入瓮之计,这城池不就是一个瓮吗?”
    程咬金却有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