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封杀 >

第22部分

封杀-第22部分

小说: 封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法,以此为契机整肃新闻纪律,但姚小琪没搞有偿新闻,就不应该冤枉她,应当及时澄清事实真相!”
  曾牧野不以为然:“我不这么看。陶永说姚小琪不知情,但谁能证明这一点?报社上下谁都知道他和姚小琪的关系,白得了两万块钱,陶永怎么可能没告诉姚小琪?从表面上看,收钱的时候姚小琪不在场,由陶永出面。发稿的时候,陶永不署名,而署姚小琪的名。乍看起来发稿和受贿没有直接关系,两个人都可以否认自己在搞权钱交易。但实际上,这只是他们试图逃避法律制裁的一个伎俩。他们想靠这样的小聪明逃避责任,蒙混过关!如果听信陶永的话,那就中了他的金蝉脱壳之计!何况,专案组不是平白无故抓姚小琪,他们是掌握了证据之后才行动的!”
  姜沙白耐心地说:“我不知道专案组究竟掌握了什么证据,但我们应当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及时跟专案组沟通。这对查清事实有帮助!虽然她和陶永有恋爱关系,但陶永所做的事她也未必全知道,陶永收人家的钱,不等于她收了人家的钱!”
  曾牧野冷冷一笑:“你干吗总是袒护着她?姚小琪是你的直接下属,你对她有所关照,这我理解。但如果一味袒护,出了问题都有领导兜着,还怎么管理这支队伍,怎么维护新闻纪律?再说,法律不相信感觉,你说姚小琪无辜,谁会相信?”
  姜沙白说:“我并不是袒护姚小琪,如果她确实搞有偿新闻,那么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能姑息迁就。但看问题要实事求是,如果收受贿赂与她无关,就不能让她承担这个责任!姚小琪是年轻记者中素质最好的一个,对这样的苗子,我们既要严格要求,也要悉心爱护,既不姑息,也不错怪。她把关不严,确实有责任。但我们也有同样的责任,最终签发稿件的是我们,不能完全把责任推到她头上。所以,我认为应该由报社出面,尽快跟专案组交涉,说明情况,把姚小琪领回来。我们跟政法部门关系不错,好好疏通疏通,专案组会接受我们意见的。”
  曾牧野声音冰冷:“还是等专案组调查清楚后再说。这件事严重损害了报社声誉,匆匆忙忙把姚小琪领回来,怎么跟读者交待?给报纸造成的不良影响,责任又由谁来承担?”
  姜沙白只好失望而去。
  陶永一直等待他的消息,见他面色阴郁,担心地问:“曾总不同意?”
  姜沙白点了点头。
  “那怎么办?要不我自己到专案组去,祸是我惹下的,要坐牢我去坐,不能让姚小琪替我受过!”
  姜沙白摆摆手制止了他。
  3
  姜沙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对事件的经过重新进行一番思考,感到姚小琪不可能收受贿赂。他决定去找公安局王局长。王局长是山南校舍改造案专案组领导成员之一,目前姚小琪正是关押在市公安局一个拘留所里。
  这些年报社和公安局打过不少交道。每次公安局有重大举动,或者取得重大战果,枫城日报都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双方在合作中结下了友谊。尤其是一年前,枫城公安局破获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系列杀人抢劫案,受到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的嘉奖。姜沙白领着一名记者,亲自到公安局进行采访,写了一篇三万多字的长篇报道,在枫城日报连载后,又被几家全国性的报刊转载,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这篇报道刊发之前,枫城因为治安欠佳,加之个别民警给不法商贩充当保护伞等,群众对公安部门非议颇多。姜沙白的长篇报道刊出后,人们看到公安干警舍生忘死保一方平安的英雄事迹,对公安部门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因为宣传的影响,王局长被评为优秀公安局长,赢得了普遍赞誉。也正是在这次采访中,姜沙白与王局长友谊进一步加深,俩人有了不错的私交。
  姜沙白骑着摩托车来到公安局,王局长遗憾地说:“胡德魁问题这么严重,你们的记者却在报纸上美化他,我们一看这篇文章就预感到其中可能有问题,很可能存在有偿新闻、权钱交易。专案组审讯胡德魁时,特意问了这方面的问题,他承认曾送钱给记者。我们认为事实清楚,就把姚小琪带回来了。”
  姜沙白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他。
  王局长说:“姚小琪是否知道钱的事,我们还要继续调查核实。如果她确实是不知情,只是碍于情面勉强发这篇稿子,那么就构不成犯罪,就不能抓她。”
  说罢,王局长当即拨了个号码,命令道:“小梁,你再审一下胡德魁,把胡德魁给记者送钱的细节问清楚。”
  过了大约二十多分钟,王局长桌上的电话铃响了,他拿起话筒听了一会儿,就把电话挂下,对姜沙白说:“胡德魁承认,送钱时姚小琪确实不在场,钱是让陶永转交给姚小琪的。他和秦生都没见过姚小琪,没有直接与姚小琪接触过。我们也再次询问了姚小琪,她坚决否认知道收钱的事。她的说法与陶永的说法一致。目前确实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姚小琪收受贿赂,搞有偿新闻,根据无罪推定原则,她的受贿罪名不能成立,我们不能再关押她。当然了,这篇文章署着姚小琪的名,又造成那么恶劣的影响,她终归是有责任的。但这只是采访不深入,把关不严格,是工作作风的问题、工作责任心的问题,那是你们批评教育的事了。我同意释放姚小琪。”
  姜沙白问:“什么时候能放人?”
  “办个手续,很快就能放。至于陶永,既然他已把钱如数交出来,又承认了错误。我看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不追究他的法律责任了吧。”
  姜沙白连声表示感谢。
  王局长说:“报社对我们一直很支持,我也得感谢你们呢!”
  当天傍晚,姚小琪便从拘留所被放了出来。姜沙白、陶永和新闻部的几位同事一起去接她。
  虽然被关押的时间很短,姚小琪的精神状态却受到很大影响。从拘留所出来,她眼神忧郁,脸色苍白,看上去相当憔悴。
  姜沙白安慰她几句,让她先回家休息,明天不要上班了,又让陶永送姚小琪回去。
  陶永走上前,轻声说:“走吧。”
  姚小琪没有理他,径自而去。
  陶永快步追上去,不安地说:“小琪,我对不起你,你原谅我好吗?”
  姚小琪神色冷漠,伤心地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说实话?就算是一般的朋友,也应当以诚相待,我们相处了那么长时间,你为了两万块钱,却骗了我!我因为对你信任,才勉强同意署上我的名字,把稿子发出来,但你亵渎了我对你的信任!”
  陶永脸红耳热,内疚不已。
  姚小琪泪流满面:“你走吧,我不要你送,我想自己安安静静呆会儿!”说着撇下陶永,快步而去。
  陶永怅怅地望着她的背影,心里非常不安,情绪也十分低落。
  姚小琪获得释放的消息很快在报社传开。
  次日早晨,姜沙白刚到报社,曾牧野一脸不高兴地责问:“老姜,你找公安局说情,怎么不跟我通个气?报社的人听说姚小琪荻释,议论纷纷,说你包庇她。有人还说,如果社领导为有偿新闻撑腰,以后有偿新闻还会越来越多!你平时也反对有偿新闻,为什么一遇到具体问题,态度就如此暧昧?你袒护他们,以后我们还怎么严格管理?”
  姜沙白平静地说:“我并不是包庇有偿新闻,只是想客观公正地对待这件事。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姚小琪受贿,以收受贿赂为由抓她是不对的,法律上站不住脚!”
  曾牧野气哼哼地说:“姚小琪虽然不被追究刑事责任,但这件事不能就此了结,我们应该做出严肃处理!”
  姜沙白感到他话里隐隐流露出某种信息,便问:“你想怎么处理?”
  “为腐败分子唱赞歌,这起事件影响实在太恶劣!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姚小琪受贿,但事件的发生也充分暴露出她政治素养、新闻素养极差。她没有采访过胡德魁,却以本报记者名义发稿。稿件明明不是她写的,她却署上自己的名字,这些都是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稍微有点职业道德的人都不齿于这样做!她参加工作也好几年了,竟然还干出这种事,说明她根本没有职业道德,根本不能算是称职的记者!姚小琪不适合在报社工作,应当把她开除!”
  姜沙白吃了一惊,“老曾,你是在说气话吧?姚小琪确实有责任,但事情的发生有很多具体原因,把她开除,处分太重了。毕竟她还年轻,对待年轻同志应该以批评教育为主,不能一棍子打死。还是给她一个机会吧!”
  曾牧野冷冷道:“我想你不必为她说情了,相对她给报社造成的恶劣影响,这样的处分绝不委曲她!报社发展需要人才,但我们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品德永远是第一位的。像姚小琪这样品行低下,才华再高也不能要!”
  姜沙白恳切地说:“如果你认为她不适合呆在枫城日报,可以劝她调离。但不要开除,一旦受到开除处分,她一辈子的前程都会受到影响。”
  曾牧野毫不让步,“你考虑她的前程,有没有考虑报社的前程?虚假报道出来后,枫城上上下下都看着我们,如果不做出严肃处理,我们怎么跟市领导、迟书记交待?怎么挽回报社的声誉?怎么取信读者?从严肃纪律的角度看,姚小琪和陶永都必须开除。但我考虑到他们还年轻,应当尽可能以教育为主,所以只开除姚小琪一个。这样做是有道理的,毕竟稿子署着姚小琪的名,败坏报社声誉的直接责任者是她!”
  姜沙白还想做最后的努力:“老曾,这件事比较大,是不是我们开个会,班子成员都表个态,集体讨论决定?”
  曾牧野沉着脸:“你是说我太专制吧?这不是我的个人意见,这件事情是请示了迟书记的。虚假报道出来后,迟书记非常关心,还没等我们汇报,他就主动打电话来询问情况,要求我们做出严肃处理。”
  当天下午,枫城日报召开全体采编人员大会,曾牧野通报了“有偿新闻”事件的情况,以及予以姚小琪开除处分的决定和对陶永通报批评的决定。
  姚小琪没有参加大会。会后曾牧野派行政科的一名工作人员,专程来到集体宿舍,给她送去报社的处分决定。姚小琪看到盖着报社鲜红印章的通知,心里不由得一阵颤栗。胡德魁被捕后,她就有一种预感,感到报社肯定会处分她。但她没想到,处分远远比她想像的严厉!
  行政科的人说:“领导让我通知你,你不是报社的人了,不能再占用报社的宿舍,要求你赶紧搬走。你抓紧找个住的地方吧。”
  姚小琪又是一阵悸动。她知道,报社不少人调走后,占用的房子并没有交出来,社领导一直睁一眼闭一眼,从不催问,任凭他们占着。她刚刚接到处分决定,社里就要求她搬走,显然对她格外苛刻。但她没有申辩,只是默默点了点头。
  行政科的人见她没有什么激烈反应,松了口气,很快走了。
  屋子里就剩姚小琪一个人,她再也忍不住,呜呜哭了起来。
  良久她止住哭泣,到卫生间洗了把脸。傍晚时分,报社大部分人都已下班了,只有少数值夜班的人仍在工作。姚小琪来到报社收拾自己的私人用品。
  陶永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内疚地说:“对不起,小琪,我也没想到情况会是这样!我不是有意要害你,我所做的一切,本意是为了我们好!”
  姚小琪没有理睬他,默默地收拾东西。收拾完毕,她拎着自己的东西径自走了。陶永见状,连忙跟了出来。
  姚小琪说:“请你回去,不要跟着我。我要自己安安静静呆会儿。我们俩的关系,我要重新考虑一下。”说罢她大步而去。
  陶永怕惹她生气,紧追几步又停下,不敢继续跟着她,只是怅然望着她的背影。
  走到报社大门口,她下意识地立住脚,望了一眼写着“枫城日报”字样的牌子。三年前,她怀着美丽的记者梦踏进这个大门,那时候她怎么也想不到,如今自己竟然会背着一个处分决定,被逐出报社大门。
  一阵凉风刮来,姚小琪感到心里一阵寒意。她擦了擦朦胧的眼睛,招手叫了辆出租车,离开了枫城日报。
  全社大会开完后,曾牧野让斯琴把“有偿新闻事件”发生的经过,特别是报社对姚小琪的处理情况,写成一篇报道,刊登在报纸上,表示枫城日报惩治新闻腐败,严肃新闻纪律,整顿新闻队伍的决心。
  姚小琪写虚假报道被开除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枫城。一些读者没想到枫城日报这么快就对这一事件做出处理,而且处理得如此严厉,惊讶之余,纷纷打来电话,为这一做法叫好。
  第十一章意外发现
  1
  这些天,姜沙白心里一直在思考着姚小琪的事。曾牧野对姚小琪做出这样的处理,令他感到纳闷。枫城日报以前也曾有过失实报道,最典型的就是上次斯琴那篇反映山南校舍改造状况的《山南的春天》。但对斯琴的虚假报道,曾牧野睁一眼闭一眼,含含糊糊未做任何处分,连公开的口头批评都没有,甚至为斯琴辩解、开脱。相比之下,这次对姚小琪的处理格外严厉。虽然曾牧野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整顿新闻队伍,表面上看理由冠冕堂皇,无懈可击,但姜沙白总感到很不对劲。不管怎么说,姚小琪被开除出报社,使他少了一个得力助手,对生命之神的调查无形中停顿了下来。
  不过,眼下姜沙白最担心的还是姚小琪的工作。姚小琪毕业没几年,报社效益又不好,她的收入不高,不可能有多少积蓄,加之家里并不富裕,难以接济她,突然间失去工作,也就意味着她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很可能会陷入困境。因此她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重新找份工作,解决生计问题。姜沙白想跟她聊聊,问问她有什么想法,再决定如何帮助她。便给姚小琪打电话,约她见面。
  姚小琪离开报社后,没有别的住处,暂时寄居在一个亲戚家中。傍晚她如约来到了一家茶楼。姜沙白打量她一眼,发现她神色忧郁而疲惫。看得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她带来了很大打击,使她的精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