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封杀 >

第7部分

封杀-第7部分

小说: 封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
  两天后,报社迎来一个新的宣传战役:枫叶广场落成典礼。姚小琪和几名同事被派去采访这一盛典。
  枫叶广场坐落在枫城闹市中心,那里原是一片古香古色的老城区,早在迟翰章当市长的时候,就认为这片老城有损枫城形象,提出拆掉旧城,修建广场。但这个提议遭到当时市委书记的反对,老书记认为枫城财力紧张,国企改制、下岗职工安置、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以及高速公路建设等,处处需要钱,根本没有闲钱来建广场。有限的资金要用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扎扎实实夯牢枫城发展的基础。老书记态度坚决,迟翰章的意见最终没能实施。后来老书记调走了,迟翰章接任书记,上任不久他就做出决策,修建广场。他提出让社会力量出资的新思路,并亲自找储良才商谈。也不知他们是怎么谈的,反正储良才接受了他的建议,表示愿出巨资建广场,造福枫城百姓。广场项目终于得以启动,根据迟翰章的提议,命名为枫叶广场。
  广场落成是宣传领导政绩的大好机会。曾牧野早早做了布置,要求把这一盛典作为重大事件来报道,充分展现市领导千方百计为民谋利的公仆形象。
  这天清早,原先围裹在广场周围的篷布被拆除,建设了半年之久的枫叶广场终于露出真容。放眼望去,昔日杂乱破旧的房屋已荡然无存,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宽阔美丽的绿地,种着树,栽着花,非常美观。广场中央是一座高高的城市雕塑,旁边是一座巨大的音乐喷泉。整个广场气势宏伟,令人心旷神怡。姚小琪走进广场,发现广场比想像的大,也比想像的好。但她又感到困惑,在闹市中心修建这么一片广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光是拆迁安置老城区的居民就需要一大笔资金,加之广场面积大,草坪、地砖、喷泉、雕塑,样样都需要钱,枫叶集团究竟捐了多少钱?
  九点整,竣工剪彩仪式在城市雕塑前举行。市委书记迟翰章首先发表讲话,表述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接着是枫叶集团总裁储良才讲话,表白企业真情回报社会的意愿,从储良才的讲话中得知,枫叶集团为修建这个广场,整整捐了二千五百万!
  这个数字让姚小琪感到震惊。虽然储良才解释说,这是为了回报社会,同时广场建成也给枫叶集团树立了良好形象,增加了无形资产,但她还是感到,储良才的举动简直匪夷所思!
  明智的企业家,只是在企业运转良好、有较强实力的情况下,才会大笔捐款。两千五百万对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来说,可能不算多,但对枫叶集团而言却是不小的数目。枫叶集团成立之前,储良才一直经营餐饮,虽然生意火爆,但终究规模小,利润有限。姚小琪听人说过,他的自有资金顶多也就三四千万元。生命之神这个项目,包括建厂房、引进生产线等等,投资额高达两个亿,百分之九十的资金靠的是银行贷款。生命之神上市刚刚一年,销售情况并不理想,资金回笼很慢。按乐观的估计,一年来的销售收入不会超过五千万。刨去直接的生产成本,利润十分有限。这就是说,枫叶集团欠银行的钱绝大部分都还无力偿还,企业目前仍是债台高筑,包袱沉重。储良才怎么能在这种情况下一口气捐出两千五百万?这太不合常理!
  剪彩开始了,迟翰章和储良才走到红地毯上,咔嚓两声,把礼仪小姐手中的红绸剪断。霎时间人群中响起热烈的掌声,军乐队奏响雄壮的音乐。音乐喷泉也打开了,伴随优美的音乐声喷出高高的水柱。五颜六色的气球腾空而起,洁白的鸽子翩翩翻飞,一派喜庆景象,广场沉浸在巨大的欢乐中。记者们纷纷摄影摄像,拍下这喜庆的场面。
  姚小琪茫然地望着那热闹的场面,心里的疑问挥之不去。她感到,储良才做出这个非同寻常的举动,一定有什么特殊原因!
  数日后的一天早晨,陶永和姚小琪正骑着摩托车走在上班路上,姚小琪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民康药店的黄老板打来的,声音焦急而愤怒:“姚记者,工商局要查抄我们的商品,你们报纸能不能评评理?”
  俩人感到很吃惊,他们认识黄老板多年,知道她是个守法经营、心地善良的老板,工商局为什么要查抄她的商品?他们立即掉转车头赶往民康药店。
  走近药店,俩人听到一阵争吵声。抬眼望去,只见药店门口停着一辆标着“工商执法”字样的轻型卡车,几个身穿制服的工商人员正从药店搬出一箱箱保健品,往车上扔。黄老板挡在前面不让他们搬,一个工商人员大声斥喝要她闪开,黄老板依然不顾一切地挡着他们,四肢雄健的工商人员大步上前,猛地推她一把。黄老板猝不及防,跌倒在地。
  姚小琪连忙冲过去将她扶起,陶永亮出记者证,凛然道:“我们是枫城日报记者,哪个是你们的头,请你们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查抄她的商品?她触犯了哪条法律?”
  为首的工商人员瞟了他们一眼,态度缓和了些,不耐烦地说:“我们没功夫解释,要解释你找我们领导去,我们只是执行命令!”说罢冲同伴一挥手,示意他们继续搬。几个人七手八脚,把一箱箱的保健品搬到车上,甚至连货架上零散的样品也一并抄走。原先琳琅满目的保健品柜台,转眼之间变得空空荡荡,各式各样的保健品几乎全被抄走,只剩几盒生命之神孤零零摆在那里。工商人员驱车扬长而去。
  黄老板愤怒地瞪着他们,又无可奈何。陶永和姚小琪将她扶进药店,安慰几句。良久黄老板情绪渐渐稳定一些,向姚小琪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
  民康药店几年来一直守法经营,依法纳税,没有任何违法行为。经营的商品都是正规渠道进货的优质产品,深受消费者信赖,生意相当红火。几天前,市工商局突然发了一份通知,要求枫城辖区内所有药店、商店一律不得再经销外省市生产的保健品,只能经销本地产品。所有外省市生产的保健品必须在三天之内处理完毕,三天以后不准继续销售,违者将受到严肃查处。黄老板感到很为难,她的药店一直以保健品品种齐全、质量上乘取胜,如果以后只能销售本地产品,实际上只能销售生命之神。这将使她苦心经营多年的药店失去原有特色,丧失竞争优势。而生命之神许多顾客并不认可,销量极小。如果光卖这种产品,意味着药店生意将受到沉重打击。她左思右想,认为这一规定没有道理,不予理睬,继续销售外地生产的保健品。今天,药店刚开门不久,一群工商人员突然闯了进来,说她拒不执行规定,要没收所有的外地保健品,还扬言要吊销她的营业执照。黄老板不服,与工商人员争执起来,结果被推倒在地。
  姚小琪不明白工商局为什么出台这种规定,这种规定不仅伤害药店的利益,也剥夺了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的权利。目前保健品品种繁多,功能也千差万别,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选择。如果不让消费者选择,不管他们有什么需求,只允许他们购买同一种商品,无疑侵害了他们的选择权。更令人担心的是,保健品不能滥服,如果不顾自己身体状况特点,滥用保健品,还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她答应进行调查。
  从民康药店出来,姚小琪让陶永先去上班,自己骑着摩托车,接连察看了市区十几家药店。她发现今天是工商局组织统一执法检查的日子,街上到处可见工商局的车辆、人员,不少车辆满载着查抄来的保健品,在街上疾驰而过。再看看药店,凡是未执行规定,仍在经销外地保健品的,都受到了查抄,有的还被罚款。一些动作快的药店,为了避免遭到查抄,自己主动把外地保健品撤下来,藏在仓库里。各家药店的保健品柜台,琳琅满目的商品骤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生命之神。工商局的做法不仅让药店老板们感到不满,许多消费者也意见纷纷。
  群众的议论使姚小琪更加坚信,工商局的规定是不得人心的。她来到工商局,找到姓杨的局长,询问出台这一政策的原因。杨局长客气地解释说,这个政策不是他们制定的,这是市委市政府的意见,是迟书记的意见。工商局只是执行者,不是决策者。据他了解,市里出台这个规定是为了扶植地方企业,优化经济环境。至于这个政策科学与否,他不想做任何评论。工商局只是政府一个职能部门,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必须无条件服从。个别工商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暴,他们会批评教育。
  姚小琪明白了,枫城生产保健品的企业,惟有枫叶集团一家,所谓扶植地方企业,实际上就是扶植枫叶集团,让枫叶集团垄断枫城的保健品市场。迟翰章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就是因为枫叶集团捐资修建了广场,帮助他创造了政绩?出台这个政策,就是为了回报储良才?如果真是这样,这一切岂不是一场赤裸裸的交易?在这个交易过程中,受害的却是枫城的老百姓!
  3
  回到报社,姚小琪马上将情况向姜沙白汇报。
  姜沙白忿忿地说:“这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这种做法与中央精神背道而驰,也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规则背道而驰。扶植地方企业固然重要,但不能牺牲老百姓的利益!这件事我们应当发表意见。我们有个《呼声与建议》栏目,是专门反映民情民意的。你综合商户和消费者的意见,客观分析实行这一政策的利弊得失,写篇建议性的文章,放在这个栏目发。”
  姚小琪表示同意。对于这种重大问题,姜沙白考虑得确实更周密。她按照姜沙白的意见,很快写了篇调查手记。姜沙白亲自做了修改,把语气改得更为温和、中肯,安排在《呼声与建议》栏目刊发。
  报纸大样出来,按流程送总编辑审阅。曾牧野看罢,把姚小琪和姜沙白叫去,不高兴地说:“你们怎么发这样的稿子?禁售外地保健品,是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是迟书记拍的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拥护、执行,怎么能在报纸公开发表文章,和市委唱反调?我们报纸是市委办的,是市委的喉舌,要为市委说话,这是我们的使命,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什么角色!”
  姜沙白平静地解释:“正因为是市委的决定,我们才采用建议、探讨的方式,你仔细看看文章,口气是非常中肯的。报纸是市委的喉舌,但同时也是市委的眼睛、耳朵,要积极反映民情民意,帮助市领导做出科学决策。再说,中央三令五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整顿市场秩序,市委也应当和中央保持一致,不能搞土政策。这篇稿件已经改得非常温和,几乎看不出什么棱角,这不是批评,而是交流、探讨。如果这样的稿子都不能发,我们的报纸办给谁看?”
  曾牧野眼里露出一丝不屑:“你别太书生气,这个稿子不能发!”
  姜沙白激动地说:“老曾,你平心静气想一想,如果你是个消费者,但你却没有选择商品的权利,明明你需要的是别的商品,但别人告诉你,你只能买生命之神。你会怎么样?你对这种情况会满意吗?”
  曾牧野说:“从消费者角度看,确实会有一些不便。但你想过没有,枫城日报毕竟是地方报纸。如果跟市委唱反调,市委马上可以把你我撤掉!还是务实点吧,报纸要办得让领导满意,这是最重要的,否则市委干吗要把你安在这个位置上?倘若市委的决定有什么不妥,应当由上面去纠正,我们没必要去惹麻烦,交流探讨也没必要,不能让报纸有一丝杂音!马上撤下这篇稿件,换一篇别的!”
  姜沙白耐心地说:“老曾,如果发这篇稿子有什么责任,我独自承担,绝不牵连你。如果你不放心,我们可以写个备忘录,把我们争论的内容记录下来,万一市里要调查,也有凭据。怎么样?”
  曾牧野一摆手冷冷道:“你承担不了这个责任。我是总编辑,第一责任人,我要对报纸版面负责。一旦市委追究下来,首先拿我是问,你替代不了我。沙白同志,如果你执意要发这篇稿件,那就是想害我!”
  姜沙白愣了一下,“害你?这怎么讲?”
  “最近大家都在传要搞社长负责制改革,这段时间是非常敏感的时期,谁都不希望出什么岔子。如果这篇文章登出来,迟书记看了恼火,岂不是让我下不来台?你我共事多年,即使你对我有什么意见,也不该推我入火坑吧?”
  姜沙白连忙解释,“曾总你想到哪里去了,我只是想把报纸办好,为老百姓说点公道话,没有别的意思!”
  曾牧野的眼神明显不信任,“既然你不想害我,那就把这篇稿件撤了。如果你对稿件安排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但必须遵守最起码的组织原则!这篇文章不换掉,清样我不会签发!”
  曾牧野是一把手,对版面有最终决定权,他执意不发,姜沙白也不能违抗。
  “好吧,我服从你的决定。但我还想跟你商量,如果公开见报不行,发个内参行不行?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市领导知道群众的呼声,发内参也是可行的办法。”
  曾牧野毫不让步:“内参也不行。编发内参本身就意味着我们对市委的决定有不同看法,这绝对不行。只要以报社名义,不管什么方式都不行!如果你坚持要提建议,可以以个人名义提,只代表你自己,不牵扯到报社!”
  姜沙白不再说什么,授意姚小琪撤换稿件。从曾牧野办公室出来,他把姚小琪叫到他的办公室,执著地说:“这件事必须向市委反映,希望市委能纠正错误做法,打破地域壁垒,鼓励市场竞争,丰富商品供应,保障百姓利益。既然曾总不同意以报社名义,那么就以个人名义。这篇稿子是你采写的,但寄给市委时不要以你的名义。因为给市委提意见,有一定的风险,万一迟书记看了不高兴,对提意见的人会产生不好的印象。你还年轻,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不希望这件事影响到你的前程。所以给市委的材料,不要署你的名。”
  “那么以谁的名义?”姚小琪问。
  “以我的名义!我毕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