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个超市去清朝 >

第102部分

带个超市去清朝-第102部分

小说: 带个超市去清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后改镇守奉天等处地方将军。至乾隆年间定名为盛京将军,主要负责当地军政事务,并兼管奉天府尹事务大臣,监督府尹。
    顺治时设辽阳府,管辖辽阳及海城,后取消了辽阳府,在盛京设置奉天府,设府尹一名,专门管盛京地方各种事务。康熙年间增设承德﹑盖平﹑开原﹑铁岭四县,升辽阳县为州。锦州府及所属州县,都要受到奉天府尹管辖。
    雍正年间奉天府所管辖的地方进一步扩大,辖境北至长宁县松花江870里的蒙古界,东北至永吉州穆稜河2040余里的宁古塔界,西北至义县大宁堡450余里界,可谓十分之大。到咸丰年间奉天府尹只统辖奉天、锦州二府,以及辽阳等四州和五厅八县,这些府﹑厅﹑州﹑县主要分布在辽河两岸和滨海地区。
    光绪年间盛京将军又兼管奉天府尹,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粮饷关防等。后裁撤盛京将军,改设奉天省,设置巡抚。
    到了宣统年间奉天省共领四道﹑八府﹑五直隶厅﹑三散厅﹑六州﹑三十二县。
    那么奉天府的地理范围又到哪里呢?
    清初,在当时的盛京古城也就是后来的奉天府所在地,于城外增筑一圈圆形周长16公里的夯土关墙,又设八个关,开设八个边门与内城的八门相对应。
    关的称谓以地名为主,即大东边门(大东关)、小东边门(小东关);大南边门(大南关)、小南边门(小南关);大西边门(大西关)、小西边门(小西关);大北边门(大北关)、小北边门(小北关)。
    这是沈阳奠定古城“八门八关”的城郭规制,是未来两三百年间东北地区最完备壮观的古代城池。沈阳古城城建规划由此而来初具都市规模,如今在新民境内,可见当年清王朝修建的柳条边墙遗存。
    如今的奉天街北接天后宫路,南接风雨坛街,中间又和多条大路相交会,有市府大路、沈州路、热闹路三条,交通便利,和风雨坛街俏皮地做出了“V”型手势。
    且不论热热闹闹的饭店,单是文化这一方面,奉天街可谓十分丰富了,比如有实验学校中学部、沈河区文化馆等。最有趣的莫过于在热闹路以南,有一条小路和奉天街相接,叫做北翰林路。翰林二字可是大有讲究,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在清代翰林院还担任编修国史的重责,因此是个有学问的地方。恰恰,沈阳七中就在这条路上。
    文化的兴盛也带给了奉天街甚至沈阳市不一样的书墨香。这条叫着“奉天”、承载了沈阳名称之变的街道未来将会何去何从呢?我们拭目以待。
    但是这个时候正是倭夷即将要明治维新的时候,所以雷天易他们在丰田这边并不敢轻易地租船去倭夷。
    胜幕府军,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被迫奉还大政于明治天皇,于是日本正式迈人了资本主义社会。
    明治维新剥夺了封建武士阶层的特权,中上级武士因由政府赎买其土地而转化为新的寄生阶级,下级武士却只有破产一途。1877年,西南士族在西乡隆盛的领导下发生叛乱——西南战争是戊辰战争的余波。明治维新毁灭了旧的封建秩序,开创了新时代,无论在日本历史还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维新主角并非四强藩藩主,而是广大中下级武士和平民。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也是日本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
    明治政府首先采取“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的措施,结束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此后,明治政府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富国强兵,就是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它是立国之本;殖产兴业,就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明开化,就是学习西方文明,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
    关于“明治维新”作为一历史时期的时间断限,说法不一。
    狭义地说,“明治”维新从1868年10月23日宣布改元明治开始。但一般通常把前一年的1867年大政奉还、王政复古等许多政治变动都包含在内。
    其下限则也有废藩置县、西南战争结束、实施内阁制、确立立宪制等多种主张。
    明治天皇画像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只有荷兰与中国的商人被允许在原本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长崎继续活动;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信仰。
    同一时期,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在商品经济形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岸的浦贺,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史称“黑船事件”。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又名《神奈川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日本封建阵营出现分化,中下级武士中要求改革的分子形成革新势力,号召尊王攘夷。革新势力的代表人物有吉田松阴、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横井小楠、大村益次郎等,主要集中在长州、萨、土佐、肥前等西南部强藩。这些藩国在历史上与幕府矛盾较深,接受海外影响较早,输入近代科学技术和拔擢中下级武士都比较积极。
    幕府末期,在经济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出现了所谓豪农豪商阶层。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势力和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联合与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强藩和皇室公卿等,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展开了要求改革幕政、抵御外侮的斗争,并在人民群众推动下,发展为武装倒幕。
    1863年6月,幕府被迫宣布攘夷,随之发生了美、法军舰进攻下关,英国舰队进攻萨摩藩的事件。1865年春,长州藩尊王攘夷派领袖高杉晋作提出开港讨幕的战略,决定不再提攘夷,转向武装倒幕,并与萨摩藩结成秘密军事同盟。与此同时,英国也权衡利害,改变策略,援助倒幕派。幕府方面则投靠法国,于第二次征讨长州藩的战争。此时人民起义风起云涌,沉重打击幕府。长州藩联合倒幕势力英勇抗击,同年9月迫使幕府撤军。
    1867年孝明天皇死,太子睦仁亲王即位,倒幕势力积极结盟举兵。11月8日,天皇下达讨幕密敕。9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奏请“奉还大政”,同时却在大阪集结精兵,企图反叛。1868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8日及10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非法。1月27日,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5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德川庆喜败走江户。戊辰战争由此开始。天皇军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于1868年5月3日交出江户城,至11月初平定东北地区叛乱诸藩。1869年春,天皇军出征北海道,于6月27日攻下幕府残余势力盘踞的最后据点五畯廓,戊辰战争结束。
    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于1868年4月6日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6月11日公布《政体书》。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5月9日迁都东京。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
    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
    改革身份制度,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过去的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为减轻因“版籍奉还”而连带的财政负担,逐步废除封建俸禄;此外亦颁布武士《废刀令》,以及建立户籍制度基础的《户籍法》。
    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历制上则停用阴历,改用太阳历计日。
    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并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教育方面,发展近代义务教育,将全国划分为8个大学区,各设1所大学,下设32个中学区,各有1间中学,每1中学区下设210小学区,每一所小学区设8所小学,总计全国有8所公立大学,245所中学,53760所小学。教育机关颁布《考育敕语》,灌输考道、忠君爱国等思想(有人认为此举用意在于强化最高权力集中式的社会体系,为日后的对外扩张铺路)。此外亦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
    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预备役2年,后来一般役及预备役分别增至3年及9年,总计12年。1873年时,作战部队动员可达40万人。此外明治政府亦发展国营军火工业;到了明治时代中、后期,军事预算急剧增加,约占政府经费的30%~45%,实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
    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兴筑新式铁路、公路。第一条铁路——东京至横滨间铁路通车;到了1914年,日本全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7000公里。
    司法方面,仿效西方制度,于1882年订立法式刑法,于1898年订立法、德混合式民事法,于1899年订立美式商法。
    宗教方面,基于政治理由,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因为其宣扬忠于天皇的思想,对天皇统治国家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亦容许其它宗教的存在,1873年日本取消基督徒传教的禁令。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首的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政府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以高征地税等手段进行大规模原始积累,建立了一批以军工、矿山、铁路、航运为重点的国营企业。与此同时,引进缫丝、纺织等近代设备,建立示范工厂,推广先进技术;招聘外国专家,派留学生出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由于过重的财政负担曾经引起财政危机,80年代初政府把一批国营企业和矿山廉价出售给与政府勾结因而拥有特权的资本家,以优厚的保护政策鼓励华族、地主、商人及上层士族投资经营银行、铁路及其他企业,培植了一批财阀。80年代中期起,以纺织业为中心,开始出现产业**的**。
    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神化天皇的绝对权威,建立“华族”制度以维护旧藩主、公卿的特殊地位,并把维新功臣、财阀列入华族,培植特权阶层;在经济上扶植带封建性的财阀和寄生地主;在意识形态上宣扬神道、皇道、儒学,并引进德国唯心主义哲学。1882年发布《军人敕谕》,鼓吹武士道。1890年发布《教育敕语》,推行以效忠天皇为核心的军国主义教育。经过明治维新,日本从幕藩领主统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带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财阀紧密勾结的萨摩、长州等强藩出身的军阀、官僚贵族长期把持政柄,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过程中推行“藩阀政治”。19世纪70~80年代,日本发生了反对**政治、争取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的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通过**和政治分化瓦解了这一运动,并于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1890年开设国会,从而确立了**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即日本近代天皇制。
    在对外关系方面,随着国力日渐充实,不断进行交涉,要求修改条约。从1894年开始修改条约,至1911年终于全部废除。明治初年,日本即蓄谋向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1874年出兵侵略中国台湾。1875年武装入侵朝鲜,次年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79年并吞琉球,改为冲绳县。至80年代末期,以侵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基本形成。自90年代中期起,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中、日两国面对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进逼,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改革,然而最终达成改革目标而独立富强的,却是日本。有观点认为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大多将目光投注在像是印度、中国这样既有广阔市场又有丰富原料的国家,对日本的殖民侵略相对而言没有那么严重,也让日本能够把握住难得的机会而走上强盛之路。但若深入检视改革历程即可发现:中国的封建势力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极力避免触及政治改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则是全盘西化,并且相当程度地注重典章制度与思想、观念方面的改革。
    就社会经济层面而言,19世纪时的日本已有一些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当时的中国则仍旧欠缺。例如:日本幕府时代已有专责封地管理的“藏元”,称为“两替屋”的银行业,以及其他各种现代商业元素。明治维新只不过是把各种商业元素予以结合,成为强大的力量影响全国。中国在现代商业元素方面则几乎付之阙如,社会上的商业行为仍以农业为其根本,欠缺银行业、保险业、会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