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浮空基地-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我明白,有点着急,有点着急,哈哈。”蒋介石打着哈哈,觉得很无趣,自己好不容易热血一会结果被人泼冷水。
“要是我们能稳住这段战线,那么就有可以有时间积蓄力量,等到日本南进,跟美国开打后,委员长你就可以放开手干了!”何俊才看到自己对蒋介石打击有点大,于是换了一种比较温和的口气。
“好,你放手去干,我会在军委会支持你的!”蒋介石已经深刻意识到何俊才就是他的救星。何俊才来之前和之后,中国空军的变化非常明显。
第四十四章 101作战计划终结
第四十四章 101作战计划终结
井上成美裸着上身端坐在地上,垫着手绢倒过锋利的军刀对准自己的腹部。他的身前放着已经签署的停止执行101作战计划的手令。当他知道东京被轰炸,且这些炸弹都来自汉口机场的时候,他就知道是时候为天皇献身了。他信守诺言地承担了所有的责任,因为帝国不能再失去小泽治三郎这位航空兵专家了。现在小泽治三郎正站在他的身前,他邀请了小泽治三郎作为他自裁的协助者。
“噗”地一声,井上成美一咬牙将刀用力刺进了自己的腹部,然后费力的转头向小泽治三郎示意。“嗨依”小泽治三郎向他鞠了一躬,用手枪解决了井上成美的痛苦。
101作战计划就这样结束了。从5月13日101作战计划正式开始,到9月5日正式结束的近四个月的时间内,给中国军民带来了重大的损失。这期间,日陆军出动21批、904架次,海军出动54批、3651架次,共投弹27107枚,重2957吨。其中对重庆市区内的空袭出动飞机2023架次,投弹10021枚,计1405吨,“五三”、“五四”大轰炸让重庆市民领教到日军的残忍。何俊才的到来让中国并没有遭受历史上那么大的损失,反而中国空军在低战损率的情况下崛起了,可以说101号作战计划完败!
------------------
其实在结束101号作战计划之前,由于德国快速战胜了欧洲各国,日军的眼睛已经盯向了欧洲各国在亚洲的殖民地。结束了101号作战后,日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印度支那地区,连参与轰炸重庆的陆军第60航空队和海军第二航空队都转向了那个地区。那里不仅有帝国急需的石油、橡胶、大米和锡,日军还认为,一旦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地区(即现在越南北部),可以压制滇越铁路,从而断绝从越南到中国的粮道,进而加快解决中国战线。
于是日军向法国提出要求,并于1940年6月24日派遣以西原一策少将为代表的监视团200余人前往河内,准备趁火打劫。接下来在欧洲战场上,德国空军正在加紧攻击英国本土。丘吉尔为了保证远东的殖民地不受损失,在7月18日,屈服于日本的要求,答应暂时关闭滇缅公路和香港港口3个月。这让日本人见识到了英国的软弱,局势的发展对日本越来越有利。日本陆军趁势强迫碍事的米内内阁集体总辞职,成立了近卫文麿第二次内阁。
近卫内阁上台后发表声明,提出要建立包含法属印度支那、荷属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大东亚共荣圈”。此举不但让英国心惊胆跳,同时也伤害到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开始考虑他的经济策略。在抗日战争的前期,正是美国宣布中立,一边禁止对中国出口军事武器,一边加大对日本战争资源的出口,可以说每颗落在中国人头上的炸弹都有美国人的功劳!
关于进驻印度支那的交涉,一直在东京和河内持续进行。日本海军一侧认为:由于目前建造军舰和航运所必需的铁屑、石油等都要依靠美国,一旦武力进驻很有可能引起美国的全面禁运,甚至武力干涉。因此最好是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进驻问题,和平进驻为上策。而日本陆军中一贯有下克上的传统,虽然在8月松冈洋右外相已经与法国驻日大使亨利签订了和平进驻的协议,但是参谋本部派往当地的作战部部长富永恭次积极向南方行使武力,其越权行为造成了混乱的局面。
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中日的战争已经呈现长期化的趋势,日本陆军认为“局部解决”的希望已经不存在,所以系统凭借三国同盟的压力牵制苏联,使英、美停止援助中国,并伺机进军英、法、荷控制的亚洲殖民地,以确保资源,为中日之间长期的战争做好准备。这第一步便是要占领法属印度支那。所以日本陆军并不期望只获得印度支那的北部地区,希望能占领整个印度支那。接下来才能图谋缅甸、印度、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
于是在1940年9月初,结束了101号作战后,日本得到了印度支那的北部地区,原来就不灵滇越铁路彻底断绝了,再加上7月英国中断了滇缅公路和香港港口,现在中国只剩下跟苏联的通道了。
----------------
国民政府驻英大使郭泰祺此时正在跟英国外交部跟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泡蘑菇。今天他来这里是为了签署中英航空技术合作协议的。贝文从来没有想到会和中国签署这个协议,但是随着大英帝国在不列颠空战中越来越处于劣势,丘吉尔首相和他需要抓住每一根救命的稻草。
说起来要不是因为今天是阴天,两人也没有办法这么悠闲地在外交部的办公室中喝茶,自从德国破解了英国雷达的远程预警功能后,英国就丧失了前期的信息优势。那些干扰雷达的东西英国终于搞清楚了,前线部队多次发现散布在地面上的金属锡箔,英国很快测试出这正是他们雷达失效的原因。
自从8月31日大规模轰炸伦敦后,德军又陆续对失去远程预警能力的英国大陆发动了大规模的轰炸,每天出动飞机都在1000架次以上,其中9月2日和9月3日两天,更是达到了日均1600架次!轰炸一个波次接着一个波次,空战连着空战,在这决定性的阶段,英军飞行员由于一个多月以来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一天就要出动几次,已经非常疲惫。空战开始以来,英军有266名飞行员阵亡,321名重伤,伤亡总数占全部飞行员的三分之一!英国空军开始出现人员紧缺的困境,尤其是富有经验的飞行骨干大量伤亡,连一些年仅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就已经算是老手了。地勤人员夜以继日地维护保养、抢修受伤的飞机,体力精力都达到了极限,很多在工作中晕倒。另外飞机的修复和生产也赶不上损失的速度,英国空军已经是元气大伤!
而中国在跟日本人的战斗中却风生水起,不得不说这是对大英帝国的一个嘲笑。因为英国在抗日战争甚至二战的初期都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要说二战中英国什么最出名,其一就是惨烈的不列颠空战,其二便是绥靖政策。
为了自己不卷入战争,小国的利益是可以随便牺牲的,不管是不是盟国。德军开进莱茵兰,英国不反对;德国吞并奥地利,英国不反对;德国要吞并捷克,英国就帮忙搞了个慕尼黑协定;德国侵略波兰,英国向欧洲提供了4个师的象征性援助,躲在牢固的马其诺防线后,“眼看着一个唐吉科德式的英勇的盟国被希特勒消灭了。”更有甚者,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等人坚信只要继续实行对日绥靖即可维护英国的利益。
1938年5月,英国竟与日本在东京非法签订了关于中国海关的协定,将征收的税款全部存于日本正金银行,并任用大批日本人为海关官员,致使日本得以用中国海关税款套取外汇,向欧美购买战争物资,用以侵略中国。同年9月,驻英大使郭泰祺向英国声明,中国将在国联第102次行政会议上要求按国联盟约第17条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时,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竟向郭说:中国政府这样要求,“于中国自身没有一点好处,而对国联却可能有害”。同时向日本驻英大使吉田茂表示:英国政府不会赞成中国要求国联制裁日本。1938年末,英国虽然在美国提议下允诺向中国提供少量贷款,但对日本仍持一贯的绥靖政策。1939年7月,英驻日大使克莱琪与日本外务大臣有田八郎代表各方政府在东京签订了《有田—克莱琪协定》,其中规定英国在华北限制抗日活动,阻止抗日“嫌疑犯”进入英租界等,并将4名嫌疑犯由英租界引渡给天津伪政府。这实际上是变相地承认了伪政权。另外就在今年7月为了缓和与日本的紧张关系,丘吉尔上台后居然下令滇缅公路和香港港口达三个月之久,使中国处于窒息的境地。它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而今天贝文却不得不跟这个被自己多次出卖的盟友签订合作协议。英国付出航空发动机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目前不能提供)跟中国政府提供的雷达技术和无线电导航及干扰技术进行交换。两个同样面临敌军战略轰炸的国家会有很多的经验可以交流。
按理说英国是最早将雷达技术用于实践的,但是却在德军的干扰下成为一堆废铁,而中国人则在防空中将雷达技术发挥到了极致,甚至能利用雷达精确引导战斗机接敌。何俊才提供的雷达技术并不先进,其实英国已经在进行研究,也就是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出成果,何俊才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牢牢把控住科技的发展,让其他国家逐渐放弃自行研究的路子,而走向购买技术的歧途。后世欧美国家正式这样对待中国的,比如大飞机,等中国快研究出来的时候就赶快廉价卖出这种技术,导致让那些以结果为导向的科研部门管理者觉得反而购买技术更容易一些,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走向被迫购买技术的不归路。就像吸毒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
何俊才提供给了英国“高能多腔磁控管”技术,它把磁控管的交变齿捆绑在一起来约束它稳定,这样就可以获得在3000MHz下50KW的输出功率,利用这种技术就可以制造出功率强大的微波雷达。目前德军使用的无源干扰是利用箔条,就是背面贴了敷纸或赛璐玢的铝条,其尺寸和目标雷达的波长相匹配。当被雷达照到的时候,就会产生谐振,产生感应电荷,该电荷产生出的与照射频率相同的增强信号,该感应信号被箔条再次辐射以被雷达接收,并把他当作目标回波。而加大了磁控管的输出功率后,雷达由米波雷达进化到了分米波雷达,定向性更好,受干扰的面积小。另外干扰锡箔条的长度是要干扰雷达波长的一半时,效果最好,目前德军还不知道英国可以制造出波长为10厘米的雷达,所以干扰效果会变差,现在德军使用的锡箔条长度是50厘米到1米。
无线电导航和干扰技术是指目前德军已经开始利用部署在法国海岸的大功率定向无线电来交叉指示轰炸目标给夜间的轰炸机使用,使得他们在灯火管制的情况下能通过耳机接受到两个无线电站交叉信号的“干涉”波而实现准确地轰炸。这个导航系统很复杂,但是干扰技术很简单,摸清楚无线电的信号后设置几个干扰站就好。
付出了两个英国也马上会自行研究的技术,中国空军如愿以偿地获得劳斯莱斯公司(罗-罗公司)的“灰背隼”液冷V-12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生产专利,并可以在不列颠空战战事稍缓的时候购买一套生产线回中国,但是需要自行运输。实际上在1940年底,国民政府就花了大量的资源将这条生产线运往中国位于大定的第一发动机制造厂。后来中国的液冷发动机的发展正是从这条生产线起步的,这条生产线不仅首次提供了国产航空用发动机,还培养了一大批生产人员,后续的液冷发动机改进也是基于这条生产线所采用的技术。所以可以说1940年底引入的这条生产线是中国空军液冷航空发动机之母。
*********************
预祝中秋快乐!
第四十五章 援英航空队出发
第四十五章 援英航空队出发
签署了中英航空技术合作协议后,郭泰祺与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悠闲地喝着茶。让贝文感到如此轻松的原因是郭大使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好消息,中国志愿援英航空队已经出发,预计5天后就能达到伦敦。因为在前期的对抗中,英国损失了大量的飞行员,其殖民地和美国来援助的飞行员已经不足以补充了,不得不四处招募志愿人员。丘吉尔记得前期郭大使曾经给出一个承诺,就死马当活马医,让贝文找了郭大使,郭大使果然马上就答应了。虽然不知道中国的空勤和地勤人员是否能跟德军一战,不过多来点人总是好的。
援英的策略是很早就制定下来了的,因为不列颠空战才是这个时代空战的最高水平。在中国战场上,上百架飞机的空间已经是少见的大规模了,但是不列颠上空几乎每天都爆发千机大战。一些战术和战法正是在不列颠空战中走向成熟的,所以利用英国人的装备来淬炼精英何乐而不为?
中国密室已经收到日本大本营发来的电报,取消101作战计划在即,日本已经放弃对中国城市的战略轰炸,大规模的空战将会平息一段时间,这正是派出援英队伍的最佳时期。早在8月的时候,空军总司令部就开始选派人员。首批援英飞行员由第十一大队柳哲生和郑松亭带队,因为第十一大队所驾驶的飞机跟英国飞机性能接近,且已经使用先进的双机编队战术有几个月,所以他们带队最合适。这批飞行员中老飞行员和航校刚毕业的菜鸟各占一半。老飞行员将作为长机、新飞行员将作为僚机搭配组合出战,保证在低战损率的情况下迅速淬炼出精英。
郭大使的这番表态让外交大臣贝文感到非常汗颜,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再次提起滇缅公路的事情,这件事情其实贝文也出力不少。现在日本人入侵印度支那北部地区,已经显露出自己的狼子野心,所以丘吉尔已经有所松动,不过现在需要一个台阶,这样才能保全大英帝国的颜面。
“此事还需要贵国多加考虑,目前众多的资源正堆积在仰光港,而我国内物资却奇缺。就连这次志愿援英航空队的32名空勤人员和近两百名地勤人员从昆明飞向仰光的燃油都难以凑齐。”郭泰祺开始哭穷,其实这个时候玉门油田已经开始增产,燃油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