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闪电小兵 >

第1部分

闪电小兵-第1部分

小说: 闪电小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闪电小兵》
作者:战士
    '闪电小兵 / 战士 著 '
     ;:/
    书籍介绍:
        环境:宋辽之间,惨烈战场
  人物身份:百战残生炮灰营之首席老大
  赖以生存的本领:唯快不破,以速决胜
  看点:血腥杀戮,惨烈战斗
  备注:非悲剧,非修真
  ***********************
  主角作为现代人,却堕入辽宋战场之上,为百战残生之炮灰兵,唯有奋力杀敌,于残酷杀戮中,求得一丝生存机会。每日生死一线的激烈战斗中,只有超越常人的战斗速度,是他唯一赖以生存的本领。
  秦汉唐宋之后,每逢战乱袭来,中国百姓便惨死数千万,甚至被异族烹煮为食,惨象连绵万里。纵有数百年平安盛世,终有无休止的战乱一次次击碎山河,乱世之时,百姓命不如狗!凄惨血腥,痛苦挣扎,又如何是和平年代的人能够想象?
  一次次无休止的战乱中,天下百姓每每惨死八九成,余人亦苦痛凄惨至极,这恐怖惨烈之不破循环,安知不会被一个普通的炮灰士兵终止?
 ………………章节内容开始…………………
    作品相关 文有文曲 武有武曲
     更新时间:2009…2…26 19:35:36 本章字数:2111
  狄青应该算是北宋排名第一的大将了。传说,仁宗皇帝出生时啼哭不止,三天三夜都不停,无奈,他父亲真宗皇帝贴出黄榜招募能治得皇子哭病之人。这时,太白金星下凡,揭了黄榜,来到皇宫,见到还是婴儿的仁宗皇帝,伏在他的耳边向他说道:“文有文曲,武有武曲。”小仁宗皇帝当时就停止了啼哭。这话什么意思呢?是说,乖孩子别哭了啊,上天将派遣文曲星和武曲星下凡来辅佐你。
  文曲星就是后来官至开封府尹,龙图阁待制的包拯,武曲星就是狄青了。
  狄青的一生都充满悲剧色彩,很有一些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味道。如果他生在别的朝代,往小了说,也能当个王驾千岁,朝大了讲,没准儿做皇帝了。但是非常可惜他生长在了宋代--一个对武将空前抑制,裁压的年代,这就注定了他悲剧的一生。鉴于唐末五代以来出现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节度使们挨个儿做皇帝的教训(唐朝是由节度使朱温给终结的,其他几位五代期间的开国皇帝也俱是割据一方的大军阀和武将如:后唐的李克用,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后周的郭威。甚至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在殿前都点检的武官位置上黄袍加身,改朝换代的),宋太祖对武将的猜忌异常之深,上来就整了个杯酒释兵权让几个铁哥们儿兼武将下了岗并将裁抑武将作为祖宗家法一代一代传将下去,提醒自己的后代子孙们不能掉以轻心,以免再次发生武将篡位的情形。在这样大的历史条件下,武将能够建功立业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枪打出头鸟,谁立的战功越大,谁就越受皇帝的猜忌),更不用说像狄青一般平西夏,征岭南,出身行伍而能官拜枢府(枢密使,北宋的官职,相当于专管军队的副总理),这在宋朝太宗以后都是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狄青是山西人,参加革命工作时也就是一个小兵。他打仗的时候喜欢带一副青铜面具(跟兰陵王学得?),披头散发冲锋陷阵,这一史实后来被有关狄青的小说戏剧附会夸张,说他生的太俊俏,以至于偏要把自己往吓人了打扮,给敌人,手下以威慑力。另一位北宋名臣范仲淹慧眼识珠,认为他是良将之才,因此让他读《春秋左传》(这也是关公爱看的),对他说“将领不知古今,只是匹夫之勇。”他从此折节读书,精通历朝将帅兵法,并在北宋抗击西夏的战争中,屡立战功。
  打完西夏以后,岭南又出了个侬志高,造反势头颇凶,仁宗皇帝一筹莫展,拿他特没办法。这时还是狄青主动请缨要领兵去岭南。(要知道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做到,一方面侬智高太凶,另一方面刚才提过武将领兵在外是最受皇帝猜忌的)。仁宗命他经制岭南战事,但为了监督他,又给他派了一个宦官做副手。当时的宰相庞籍说:“号令不专,不如不用。”仁宗这才下令岭南诸军皆受狄青节制,并亲自为他置酒饯行。
  狄青到了前线就号令三军没有他的将令不许与敌人贸然交战。但广西有员大将叫陈曙率兵主动出战却大败而回。狄青大会诸将于堂上,说:“军令不肃,所以兵败。”当场就斩了陈曙等三十多人,在场诸将无不胆战心惊,军纪立码焕然一新。元宵节,狄青下令全军大休十天,大肆宣扬,麻痹敌人。料定敌探回去报告后,狄青次日亲率大军直扑重要关隘--昆仑关(现在广西省内)。隔日黎明,诸将都在大帐前等候军令,过了好久才有人来传狄青将令请诸将共去关外进食。原来狄青早趁夜色与先锋官穿了便服偷越了昆仑关,在关外列阵迎敌。双方一场恶战,狄青指挥他从西夏带来的蕃落骑兵,身先士卒,神勇无敌,脸带青铜面具真如天神下凡一般,大败敌军,逐北五十里,斩首数千。侬智高逃到大理,叛乱被彻底扫平。
  回到开封(北宋的都城),仁宗就给狄青升官儿了,官拜枢密使,尽管反对声音一片。由于战功赫赫,声名远扬,狄青每次外出,围观者都把街道围个水泄不通,老百姓,当兵的都把狄青视为自己的骄傲,这就开始引起了朝廷的猜忌。宋朝士兵入伍前都要在脸上刺上番号,怕他们做逃兵。据说,升枢府之前,仁宗曾劝狄青消去脸上的文字,狄青想到过去一个大官儿曾当面折辱过他说“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来的才是好汉”,表示不愿消去文字,并自豪而又自信地说道:“要让天下贱儿,知道国家有此名位相待。”然而,毕竟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武将当大官儿是特别犯忌讳的事儿,在各种谣言,诽谤之下,狄青终于被罢去枢密使的职务,去陈州做知州(省长)。作这一决定时,仁宗说了一句公道话“狄青是忠臣。”宰相文彦博反问仁宗“难道太祖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宋太祖曾是后周的大将后来黄袍加身篡夺了后周的天下)。狄青知道任命后,颇为不服,去找文彦博,问他,朝廷为何让他下地方,文彦博瞪了他半天,憋出一句来“无他,朝廷疑你”,没什么,老爷子怀疑你。狄青惊恐地倒退了好几步,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当了省长以后,朝廷每月都要派太监去看他,表面上问寒问暖,实际是监视他,所以每次朝廷来人都让狄青坐卧不安。长此以往,不到半年,一代名将就在陈州忧愤而死。
  狄青的悲剧告诉我们,光有一身才干如果赶不上好时候也是没用的,在历史的大势之下,个人的力量总是显得那么渺小。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生不逢时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好男儿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正文 第一章 身在北宋
     更新时间:2009…2…26 19:35:36 本章字数:12599
  第一章身在北宋
  “所有写架空历史小说的作者,统统都该下地狱!”
  罗大成在心里冷冷地想着,漠然的眼神望着前方庞大的敌军,脸色一片木然,仿佛丝毫不把那强大的敌人放在心上一样。
  茫茫的旷野上,两支强大的军队列成阵势,遥遥对峙。而罗大成就站在其中一支军队最前方的阵列中,身上穿着单薄的皮甲,手持刀盾,头发蓬乱,表情麻木,看上去与旁边其他年轻的炮灰兵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他自己心里明白,他和战场上所有的人,不管是身边的战友,还是对面的辽军士兵,都有着根本上的差别——不仅在于他拥有这里所有人都没有的特殊能力,而且从出身来说,他来自于一个与他们截然不同的时代!
  一点不错,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初是在看一本架空历史小说的时候,突然失去了意识,醒来后就发现自己躺在街道上,身下压着一个满脸是血的人,旁边还有好多身穿古装的人惊骇地大叫着向他指指点点,紧接着,就有衙役将他抓去公堂,进行讯问。
  那个时候,罗大成心中大为吃惊,听着那些人难懂的口音,勉强从他们的话语中听出,自己是突然从天空中掉落下来,把一个走在街上的富家子弟当场压扁,而自己竟然毫发无伤,这让所有人都惊骇不已。
  县官毫无意外地判了他误伤人命之罪,对于他的大声抗辩充耳不闻,只当他是一个不小心从山上或是屋上掉下来的异乡疯子,判定他要被充军发配,到最危险的边境中做一个冲锋陷阵的死士。
  到边境做死士的囚犯,绝少有能够活着回来的。因此,死者的家属也就不再上告,只是哭哭啼啼地把尸体抬回去埋葬了事。
  那一年,是大宋朝天圣四年;而现在,是天圣五年,也就是公元一零二七年,罗大成已经在北部边军中做了一年多的炮灰兵,曾经无数次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在效死营中,已经算得上是老资格的战士了。
  所有的人,都在赞叹他的运气实在太好,或是武艺足够高,能躲过每一次必死的杀招。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能够活下来,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拥有闪电般的速度!
  这或者就是上苍赠予他的礼物。自从来到北宋年间后,他渐渐地发现,自己动作的速度越来越快,可以达到令人瞠目的程度。
  为了活命,罗大成只能依靠这种自己独有的能力,就在第一次上战场时,他就用自己那让人无法看清的速度,迅猛击杀了数名狞笑着想要他性命的辽兵,让当时许多老资格的炮灰兵都大为惊讶,连呼人不可貌相,没有想到貌不惊人的他竟然如此辣手,杀人便如切菜一般。
  那个时候,罗大成的体形很不标准,完全不象一个合格的战士;经历了整年的拼死搏杀,他的形貌在渐渐地改变,除了面容上的变化之外,体形也变得极为强健剽悍,若是前世的熟人见到自己,恐怕很难认得出来。
  对于自己的遭遇,罗大成将它归咎于自己看的玄幻小说过多,尤其是过于喜欢看架空历史小说,才会突然穿越时空,进入历史上的宋朝,落到了今天的地步。因此,他的一切不幸,都是写架空历史小说的作者造成的!
  冷漠的眼神越过战场,遥遥望着前方挥舞刀剑大声叫骂的辽兵,罗大成愤然想道:“别人穿越,都是掉到美女的浴室里,摸到美女的冰肌玉肤,而我却会掉到满是尘泥的大街上;别人掉下来都能压死一两个歹徒,我压死的却是一个普通的路人,还要因此而被判罪获刑,理想与现实的差别,真的很大!”
  在效死营服役一年多之后,他早已经接受了现实,几乎每天都要经历惨烈的搏杀,夺取敌人的性命,来保证自己能够生存下来;现在的罗大成,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要活下去,绝不能轻易地死在这个莫名其妙的时代,成为无数征战仇杀中的一个普通的炮灰士兵,让自己的名字,湮没在历史的河流之中。
  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信念,支撑着罗大成在一次次几近必死的危机之中,利用上天赐予自己的闪电般的速度,斩杀了无数强悍的敌人,一直存活到今天,成为效死营资格最老的老兵之一,并在整个营地所有的炮灰兵中确立了自己无人敢于撼动的权威。
  前方传来的隆隆战鼓打断了他的思绪,罗大成仰起头来,望向前方的敌军,只见最前方的辽军已经开始行动起来,朝着这边大步奔跑,手中挥舞着刀枪,嘴里发出大声的呐喊嘶吼,浑身散发出狂暴凶悍气势,就象荒野中的猛兽一般。
  他们身上所穿衣甲,都是破破烂烂,甚至还带着血迹,似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一样。事实也正是如此,冲在最前方的辽兵,身份与罗大成相差无几,也都是辽国派出来送死的炮灰兵,来源是辽国境内的罪犯、流民以及叛乱部族的壮年男子,都已经被贬为奴隶,送到前线来充军作战。对于这些人,辽军自然不会给他们什么太好的照顾,将从尸体上扒下来的衣甲赐予他们,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
  他们所站的地方,是宋国与辽国之间的交界之地。荒野地面上常能看到红色的泥土,那都是经历了长年征战之后,士卒之血染成。
  宋辽两国多年来的恩怨仇杀,在此地表现得淋漓尽致。罗大成所在阳武寨的守将杨琪,在边寨所有守将中是出名凶悍的一个,又与辽国有杀亲大仇,因此时不时地会派兵与对面辽军展开对攻,以发泄心中怨愤。而对方的辽寨守将也是性情粗暴,哪堪宋军如此欺辱,誓要还以颜色,因此主动来攻的次数,亦不比宋军少了。
  每次战斗之后,后方又有罪犯、壮丁源源不断地送上来,每当战死一批,就会有新丁补上,让新鲜的血液,不停地喷洒在这渐成红土的荒野之上。
  战鼓擂响,士兵们疯狂地大声嘶吼着,战鼓声与呐喊声震天动地,狂暴的杀机冲天而起,直上云霄,充溢在这苍茫的旷野之上。
  两支大军,如乌云般覆盖大地,士兵们都在疯狂地嘶吼,杀声盈天,旷野上仿佛霎时沸腾起来,战意狂烈涌动,让每个士兵的眼中,都蒙上了一层血红之色。
  如往常一样,率先发起冲锋的仍然是辽军,为了节约战马,他们依照惯例不派骑兵上阵,只是驱使着大批的炮灰兵,逼迫他们向宋军阵中攻来。
  无数战士在大地上疯狂奔跑着,挥舞着利刃冲向前方的宋军,狂暴杀声震动天地,场面壮阔恢宏,令人热血沸腾。即使是久经战阵的罗大成,也不禁被这宏大场景所感染,冷漠的眼中,开始充溢狂暴嗜血的杀意。
  来自新世纪的青年,在这个千年前的古老时代,自然不可能立即适应。罗大成也是经历了长期的痛苦折磨,方才渐渐习惯,直到最终融入这个社会,将残暴的杀戮,当成自己注定的命运!
  前方的辽兵大步狂奔着,排成三角阵形,疯狂冲向罗大成所在的位置。罗大成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辽兵污秽凶蛮的脸庞、乱蓬蓬的头发和破烂的衣甲,看到他们眼中嗜血的狂暴杀机,以及那一抹深深的恐惧与悲愤。
  冷酷的微笑在罗大成的唇边泛起,既然生在这个残酷的时代,就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