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闪电小兵 >

第150部分

闪电小兵-第150部分

小说: 闪电小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231章 和亲之争
     更新时间:2009…2…26 20:26:17 本章字数:3114
    在戈壁地区,罗大成率领的这一支人马已经接近了草原,人心也都平静下来,不再担心后方党项大军的追杀,毕竟这一带已经不是西平王的统治范围,而是由一些当地部族控制的地盘。
    深夜,军队宿营于戈壁滩上。罗大成依然是睡在最大的顶寝帐里面,在他怀中的,依旧是那美丽而充满野性气息的党项少女,引发这一场大乱的卫慕家大小姐。
    卫慕青羊舒舒服服地依偎在罗大成的怀里,感觉到十分惬意,睡在罗大成的怀里,已经成为 了她这些天来的习惯。而腹中的孩子,也在一点点长大,不时地踢打着她的腹部,表示自己的存在。
    轻轻地拥着这美丽的少女,感受着她身上野性的动人之美,罗大成静静地躺在床铺上,轻声地给她讲着故事,自己从前和现在知道的,这个世界很少有人听过的各国故事。
    讲完一个公主与王子的故事之后,罗大成微微地叹息,想起了曾救下自己的那一位公主殿下。
    尽管她身披重甲,遮住了她绝美无暇的容颜与纤柔的身体,但是将她身体每一部位都牢牢记在心里的罗大成,又怎么能轻易地将她从眼前漏过去,而丝毫认不出来?
    纵然当时身在险境中,危急间不及多想,但在事后想来,还是记起了她那曼妙的身姿与熟悉的动作,确信那就是他一直在派人寻找的回鹘公主,甘州王庭的唯一幸存者。
    在北归途中,他已召了扒克扒前来询问。得知在甘州一带,一下有回鹘人的反抗军在活动,只是各支军队人数不等,也没有统一的指挥,常在祁连山脉附近活动。
    在最近,有人自称是甘州回鹘王夜落隔的长子。被立为王太子的伏帝匐,收服了几支反抗部队,并拿出大量军费与兵甲,在祁连山中训练军队。虽然也有人表示质疑,但在伏帝匐拿出甘州王室独有的身份印鉴和国玺之后,便被许多人接受,承认了他太子身份。
    听到这个消息,罗大成摇头叹息。情知那一定是玛云娜,冒了她哥哥的名字,重建回鹘反抗军。欲夺回父辈控制的甘州城,为被残杀干净的一家亲人报仇雪恨。
    回鹘王太子的尸体。被挂在熊熊燃烧的城门之上,用以儆戒回鹘的情景。是他亲眼所见。现在伏帝匐的尸体早已经被烧成了灰,不管玛云娜怎么冒他的名字,也无人能够反驳了。
    而回鹘王的国玺,大概是藏在什么地方,被玛云娜重新找了回来。以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吧。
    至于她是如何率军潜入兴州,并那么巧地攻击了追兵。救出了自己这一行人,罗大成并不清楚详情。也许是玛云娜也在寻找突袭兴州的机会,或是想要设下埋伏,袭杀回师的李元昊,为亲人报仇,这些都有可能。
    现在,只望她能够平安,不至于在惨烈的战斗之中,被凶悍的党项军队杀死吧。
    他眼中的空茫憾然被卫慕青羊敏感地觉察到,伏在他的怀中,贝齿轻咬他的胸膛,幽幽地问:“你在想什么,是你的妻子吗?”
    罗大成回过神来,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自己与玛云娜的故事,缓缓地说了出来。
    卫慕青羊却没有吃醋的样子,反而是听得入迷,许久之后,才轻轻地叹息着,幽幽道:“就象你说的那个故事里面的那个公主啊……”
    依在罗大成的怀中,她忽然想到,自己的身份也可以算是一个公主,卫慕家的公主,如果自己的父亲没有政变失败的话,现在自己就是兴州城中的公主了。
    这样的想法让她感觉到好笑,光滑的玉臂轻拥着罗大成的身体,脸颊贴在他的胸膛上,咬着嘴唇微笑道:“还有不止一个公主呢……你和大辽大宋公主和亲的事,还没有告诉我。我还听说你和那两个公主都有一段故事,各种传言都有,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这一方面,罗大成倒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就将自己如何与兴平公主相识,在战场上将她擒住,后来又两次来到辽国上京救了她,最后带着她离去的故事细细讲来,曲折离奇的情节听得卫慕青羊如痴如醉,对兴平公主的悲惨遭遇叹息不已。
    政治斗争就是这么残酷,若不是罗大成相救,现在她一家多半要和玛云娜的家族一样,被斩尽杀绝,比兴平公主现在的处境还要悲惨万分。
    听完了兴平公主的故事,卫慕青羊兴致勃勃,又催着自己的男人讲起卫国长公主的故事,心中已经在幻想,他日若真的见到和亲的卫国长公主,不知道她又是如何的美貌,可是传说中那大宋女子柔如水的美丽模样?
    但在大宋朝廷之中,为了卫国长公主各亲之事已经争吵了许多天,争辩双方各执一词,都不肯为此退让。
    中原皇朝,与边蛮野人的首领和亲,早有多次先例。只是此事都出于汉唐之时,而那些被和亲的西北部族,都是强大的国家,而所谓的西阻卜国不过是辽国名义上的一个属国,与这样的小国和亲,实是大宋的耻辱。
    更何况有宋以来,尚未有过和亲之事。宋国的士大夫一向以正统自居,对于别的民族都以蛮虏、夷狄视之。
    在这样的情况下,“和亲辱国”之言,深入人心,被许多士大夫奉为金玉良言。
    而赞同和亲者却大不以为然,言道华烈部虽然名义上刚接受了辽国的封赏,成为辽国的属国,却未曾与辽国休兵,依然占据西阻卜大片区域,与辽国分庭抗礼,更以少胜多,一举屠灭十余万辽兵,声势之盛,天下无两。他日定然大有发展,若能与这样的强大部族结下牢固的同盟,两相夹攻,辽国必灭!
    为了消灭强大的辽国,百年来的顽固强敌,不过是向华烈部送去一个公主,又算得了什么?而所谓大宋声威受损,他日若消灭了辽国,大宋声威定会如日中天,天下有谁能够相抗?
    但两相比较,在这些官员中,反对和亲的还是占了大多数,中原地区士大夫的优越感,以及对其他民族的歧视,都已十分深重。
    双方争论不休,却无人想起去征询和亲当事人,皇帝亲妹卫国长公主的意见。在这冰冷残酷的现实世界,国与国的关系之中,女子只不过是用来实现政治目的或是保全大国体面的工具,纵然她出身皇家也是一样。
    赵虎和速哥已经在汴京城羁留了许多天,却对和亲事宜并不十分热情,也不发表什么意见。反正罗大成给他们的命令之中,并没有和亲这一条,倒是赵虎一直想着,若能让卫国长公主成为自己的嫂嫂,自己也算是皇亲国戚,在大宋国内也可以横着走,扬眉吐气指日可待,只可惜自己的亲人都已搬到草原上居住,是不能跟自己一起衣锦荣归了。
    这些天里,他们率领着辛苦组建的智囊团,和宋国官吏进行艰苦的谈判,双方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讨价还价得热火朝天。
    速哥做生意已经做得几近痴迷,张口就要三十万岁币,其中包括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竟然与辽国每年来所收的数目相同,将宋国官吏吓得目瞪口呆,又复恼怒,对这边蛮小邦的大胃口颇感吃不消。
    虽然以宋国的财力,这仅仅是九牛一毛,但是若给予西阻卜国也如此多的岁币,他日大辽别的属国也来要岁币,那该怎么才好?
    就岁币的讨论,进行了多日,最后终于达成妥协,华烈部不再要岁币,但宋国应该允许华烈部的商队在宋国境内畅通无阻,而且不收税,以此商队收入作为岁币的抵偿。
    但商队买卖的物品之中,关于铁等战略物资的买卖将受到严格控制,而战马的贩卖却不受控制,因为宋国缺马,而华烈部却是不可能从宋国买马到草原上去的。
    本来负责谈判的官吏们还打算对每年商队的数量与营业额进行限制,但在速哥与赵虎的坚决要求下,这一限制被取消,以此作为华烈部分毫岁币不取的善意回报。
    实际上,这也是赵祯和内阁诸相的示意所致。对他们来说,有此强助共攻辽国才是重点,而商队小事,丝毫不影响到大宋的国体,就让这些边蛮野人赚些钱,在繁华中原买些稀有的货物拿到蛮荒草原上去炫耀,却也没有什么大不也的。
    两国遥相呼应,夹击辽国的计划已经提上了日程,而辽国内乱更让宋朝君臣兴奋不已,恍惚间,似乎击败这百年强敌,夺回幽云十六州的机会就在眼前。
    但速哥与赵虎却提出,华烈部下处于初创之时,部众稀少,人才更缺,希望大宋能在这方面给予帮助。
    正文 第232章 条约细则
     更新时间:2009…2…26 20:26:24 本章字数:3122
    据速哥报与宋国皇帝,只说草原上,至今尚未统一。三大汗王中的另外两个,现在仍依附辽国,对辽国怀有忠诚之意,而他们部下人手众多,两大汗王联手,虽然华烈部并不惧怕他们,但若草原上的内战旷日持久,只怕坐失良机,让辽国的新立皇帝有希望消灭自己的兄弟和渤海大延琳的叛逆军队,在辽国境内确立自己的威权,而当华烈部统一草原时,再想与南朝联手共攻辽国多半已经错过了辽国政局不稳、内乱丛生的机会。
    为此,华烈部提出请宋国支援大量人口,送到草原上进行军事训练,变成强大的骑兵,尽快一统草原,东掠辽国,与宋朝军队一起,将辽国军队打垮,以消除两者共同的大敌。
    至于送去的是什么人,华烈部倒是不太挑剔,什么罪犯游民皆可,只要能骑马打仗的,华烈部一概欢迎。
    对于这一要求,宋国君臣紧急磋商,认为此举对大宋有利无弊,若能送去十万罪犯,被华烈部配上战马,化为十万铁骑,攻击辽国,与辽国的强大骑兵相互残杀消磨干净,只怕宋国君臣做梦都要笑出声来。
    实际上,宋朝统治阶层也希望这十万铁骑是在大宋的掌握之下,可惜宋国缺马,而草原上马匹多得数不胜数,若能以此打击辽国的骑兵力量,让他们此后再无力南侵,那便是大宋之福了。
    虽然这么强大的军力对宋朝也是威胁,不过幸运的是,两国相距遥远。这些铁骑留着也是祸害辽国,对宋朝没有什么坏处,正合“远交近攻”之要义。
    华烈部的使者虽然拍着胸脯担保能一举消灭强大的辽国,可是他们吹得越响,宋国的君臣越觉得不可相信,辽国根基雄厚。如何能是这一个边远小国能消灭的?
    但让他们两国相争,宋朝从中取利,正是“驱虎吞狼”之策,宋国可凭借这一招削弱辽国,得保边边境平安,此事大善。若真的能让华烈部变得更强,两国共攻辽国,宋朝夺回幽云十六州,那更是天大的喜事。
    因此,预先投资是必要的。而各府县牢狱中的罪犯,留在宋国都是祸害。不如赶去草原,让宋国境内治安平静。可谓两利。而历次饥荒产生的流民,想办法赶去一部分去草原上吃牛羊肉。想必那些饿得要死的饥民也不会有什么不满。
    在两国相互谅解的情况下,这一合作意向也确立下来,宋朝帮助华烈部增加人口,而华烈部用这些增加的人口自行训练骑兵,去统一草原。攻击辽国。
    至于人才的问题,华烈部的使者上表。口称仰慕中原文化,想请宋朝派遣部分官吏、士子前往草原,帮助华烈部建立完整的政治机制。若能得宋朝允准,西阻卜国愿成为宋朝的属国,遵从大宋的诏令。
    对于西阻卜这样的边蛮小国,居然也想学习教化,要求大宋朝帮助他们建立官吏机制,宋朝的士大夫们大为惊异,却也大大满足了他们作为中原正统大国的虚荣心,坚定了大宋文化优越的信念。
    华烈部的请求,在宋朝君臣磋商之后,决定部分地满足他们,让这蛮夷之邦也习得圣人教化,比别的蛮夷高贵那么一点,作为对他们的恩赐。
    如果能在华烈部内部建立一个亲宋朝的政府,再加上那么多迁移到草原上的宋人,想必就可以让华烈部成为宋朝最忠实的属国,在感情上更亲近大宋,而不会倒向辽国那一边。在这样的考虑之下,对于一些官吏和士子的诏书便下达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从前归附刘太后的官员,现在已经渐渐淡出权力中枢,而他们的附庸小官,也在权力斗争中败落,其中许多人都被宋帝下诏,派去草原上,帮助华烈部建立政府机构。
    而宋国的士子也都得到了诏书,大量征召士子前往草原,对那些蛮夷之民进行教化,并加入华烈部建立的政府,来管理蛮夷野民。
    作为士子,都有选择的权力,可以拒绝官府的诏书,不去那么远的地方。而官吏却没有拒绝的权力,除非他们辞官不做,不然就会被发配到这个宋朝新收的属国去,成为属国官吏的一员。
    在暗中,赵祯与大臣们有着庞大的计划,将华烈部汉化,成为大宋在远方的忠实属国,对辽国这样的蛮邦充满敌视与轻蔑,再加上他们增加的军事实力,由此一来,华烈部定能成为大宋最强大的臂助。
    这一系列举措下来,华烈部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速哥与赵虎便以罗大成的名义上表,愿在名义上成为大宋的属国,而赵祯也为之大喜,封西阻卜国大王罗大成为北安王,并赐予了大量礼物,作为对他忠诚的嘉奖。
    当然,双方都知道罗大成的“忠诚”意味着什么,尤其是想到他曾挟持太后,痛斥皇帝不孝的那一幕。
    自此,两国的合作条约,就算是已经确立了。宋国得到了宗主国的名份和面子,以及一个攻击辽国的强大臂助;华烈部得到了大量的人口,可以填充到草原上去,并把其中的青壮年男子转化为骑兵,让他们成为剽悍的汉人,将与留在宋国的那些软弱的汉人截然不同。
    大量的官吏与士子,将成为华烈部得到的最大财富之一。虽然名义上是宋朝派去属国当官组建政府的,但是到了草原上,究竟怎么用他们,就得由华烈部的汗王说了算。
    实际上,华烈部还想要些武士来帮助他们进行军队建设,却被宋朝君臣一致否决,绝不肯上当把自己的优秀战士送去给华烈部,华烈部要想得到他们,只有从那些护送官吏和士子的军队上打主意了。
    在经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