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闪电小兵 >

第175部分

闪电小兵-第175部分

小说: 闪电小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上京城附近一个个的部落宣布了自己拥戴皇帝和摄政王,而南部的部落大都宣布要效忠新皇帝耶律重元,曾经疆域广阔的大辽国,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在辽国边境以外的各个部族,也都努力发动春季攻势,在辽国境内四处掳掠,希望在这大乱来临之际,争夺到更大的好处。
    只有南方的宋朝,虽然实力强劲,却因攻打幽云新败,军力不振,无法发兵前往北方争夺地盘。
    看到北方大乱在即,无数士子与官员都在奋笔上书,请求训练大军,准备再次北伐,希望能在阻卜人与契丹人的争斗中,趁机夺回幽云,以完成无数先辈的遗愿。
    在雪片般飞来的奏章强烈要求下,尽管赵祯对于北伐已经有了心理阴影,还是不得不顺从大臣们的意见,下令重整军队准备北伐,这一次,要在最关键的时刻出兵,以夺回幽云十六州,成就历代先皇未曾完成的伟业。
    而在大辽国境内,南北双方的对峙,正在形成。
    华夏国并未挟大胜之威,挥军直捣幽州,而是派出骑兵军队,四面攻击不肯顺从的部落,斩杀无数顽抗的契丹人,借以震慑其他的部族。
    华夏大军的攻击力强劲至极,方圆数百里内,没有哪个部落能够抵挡住他们的攻击。越来越多的部落被迫投降,在罗大成派来的官吏、将领指挥下,进行迁徙,将部落打散开来,整合成为一个个的千户组织,严格按照军户制将他们组织起来,并建立新的军队,准备南下征讨萧孝先等人,以惩罚他们谋害辽圣宗的大罪。
    骑兵的大扫荡自北向南,在辽国大地上展开。自上京的西方、北方,到处都有着华夏国的骑兵纵横驰骋,攻击着不肯投降的部落,并根据探子传来的大量情报,集中优势兵力,将一支支的辽军分割包围,彻底消灭干净,以巩固华夏族在占领区域的掌控力量。
    在辽国的西南部,卫慕山喜与帖木尔所率的大军自夏州轻出,突入辽国境内,与辽军进行大战。
    在开始的僵持阶段之后,上京陷落的消息传来,辽军一片震恐,军心慌乱。帖木尔趁机率军突击,而回鹘女王也率领庞大的军队从侧面杀来,将辽军杀得大败,溃散奔逃,被后面追来的华夏族士兵斩杀无数,辽国西南一带,战况自此糜烂不可收拾。
    东北方向的女真人也趁机发兵攻打辽国,不仅掠夺了无数财富奴隶,还占据了十几个小城,将他们控制区域延伸到了辽国境内。只是他们大都是各个部落的联盟,虽然都是女真人,却如一团散沙一般,并不能凝聚成为一股决定天下的力量。
    在消灭了上京西北的抵抗力量之后,罗大成开始催动大军,缓缓南下,将上京南方的部落,一一收伏攻灭,而回鹘人与党项人的联军,也从西南一路攻杀,吞食着契丹人的土地。
    前后不过数月,原本庞大的辽国已接近了灭亡的边缘。虽然名义上还占有包括华夏国在内的大片区域,但实际上,新兴的华夏国已经控制了它原有疆域的绝大部分,只余下皇太后萧耨斤,带着幼子耶律重元据于幽州,苦苦撑持着辽国南部防线,不让各方的军队冲杀进来。但随着华夏国大军从上京南下,渐渐逼近幽州时,辽军最后的败亡,也已经临近了。
    正文 第273章 最终军力
     更新时间:2009…2…26 20:34:40 本章字数:3089
    茫茫原野上,两支大军正在遥遥对峙,苍凉之风越过荒野疾吹而来,将两支军队的旌旗刮得飘舞拂动,烈烈作响。
    萧孝先率领着辽国大军,遥望北方华夏国大军的凛然军威,心中暗自叹息,不知此战之后,天下大势又将会有何等变动。
    他此次虽然率领着二十余万大军,却已经是大辽国所能拿出来的最后力量了。
    在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之后,华夏部力量迅速增长,现在的实力已经彻底地压倒了辽国。
    经过长时间的蚕食吞并,辽国境内各部落望风归降,大辽国原本辽阔的疆域,现在已经被华夏国吞并了大半,只余下南部大片州郡现在还处于皇太后萧耨斤的统治之下,奉新帝耶律重元为主,而北方的契丹部落或降华夏,或尊耶律宗真、别古特等人为主,实际上也与降了华夏国没有什么分别,只是称呼上稍微好看些罢了。
    现在,萧孝先得闻消息,在统合了各方势力之后,华夏国的十万骑兵大军已经在罗大成的率领下南进,目标直指幽州,而南方宋境内的探报也传来消息,宋帝赵祯终于下定决心,派遣将领率大批宋军集结于边境地带,意欲进兵辽国趁火打劫,若是让他们共攻于幽州城下,只怕幽州无法抵挡这双方面的打击,一旦城破,太后与新帝被擒,大辽就只有亡国一途了。
    萧孝先无可奈何,与姐姐商议之后,亲自率领所有兵将,北上阻截华夏国大军,希望能以优势兵力击破敌军,然后回师护卫幽州,哪怕以残兵对抗宋军,他也有信心击败孱弱的宋人。
    可是面对十万华夏骑兵。萧孝先却是一点信心都没有。现在虽率倾国之兵来迎战,却也是孤注一掷,若此时兵败,就此战死,也省得再为国事蚜忧了。
    在他的身后,兵将虽多,密密麻麻布满大片原野,却有许多部队都是阵形散乱,士兵脸上都有紧张恐惧的神情。
    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萧孝先已经召集了所有能找到的兵马。却有大批都是当地部队,战斗力并不如何强劲,深入宋境打草谷欺负宋人还可以,若要与天下最强悍的兵马相比,自然相形见绌。
    其中还有大批辽兵,却是汉人,都是从幽云十六州中抽出来的守卫部队,那里汉人居多。自然有汉人加入军队,帮着契丹人打草谷攻击南朝。此时一同都被拉了来,面对着北方的华夏大军。许多人都被吓得面白唇青,知道今日一战。恐怕自己躲不过去此劫了。
    华夏大军地强劲战力,天下皆闻。当初在草原之时,就能以屈屈数万人。消灭十余万远征精锐辽军,现在聚兵十万。南下进击辽国残兵,本方就算超过他们一倍有余。也未必是敌人的对手。
    在他们的前方,遥遥相对的华夏骑兵大军,人人端坐在战马之上,在狂风吹拂下凝立不动,整个部队恍如一体,如山般凝重,森寒战意冲天而起,威压遍布天地之间。
    大军前方,无数兵将簇拥之中,华夏之主身恢盔甲,勒马而立,遥望对面散乱的辽军,面色冷峻,缓缓举起手来,向前做了个手势。
    马蹄声响起,千余强壮骑兵纵马驰出阵列,奔到辽军阵前,放声大呼,齐声喊出华夏之主的谕令:只要对面的敌军能放下武器,跪地投降,就可免除死罪;或降兵不是契丹人,还可以加入华夏部族之中,成为普通的部众,不必做奴隶。而若有辽兵能够反戈一击,不论原来出身何族,都按有功论,加以提升阶层,不仅不必做奴隶,还会有更多的赏赐。
    这千人都是精选出来的大嗓门地部众,一批人用契丹语喊完后,又换上另一批人用汉语大声疾呼,召唤汉人反抗契丹人的暴政,日后在华夏国境内,就不必做低等小民,受契丹人的欺凌了。
    喊完之后,又换上一批人,用双语大声高喊进行威胁,声言若是对方的敌人誓死不降,战后定要大行惩罚,检索所有尸体的身份,将他们的亲人都贬为奴隶,到革原上、深山中做苦工,永世不得翻身。
    此言一出,对面已经心动的汉族辽兵都不由胆寒,知道自己若是战死,不但害了自己性命,连亲人也都害了。
    除非现在就把脸用刀砍花,让人认不出尸体的容貌,可是花名册上地籍贯、名宇,又怎么涂改得掉。
    而一旁的契丹士兵也都对同伴的汉人怒目而视,既嫉恨他们有如此优待,又痛恨华夏族如此凶狠,若是自己为国战死,将来大军败绩,国土被侵吞,自己地亲人也要因自己而受害,按照华夏军法,亲人中的男子高过车轮地都会被处死,而女人都会被当成奴隶掳去,成为胜利者的妻妾奴婢,这样的持遇又如何能够承受?
    汉人辽兵被契丹士兵瞪得胆寒,都不禁握紧手中武器,暗生戒备之心。就算同在一军之中,各族人等之间地对峙也隐隐形成,大敌当前,却不能一致对外,同伴间彼此提防,气势自然削弱,与对面恍若一体、充满森然战意的华夏骑兵形成了明显地对比。
    中军处的萧孝先已经眉头紧皱,知道再让这些敌人喊下去,只怕部下汉人都要逃光,而契丹士兵也要心生怯意,对于即将到来地战斗十分不利。
    想到此处,辽帅再无他意,当下马鞭一指,大声喝令,要部下骑兵立即出击,攻破敌军!
    此时,那上千大嗓门的华夏战士正在喊到,若是契丹士兵临阵倒戈攻击辽军,可以保全家人不做奴隶;若是临阵投降,只要在战俘营中报上名字和籍贯,亲人中的男子也可以不被处死,还有亲人重见的机会。
    正喊得起劲,突闻战鼓声隆隆响起,无数敌军骑兵纵马驰出,杀气腾腾地向这边冲来,那些战士见势不对,慌忙在千夫长的命令下,纵马向两边驰开,远远避开敌军冲击方向。
    萧孝先居中指挥,看着十余万骑兵大军倾巢而出,越过荒野向前狂驰而去,声势骇人至极,不由咬牙冷笑。
    虽然敌军号称十万,看上去浩浩荡荡,但在他眼中看来,其中有许多战士身边都带着空马,人数最多不过四五万人,面对着自己十余万骑兵的冲击,纵然不溃败,也要受创甚剧,那时自己再将剩下的骑兵与大批步兵派上去参与攻击,便可奠定胜局。
    为了这一战,他搜集了所有能找到的战马和士兵,此时在心中默默祈祷,只望此战得胜,大辽国就还有复兴的希望!
    十余万骑兵大军越过荒原,向前狂奔,所有的辽兵都在放声嘶吼呐喊,与铁蹄踏地声混在一起,声势震天动地,几可令风云变色。
    罗大成勒马立于军中,望着敌军铺天盖地狂涌而来,面色丝毫不变,只是举起手来,淡然下令。
    在他身后的四万骑兵,在号角声中排成整齐的队列,向着战场两边疾驰,化为巨大的扇形,面对着远处狂奔来的辽军,每一个战士都举起手中长弓,搭上了利箭,锐利的箭尖在阳光照射下,反射着森然寒光远远看去,便如满天寒星一般。
    前方的敌军狂驰而来,成锋矢阵形疾冲向华夏大军阵营,只在转瞬之间,就已经冲进一箭之地,辽军骑兵们放声咆哮着,朝着前方的华夏大军狂冲而去。
    陡然间,号角声霎时转为凄厉,几乎同时,无数拉开长弓的华夏战士都松手放开弓弦,“嗖嗖”声如狂雷震响,在华夏阵营中发出,漫天利箭如狂风暴雨般,朝着驰来的辽军飞射而去。
    箭雨越过长空,数万箭矢遮天蔽日,让天地为之一暗。凄厉的呼啸声在天空中响起,随之而来的凌厉箭矢从空中落下,射入大队辽军之中,无数狂暴的力道劈在辽兵们的身上,将大批辽兵轰下马去,利箭直透甲胄,将脏腑射透,鲜血顺着箭杆流淌出来,洒在荒原上面。
    无数战马也在此时被利箭射穿身体,惨嘶着跌倒在荒原上。凄厉的惨叫与马嘶声震天响起,与辽兵们的咆哮嘶吼声混在一起,显得雄浑悲壮,颇有英雄迟暮之意。
    面对着前方渐趋散乱的辽军骑兵狂涌而来,端坐在马上的华夏骑兵丝毫不为所动,依然迅速张弓搭箭,朝着前方射去。
    这一波的箭雨带来了更大的打击,无数辽兵中箭落马,随即被后面驰来的大队骑兵踏在身上,脑浆迸裂,骨肉成泥,鲜血染红荒原。
    以华夏骑兵长弓的射程,也最多只放得三箭,便在号角的催促声中,掉转马头,向着远方驰去,将被箭雨所袭、变得混乱的辽军丢在身后。
    正文 第274章 伏兵四起
     更新时间:2009…2…26 20:34:51 本章字数:3114
    萧孝先骑马立于步兵阵列中,远远望着罗大成拨马转身奔逃,帅旗也跟着他向远方疾驰而去,不由大怒,喝令部下擂鼓助威,一定要抓到敌国汗王,方有罢休。
    看着罗大成当面逃去,萧孝先却是心中暗自惊悚,自知敌国那威名赫赫的汗王不会这么轻易地认输,必然藏有后招,可是事已至此,是绝不能退后,也只有咬牙一搏,看看结果如何了。
    十余万辽军,纵马奔驰,朝着华夏大军退却的方向疾追下去。
    箭雨依然从前方射来,将大批追击的辽兵射翻马下。辽军之中,也有许多辽兵张弓搭箭,朝着前方射去,只是他们所用的弓箭射程都远不及华夏特制的长弓,训练也不如华夏骑兵那么刻苦,臀力不及华夏骑兵,自然杀伤力与精准度都差得太远,常有大量箭矢远远飞去,只在华夏骑兵的马后落下,难以伤到敌人。
    反观华夏大军,虽然是在疾奔退却之中,队列却是井然有序,所有的骑兵一边保持着整齐的队形向前奔驰,一边回身拉开长弓,将箭矢倾泄到后面敌军的头上。
    辽军奔驰的速度也不算慢,利箭在空中飞射时,他们胯下战马也飞驰向前,越过长长的距离,穿入箭雨射程之中,有许多辽兵刚好迎上天上落下的利箭,被箭尖远入身体,惨叫落马。
    追逐奔逃之中,大队辽军被箭雨射翻无数,依然在向前奔驰,朝着疾速退却的华夏骑兵紧追不舍。
    两支大军飞速越过茫茫荒原,朝着北方驰去。沿途之中,丢下了大量尸体,将这大片荒原染得鲜红一片。
    两支骑兵大军奔驰的速度,都快捷至极,而华夏骑兵却都带着一两匹空马。凭借着高超的马术,在空中飞来跃去,换马奔驰,速度比后方的辽军快上许多,但快就拉开了距离。
    号角声响起,那些已经驰远的华夏骑兵都随即放慢速度,等待后面的辽军追上来,再张弓搭箭,将箭雨射入辽军大队中,收割着后方辽兵的生命。
    看着自己地部下在箭雨中迅速地减少。带队追出来的辽将暗自胆寒,不得不下令收拢队形,放慢速度,免予敌人可乘之机。
    但在此时,大军已经追出十余里,就在前方,两座山丘后面,突然有烟尘涌起。雄浑的马蹄声震天而来,仿佛有千军万马朝着这边涌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