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闪电小兵 >

第187部分

闪电小兵-第187部分

小说: 闪电小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掠夺还是要掠夺的,按照华夏军法!开城投降的城池中,所有富户家里和商铺都要被搜查,征收超过一丰的财产交归军用,以免前来攻城的将士们白走一趟。那些富户虽然不情愿,可是能保住一家人的性命,妻女不受蛮兵淫辱,已经是天幸,还哪有人顾钱不顾命;胆敢反抗的?
    后方援军稳步向前推进,一步步地吞食控制着大宋的疆界。而在前方,华夏骑兵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击溃所有挡路的宋军,疾朝汴梁城攻去。
    从太原到开封,不过区区八百余里。当闪击宋国的华夏大军飞驰来到黄河北岸时,战局便已注定,一切都难以挽回了。
    正文 第292章 杨氏文广
     更新时间:2009…2…26 20:44:00 本章字数:3068
    茫茫黄河之上,无数士兵正在渡河,驾着大量船舶,朝着南岸划去。
    在恐慌之中,宋国的军事指挥一片混乱,甚至来不及将北岸所有的舟船都收到南岸,以免北方强敌借此渡河。
    但就算他们预先布置,也改变不了什么。华夏国的间谍早已在秘密搜集舟船,而在岸边砍了树编成木排,挥军渡河,也费不了多少功夫。
    开封城位于黄河南岸,距离河岸不算太远,曾多次被泛滥的黄河所淹,后来又一次次地在旧城的废墟上面建起新城,造成“城叠城”的奇异景象,只因此地的经济地理位置太好,让各朝统治者都不舍得放弃。
    而大宋太祖赵匡胤在臣下们激烈的争论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定都此地,以东京汴梁为都城之名,创立了大宋基业。只可惜这一决定,终究还是导致了日后的劫难。
    汴梁位处中州平原,四面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北军只要能攻到黄河岸边,渡过黄河,汴梁也就危如累卵了。
    华夏十万大军,已经密布黄河岸边,绵延百里,让大宋军队不能摸清他们打算在哪一处渡河。当渡河开始时,措手不及的宋军只能望河兴叹,再难抵挡。
    在南岸处,有数千人的义勇军放声大吼着冲来,杀向渡河之中的华夏大军。在这一处,防御薄弱。能有几千人守卫也只是巧合。
    这些守军,也都是临时征集起来地义兵,所受的训练少得可怜当只凭一股血勇之气来抵御北虏的侵略。
    站在河岸边。人人都在努力拉弓放箭,朝着河中的敌军倾泄箭雨。
    只是箭法都不算太好,而河中舟船上地华夏士兵都中挥刀拨打雕翎,收到的成果并不理想,只有一些战士中箭,从船上跌到河中,让鲜血浸染到滚滚黄河水中。
    在北岸处,上百辆投石车被大批骏马拖拽过来。朝着南岸投掷石块。砸在散乱的义军中央,惨叫声响起。大批义军战士被巨石砸扁,惨死在河岸边。
    舟船中,大批华夏士兵也拉弓放箭,与敌人展开对射。虽然不习舟船,站在船上头晕目眩,但射箭的本领终究未曾丢下,大片箭雨落在南岸,双方都有战士被射倒,惨叫声到处响起。
    在激烈的对射之后。舟船在华夏战士们奋力划动下,终于到达黄河对岸,无数战士从船上跳下来。顾不得头晕,嘶喊着挥刀冲向前方的义军。与同样愤怒扑来的义军拼杀在一起,呐喊声震天动地。
    河流上,还有更多的华夏战士源源不断地渡河,加入战团,让己方地优势不住地扩大。
    北岸处,华夏皇帝地大旗缓缓向岸边移动,罗大成骑在战马上,在万罕簇拥中来临岸边,望向对面混乱的战场。
    在他地身边,新纳的爱妃穆桂英勒马而立,表情复杂地看着对岸,心中幽幽叹息。
    同样是看到宋军与北方强敌作战,她却不能上前助阵。现在的她,已经不再是宋军主将,而是北方强族皇帝的宠妃,地位的变化让她痛苦惶惑,可是跟随在罗大成身边的诱惑又让她不忍放弃,只能催马紧紧地贴着他,来抵御心中的不安。
    罗大成似乎是感应到了她的复杂情感,缓缓伸过手来,握住她修长的手掌,并不说什么,却有着温暖柔情,从于上悄悄地传了过来。
    在对岸,已经有大量地战马被运过去,无数战士翻身骑上战马,迅速集结成整齐的队形,向着顽抗中的义军疾冲而去。
    在长期严酷地刊练之下,战斗已经成为了生存的本能。即使是临时组成地骑兵队伍,也发挥出了强大的战斗力,让死战不退的义军难以抵挡。
    强悍的骑兵迅速撕裂了义军混乱的队形,铎利战刀凌空劈下,斩在义兵们的头上、脸上,鲜血四面迸射,头颅被劈飞起来,满地乱滚。
    一心报国的大汉男儿,在北国强敌的悍猛武力下,纷纷被当场斩杀。而四面的敌兵又围拢过来,钢刀四面疯狂劈下,将残存的义军勇士乱刀砍杀,让数千忠魂,自此萦绕在黄河岸旁,看着无数北方夷虏渡过黄河,骑上战马,朝着东方汴梁城的方向滚滚驰去。
    十万悍猛大军,陈兵开封城下,江东汴梁一片慌乱,所有的十几个城门都紧紧关闭,吊桥高谷,飒头上站满了防守的宋军,慌乱地望着城外的敌军。
    由于对北方强族的大举进攻预料不足,防御上一向掉以轻心,不仅在太原一带布防薄弱,即使是在汴梁城中,可用的守兵也只有卫士三万余人,这与都城中接近百万人口的居民总数相比,简直是少得不象样子。
    作为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接近百万的城市人口数量让西北方来的各族战士都惊讶不已,同时也在悄悄地换算,这百万人究竟有多少财产,加起来的总数若折算分给十万战士,自己究竟能分到多少金银,直算得口吐白沫,心痒难熬。
    但在将官们的大声命令下,这些士兵还是努力开挖战壕,建筑营寨,提防敌人出城来进攻本军。
    实际上,城中的将官确有向赵祯请战,要求趁着北虏初来汴梁,立足未稳之时出城予以迎头痛击,让敌军士气大降者,但赵祯胆怯,一直未曾答应他们的请求,只怕守城士兵损失过多,更加无法抵御敌军攻城了。
    城中百万人口,大都不过是些普通百姓,不习武备,与北方人人皆兵的训练机制不同,此时满城人心惶惶,也有百姓趁隙跑到城头上,偷看城外敌军,只见他们阵容齐整,人人杀气腾腾,令人恐惧。而他们所建筑的连营,迅速在城外矗立起来,向着两侧延伸,有将汴梁城包围起来的趋势。
    谣言在城中流传,都说北虏凶残至极,若攻破城池,说不定便会屠城,抢掠一空而后离去,只留下满是尸体的空城。
    这样的流言,让百姓们恐惧至极,人人自危,也有壮健青年振臂高呼,欲求出城与敌军一战,或是帮助守城,赵祯无奈之下,也下令募集民兵,协助守城。
    大量投石车缓缓出列,在数千骑兵的保护之下,来到汴梁城下,朝着城中投掷石块,上面裹着传单,并派了上千名大嗓门的汉族出身战士在城下齐声大吼,传达华夏皇帝的命令。
    圣旨曰:城中百姓可出城投降,若提前出城投降者,可保全家人生命财产安全;若在攻城之后、城破时投降者,可保全亲人生命,却不能保全财产。若是有民兵相助守城,城破后所有民兵家属尽都归为奴隶,不得赦免!
    华夏圣旨一下,大宋都城内人人悚惧。再加上看到城外华夏骑兵如此森严阵容,和盈天的杀气,让百姓们坚持守城的信心大减,开始有人思虑寻找后路。
    在多年之前,速哥就奉命在城中埋下间谍网,现在终于到了这些间谍大展身手的一日。在传播谣言方面,间谍们如鱼得水,混杂在市井坊间,大肆造谣惑众,让汴梁城里到处都有谣言传出,使百姓们助宋兵守城的信念如同阳光下的冰雪一般,迅速消融。
    汴梁城的西水门外,罗大成亲率万军观察敌情,遥望平原上高大坚固的古城,默然无语。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多年来辛苦打拼,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可以率领十万大军,陈兵汴梁城下,人生荣耀,已几近达到顶点。
    可是接下来,自己真的要效仿记忆中的金兵,攻下汴梁,将里面所有财物人口、帝皇官吏、妃嫔公主掳掠一空,将所有美女纳入后宫,得意洋洋地率军北归,回上京花天酒地地生活吗?
    城墙上人头耸动,遥望着华夏皇帝率大军前来城下观阵,宋兵们脸上都有惊慌愤恨之色,队伍也显得混乱。
    陡然间,一阵喧哗从城门处传出,吊桥迅速地从上面放下,西水门打开来,有一支军从城中冲出,疾朝罗大成所率大军方向奔去。
    这一支军队,人数约有六七千人,服饰杂乱,兵器也都没有统一的式样,显然是新组建起来的义军。
    虽然大都是从汴梁城中的百姓中挑选出来的强健民兵,这些汴梁青年却是人人激愤,挥舞着刀枪放声大吼,朝向远处敌国皇帝的方向冲去。
    当先一名青年,年约二十左右,披挂精良盔甲,身躯强健有力,手挺一支长枪,厉声怒吼,率领亲信家将,纵马飞驰,冲开华夏战士的阻挡,挺枪直取罗大成,横眉立目,纵声大喝道:
    “胡虏受死!看我杨文广来取你性命!”
    正文 第293章 帝皇战威
     更新时间:2009…2…26 20:44:55 本章字数:3104
    杨文广的吼声雄浑有力,便如晴空霹雳一般,震得近处士兵耳朵阵阵轰鸣,威武昂扬之气,遍布于荒野之上。
    他本是的大宋名将杨延昭第三个儿子,现居于汴梁城内,勇武之名甚著,比他的两个哥哥都要勇猛得多。
    今年刚刚弱冠之年的杨文广,禀承家风,欲入军中磨炼,为国效命,杀敌报功。可惜辽国覆灭太早,让他不及从军随从消灭辽国,常因此而叹息不已。
    正当他以为可以马放南山、天下太平之时,原本的大宋属国西阻卜竟然改国号为华夏,北安王也越制称帝,惹得大宋天子龙颜大怒,扣押了北方来的商队人员,导致北虏悍然入寇,大宋天下,危在旦昔之间。
    堂兄杨琪一心报国,多年来为家国在北方与契丹人辛苦打拼,杀敌无数,却终究战死在新兴北虏铁蹄之下,让杨文广扼腕叹息,悲愤莫名;亲如姊弟的穆桂英也在与敌国战斗之中失去音讯,生死不知,多半便是在太原城破时殉国而死,这样的血海深仇,安能不报?
    杨家历代英烈,天下皆知。而杨文广则这一代最有血性的男儿,历次向朝廷请战不得允准,索性带了自己的家将,召集了大批不肯做亡国奴隶的热血男儿,强行冲出城来,与敌军决一死战!
    守城门的将官正在到处忙着布置城防。谁知他竟然从里面杀出去,城门内守兵阻挡不住,甚至有人在他振臂高呼下,热血上涌。跟随着杨小将军一同出城杀敌,把长官地命令都丢到了脑后。
    为了不被敌军抛石机击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华夏军按照罗大成的命令,在离城较远的位置扎营,只在城下远处巡逻呐喊,想要在开城门时趁机夺城已经来不及,只能挥军前往抵挡。欲将这一支军消灭在城下。以恐吓城中守军。
    杨文广率领大批家将,挥军突击。手中长枪漫天狂刺,将一个个地敌兵挑下马去,朝着前方的北虏首领冲杀而去。
    此战凶险,他自然知道,而带着这支新组建起来的民兵,战斗力更是不能保证,若是战败,自然是以死报国,再无可言。
    可是此战若能一举成功。当场刺死北虏的皇带,敌国(防屏蔽)军队必然士气大降,到时兵无战心。汴梁之围自然可解。而只待勤王之师来到,只怕这十万敌虏。都要陈尸黄河南岸,再无性命北归!
    想到这辉煌灿烂的前景,杨文广不由热血沸腾,仰天纵声厉吼,奋力挥舞长枪,噗地一声,将前方冲来的一名华夏将官破胸刺死,用力一挑,尸体被挑落马下,发出轰然闷响。
    大批的华夏骑兵呼啸着纵马冲来,挥舞战刀疾劈而下,跟在杨文广身后的大批民兵、家将惨叫着跌倒在地,无法与这些凶悍地北军骑兵相抗。
    杨文广大吼着与敌军拼杀,长枪漫天挑过,刺杀敌兵无数,一步步艰难地冲向罗大成地方向。
    在他身后,民兵都已被华夏骑兵大队冲散,家将也被斩杀大半,只有数十骑还跟随着他,在血雨腥风中与华夏骑兵惨烈拼杀,不时有人被敌兵战刀砍中,摔落马下。这威武壮烈的情景,让城上军士百姓都看得目中含泪,感怀不已。
    杨文广身上也中了无数刀,尽凭着护体罡气抵挡下来,却也被敌军战马冲撞,胸中气血翻涌,似乎受了内伤,只是靠着一口气强撑着向前冲杀,奋力刺死拦路地敌兵,向着敌军帅旗冲去。
    “放他过来!”一声怒吼在帅旗下然出,华复骑兵迅速分向两旁,放过势若疯虎的杨文广,转而杀向他身周的家将、民兵,乱刀漫天砍下,将那些大宋热血男儿砍死当场,血染在汴梁城下泥土之中。
    杨文广咬牙不去听后面传来的惨叫声,只是挺枪上前,拍马疾冲向前方的帅旗。纵然不能杀掉敌国皇帝,只要能砍了帅旗,城上军民必然士气大振,要抵挡敌军入寇汴京,也不是难事了!
    陡然间,一骑战马疾驰而来,马上一员高大男子,恍若天神降世般威风凛凛,挥舞长大利刃疾劈而下,寒光若水般铺洒而来,骇人心魄。
    神兵带着巨大的力量迎面劈下,速度快捷至极。杨文广只来得及举枪抵挡,只听轰然巨响,他的身体被猛地震飞出去,轰然摔落马下,口中鲜血狂喷,将胸前甲胄染得一片通红。
    罗大成勒马立于杨文广面前,手举裂天宝刃,凛然神威震天骇地,昂扬杀意向四面涌去,远处城头上望到这一景象的军民无不骇然惊呼,恐惧得四肢发抖,恍惚间只觉看到了恐怖的天神一般。
    杨文广虎口已经震裂,鲜血染在枪杆上,却仍死死抓住枪杆不肯松手,抬起头来怒视着罗大成,只觉身体被震得一片麻木,无法爬起,心中已经有了死国地觉悟。
    “陛下且慢!”一声惊呼从后面传来,马蹄声急促响起,挟着一缕香风,向着罗大成这边疾驰而来。
    杨文广惊骇得瞪大眼睛,向着罗大成身后看去。刚才即使是面临死,地,也未让他有如此震惊,此时看到那美丽女子催马驰来,让他不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