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庄子译注 >

第27部分

庄子译注-第27部分

小说: 庄子译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的智巧多了,水中的鱼类就要被扰乱;削木桩布成各类网具的智巧多了,
山泽中的野兽就要被扰乱;运用智谋欺骗,使人不知不党中深受毒害,把坚
白之辩纠结在一起,把同异之辩加以曲说诡辩,这类智巧多了,故风遗俗就
要受其迷惑。所以,天下常常发生大乱,罪过就在于崇尚智慧。天下人都懂
得去探求他所不知道的,却不懂得去探求他所知道的;都知道责难他认为恶
的,却不知责难他认为善的,所以天下就大乱了。(按庄子的看法,知与不
知、善与恶、是与非等等,都是主观意向,没有客观标准,因而都可混而为
一,不加区分。如果执著己见,以此非彼,便会造成无穷的纷争,引起天下
大乱)。因此,这样作就会上遮蔽日月之光明,下销毁山川之生命,中破坏
四季之正常运行。蠕动爬行的小虫,微小的飞虫,都无不因此而丧失其本性。
崇尚智慧之祸乱天下,如此之厉害呀!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就是这样。舍弃淳
厚朴实之民而喜爱奔波劳碌不肯停歇之有才艺者,废弃恬淡无为的风尚而喜
欢多言不倦的游说,多言不倦的游说已经把天下搞得大乱了。


在宥
'题解'
《在宥》以篇首句中二字名篇。本篇较长,内容也较杂。大体说来,全篇的基本宗
旨是发挥无为而治的思想。开头提出“闻在看天下,不闻治天下也”,是全篇的总纲,以
下各段大体围绕这个纲领展开。
第一段为议论,认为对天下不是要治理,而是要保持其自然本性。治天下,不管是
治理得好,还是治理得坏,都会破坏人的自然本性,人的本性一旦被破坏,就是尽天下之
力去赏罚,也无法挽回。如果失去本;聪明仁义礼乐圣知都可成为乱天下的因素。因此,
君子如果必不得已而莅临天下,就要实行无为而治。第二段通过老聃回答崔瞿“不治天下,
安臧人心”之问展开,核心是讲不要扰乱人心。认为社会对人的教化赏罚,不但不能使人
向善,还会造成“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天下脊脊大乱”,以
至于被杀头者尸体堆垒,带刑具者相推于道路。认为仁义之类说教不过是暴君大盗的先
声,绝圣弃知,方能天下大治。第三段,黄帝与广成子对话,认为治天下破坏了自然的和
谐,造成“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是违背“至道”的。“至道”深远暗味,
昏暗静默,看不见听不着,只有抱神守形,不为外物扰乱心神,才能与“至道”冥合。所
以知“至道”必先治身。此段讲长生、养身内容,有浓厚的神仙家色彩。第四段记述云将
与鸿蒙故事,极言有为之害,宣扬“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与自然元气同一,处无为而
物自化。第五段为议论,讲述为人治国而使国家得以保存的,万不得一。因此,拥有国土
之诸侯,应不以有国为意,有同于无,才能不生私欲骄矜之心,不为有国之心所役使,而
为天地万物之主宰。第六段为议论,讲述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天道无为,人道有为,天道
为主,人道为辅,强调天道,亦不抹灭人道。其中抽象议论,有调和道、儒、法思想之倾
向,和庄子的一贯思想有较大距离,有人以为是后世儒者所加。
闻在有天下
(1)
,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
(2)
,宥之
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
(3)
。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
(4)

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乐其性,是不恬也
(5)
;桀之治大下也,使
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
(6)
,是不愉也
(7)
。夫不恬不愉,非德也。非德而可长久
者,天下无之。人大喜邪,毗于阳
(8)
;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

(9)
,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
自得
(10)
,中道不成章
(11)
,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
(12)
,而后有盗跖、曾史之

(13)
。故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举天下以罚其恶者不给
(14)
,故天下之大
不足以赏罚。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
(15)
,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
战!
而且说明邪
(16)
,是淫于色也
(17)
;说聪邪,是淫于声也;说仁邪,是乱
于德也;说义也,是悖于理也
(18)
;说礼邪,是相于技也
(19)
;说乐邪,是相
于淫也
(20)
说圣邪,是相于艺也
(21)
;说知邪,是相于疵也
(22)
。天下将安其性
命之情,之八者
(23)
,存可也,亡可也;天下将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
始商卷■囊而乱天下也
(24)
。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
(25)
,甚矣天下之惑也!岂
直过也而去之邪
(26)
,乃齐戒以言之
(27)
,跪坐以进之
(28)
,鼓歌以舞之
(29)

吾若是何哉!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
(30)
,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
之情。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
(31)
;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

(32)
。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
(33)
,无擢其聪明
(34)
,尸居而龙见
(35)
,渊默


而雷声
(36)
,神动而天随
(37)
,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
(38)
。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注释'
(1)在宥:在,存也。宥作囿解,意为范围。在有即存养持守自性,而不使其放逸流失。“在宥”
取自开头二字为篇题,形式上似乎无义,实则表达了本篇无为而无不为的基本宗旨,是颇具深意的。
(2)淫:过也,超出也,过则不能保持自性的本然状态,而背离自性
(3)迁:改变。
(4)有:又。
(5)欣欣焉:欣喜快乐的样子。恬:静也,安也。
(6)瘁瘁焉:疲病困苦的样子。
(7)愉:发自本性的欢悦。意思是,尧治天下使人快乐欣喜,桀治天下使人疲病困苦,两者虽个
同,但都不能使自性安静愉悦。在于扰破坏自性上又是一样的。
(8)毗(pí):偏。
(9)庄子认为:大喜而偏于阳,阳为暑;大怒偏于阴,阴为寒。既偏阴,又偏阳,则是寒暑不能
调和以成,四时失其时序,必使人之形体受伤害。
(10) 不自得:不自得于其性。
(11) 中道,半途而废。章:奏乐完成一段为一章。不成章:不能使自性得以完成。
(12) 乔诘:好高而过当。指下面曾史之类的言论。卓骛:孤高猛厉,喜怒随心。指下面盗跖之
言行。
(13) 曾:曾参,春秋时孔子弟子。史:史鳅,字子鱼,春秋时卫灵公之臣。二人以仁孝忠义著
称。
(14) 举:尽。“不给”、“不足”,意思相近。意为尽天下之力用于奖赏不足以劝善,尽天下
之力用于惩罚,不足以止恶。
(15) 匈匈:喧扰不宁。
(16) 说明:说同悦,明指目之明。说明,喜欢目明。
(17) 淫:沉溺。
(18) 悖,违背,仁义是造出来强加给人的,所以是对人本性的干扰和破坏,是违背天理的。
(19) 此句意思为:喜悦礼,就助长于习学技艺。相,助长;技,技艺。
(20) 相于淫:助长于沉迷享乐。
(21) 圣:古指多才多艺之人。此句意思为,喜悦圣,则助长于习学多种技能。
(22) 疵:毛病。此句意思为:喜欢智慧则助长于精细明察,吹毛求疵,指责人之过失。
(23) 之:此。八者:指上面列举之明、聪、仁、义、礼、乐、圣、知八条。
(24) 脔(luán)卷:不伸舒之状,■(cāng)囊:纷乱烦扰。
(25) 尊之惜之:尊崇它,爱惜它。
(26) 过:经历过。对上述八条,人们岂止是经历过之后就抛开啊。
(27) 齐戒: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示诚敬。齐,同斋。
(28) 跪坐以进之:致恭尽礼而相互传授。
(29) 舞:用歌之舞之以示爱惜之意。
(30) 临莅:统治、治理之意。
(31) 此句意思为:把身看作比为天下更珍贵,这样的人重身超过重天下,故可以把天下托讨于
他。
(32) 寄:与“托”同义。
(33) 解:解散,放纵。五藏:五脏。庄子认为:内藏五性,不解散五藏而使五性得以保全,则
德与道同一。


(34) 擢(zh6u):拔高、炫耀之意。
(35) 尸居:古人祭祀时,选生人代表祖先,端坐在受祭的位置,不言不动,接受祭礼,即为尸
居也。此指安坐不动的样子。龙见:如龙之出现。龙为传说中有灵性之神物,能飞潜变化,神妙莫测。
这句是说安坐如尸而神游如龙。
(36) 渊默而雷声:如深渊般静默,却蕴涵惊天动地之雷声。静默无声中包含巨大声响。
(37) 此句意思为:精神方动而天机自随。庄子认为人自性与天台一,按自性而动,故天机自然
与之应合。
(38) 炊累:一种说法如尘埃在空中随风飘动,从容自如,任性自然。炊,同“吹”;累,尘埃。
另一解:炊累即热气积累而饭自熟。此处“炊”为升火做饭。
'译文'
只听说存养固守天下人的本性,没听说对天下人加以治理。所谓存养其
性,是怕超出他们自性的本来状态;所谓固守其性,是怕改变他们恒常之德。
如果大下人能不超出自性,不改变常德,又何须加以治理呢!从前尧治理天
下的时候,使天下人都高高兴兴,各乐其本性,这是使自性不得安静啊!从
前桀治理天下,使天下人都疲劳病苦,各苦其本性,这是使自性不得愉悦啊。
不管是使自性不得安静或不得愉悦,都不是恒常之德性。不是恒常之德而可
维持长久的,天下没有这种事。人过分高兴,则偏于阳,过分愤怒,则偏于
阴。既偏于阴又偏于阳,则四时不能按序而至,寒暑不能调和以成,岂不是
反而要伤害人的身体么!如果使入喜怒失常,居处无定所,思虑不自得于其
性,行事半途而废不能完成,于是乎天下开始有了好高而过当,孤高猛厉喜
怒随心之言行,而后有了象盗跖、曾参、史鳅之类的行为,这样一来,就是
尽天下之力用于奖赏也不足以劝善,尽天下之力甲于惩罚,也不足以止恶。
因此,尽天下之大用于赏罚,还是不足的。自夏商周三代以下之治世者,喧
扰不宁,始终把赏罚作为奉行之大事,他们哪里还有空闹使自性安于其本来
状态呢!
而且,喜欢目明吗?就会沉溺于美色;喜欢耳聪吗?就会沉溺于音声;
喜欢义吗?就会违背自然之理;喜欢礼吗?就会助长习学技艺;喜欢乐吗?
就会助长淫声之泛滥;喜欢圣者吗?就会助长习学技能;喜欢有智慧吗?就
会助长精细明察吹毛求疵。天下人如果能安于自然本性,这八条可以保存,
也可以失去;天下人如果不能安于自然本性,这八条就会使自性纷乱烦扰不
得伸舒而扰乱天下。可是天下人反而尊崇它们,爱惜它们,夭下人之迷惑,
如此之深啊!对于这八条,岂止是经历过之后就抛开啊!还要诚敬地去解说
它,以最恭敬的礼仪相互传授,歌唱跳舞去赞颂它。我对此种现象又有什么
办法啊!因此,君子必不得已而去治理天下,莫不如任性无为。任性无为而
后得以持守性命之正。所以说把身看作比为天下更贵重。就可以把天下托付
给他,把身看作比为天下更值得爱惜,就可以把天下寄扎给他。因此,君子
假如能不放纵五藏之性、不炫耀聪明,安坐如尸而神游如龙,似深渊般睦静
而蕴涵惊雷般巨响,从容无为而万物如炊气积累自熟,我又哪里有闲工夫去
治理它呢。
崔瞿问于老聃曰
(1)
:“不治天下,安藏人心
(2)
?”老聃曰:“女慎无樱
人心
(3)
,人心排下而进上
(4)
,上下囚杀
(5)
,淖约柔乎刚强
(6)
。廉刿雕琢
(7)

其热焦火,其寒凝冰
(8)
。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
(9)
。其居也渊而静,


其动也县而天
(10)
。偾骄而不同系者
(11)
,其唯人心乎!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樱
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跋,胫无毛
(12)
,以养天下之形
(13)
,愁其五藏以为
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
(14)
。然犹有不胜也。尧于是放灌兜于崇山
(15)
,投
三苗于二危
(16)
,流共工于幽都
(17)
,此不胜天下也。夫施及三王而大下大骇

(18)
。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毕起。于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
否相非
(19)
,诞信相讥
(20)
,而天下衰矣。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
(21)
;天下
好知,而百姓求竭矣
(22)
。于是乎釿锯制焉
(23)
,绳墨杀焉
(24)
,椎凿决焉
(25)

天下脊脊大乱
(26)
,罪在樱人心。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
(27)
,而万乘之君
忧栗乎庙堂之上。今世殊死者相忱也
(28)
,桁杨者相推也
(29)
,刑戮者相望也,
而儒墨乃始离肢攘臂乎桎梏之间
(30)
。意,甚矣哉!其无愧而下知耻也甚矣!
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
(31)
,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
(32)
,焉知曾史之
下为桀跖嚆矢也
(33)
!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
'注释'
(1)崔瞿:庄子虚拟之人名。
(2)藏:臧字之误。臧,善也。安藏人心:如何使人心向善。
(3)撄(yīng):扰乱,纠缠。
(4)排下:遭受排挤压抑则屈下。进上:受到提拔重用则凌上。
(5)上下囚杀:排挤压抑和提拔重用从上下两面对心之本来状态加以束缚和伤害。
(6)淖(chúo)约,柔顺的样子。意为由于上下囚杀,把刚强变为柔顺。所谓百炼之钢变为绕指
之柔。
(7)廉刿雕琢:比喻为提高品德学问,对人实施教化修饰。廉,有棱角。刿,锋利。廉刿,磨而
使有锋芒棱角。
(3)庄子认为:这种教比修饰,对人来说,其热如焦火,其寒如凝冰,是对人本性的极大折磨。
(9)疾:快速,俯仰:俯身又仰起,形容时间很短暂。抚:触及,遍及之意。此句意为,心念活
动极为快速,片刻之间即能达到四海之内。
(10) 渊而静,如深渊般静默。县而天:悬浮于天,无所不在。
(11) 愤(fēn)骄:强做放恣,如奔马之不可系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