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庄子译注 >

第45部分

庄子译注-第45部分

小说: 庄子译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足以理解和论述极微妙玄虚之言,而自满自足于一时口舌相争之胜利。
(34) 彼:指庄子。跐(cǐ):踏地、履也。黄泉:地底深处之泉水,此泛指地下极深处,大皇:
指天之极高处,大,同太。此句意为,庄子之言,神妙无方,变幻莫测,就象刚刚踏在地之极深处,
忽而又升至天的极高处。
(35) 姡В╯hì)然:释然,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四解:四面八方无不通达理解。
(36) 沦于不侧:深入于不可测知的境界。
(37) 玄冥:幽远暗昧不可测知的玄妙境界。
(38) 大通:于万事万物之道无不通达。
(39) 规规然:琐细分辨的样子。用管窥天:从管子里去看天,比喻听见极小。
(40) 寿陵:燕国邑名。余子:少年。邯郸:赵国都城。
(41) 国能:赵国人行路的本领。
(42) 直:竟然。匍匐:爬行。
(43) 呿(qū):张开口。
(44) 逸:逃走。走:奔跑。言公孙龙听了魏牟一番高论,惊异得合不拢嘴,说不出话,匆忙逃
离了。
'译文'
公孙龙问魏牟说:“我少年时就学习先王大道,年长后通晓仁义的行为,
能把相同相异的事物论证为无差别的同一,能把坚白等属性论证为与物体相
分离;能在辩论中把别人认为不对的论说成对,把别人认为不可以的沦说成
可以;能困窘百家之见解,使众多善辩者理屈辞穷;我自以为已经是极力通
达事理了。现在我听了庄子的言论;深感迷惆不解;不知是我的辩才不及他
高呢?还是知识不如他博呢?现在我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口了,请问这是什么
道理呢?”魏牟凭靠小几深深叹息,又仰天而笑说:“唯独你没有听说浅井
之蛙的故事吗?井蛙对东海之鳖说:‘我多么快乐呀!我跳到井栏上,又蹦
回到井中,在井壁缺口水边休息,游水则井水托庄腋窝和两腮之下,践踏淤
泥则没过脚背;环视周围的小红虫。小螃蟹、小蝌蚪,没有能象我这样自如
的!况且独占一井之水,在其中跳跃蹲踞的乐趣,这也就算达到极点了,你
先生何不时常进来观光呢?’东海之鳖左足还没有踏到井底,右膝就被绊住
了。于是,迟疑一会就退出来了,并告诉井蛙关于大海的样子说:‘用千里
的遥远,不足以形容海之大;用八千尺的高度,不足以穷尽海之深。大禹的
时代,十年有九年发生水灾,而海水并不因此而增加;商汤时代,八年有七
年闹旱灾,海水边沿也不因此而向后退缩。它不为时间的短暂和长久而有所
改变,不因雨水多少而有所进退,这也就是东海之最大乐趣啊!’浅井之蛙
听了这些,惊怖不己,现出茫然自失的样子。再说,你的知慧还未能通晓是
非之究竟,就要观察领会庄子的言论,这就如同让蚊子背大山,让商蛆在河
中游一样,必定不能胜任。况且你的智慧不足以理解和论述极微妙之言论,
而自满自足于一时口舌相争之胜利,这不是和浅井蛙一样吗?再说庄子之言
玄妙莫测,就象刚刚站在地下极深处,又忽而上升天之极高处,不分南北,
四面畅通无滞碍,深入于不可知之境;不分东西,从幽远暗昧之境开始,再
返回于无不通达之大道。你就只知琐细分辨,想用明察和辩论去求索其理,
这简直是从管子里看天,用锥子尖指地一样,不是所见大小了吗?你去吧,
惟独你没有听过寿陵少年去邯郸学习走步的故事吗?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
技艺,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现在你要不离开,


将会忘记原来的本事,失掉固有的事业。”公孙龙听了这套高论,惊异得合
不拢嘴,说不出话,就匆忙逃离了。
庄子钓于滁水
(1)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2)
,曰:“愿以境内累矣
(3)
!”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己三千岁矣,王中筒而藏之庙堂之

(4)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5)
?”二大夫
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于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惠子相梁
(6)
,庄子往见之。或谓惠于曰
(7)
:‘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
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8)
,子知之乎?
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9)
,非练实不食
(10)
,非醛泉不

(11)
。于鸱是得腐鼠
(12)
,过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13)
!今子欲以子
梁国而吓我邪?”庄子与惠子游于壕梁之上
(14)
。庄子曰:“慷鱼出游从容
(15)

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
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
知鱼之乐,全矣
(16)
。”庄子曰:“请循其本
(17)
。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壕上也
(18)
。”
'注释'
(1)濮水:水名,在今山东范县境。
(2)楚王:指楚威王。往先:前往致相邀之意,表示对贤人的礼遇。
(3)愿以境内累:此句为二大夫代表楚王向庄子所致之同,意为愿把国事相累于先生。也就是请
庄子去作官的含蓄说法。《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聘之,许以为相。”
即此意。
(4)巾筒(sì):笥为竹箱之类。意为把龟骨放在竹箱里,再蒙上中被。庙堂:大庙之明堂,为
古代君主与群臣议政和举行祭祀仪式之处。
(5)曳尾于涂中:拖着尾巴在泥中爬行。比喻生之微贱。
(6)惠子:即惠施,宋人,名家主要代表者之一,曾作过梁惠王的相,是庄子的老朋友。《庄子》
中有多处记载惠施之事及二人的辩论。梁:即大梁(今河南开封),为战国时魏国都城,故魏亦称梁。
(7)或,有人、某人,不定代词。
(8)鹓 (yuanchu):传说中鸾凤之类神鸟。庄子以之自喻。
(9)梧桐,落叶乔木。传说凤凰只在梧桐树上栖息。
(10) 练实:竹实。
(11) 醴泉:醴为甜酒,泉为泉水。象甜酒般甘美的泉水。
(12) 鸱:猫头鹰,比喻惠施。腐鼠比喻相位。
(13) 吓:动物发出威吓敌人的声音。
(14) 濠梁:濠水桥上,濠水在今安微风阳县境内,北流至临淮关入淮。
(15) 儵(tiáo)鱼:亦称白鲦,银白色,长约16厘米,为淡水小型鱼类,喜欢在上层水面游动,
故易为人见。
(16) 全矣:完全肯定的了。
(17) 循其本:循着争论的根源讲起。本,根源、起点之意。
(18) 此句意为,你所说“你怎么能知道鱼的乐趣”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我之所知而向我发问
的,既然你惠施能知我庄周,我庄周为什么不能知鱼呢?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呀。庄子把惠施“我
怎么知道鱼的乐趣”的反问,转成肯定的否定意义,成为你不知鱼之乐趣。既然知庄子之不知,也就
是知庄子之所知了。用以驳回惠施之论点。


'译文'
庄子在涯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二位大夫前来致相邀之意说:“愿意把国
事相累于先生!”庄子手把钓竿;头也未回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
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将它的骨甲装在竹箱里,蒙上罩巾,珍藏在大庙明堂
之上。对这只龟来说,它是愿意死后留下骨甲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
在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二大夫回答说:“宁愿活着在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你们请回吧!我将照旧拖着尾巴在泥里爬行。”惠施做梁国的相,
庄子前去拜访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前来,打算取代你的相位。”于是
惠施十分惊恐,派人在都城内搜索庄子,搜了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惠施说: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鹓 ,你知道吗?这种鸟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不
是梧桐树不肯停息,不是竹实不食,不是甘美的泉水不饮。在这时,猫头鹰
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见鹓 飞过,仰头看着发出一声威吓:‘吓’!今天,
你也想用你得到的相位来吓我吗?”庄子与惠施在椽水桥上游玩。庄子说:
“白鳝鱼悠闲自在的游水,这是鱼儿的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怎
么能知道鱼之乐趣?”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鱼的乐趣?”
惠施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不是鱼,你的不知鱼之乐趣,
完全可以肯定。”庄子说:“请循着我们争论的起点说起,你所说‘你怎能
知道鱼的乐趣’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我之所知而向我发问的。既然你能知
我,我为什么不能知鱼呢?我是在壕水桥上知道鱼之乐趣的呀!”


至乐
'题解'
本篇取第一句中“至乐”二字为篇名,“至乐”就是最高的快乐。“至乐”的标准
怎样?如何达到?便是本篇的中心议题。涉及到苦乐观、生死观和万物生化等方面,是其
虚静无为思想在这些方面的具体运用。全文可分为六段。
第一段全部为抽象议论,在表达方式上与后面各段明显不同。认为世俗之人追求富
贵寿善,身安厚味美服好声色,众人都趋向这样目标,以为是乐之所在,实际上这些东西
都有害身的一面,根本够不上“至乐”。只有无为任自然,效法天道,才是“至乐”。并
归结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第二、三、四段,都是讲生死问题。好生恶死是通行的
世俗观念,庄子则对此提出怀疑。《齐物论》就讲,死何以不是从小丢失的孩子不知、回
归的老家呢?这几段也发挥这一思想,提出生死是无穷转化的过程,追究其终极处,则是
无生无死。恍愧迷离中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有生命,也才有了人,人又由生而死,这
是一种极平常的自然现象,如同四时昼夜的更替一样,何必为此而悲伤?这种生死观有一
定合理性。
第五段,孔子对颜回去齐一事加以评论,并讲述鲁侯养海鸟的故事。旨在说明“至
乐”就是按物之自然本性去养它,应无为而顺其自然,不可以己之好恶强加于物,圣人治
世亦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使一切顺心而幸福。第六段,讲述万物是一个无穷生化过程。提
出物种中包含情微之本质,由于其所遭遇之环境条件不同,发生千变万化,而成千差万别
之物。最后最高是化成人,人又复归于物种之几。其中讲述的内容与《列子·天瑞》篇所
载基本相同,并为后代人所引用,而发生一定影响。现在虽不能对这些具体论述作出完全
科学的解释和评价,但可以看出,作者是对客观世界作了实际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联
系起来,形成一种对自然界运动变化及其统一性的认识,这是深刻而有价值的思想。其中
主观臆测、神秘性的东西则应扬弃。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
(1)
?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
(2)
?奚就奚去?奚乐奚恶?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
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
(3)
,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
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
(4)

其为形也亦愚哉
(5)
!夫富者,苦身疾作
(6)
,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
外矣
(7)
!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8)
,其为形也亦疏矣
(9)
!人之生也,
与忧俱生。寿者惛惛
(10)
,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
(11)
!烈士为
天下见善矣
(12)
,未足以活身
(13)
。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
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
(14)
。故曰:“忠谏不听
(15)
,蹲循勿

(16)
。”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
(17)
;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今
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
群趣者
(18)
,径译然如将不得己
(19)
,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
(20)
,亦未之不
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
乐,至誉无誉
(21)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
(22)
。至
乐活身,唯无为几存
(23)
。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
(24)
,地无为以之宁,
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
(25)
,而无从出乎
(26)
!芴乎芒乎,而无
有象乎
(27)
,万物职职
(28)
,皆从无为殖
(29)
。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
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30)



'注释'
(1)活身者:全生保身的方法。
(2)奚:何。为:作为。据:依据。避:回避。处:安处。
(3)下:卑贱。
(4)大忧以惧:大优和大惧。以,和、同。
(5)为形:保养身体。
(6)苦身:使身体劳苦。疾作:加速作事。
(7)外:追求外在之物以养身,结果反而害身。
(8)否(pǐ):恶。与善为对。
(9)疏:疏忽。
(10) 惛(hūn)惛:胡涂,神识不清。
(11) 远:与养身健体相距大远。
(12) 烈士:殉名而死者,如儒家所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辈。
(13) 活身:使生命保持长久。
(14) 活人:用自己之死,换取他人之活。
(15) 忠谏:以忠诚之心去匡正谏阻。
(16) 蹲循:如逡巡,退却之意。
(17) 子胥:伍员,字子胥,吴国大将。吴王夫差接受越王勾践求和请求,伍子青看清越国阴谋,
苦谏夫差而下被听从,后被赐死。
(18) 举群趣者:所有的人都奔往所乐之处。举,皆、全。趣,同趋。
(19) ■(kēng)■然:坚定果敢的样子。已:止。
(20) 未之乐:未乐之。世伯以为乐事,我并不以之为乐。
(21) 至乐无乐,庄子认为,乐与忧共存,有乐则有优,如东与西相反而不可相无。所以乐之极
至为无乐,惟无乐才能无忧,而达于至乐之境。至誉无誉:最完全的赞誉即是不赞誉。如对烈士,赞
誉其杀身成仁,就包含对自身的戕害,并不算完备。而无誉则无所不包,故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