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自传-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年秋末,我们回到香港,我把这次大后方之行所见所闻的材料画成《重庆行》漫画80幅,在香港展出。原拟不久与爱莲一同去新加坡作一次旅行,她表演舞蹈,我举行画展,然后回香港定居。不料这年年尾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进攻香港,我们被困在九龙山尾村一个农民家中,为时将近一月。后来乘日寇疏散人口之机,和几个朋友混在难民队伍里,通过澳门、石岐、新会日寇占领区,在江门买了良民证,走到自由区,在肇庆搭上西江拖渡,回到桂林。在桂林期间,我画成《逃出香港》23幅,纪录这次被困受难的经历。爱莲则拜桂剧名演员小飞燕为师,开始了向民间舞蹈学习的创作道路。学得《哑子背疯》一折,成为以后的保留节目。当时适逢田汉在此组织话剧会演,集中了南方几个演剧队表演节目,广西艺术馆乘机请爱莲办了一次短期舞蹈班,指导话剧演员作形体训练。第一课教演员们练习肌肉放松,爱莲只知英语“Relax”这个词,不知中国话该怎么讲,幸亏丁聪在场,当了临时翻译员。
香港沦陷后,文艺界朋友先后集中到桂林,保卫中国同盟的爱泼斯坦和巧茉莱夫妇也从日本集中营逃出,偷渡到了桂林,和我们同住一处民房,后来他们和美联社取得联系,先期去了重庆。经朋友们的督促和支持,爱莲和艺术馆的一位钢琴家组织了一次音乐舞蹈表演会。我和香港那两次一样,在后台管服装。说实在的,除了我,谁也摸不清什么节目该穿什么服装,该用什么道具;也只有我,能适应爱莲在换服装时的紧张节奏。一些熟朋友笑话我,说我是戴爱莲的“跟包”。跟包者,京剧“角儿”的专任管事打杂者是也。可我这个跟包,
除了在后台为戴爱莲管事打杂外,还得做饭,当翻译,必要时甚至兼任演出经理和舞台监督。1949年重庆那次“边疆乐舞大会”,戴爱莲是主演者,我则既是节目组织者又是海报设计者和公共关系联络者。
1945年,爱莲为育才学校创办舞蹈组,成立了一个民间舞蹈采访组,决定到川西北和西康去采访藏族乐舞资料。我们两人先期到成都,寻求去西康的关系,同时我托人卖画,筹集旅费。最后,我们通过西康省政府和康藏贸易公司的双重关系到了康定。在康定住了一个月,爱莲采集到大量藏族乐舞资料,编成了《春游》和《巴安弦子》两个节目,我写成了《打箭炉日记》四万字,两人双双获得丰收。
婚姻辩证法妇唱夫随第四课(3)
1946年我受美国国务院之聘,赴美访问,戴爱莲反过来成为我的跟包,当我的对外联络员、翻译和画展招待员。但她开表演会,我仍然是她的跟包,而且是乐队成员,《哑子背疯》的锣鼓点子,就由我来打锣控制节奏。
1943年我们住在四川北温泉时,爱莲是电化教育训练班的舞蹈教师,我作为家属住在学院的松林宿舍里,因生活艰苦,用不起做饭的阿姨,我们有时在小饭馆包饭,有时则由我掌灶管两人的饭。这次在纽约期间,因跑唐人街饭馆花钱太多,住处又有厨房,就仍由我来掌灶。我每星期跑一次唐人街,把一星期副食品买齐。那时老舍也在纽约,我们经常请他来共享我做的美味佳肴,一同解馋。
爱莲15岁离开千里达老家,随母亲在伦敦学舞,1939年母亲去世,她独自跑到香港,和我结了婚,1947年我40岁,她31岁,她思家心切,决定从美国回老家去探望父亲和二姐,也让他们见见她从祖国带来的这个老大不小的女婿。这女婿和她一样有一手吃饭本领,必要时还能做一顿祖国的美味孝敬老岳父和二姨哪!可惜,千里达的华侨全是两三代的华裔,祖籍广东,自己老家是哪县哪乡都弄不清。戴家连自己的姓都没了。平常说的英语,满带乡土口音。他们引以为自豪的是出了一个陈友仁,当过北伐时代武汉政府的外交部长。戴爱莲是回过祖国的惟一舞蹈艺术家,千里达人民特别欢迎她,不久前她在纽约表演两场节目,千里达报纸一片赞扬,盼望她回来为故乡表演一场精彩节目。为了表演《春游》和《巴安弦子》,我们特地从纽约请来一位男伴舞名叫乔治。演出那天,我照例只能躲在后台管服装,但为了显示戴家女婿不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们把我在纽约展览过的画全部带来,在爱莲的表演会前几天展出。岳父虽穷,还搜索钱柜,买下了我的一幅画。
回纽约时,海关检查行李,发现爱莲衣箱里装的都是花花绿绿奇形怪状的服装,以为我们是服装贩卖商,要上税,经再三说明她是舞蹈演员,是表演节目用的舞台服装,才免税通过了关卡。
1949年春北平解放,7月举行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队伍会师,成立了文学艺术联合会和各协会,我当了美协副主席,爱莲参加华北大学文工团,当了舞蹈组的领导。1950年文化部聘请爱莲任北京舞蹈学校校长。秋末,我受命参加民族访问团去新疆,冬天回来,冷不防戴爱莲向我提出离婚,这真像晴天霹雳,使我大吃一惊。我问为什么?她说,她已爱上别人了。我问是谁,她说是一个在我家住过的青年舞蹈家。我明白了,我这个高级跟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不再符合她的需要。捏指一算,从1940年到1950年,我们在一起生活整整十年。
翻阅画箧,发现1944年在四川北温泉松林宿舍画的一幅题为《松林人物志》的画,其中有一对走江湖的夫妇,女的跳舞,男的击鼓,那就是我们两人生活的写照。
婚姻辩证法磕磕碰碰第五课(1)
在我一生的四次婚姻中,王人美是和我共同生活时间最长的,但是由于我们在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很大,30多年来始终磕磕碰碰,貌合神离,两人都不幸福。王人美出版过一本回忆录,书名《我的成名与不幸》。最后一章写的是“我的丈夫——倔老头叶浅予”。且看她是怎么看我的:
“我和叶浅予在1955年结婚,是老夫老妻了。过分熟悉,反倒觉得不知从哪儿谈起了。
这样吧,就先说说眼前这座房子。这是座老房子,大门关不严,水管漏水,地板腐朽,房管所修了几次也没全修好。我催他再去找找房管所,他不但不找,反倒帮着房管所说话,说什么房管所也有难处,这些房子百孔千疮,房租收来都不够修缮费用,还说不要为生活琐事烦恼,要知足常乐。你看,这老头子多倔!想起我们搬家的时候,正急需钱用,他却不声不吭,把补发的30000元工资全部捐给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作为毕业班优秀学生的创作奖金。这30000元是他十年的补发工资,钱捐出去了,搬家要花钱怎么办?只好向荣宝斋借了1000元。叶浅予借钱,有人不信,他们认为有点名气的画家,都是腰缠万贯。其实,叶浅予经常两手空空。记得我们1955年结婚时,他47岁,我41岁,我们想老头儿老太太结婚不要声张,可不知怎么,风声还是漏出去了。朋友们纷纷送来贺礼,怎么答谢呢?叶浅予说请老朋友们聚聚餐吧。几十个人拥进四川饭店,有郭沫若、于立群、阳翰笙、吴祖光、丁聪、黄苗子、郁风等等。叶浅予花了将近200元钱,回来的路上,他告诉我,他已经破产了,因为他全部财产也只有200元。我又好气又好笑,只好自己掏钱去买必需的日用品。叶浅予这个人从来不爱攒钱。
“现在叶浅予的画荣宝斋一张标价两千。许多人以为,画价这么高,他分成一定不少。我说,那是你们不了解情况。叶浅予从来不赞成画价过高,相反,他主张压低画价,而且从80年代起,他拒绝向任何画店售画了。
“他对青年画家是爱之深,责之严。有一位女画家周思聪,是他的学生,很勤奋,也有才气。有些地方约她去当场挥毫,一些港商也以优厚的待遇邀她去香港卖画并表演。老头子知道后,心急火燎,专门把周思聪请到家里,足足谈了两个多小时。他告诉她,成功标志着新的起点。要成为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必须再下苦功,如果到处去表演,那会毁了自己。他不但苦口婆心开导周思聪,还告诉约请周思聪去香港的画商,不要毁了我们的年轻人。
“叶浅予受到墨西哥画家珂佛罗皮斯的影响,从1933年开始手不离速写本。有趣的是我们1952年认识以后,有时也到公园茶室里坐坐,他掏出速写本,勾画周围的茶客和过路的行人,一画半天,连句话也不跟我说,几乎忘了我的存在。
“叶浅予是个好画家,却不是个好丈夫。除了懂画,别的什么都不懂,家中里里外外的事全要我操心。如今我半身偏瘫,管不了那么多。你看这个家,搞得多脏多乱。嗨,还有好多好多让我恼火的事,也别说了。我告诉你一句话,叶浅予是个过于沉浸在事业里的人,当这种人的妻子真不容易!”
《我的成名与不幸》由王人美口述,作家解波执笔写成。这篇被我删节了的“倔老头叶浅予”,也是以口述的方式由解波记下来的。“叶浅予是个好画家,却不是个好丈夫。除了懂画,别的什么也不懂。”这是王人美对我的真实看法。我应该根据这个观点,回忆我和王人美的共同生活。
王人美,原籍湖南浏阳。父亲王正权,是长沙第一师范学校的数学教师,桃李满天下,毛泽东也是他的学生。人美从小在长沙长大,原名庶熙。兄弟姐妹七人,她最小。七岁时,母亲因脑溢血突然逝世,那时她已进小学。1926年考入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对数学特别有兴趣,满以为将来会像她父亲那样当个数学教师,没想到这年夏天,父亲被黄蜂螫了一下,化脓成疾,竟至危及生命。
父亲去世后,人美随哥姐到武汉,哥姐都在汪精卫的政府机关工作。不久汪精卫和蒋介石合流,实行反共,许多左派人物被杀或逃亡,王氏诸人星散。人美和三哥王人艺随二哥王人路到了上海,进入黎锦晖的美美女校学歌舞。
1928年5月,黎锦晖组织的中华歌舞团乘船离开上海,用了十个月时间,在新加坡、吉隆坡、槟榔屿、曼谷、马六甲、雅加达、苏门答腊等城市表演。次年中华歌舞团解散,王人美回到上海,进南洋招商附属英文专科学校读了一年英语。不久,黎锦晖重振旗鼓,组织明月歌舞团到北平、天津演出,接着又远征东北。王人美、黎莉莉、薛玲仙和胡笳被称为明月团的“四大天王”。电影导演孙瑜慧眼识英雄,把王人美由明月歌舞团的“四大天王”之一一变而为联华影片公司新片《野玫瑰》女主角。影片获得很大成功,王人美演得自然而真实。为什么会这样?导演说,因为她自己演自己。待到《渔光曲》出现,小猫那个人物,实际是王人美自己演自己又深化了一步。《渔光曲》是导演蔡楚生的成功作,是王人美电影演技一个高峰,也是中国电影艺术走上新路的一个里程碑。它获得了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的荣誉奖。《渔光曲》的主题歌曾经风靡一时,人们提到《渔光曲》便会想到王人美;见到王人美,便会想到《渔光曲》。那以后,王人美又主演了一些影片。解放后,她成为上海长江电影制片厂的演员。1957年反右运动之后,她忽然神经错乱,我把她送进北医的精神病院。在治疗过程中,逐渐知道1950年她从香港回上海之际,正赶上文艺整风,有人向她身上泼脏水,诬蔑她和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有来往,她受到极大刺激,曾经被送进疯人院。幸亏她二姐王明霞把她接到北京,住在她大哥王人璇家,她神经获得松弛,病才好起来。从此以后,人美进了北京电影制片厂。
我和人美的婚姻是1955年由朋友们有意撮合的。那时人美和金焰已经分离十年,据她的回忆说:
抗战爆发后,金焰和我缺少共同生活,他认为丈夫应该养活妻子,不赞成我独自参加大鹏剧社,更反对我报考美军打字员。他不了解我经历流亡生活后的思想变化,我怎么能安心当一只家猫。他不理解我,认为我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我们的离异既没有吵闹,也没有眼泪
……我觉得夫妻之间即使爱情已经消失,友情仍然可以存在。爱情有时是自私的占有,友情却是无私的依存。
我呢,1951年通过官方手续,和戴爱莲离婚。说实话,我是流过眼泪的。到1955年,我已独居五年。
婚姻辩证法磕磕碰碰第五课(2)
王人美当年在上海当歌舞演员时,我曾在丁悚家里见过她,这次经朋友介绍,目的明确,希望我们合组家庭,解除寂寞。应该说,我们彼此对性情脾气都不甚了解,但两人都是社会知名人士,有一定透明度,所以经过几个月交往,我便直率地提出要求结婚。人美倒有点犹豫,当时她正在长春拍片,在一封信里她这么写道:
“……想到北京的春天,我们的郊游,的确使人怀念呢。虽然当我们单独相处时,我总是沉默寡言,然而想你能感觉到我的紧张不安和激动,否则你也不至于那么快的直接就提出问题。我的答复可能令你不满意,但是希望你能了解我是真诚和坦率的。的确,我不否认我有优点,但缺点更多,尤其是我的幼稚无知,它将带给你苦痛呢!你想到么?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让你提出任何保证,将来不能嫌厌我,而是更深了解,事先考虑、准备,如何克服困难,以期达到更好的合作。
“过去的环境、生活,养成了我某方面的依赖性,1952年病后更造成了过分自卑心理。我也曾想到如果有个知心的人,能够在事业上帮助我,生活上关怀我够多好呢。因此形成了目前的恐慌,这是我的心情,也许你要批评我吧,我愿意接受。”
信中反映的谨慎态度,也许是一个女性的常态。这里面可能隐藏着第一次结婚的幸与不幸;也许是对我的警告,语言软中带硬。
事实证明她的考虑是有预见的。我们按照世俗传统习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