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红军精神 >

第5部分

红军精神-第5部分

小说: 红军精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个企业或者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要面临这样的问题,走上面所说的两个极端都不是好的解决办法。一个优秀的员工一定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同时,个体与整体之间并不一定是互相抑制、此消彼长的绝对对立。相反,优秀的员工不仅能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还能让两者互相促进。    
    一个优秀的团队,把各种人才聚合在一起。大家会在工作中对别人进行了解,在沟通中能发现别人的许多优点。这时,聪明的员工总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同时,大家也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改变自己以前不好的工作习惯,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在现代社会,仅凭一个人的经验已经不能应对全部工作了。在工作中,会不断地有新问题和困难出现,这是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事情,但如何面对却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有一些人错误地理解竞争的含义,认为要想在一个团队内立足,就必须保持自己的优势。他们把自己在工作中得到的那些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当作自己的优势,当作自己在公司存在的资本。认为一旦让别人知道了这些,就会对自己的职位构成威胁。    
    因此,这些人在工作中,不仅不和别人交流经验和心得,反而希望隐藏这些,甚至故意使同事犯错误。这些行为阻碍了公司员工之间正常的交流,没有了这些经验教训,大家都会在相同的地方遭到挫折或者失败,而公司也因此增加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对于公司新来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最缺少的就是经验,如果能有负责的员工为他们介绍一些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他们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就能尽早作出成绩。    
    当你在一个企业或团队中工作时,这个企业或团队就已经和你的人生联系在一起了。团队的成功,就是你个人的成功;团队的失败,当然也就是你个人的失败。在一个成功的团队中,即使你不是一个万人瞩目的英雄,但也是个成功者。在失败的团队中,没有成功者,更没有英雄存在。


红军——世界上最伟大的团队第4节  团队的凝聚力何来

    “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有一种平等的理念,尊重每一个员工。    
    世界上没有一支军队,在装备如此落后的情况下,还能有那么强大的战斗力;世界上也没有一支军队,在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还能有那么强大的凝聚力。只有红军做到了!    
    那么,红军的凝聚力从何而来?平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这种平等是红军所特有的。在一般人看来,军队强调的是严明的纪律和绝对的服从,而这些是应该建立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上的,哪有什么平等可言。但红军却把纪律、等级、服从和平等、民主真正地结合起来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之初,就坚持实行民主制度,军官不准打骂士兵,开会时士兵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自由,所有人一律平等。    
    1936年6月,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驻扎在甘肃固原县七营镇。端午节那天,午饭还是高粱面馍和腌萝卜。下午,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处理完公务后,就到附近的河里打了几只野鸭子回来,送到炊事班给大家改善生活。开晚饭了,邓小平招呼大家来喝野鸭汤,可战士们说首长们日夜操劳,平时吃的和我们一样,却比我们更辛苦,应该让他们多补补。邓小平笑着说:“咱们红军的老规矩,有盐同咸,没盐同淡,大家赶快把这野鸭子汤报销了吧!”说完,他亲自给大家盛汤,官兵同乐,享用了这顿“美餐”。    
    井冈山时期,朱德和战士们一样扛着扁担下山去挑军粮;长征途中,领导者们和战士们一起挨饿;延安时期,周恩来也有自己的一辆纺车,和大家一起纺线织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毛泽东带头不吃肉,与人民共度艰难。这些事情虽然小,却从细节上表现了深入到红军内心的平等观念,这正是他们战胜困难,永远团结,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团队中,同患难易,共享乐难。许多团队在创业阶段,往往能保持一致,艰苦奋斗;可是取得胜利后,领导者却脱离普通成员,这种人心的离散,很快就会导致失败。李自成的功败垂成,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没进北京前,李自成头戴斗笠,粗布衣裳,和士兵一口锅里吃饭,那真是有盐同咸,没盐同淡。可一旦进了金銮殿,就忙着当皇帝,封后妃;牛金星、刘宗敏等主要领导也天天灯红酒绿,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士兵。结果在清兵面前不堪一击,仅40天就丢掉了政权,教训十分惨痛。难怪毛泽东在即将进入北京领导中国政权时,不无忧虑地说:这是在进京赶考。    
    一个团队,一个企业,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也是保障,更是根本。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群团结在领导者周围,为了共同目标奋斗的员工,那么它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2004年2月25日,《财富》杂志评出全世界10家最受尊敬的公司,联邦快递高居第一。一家公司成功并被人尊敬,确实有它的理由,很多人认为联邦快递成功是因为它有很多的飞机,有庞大的网络。这些东西有钱都可以买到,并不是公司主要的竞争核心。联邦快递为什么比竞争对手强,“以人为本”的公司文化,一种平等的理念,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有一种平等的理念,尊重每一个员工。其实大家都是平等的,只是工作的性质不一样,行使的权力不一样,不代表谁就比谁特别能干、特别强。    
    其实,不仅是联邦快递,所有的著名企业,无论是否明确,“平等理念”都已经成为了其企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软作为一个企业,已经取得了他们所能取得的所有成就、荣誉、利益,但微软从来没有停滞。不断创新,不断前进,是微软永恒的主题,因为微软永远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微软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才,不只是因为它的名气和优厚的待遇,更重要的是微软内部那种“所有人绝对平等”的企业文化。在微软公司里,每一位员工(包括刚刚进公司的大学生)都有一间约11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面的设施完全相同,比尔·盖茨本人也不例外。为了确保每一个办公室都拥有一个朝外的窗户,公司有意把办公楼设计成“星形”布局。他们的停车场也没有领导者和普通员工的区别,所有人都可以把车停在任何一个车位,谁都没有特权。    
    如果一支军队能够攻城掠地、百战不殆,它最大的特征就应该是人和。一个优秀的企业团队同样如此,强大的凝聚力来自于平等!


红军——世界上最伟大的团队第5节  领导干部要带头

    一个团队的执行是否有效,领导带头是关键;成员全部参与是基础。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之后,红军极力要求和国民党军队组成抗日联盟,去前线参加抗日战争。然而,蒋介石在红军改编的问题上百般刁难,甚至要求红军“改名”和“穿国民党军服”、“戴国民党帽徽”。这些要求遭到了大部分战士的反对,许多战士不能容忍红军的红五星换成“白军”的青天白日十二角星。这颗五角星,伴随他们经过了多少生死之战,消灭了多少国民党军队,多少战友为了这颗红星而壮烈牺牲。可如今却要他们摘下红五星,换上蒋军的帽徽,想不通!    
    面对这些问题,朱德、贺龙、刘伯承、罗荣桓等高级将领带头做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贺龙在一二○师誓师大会上说:“现在国难当头,为了国家与民族的生存,共同对付日本帝国主义,我愿带头穿国民政府发的衣服,戴青天白日帽徽,和国民党部队统一番号。这样,看起来我们的外表是白的,但是我们的心却是红的,永远是红的!”    
    1937年9月6日,一二九师在陕西省泾阳县石桥镇冒雨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师长刘伯承将头上的红军帽摘了下来,他缓缓地抚摸了一下红五星,说道:“不管戴什么帽子,不管穿什么衣服,我们的心永远是鲜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说罢,他将缀有国民党党徽的军帽迅速戴在头上,然后发出命令:“下面,我宣布:换帽子!”随着刘伯承一声令下,全师指挥员和战士一起戴上了准备好的灰色军帽。    
    许多老红军在后来的回忆录中都提到了这次改编事件,足见这件事对红军将士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当时,如果没有将领们从大局出发,为战士们作出榜样,红军的改编可能会半途而废,这对抗日战争局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红军的领导干部们,不仅在这种思想工作中起到了模范作用,在战斗中,他们更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一般的军队作战,领导者都是在后面督战,可红军的指战员却正好相反,一句“同志们,跟我冲”,并不是虚假的套话。    
    一个团队的执行是否有效,领导带头是关键,成员全部参与是基础。领导者与普通成员都是团队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领导者和普通成员的职责是不一样的,领导者的职责主要是管理团队、制定战略,另外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带头执行,为团队成员作出表率。    
    有人说,官好当,兵难带。可在红军中,是官难当,兵好带,难还是难在干部。红军的领导者们常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兵好兵孬看干部。有带头冲的官,就有不怕死的兵。部队好的战斗作风,是靠好指挥员带出来的,是靠打仗打出来的。领导者的带头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干部是战士的带头人,干部们领错了路,战士们就会跟着走错路。这一点在红军作战中,就如同真理一般正确。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以及长征开始阶段的盲目行军所造成的损失,从根本上说,就是领导者的错误。    
    自从毛主席提出“支部建在连上”,无论如何艰难困苦,红军屡次经历挫折而打不散,长征途中敌人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右倾分裂等,之所以都能克服困难、创造奇迹,领导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这一点对现代企业的借鉴作用不可低估。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领导不是地位、特权、头衔或金钱,它是责任。”在一个企业和团队里,领导者的工作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职位和权力,而是因为他们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为手下的员工作出了表率。    
    真正的领导者不是高高在上随便指挥,而是像员工一样解决问题。他来自基层,并且决不离开基层。和管理者不一样的是,领导者是团队中的一员,当成员们感觉不到有领导者存在时,这时的领导者才是最佳的领导。他不仅做着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自己的成员应该怎么做。


红军——世界上最伟大的团队第6节  制度是战斗力的保障

    团队是一个集体,是所有团队成员的集合。从一盘散沙到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团队,靠的就是制度。    
    从“支部建在连队上”到“党指挥枪”,从“政委负责制”到“根据地制度”,从“民主集中制”到“统一思想”,红军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各种制度的逐步完善,也成为红军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的最根本保障。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说,一个优秀的团队是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之上的。虽然在一个团队创业之初,领导者的个人魅力至关重要,但对于那些目标远大的团队来说,必要的制度建设绝对不能缺少,这是红军从刚开始建立时就明白的道理。    
    团队是一个集体,是所有团队成员的集合。从一盘散沙到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团队,靠的就是制度。制度就是团队的骨骼,在完善、健康的骨骼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这样整个团队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生命力的机体。从外部来看,团队是一个整体;从内部来看,团队有着明确的分工与合作。这就是制度起到的作用。    
    支部建在连队上    
    1927年,毛泽东领导下的红军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红军提出了“支部建在连队上”。这一制度,既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也对宣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支部建在连队上,就确保了政治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使红军战士明白了自己的革命宗旨和崇高意义。红军打到哪,就宣传到哪。把革命的目的、目标及措施用最通俗的方法解释给苦大仇深的农民听,很好地发动了群众,使革命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企业同样需要宣传,它必须用最有效的办法让所有员工了解企业的宗旨和目标,也必须让目标客户群和目标市场了解它的产品和服务。    
    政委负责制    
    一个团队有两套领导班子,这在世界上任何团队里都不可能见到,这是中国共产党自红军创建以来就一直坚持的制度。一套党的班子,一套军事班子,政委主要负责思想方面的工作和一些战略计划的制定,军事班子负责具体的执行。两套班子不仅没有矛盾,还能很好地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取长补短。这种领导体制的设立,使红军中出现了许多生死搭档,例如贺龙和肖克、刘伯承和邓小平等。    
    建国以后,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实行的是政企两套领导班子,这种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的作用是积极的。目前,国有企业开始改制,这种制度已经不适合现代企业。但这种制度的积极作用,在于它确保了团队成员思想的高度统一。只有思想的统一,才有行动的统一,才有执行的统一。    
    根据地制度    
    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红军先后在南方和陕甘宁地区建立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军建立了19个大型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建立了东北根据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