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1940-1962 作者:师永刚 刘琼雄-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地区,他们要去的目的地“鞍钢”则是全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而他们即将走上的岗位——钢铁工人,正是新中国的年轻人最向往、最崇拜、最时髦的职业。
这一年,雷锋刚满18岁,也到了一个“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年纪。
与雷锋一起同行的女伴杨必华回忆,出发那天,雷锋穿的是半旧蓝布夹克衫,没有戴帽子,一头浓黑短发盖住了前额,像留了“刘海儿”似的,行李是一个半旧的蓝布行李包和一个沉甸甸的棕皮箱子。杨必华和雷锋早在团山湖的一次篮球比赛中就互相认识,由于缺少能打球的女社员,小个子雷锋被特别允许作为替补队员上场,和杨必华所在的中学女篮队比赛。
1958年11月12日,是这些未来的钢铁工人们启程的日子,六十多人被编成了三个小组,来自县委机关的雷锋被指定为第三组组长,张建文、望城中学毕业生杨必华、易秀珍和农村姑娘张月棋等人都是雷锋这个组里的成员。雷锋的工作是分发自己小组成员的车票和旅途生活费、清点人数。
路上,雷锋带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当时最流行的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另一本则是《不朽的战士》,是他家乡的革命烈士郭亮的传记。
在旅途中,雷锋给杨必华熟练地背诵了一段郭亮被害前写给妻子的遗书。细心的杨必华发现,雷锋的箱子里还有一把“幸福牌”口琴,雷锋那时刚刚开始在学口琴。关于雷锋玩乐器的记载并不多,在50年代能拥有一把口琴的人也不多,它应该还是一种奢侈“玩具”吧。
第二天上午8点多,火车到达武昌站。因为要换车,可以在武汉逗留七八个小时,在征得招工小组领导的同意后,大家各自结队去市区观光游览。雷锋就和杨必华、易秀珍等人去看武汉长江大桥。
雷锋看到的武汉长江大桥,此时刚开通使用满一年。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铁路公路两用大桥,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成果,它使得中国人数千年盼望长江“天堑变通途”的梦想成为现实,因此成为当时国人引以为傲的、到武汉必游的参观点。
后来雷锋曾把这张照片寄给了那位与他临别赠言“分别同学,相会英雄”的女友秦中华。几十年来,秦中华一直收藏着这张照片。而雷锋在临别留言中称他和秦中华两人之间的关系为“革命的朋友,伟大的友谊”。互相赠送照片,互相赠言勉励,是上世纪50年代整个国家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影响下的一种交往方式。
去鞍钢的火车在北京转车,有几个小时的逗留时间。这是雷锋平生第一次来到北京,他选择了去天安门广场,这几乎是当时所有中国人一辈子都渴望去的地方。
张建文是和雷锋一起去天安门广场的同伴之一,他回忆道:“雷锋在走到金水桥前时,问我,毛主席住在天安门城楼上吗?……雷锋在金水桥上坐了很长时间都不动,这引起了执勤战士的注意,他严肃地走到雷锋跟前,告诉他金水桥上不准久待,请他离开。雷锋很不情愿地站起来,转身又问这个战士,你见过毛主席吗?那个战士回答:‘我在这儿执勤快一年了,也没有见过毛主席。’雷锋继续问他,‘毛主席是不是住在天安门城楼上?’战士说,毛主席住在中南海,天天日理万机。要见毛主席,得要做出大成绩,是英雄、模范。”
这些话也许触动了雷锋。他跟其他来到天安门的人一样,先在天安门广场上照了一张手拿编织提篮的全身像。拍完的时候,雷锋突然看见一个青年在广场上骑着摩托车照相,就跑过去借来又照了一张。这张照片显得很宝贵,因为那时很少见到能在天安门骑摩托拍照的。
依依不舍地离开天安门广场的时候,雷锋还对张建文说他要以冯健姐姐为榜样,争取再来北京,登上天安门城楼和毛主席一起照张相。张建文后来又回到望城县,在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工作,直到退休。
雷锋去世后,人们从他公开的日记中发现,北京天安门和毛泽东多次进入了他的梦境。
事实上,如果雷锋不是意外去世,他很有可能亲眼见到毛主席。1962年6月上旬,雷锋所在的沈阳军区政治部批准雷锋作为沈阳军区代表参加10月1日的国庆观礼。遗憾的是,雷锋在8月15日因公殉职。
仅差45天,雷锋就可以见到他几次梦中见到的毛主席,而他不仅没有见到毛主席,甚至连这个消息都还不知道。
工人雷锋
雷锋到鞍钢,从农村进入了工厂。鞍钢是产业工人集中的地方,那不是手工业,而是大工业,这种环境对造就雷锋起了很大的作用。
——江泽民
一份雷锋本人填写的《工人登记表》中,可以看到雷锋的入厂时间为1958年11月15日。
雷锋终于来到了祖国的大东北。那个时候的东北,可以说就像是“共和国的长子”一样,这个地区为全国各地的建设输送了大批粮食、原材料、机械设备和技术人才。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第一架战斗机、第一台机床都是东北生产的。当时东北的工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体系之完备,门类之齐全,发展水平之高,都是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产业有钢铁、煤炭、造船、木材、机械、军工等等。
五六十年代正处于国家建设的高潮时期,和东北的这种社会经济地位相适应的,还有东北人群体的社会心理,民众士气高涨,有着憋足了劲要大干一场的劲头。
从雷锋身上,能清晰地看到他忠心地默默地执行着国家号召的所有指示,例如1959年正是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雷锋所在焦化厂与辽阳县安平公社姑嫂城大队(现弓长岭区安平乡姑嫂城村)相邻,当雷锋发现当地农民种地缺少粪肥,不管天寒地冻,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到街上拾粪。生产队后来知道是焦化厂配煤工段工人雷锋送来的粪,就拿着表扬信,敲锣打鼓地给焦化厂送来感谢信。
一支队伍,敲锣打鼓,举着锦旗,这是中国特色的表彰好人好事、先进人物、汇报成绩的形式,向社会群众通报,让后进者学习,让先进者得到鼓励。雷锋的一生,就是在这种“先进”与“后进”二维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在焦化厂短短的四个半月的时间里,雷锋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一次,节约能手三次,红旗手二次,还出席了共青团鞍山市委召开的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成为鞍钢的知名人物。
雷锋被分配到了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这也是因为他在团山湖就已经会开拖拉机的缘故。当时车间有两种型号的推土机,一种是较小的德特54推土机,一种是斯大林80重型推土机(即C…80号推土机),都是当时比较先进的。雷锋不要领导照顾,非要开大车,说这样能多干活。但事实上因为个子太矮的关系,在斯大林80驾驶室里,他坐着时看不见推土铲子,只能猫着腰站着开推土机。
刚上班的时候,师傅李长义见他个子小,也不看好他,后来在一次谈话中,才知道雷锋志气很大,是冲着1070万吨钢铁来的,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争强好胜的雷锋和师傅私下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师徒包教包学合同”,他每班都早来晚走,勤勤恳恳,虚心求教,一个多月就能单独驾车作业了。
推土机手冬天作业,最难的莫过于检修、清洗发动机。雷锋学会了检修就不让师傅动手了。他每次都争抢着钻到车盘底下,仰着身子打开检示器,再仔细清洗发动机,干完了从车盘底下爬出来,作业服都被汗水浸个透。
雷锋在洗煤车间一共工作了九个月零五天。当时车间规定:推土机作业班每周评一次生产标兵,每月评四次,连续三个月就是季度先进生产者。雷锋在推土机班只干了三个季度,却是三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那等于是几乎每周都要被评为生产标兵;雷锋还五次被评为车间红旗手以及职工夜校优秀兼职语文教员,出席了鞍钢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1959年夏天,鞍钢化工总厂决定在弓长岭矿山附近新建一座焦化厂,动员一些人到那里参加基本建设。弓长岭是大山沟,条件很差,没有宿舍,只好暂时住在几间破旧的土屋里,食堂也是临时用苇席搭建,用水更要跑两三里路去挑。深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影响的雷锋在动员会上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总厂让雷锋去了新建筑工地,因为那里不仅需要推土机手,更需要像他这样朝气蓬勃的青年骨干。
在一个寒冷的日子,见到水泥搅拌不匀,雷锋第一个光着脚跳下去,用身体搅拌,其他人受到感染也跟着跳到冰冷的水泥浆里搅拌起来。
雷锋在弓长岭矿焦化厂一共工作了四个月零十三天。雷锋热爱工作,以至一旦工作起来就不计时间,同事周玉凤说,每次交班,总要等他一二十分钟,甚至半个钟头才出车回来。尽管劳动超过了工时,可他还要仔细地把机车再检查一遍,把油添足,把检修用的工具一一清点,才不慌不忙地交班。
1959年11月14日,焦化厂专列拉进几车皮建焦炉急需的高标号水泥。夜间十点多钟,天气突变,风雨将至,当时把厂调度员陈兴禄急得直打转转,正在宿舍看书的雷锋,见到陈兴禄着急的样子就主动问有什么事,陈兴禄就把水泥的情况说了,这时黑云密布,已经下了豆粒大的雨点,在这紧急关头,雷锋马上将自己的被子拿出来去盖水泥,并动员全宿舍的职工抢运水泥。在雷锋的带领下,7200多袋水泥安全转运,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
1959年12月22日,雷锋正在努力要求参军。他穿着皮夹克、皮鞋,这时候的他,是鞍钢的一个先进青年。
作为在一个不错的工作单位里的年轻人,雷锋也赶潮流,他平生最大的几笔消费,都是在鞍钢时期。
在化工总厂洗煤车间时,雷锋上下班总是穿着一套工厂发的劳动服和大头鞋,业余时间也还是这种打扮,同事们都劝他去买件流行的皮夹克,雷锋刚开始不同意,后来在几个女老乡的再三鼓动下,雷锋终于去商场里购置了平生最豪华的一整套新衣:一件棕黑色的天津公私合营华光皮件厂出品的“光荣花”牌皮夹克,定价44元人民币,一条深蓝色的料子裤,一双黑色皮鞋,还买了一瓶“友谊牌”雪花膏。在宿舍里,雷锋一穿上新衣服,形象大变,同事们赞不绝口,都说“现代化的工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后来同事们却很少再见到雷锋穿他的新衣服,只穿过一次皮鞋和工友们去跳舞。雷锋在老乡的教导下也学会了跳舞,当时中苏两国关系很好,中国不少东西都学苏联,跳舞就是其中的业余活动。
雷锋很少穿皮夹克,有一次大家问他为什么不穿了,开始他推说是穿着不自然,不舒服,后来见瞒不过,就拿出了一封信。原来,雷锋来鞍钢之后,仍向望城县委的领导写信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就在雷锋买回新衣服不久,曾收到县里领导的一封信,说希望雷锋在伟大的工人阶级队伍中,艰苦奋斗,永不忘本,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真正的工人……这封信让雷锋的内心很不安,觉得自己从农场刚到钢铁厂没几个月,还在学徒期间,工作还谈不上任何贡献,就讲究起穿戴来,有点忘本了,于是就不再把皮夹克穿出来了。
雷锋当兵的秘密
雷锋参军的过程,颇费周折,因为他的身体条件达不到当兵的标准,于是花了很多心思,惊动了许多人,甚至连市委书记也知道了。用现在的话来说,雷锋是在“走后门”,但雷锋的“走后门”不是送礼,而是用他的热情和行动打动了部队。在这个过程中,雷锋的“苦难家史”与见缝插针地做诸如打扫卫生之类的杂事,以及他在鞍钢的突出表现,都赢得了部队领导的注意。
以勤快的态度做好打扫卫生这样不起眼的小事情,是雷锋非常重要、非常优良的品质。他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都是这样开始的,这也是他从16岁开始做勤务公务员工作时期养成的好习惯。
从小就有当兵理想的雷锋,在开始征兵宣传时就跑去报名了。为了成功,他每天都到当地武装部门打扫卫生、生炉子,也到征集站生炉子,给负责体检的医护人员打水。
1959年12月9日,雷锋写的激情洋溢的文章《我决心应召》还发表在弓长岭矿的《矿报》上。跟以前一样,雷锋通过发表文章来让上级知道自己的决心。
但是,第二天,也就是12月10日,兵役局和接兵部队在第一轮目测时就把身材矮小的雷锋“淘汰”了,这让雷锋好不沮丧。当满载具备体检资格的应征青年的解放牌汽车开动时,不死心的雷锋就紧跟车尾追上去,硬是爬上了汽车,到了体检站。
体检站设在辽阳小屯的一座小学校内。雷锋作为体检编外人员,心情很是低落。等待体检的人,有的结伴上街游玩,有的三五成群闲谈,只有雷锋拿起笤帚扫院子,挨个扫作为临时宿舍的教室。几近绝望的雷锋见到接新兵的团军务参谋戴明章,甚至拉着他的衣襟,苦苦哀求,要他批准自己参军。
体检结束了,雷锋不合格。
雷锋的个子不够高,体重还不够55公斤。体检时,当年的鞍钢弓长岭矿焦化厂总务股长陈日东就站在雷锋旁边,对那个场景记忆犹新,“检查身高时雷锋把身子挺了又挺,还踮起脚来,才1。54米,量体重54公斤。给他体检的是个老医生,摘下花镜说,‘雷锋,你的身长、体重都不合格。’雷锋回答,‘这两天感冒,今早到现在还未吃饭。’当时我还在旁边说,‘小雷,说话要实事求是。今天早晨我们不都是吃了两个酥火烧、一碗酸菜吗……’”
雷锋一句天真的话逗乐了体检医生伍哲明。他笑着对雷锋说,“你肚子好大呀!一顿饭能吃两斤。”雷锋却十分认真地回答,“医生,我真的很能吃。”伍哲明被他磨的没有办法。
体检后,雷锋又几次去找辽阳市武装部的政委余新元和戴明章,对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