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冷和:中美世纪之惑 >

第5部分

冷和:中美世纪之惑-第5部分

小说: 冷和:中美世纪之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局的最佳之道。     
    


2001中美撞机事件危机结束 中美双赢

    从危机处理的角度去看,这次中美撞机事件如此结局,双方都各有收获,应属双赢。     
    僵持11天的中美撞机危机,在4月11日终于获得解决,在此事件中被扣留的24名美国机员也赶在4月13日耶稣受难日之前,返抵美国。     
    从国际危机处理的角度去看,这场危机如此收尾,其实是一种双赢的结局,因为4月1日发生的这次撞机事件,对于被布什界定为“非战略伙伴关系”而是“竞争对手关系”的中美近程关系而言,是一次具考验性的意外事件。     
    事件发生后,出事的那架美国侦察机迫降在海南岛的陵水军用机场,机上24名机员遭中国当局扣留协助调查。因此,美国方面的危机处理目标是:促使中国当局放人、放机。     
    对中国当局而言,这次撞机事件中,中国损失了一架歼8型战斗机和该机驾驶员王伟,况且,美军的侦察飞行早已让中国“不爽”,再加上当时那架美军EP3型军机是在中国认定为领空的距海岸线70海里的上空飞行。因此,中国当局一直坚持美国要为此事道歉,才肯放人、放机。     
    耶稣受难日前放人     
    4月11日,中美双方先达成“放人”的协议,并决定在4月18日开始举行会议,谈判:1。放机2。美国赔偿3。今后美军是否继续在中国沿海进行侦察飞行等待续性问题。事实上已适时地解除此事件的爆炸性信管,缓和局面,再进一步解除危机。我们可以这么说,24名美军人员一旦获释,此危机已解决了一半。因此,中国外长唐家璇在4月11日所言“这个事件还没有完全解决”,虽然也属实,但至少此事件的后遗性谈判,不再引人注意。     
    从时机上来说,在4月13日耶稣受难日前“放人”是个好决定,因为,大半为基督徒的美国人都会在4月13日纪念耶稣受难,届时如果那24名机员未获释,全美国的各个基督教、天主教堂在举行纪念仪式时,难免号召教徒为“受难”中的24人祈祷。若如此,此事件的阴影将进入每一个教徒心中。那时候,中国将蒙受极大的“形象”损失。因此,信奉无神论的北京当局,此时能考虑这种时机因素,倒也是一大改变。     
    从得失的观念去看,笔者认为此事的解决是一种双赢结局,因为:     
    从中国的角度去看,继1999年驻南斯拉夫使馆遭美军“误炸”之后,中国民众的民族情绪和反美情绪一触即发。这次撞机事件又被民间及官方媒体定位为“美军侦察机无理侵入中国领空,在飞行中刻意突然左转以致撞上中国军机,并导致王伟迄今生死不明”,因此,中国方面希望能促使美国:一、道歉;二、保证不再对中国进行侦察;     
    对美国来说,既然机员和飞机都已落入中国当局手中,反制筹码不多,但基于美国的利益又不能道歉,因此,美国谈判的底牌是:坚决不道歉,但设法先使24名美军获释,必要的时候,那架飞机可以不要,但是24名机员一定要获释。毕竟,从美国民众的观点去看,人命关天,生命无价,24名美军成了布什是否能处理外交危机的指标。     
    遣词用字上各说各话     
    因此,中美双方在这11天当中,谈判解决危机的议程也就围绕在“道歉”、“先放人”的焦点上。     
    从4月11日的解决方案中,中美双方在上述两个焦点议题中,都“各取所需”,也都各有小赢,譬如:     
    在道歉的用语上,双方从周恩来当年处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时,在遣词用字上“各说各话”的做法得到灵感,从中英文的语意差异中找到出路。     
    因此,美国方面,从4月8日之后,从布什总统到鲍威尔国务卿,都把用语从“遗憾”(regret)改为“抱歉”(sorry),甚至两者同时用,但是,就是不肯进一步用“道歉”(apology)。     
    在4月11日,美国大使普里赫代表美国政府致交给中国政府的正式照会中,美国进一步总结这两个用词。在照会中,布什总统和鲍威尔国务卿对中国失去一架飞机及驾驶员表达“十分惋惜”,并向中国人民及王伟家属表示“非常抱歉”(very sorry)。在此照会中,美国又表示,“虽然事情真相仍未明朗”,但是,对于已受损的美军侦察机,未经“口头同意”在中国机场迫降,美国政府也表示“非常抱歉”(very sorry)。     
    因此,从中国的立场来看,虽然美国仍不肯“道歉”,但是,两次“非常抱歉”,其实离“正式道歉”不远,可以接受。     
    当然,对美国来说,虽然有许多美国舆论批评布什既然要如此,何不一开始就那么说,何必拖那么久?其实,即使说抱歉,对美国的法律文化而言,已经很难,譬如,美国的保险公司往往会告诉投保的驾驶人,若遇车祸,即使错在自己,也不能向对方说抱歉,只需把当时状况记录下来,让保险公司处理。因此,布什政府不得不说抱歉,对美国政府而言,已让了一大步。这也难怪,4月11日,中方表示要“放人”之后,布什在早上8时25分发表声明时,语气低调,使得一名美国电视记者不禁说:“他的语气和4月2日坚决要中国放人语气已经完全不同。”     
    在此事件的解决过程中,美国要回其机员,又未真正道歉,至于今后是否还会继续侦察中国,还在谈判中,已“小赢”,那么中国方面又赢在何处呢?     
    中国获机如获至宝     
    从中国观点来看,虽然失了一架战机,失去一名驾驶员,但是,中国的“赢”在于:     
    一、过去中国一直想获取美国及西方的高科技飞机侦察科技,却不得其门而入,如今,凭空掉下来这么一架科技先进的高科技侦察机,对中国而言如获至宝。虽然,该机上的美军可能在迫降前已把机上的软件资料毁掉,但是,硬体设备已使中国军方可以破解美军对中国侦测的机密,这些设备若全被中国军方破解,至少可以使中国军事科技进步五年。     
    二、中国国家主席正在中美洲六国访问,而中美洲国家一向具反美情绪,此时此刻,眼看中国对美国采强硬姿态,又获美国低头,大大提高中国在中美洲各国的声望,因此,在外交上,中国已有斩获;     
    三、24名美军滞留在中国时间若拖久,对中国并不利,譬如,若有任何一名美军在健康上出了差错,中国当局就背了罪名。因此,不如先放人,再谈其他问题,何况中国只想要“机”,不想要“人”。     
    因此,若从危机处理的角度去看,这次中美两国撞机事件如此结局,双方都各有收获,应属双赢。至于两国因此撞机事件所产生的其它影响,笔者随后会逐一为读者们深入分析。     
    


2001中美撞机事件布什政府为何过河拆桥?

    4月12日,24名被中国扣留的美国侦察机机组人员刚从关岛转搭美国空军飞机抵达夏威夷,美国总统布什立即发表谈话。除了欢迎这24名机员回国,并称这些人为美国的英雄,布什在此声明中对中国改持强硬语气,批评中国“11天不让我们的机员回国,不符合两国所希望存在的关系”,并表示要命令参与4月18日谈判的美国官员向中国提出尖锐的问题。     
    在布什发表上述强硬谈话的翌日,即4月13日,在中美双方就释放美军人员问题进行谈判过程中被布什下令保持沉默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却召开记者会,强烈指责中方战机飞行员王伟是此次撞机事件的祸首,因为王伟在跟踪那架美军侦察机时,距离太近。拉姆斯菲尔德在记者会中甚至播放一段录像带,证明王伟过去跟踪美军飞机过近的情况;他并称,美军侦察机在紧急降落陵水机场前,曾以国际规定,呼叫了may day共25到30次。(但是根据该机驾驶员奥斯本表示,他只呼叫了约15次到20次)。拉姆斯菲尔德的主要论点是:在撞机前,那架美军侦察机是以自动驾驶状态,定速、定方向的状况飞行。他并表示,螺旋架桨飞机不能进行急转弯,因此,中方宣称撞机是由于美军飞机急速左转而发生的谈话,并不正确。     
    从4月13日到15日,正在欧洲访问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接连发表评论,除了坚决表示美国并未就此撞机事件向中国道歉过之外,并表示:“我们不应被中国当局的宣传所愚弄,说他们得到了道歉。”鲍威尔甚至于暗示,如果中国当局继续这么说,他可能被迫考虑出售保留科技及敏感的武器给台湾。     
    中国的警告     
    对于美国政府在过去这几天一连串强硬的谈话,中国的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在4月14日终于发飙,她指责美国当局这一连串谈话是“无视事实,颠倒是非”,甚至“倒打一耙,试图推卸责任”。章启月甚至提出警告称,美方这种言论及态度,“既不利于中美关系发展,也不利于双方下一步谈判” 。    
    此外,就在中美双方要在4月18日就这次撞机事件进行谈判时,布什总统除了在4月12日表示美国不会停止在中国沿海进行侦察活动之外,美国国务院也在4月13日透过媒体表示,美国将在本周恢复在中国沿海的空中侦察行动。     
    换句说话,24名美军机员获释回美国之后,美国新政府似乎又对中国摆出强硬姿态。许多国际社会人士不禁要问,美国何以要做出这种小动作式的“过河拆桥”行动?     
    其实,从美国政府在其24名机员获释后,立即对中国展开一连串态度强硬的过河拆桥式谈话可以看出,这些动作全都在为4月18日开始的双边谈判作准备。     
    据美国副国务卿亚阿米蒂奇在4月13日接受美国公共电视台PBS名记者李尔专访时表示,4月18日,美国会派7到8名官员和中国官员谈判,这些官员由美国国防部为主,层级在“次长”级“Under…Secretary”。美国要带上会议桌的三个主要议题是:中国军机在跟踪美军侦察机时,为何“贴”得那么近?二、要回那架仍停在陵水机场的美军EP…3型侦察机;三、今后美军侦察机仍会继续进行侦察飞行,但希望能建立一种游戏规则,以期不再发生撞机事件。     
    既然由军方主导4月18日以后的谈判,当然得立即解开对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闭嘴”令,由他主导谈判。     
    对拉姆斯菲尔德来说,在坐上谈判桌之前,美国必须以“漫天要价”的方式,否认美国方面在此事件上的任何过失,并采“千错万错都是中国方面的错”的立场,以期制造对美国有利的谈判环境与大气候。     
    军方主导谈判     
    此外,美国政府希望借这次谈判,明确告诉中国当局,美国的侦察飞行绝不会中止。因为:一来在美国国家安全政策中,这种侦察飞行是重要的一环;二、世界各国都在国际空域进行类似侦察飞行,中国、日本都不断进行类似飞行活动,美国没有中断的理由。     
    因此,如果美国方面有证据证明“错”在中方,自然对谈判有利。除了能顺利要回飞机之外,也将能和中国政府扩大目前已存在的“中美军事海事咨商协定”机制,在中国空军军机跟踪美军侦察机的事件上,定出安全的游戏规则。     
    在4月18日开始的谈判中,中国方面也将由军方主导谈判。其谈判目标是:一、追究双方在此事件中的责任;二、美方对遇难的王伟家属进行赔偿;三、对中国失事的飞机给予赔偿;四、保证今后不再对中国沿海进行侦察飞行。     
    由于双方在谈判议题及基本假设上距离太远,因此,据各方预料,4月18日起的中美双方谈判,必然困难重重。美国方面在会议未开始之前,一反美国社会一向遵循的法则“在任何人未获判有罪之前,均属无罪”,理直气壮地声称错全在中方,其策略运用的考虑除了为美国制造有利气氛之外,也具“内销”作用:要在美国社会凝聚支持力量,好让他们在与中国谈判时无后顾之忧。     
    因此,从布什、鲍威尔到拉姆斯菲尔德等人近乎“过河拆桥”的谈话,可以看出美国政府要在4月18日的谈判展开之前,先就撞机事件“吓唬”一番,并非没有目的,完全是为谈判作事先准备的动作,只是这种动作,度“小”了一点。    
    


2001中美撞机事件撞机事件中为何无一国出来支持美国?

    在这次中美撞机事件中,无一国站出来为美国撑腰,各国宁可保持观望,保持沉默。本文分析其中原因。     
    从4月1日中美发生军机互撞的意外事件迄今,全球舆论及各国政府,尤其是一些被美国视为盟友的政府如日本、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在此事件上的态度,可以说是“冷处理”,并未支持美国,大都采袖手旁观态度。     
    以欧洲为例:此撞机事件发生后,西欧的媒体及政府几乎都基于人道考虑,呼吁中国政府先放人,并且依据国际法进行谈判,对于中国扣留24名美国机员及那架侦察机的行动,美国在欧洲的盟国不见得支持,但也不支持布什政府的“牛仔作风”,欧洲许多媒体甚至批评布什在处理此事件初期暴露了他暴躁好斗及不成熟的个性。     
    在全球媒体报道那24名美国机员获释前后的新闻中,几乎都用正面角度报道这24人在海南所受的待遇,只有英国《每日电讯报》在4月14日报道此新闻时称,24名美军曾遭中国当局“虐待”,因为这些机员在降落后不久曾遭中国官员长时间侦讯,睡眠时间因而减少。但是,那位美军机长奥斯本在抵达美国本土后告诉记者们的话是说,中国当局对他们很有礼貌,伙食也很好,很尊重他们,惟一“不愉快”的地方是侦讯他们的时间过长,但从未对他们有肉体上的虐待。因此,美国媒体无一家用“虐待”一词来形容这24个人在海南的遭遇。     
    最紧张的是日本政府     
    在亚洲方面,各国政府大多对此事件保持中立或沉默立场,许多媒体,譬如日本及南韩媒体,则希望中美双方的冲突不要扩大,以免亚洲各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