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015易鼎 作者:荆柯守(起点vip2012-06-20完结) >

第230部分

015易鼎 作者:荆柯守(起点vip2012-06-20完结)-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翰林院后,又设昭文殿、崇政殿、资政殿。
  崇政殿,就是专门给皇帝讲读经文的经筵官。
  昭文殿,就是监修国史之处。
  资政殿实际上才是现在秘文阁候补,以后一般人就很难直入中枢了,这也是防范和规矩的道理。
  事实上,王弘毅想起了某人的侍从室。
  侍从室和现在的秘文阁是一样,是培养亲信场所,统治机构的核心。
  可是这种培养方法,往往使人只要抓住机会,就可以绕过重重体制而直达核心,造成的破坏不用说。
  因此在早期培养“嫡系”还有些用处,现在官制已经森严,价值已经不大,可以取消新人直入秘文阁的规矩,以后这处非数十年积官和考察不得进。
  这就基本上断绝了后患。
  刘常青自是明白这点,心知以后新人要进入此处,难上登天,就算是自己,想再次进入,非积官十几年不可。
  正在整理文书时,有内侍进门,高喊:“刘常青刘大人可在此处?”
  旁人都抬头,愕然看去。
  刘常青连忙将文书放于一边,站起身,向来人拱手:“下官正是刘常青。”
  “刘大人,国公宣你去觐见,你这便跟奴婢走吧!”
  闻听是主公宣见,刘常青不敢怠慢,向同僚交代了几句,就跟在内侍后面,匆匆向后面走去。
  王弘毅的书房离此并不远,这时,空旷的走廊前几乎没有人。
  浓密的雨点落下,不远处湖泊水晕圈儿密密麻麻,沿途的侍卫明显多起来,一个个挺立着,本有些紧张的刘常青,额头上隐隐见汗。
  “就是这里了,请刘大人先在这里等候片刻,奴婢这便进去向国公回禀。”这内宦尖声说着。
  “启禀主上,刘大人已被奴婢带过来了。”
  “让他进来吧。”王弘毅批阅着奏章,连头也没有抬起来。
  “是,主上。”得到王弘毅的命令,内侍转过身,请刘常青进去。
  刘常青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自己的衣冠,进了书房,内侍将门从外面关上,退到了十米之外。
  书房内布置的很雅致,家具不多,只一张书案,一把座椅,一个书架,以及远处点着的香炉和一盆冰块。
  外面虽炎热,进到书房内,却只觉得迎面凉风阵阵,很是清爽。
  “臣刘常青,见过主公。”根本没敢直视书案后坐着的那人,刘常青一见来,就恭恭敬敬的跪倒行礼。
  “起来吧!”王弘毅又抽出一份,说了句,也没有多理会。
  “谢主公。”刘常青起身后,垂首站立,瞟一眼伏案看信的王弘毅,就不敢多看,静心等待着。
  片刻后,处理完了一份,王弘毅才目视这人。
  这是个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人,方脸细眉,留着八字髭须,穿着八品官袍稳稳站着,顶上有着白色气运,还有着红色的本命气。
  端详着这人,王弘毅微笑开口:“张卿在大殿上所说事,你可听说了?”
  “启禀主公,臣已听说了。”
  “你在秘文阁,已有一年半之久了,对你孤有些印象,知道你是勤恳实干的人,这样人,正是孤所需要。”王弘毅平静的说着。
  听到主公这样说,刘常青伏身说着:“主公简拔于臣,臣只是尽本分,不敢受主公夸奖。”
  对这话没有多理会,王弘毅盯着他,继续说:“孤让人去西蜀之地做一县令,你可愿意?”
  “臣愿意。”刘常青认真答道。
  “不怕那里民风彪悍?”
  “臣不以为惧。”
  “好!”王弘毅满意的点点头,将一道喻令递交给他:“在你去西蜀担任县令前,孤先派你一个任务,将这道喻令送交到平蛮将军丁虎臣手中,去他那里宣喻令,你可愿意?”
  “臣万死不辞。”刘常青说着。
  “死不用,西益州已经清理了大半,已是太平,但是恢复民生重建郡县,自然很繁重,你去那里体察民情,磨练阅历,对你以后会有些用处。”
  “除了喻令,还有一封密信,你必须日夜赶路,风餐露宿是必须,不过在你就任前,孤已给你备好了车辆、侍从、副使,一会你便启程去吧!”
  这密信是交给丁虎臣,王弘毅认为,官可以含糊以显神秘,但是王之道,就是口含天宪,一字一句都是法。
  以力显法才是王道,所以他在发出的律令,都简单明了,一字不易,当然,对违反者也毫不犹豫处置。
  密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直接喻令丁虎臣:“师可失,将不可失,八旗英雄,必善终也!”
  意思就是,上三旗的人消耗掉,这是政策,但是中上层,特别是上层不可有失,这些“英雄”必须基本上平安回去,王弘毅为这些人加官晋爵。
  实际上就是消耗的十之八九,再召回加官就是了,和历史上相比,前面一模一样,就是结果不一样。
  大凡政治和历史,一旦消磨了这类人的兵权,往往是下狱处死,在王弘毅看来,这就是典型的短视。
  国家还吝啬这点爵田?
  有了前车之鉴,谁不怕?
  道理都是一样,这样搞了,就算不得已投靠和合作,一有机会,都是养贼自重,明朝中后期,哪个关将不这样,满人就是养出来。
  这种八旗制度的核心,实际上有二个核心,第一就是以夷灭夷打内战,死一个就少一个,就算有八旗获胜,其族也只剩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就再也没有机会翻天了,以少数族驱使这法,还可得天下,以大民族驱少数族,就绝无后患了。
  第二就是善终。
  国家这点爵田有多少,就一个名号,一点田产,新开几个县就可以赏赐全国,何必弄的人人自危。
  八旗打光了,事实上对国家就没有威胁了,那就个个高官厚俸,子孙繁衍,才能使以后的外族英雄一看,为朝廷办事,不怕没有好结果,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过河拆桥实是可笑。
  “臣遵旨。”刘常青谢恩,退下。
  半日后,一辆马车,在众侍从的保护下,出得襄阳城,先走水路,经东蜀,赶赴西蜀之地。
  快马加鞭,二十天后才到达平蛮将军的治所,丁虎臣受命接旨,又读了密信,明白了主公的意思。
  旨意已宣读完毕,丁虎臣也明白了主公的意思。
  刘常青阅读后,就不再是上使,成了县令,丁虎臣向随军百户说着:“请回禀主公,主公的意思,臣已明白。”
  当月,丁虎臣召上三旗,使全族出兵,领兵一万二,由云南之地扑向交州。


第一百八十章 使汝英雄必善终(下)
  垂正十六年九月十五日
  吴蜀争锋有三个月时间,在这三个月时间里,双方各有损失。
  可时间推移,火器的廉价使用,以及长期的后勤压力,让吴楚两军开始有着难以承担的感觉。
  吴王行宫。卧室
  突然之间,吴王魏越猛坐了起来,眼睛睁的大大,心中混茫一片,片刻后,才清醒过来,发觉自己还在床上,一摸身上,都是冷汗。
  却是从噩梦中惊醒,梦里,他败于王弘毅后,不仅全军覆没,更是身死异乡。这梦做的真实,让他醒来后,还是后怕。
  “来人孤要沐浴!”冲着外面喊了一声,魏越整个人平躺了下来。
  华丽宽敞的床榻上,只有他一个人。
  往日还会召来一两个美丽侍女陪寝,不过这两日,几乎夜夜噩梦,昨天他刚刚失手掐死一个,今日索性不召人侍寝了。
  毕竟掐死侍女的事,并不是光彩的事。
  有了动静,几个守夜宫女忙不迭地过来侍候,听到命令后,就去准备洗澡水。
  片刻后,大大的冒着热气的木桶被抬进外间。
  “王上,已经备好热水了。”一个侍女走到卧房门口,柔声禀告的说着。
  “恩。”轻轻哼了一声,魏越只着里衣,赤足从里面走出来。
  几个年轻美貌的侍女动作轻柔的服侍着他脱下衣服,魏越跨进了巨大木桶中,在飘洒着宁神药草的热水中,缓缓的闭上眼睛,舒服的叹息一声。
  “你们先下去吧,本王不让你们进来,就在外面先侯着。”
  “诺。”背后轻柔擦拭着的小手一顿,几个侍女顺从的退了出去,将门虚掩上。
  靠在木桶的边沿,魏越闭着眼睛,回想着这两日来的噩梦。
  因为见识过不少江湖术士,帐下也有着修士辅佐,魏越是明白一些冥冥中的事。
  连着几夜里做的梦,让他有一种不安。
  在热水里泡着,紧绷着的肌肉,缓缓放松下来,心里却始终有了个心结。
  “敬天命还要尽人事,不然要人做什么呢?”魏越这样想着,半个时辰后,几个宫女或跪或站忙不迭地给魏越着衣。
  更衣后,步出了所住的房间。
  “按昨日的菜色,给本王将饭食送到书房去。本王今日在前面用早膳。”转身,对着跟出来的内侍吩咐,魏越就起步向前面走去。
  吴王在江陵的住处,是一座很大的私宅,原是郑平原的庄园,奉上江陵的同时,也将位于江陵郡城的这处庄园一并奉上,因为修缮的很雅致宽敞,入主江陵后,吴王一众心腹住进了这里。
  最后面是他的住所,戒备森严,中间位置,是办公的地方,再前面,是心腹及幕僚们的住处。
  刚走出自己的院落,已备好了乘舆,却被魏越挥手拒绝:“本王今日便不乘舆了。”
  这两日他喜怒不定,就算是他的心腹,也不敢在这时候吭声,于是只是命人在后面远远的抬着乘舆跟着,同时几个亲兵跟在左右,隐隐呈保护姿态。
  大书房外面是极大的房间,有着数张桌案,是幕僚的地方。
  再向里走是一间小书房,布置的精致典雅,这里就是吴王的书房。
  在宫中自然不会是这格局,眼下正是两军持久战时,为防延误战机,自是少不得无视了宫中的一些规矩。
  这时已是上午八时,幕僚、文吏,各自忙碌着。
  忽有人在外面喊:“吴王殿下到——”
  众人顿时伏倒在地,口中呼着:“拜见王上,千岁千岁千千岁!”
  一人从外面走进来,身上穿着便服,看起来清爽,眉眼间却隐隐带着急色。
  “都起来吧。”魏越看着眼前的这些人,淡淡的说着。
  “谢主公!”众人这方小心翼翼的站起身,却不敢多说一句。
  扫视众人一眼,魏越进了里面。
  不一会,有内侍出来宣:“葛存义葛大人,主上宣您进去回话,随奴婢走吧!”
  葛存义的文吏身为正六品官员,在中枢受到一些用职,平日里经常会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被魏越召见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因此并不十分慌张,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跟随着内侍进去。
  大书房和小书房之间,是有着一条直直的走廊相连,走廊上,十几个亲兵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内侍在前面引领着,没有吭声,短暂的沉默后,内侍在小书房门外,向着里面的人回禀着。
  很快里面传来声音:“让他进来。”
  “葛大人,进去吧。”内侍笑眯眯说着。
  朝对方一拱手,葛存义推门而入。
  “臣,葛存义,见过主公。”身为臣子,时刻守着礼节,就算刚才已经行过一次礼了,被单独召见后,葛存义还是再次行了跪拜礼。
  “葛卿,本王这次召见你,是问你一件事。”魏越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的度步,显然心情不是很好:“随你上次一同回转金陵的钱少明,你可有他的消息?”
  虽然钱少明是个小人物,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音讯传回,又恰逢这时,魏越难得的在意起来。
  没想到吴王特意召见他,竟是过问如此一个小人物,葛存义额头顿时冒汗了。
  他哪里想过要去关注一个江湖术士,不过是一介布衣,又没什么出身和才学,只是用着所谓的望气来糊弄上位者的下溅之人罢了,吴王为何突然问起此人?
  想到这里,葛存义如实答:“启禀主公,钱少明此人自从下船后,就未曾再与臣联系过。”
  “这样说,他并未与你一同搭船回来了?”魏越的眉头皱的越发紧了。
  沉默片刻后,挥手令葛存义下去。
  过了一会,内侍再次出来,来至外面的大书房。
  不过,这一次,他却是来叫别人。
  “程御史,原来你在这里,省了奴婢去跑了,主上叫您进去回话呢,随奴婢走吧。”刚从外面进来,正打算请求觐见的程御史,一听这话,立刻跟上去。
  这御史,并非是御史台的官职,而是“绣衣御史”
  衣绣衣,持节虎符,用军法,“绣衣御史”,实际上就是情报组织,和十三司的性质是一模一样。
  依旧是走过走廊,面对着手掌大权的“绣衣御史”,内侍在中途说了几句话,隐晦的提醒着,吴王殿下心情不好着,让对方小心应对。
  程御史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却也没有冷落,这宦官,虽无实权,却是得罪不得。
  在得到吴王准许后,程御史迈步入内,伏地叩首:“见过主公。”
  “爱卿,免礼,平身。”魏越语气已比刚才缓和许多,温和的说着。
  “谢主公。”
  “爱卿来的如此迅速,可是有事来见本王?”
  程御史和绣衣组织,在吴地是算庞大,但是在荆州,却还是新兴。
  “启禀主公,臣是接到了一个紧急情报,速来禀报主公。”程御史向上拱手说着。
  “哦?”魏越脸色不变,眼睛却眯起来:“是何情报?”
  “诺。”
  程御史便将他刚刚得到的消息,一五一十的与魏越说了。
  “主公,根据臣刺探消息,现在上庸、襄阳、南阳等郡,都已经编练成军,算上了蜀主带来的蜀兵,总兵力已达十万以上,现在都在加紧发下武具,有着集兵从陆路攻打江陵之势。”
  蜀军十万大军动员的事,动静绝不会小了,是无法隐瞒,实际上不久前就传到吴军耳中,现在只是肯定的描述。
  十万大军,绝非一万,这事对战局,有着几乎绝对性影响。
  魏越听罢,却反而不动声色,在房间里度步,这时,一阵风在院中吹起,隐隐约约有着秋寒了。
  在风声中,魏越打破了沉默:“这事反复查过了没有?”
  “这大事,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