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015易鼎 作者:荆柯守(起点vip2012-06-20完结) >

第315部分

015易鼎 作者:荆柯守(起点vip2012-06-20完结)-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四十八章 召集(上)
  海关,总衙门。
  宋涵端坐衙门大厅中,面前的案几上,摆着一叠帐册。
  这些帐册之上记录是九月五个海关的税金账目。
  海关几个主官,此刻坐在宋涵的下面。
  “九月份,五个海关总有二十五万七千两?”看着这些帐册之记录的五个海关一个月的总共数量,宋涵不禁略有些吃惊。
  要知,这时南方所有田税,一年也只有二百万两,每月也没有着这些数量。
  这五个海关不过才开了数月,税金是这样可观,就算宋家是大商人,也不由吃惊,难怪王上执意要建海关!
  单是一个月,五个海关就能向国库交纳二十五万两纹银,这长久下去,国库岂会因动兵而空虚?
  哪怕连年战事,也不会太紧张。
  虽楚军在这两年来平定了许多地方,实际上也没有把新征服的各郡县仓库搬空。
  将仓库搬空的话,各郡县元气大伤,而且搬空各郡县的粮钱,对王上名声无益。
  这些郡县,以后都是王上的领地,自不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可是战事所耗何处?
  这的确是令人头痛。
  现在,有着海关的收入做着后盾,想必王上会轻松许多。
  想到这里,宋涵露出微笑。
  “诸位辛苦了,九月账目整理出来,就将数目报送去金陵吧。”
  “还有,虽九月成绩不错,却不可因此怠慢,以后尽心才是。”宋涵向着几个主官说着:“这时你们万不可糊涂了。”
  虽这几人中,大部分是朝廷派来,不是自己心腹,但他们办事效率不错,宋涵是惜才之人,自是一番勉励和警告。
  开国时分,到处用钱,关系命脉,这时伸手,王上绝对不会吝啬杀戮。
  “下官明白不会辜负大人期望!”听宋涵一说,几个海关主官连忙应声说着。
  “入夜了,回家休息吧!”宋涵见几人都面带疲倦,于是开口说着。
  众人应诺离开。
  宋涵思索了一会,提笔写了一份记录。
  次日一早,就在流民的事情被送报去金陵的同时,这份海关的记录被交了上去。
  十三司衙门
  这处衙门不在皇城内,在别处,这是一个五进衙门。
  此刻到了十月,万木萧森,墙上密不透风的长青藤的叶片凋零。
  不知为什么,总感觉这衙门笼着瞑暗之色,门前一块空地,没有一个闲杂,显得空旷开阔,两个番子垂手侍立在门前,自然有着肃杀之气。
  蒋孝方进门,就见得甬道处,有着番子,个个公服肃立,手按佩刀。
  只听脚下靴声回音,更增寂静。
  到了里面,进了正厅,蒋孝方进了去,这时里面十个百户,都双手按膝而坐等候,一见到进来,立刻“啪”的站起来行礼。
  “罢了!”蒋孝方说着,上了去端座,扫过众人。
  十三司作王上暗谍,出手时必会锋利。
  不过这一次任务大规模调拨,还是少见!
  十三司衙门内的百户是正九品,官不高,权力很大。
  咳嗽了一下,蒋孝方说着:“这次任务你们都知道了,王上下旨,让我这个千户,专门调度这事,协助秘书阁的姚同姚大人召集南方僧正和道长,云集金陵。”
  “这些人的名单,经过一周,列出来了,你们就要领着名单,一一去邀请过来。”这话说的淡淡,扫过众人。
  实际上并非每个百户都清楚,不过按照纪律,自不会乱问,这时都应着:“是!”
  只见蒋孝方一身七品官服,却有着十三司标记,年三十,果是英姿清爽,这时说着:“尚小柒,你就跟着我,负责这金陵九郡吧!”
  “是!”这个百户很年轻,二十岁左右,尚小柒,千户蒋孝方向来器重,因此就管理本省,也是当然。
  尚小柒,现在已经是官身,正九品的百户,年纪轻轻,以后少不得有大把前途,在十三司百户里,算是新锐了。
  说话后,十人接了名单,都依次鱼贯而出。
  出了门,尚小柒跟着千户后面,一直思索着这件事,被风“呼”一吹,凉得一缩,才意识到天又阴了,略定定神,就有着番子迎了上来:“百户大人!”
  “跟我走!”尚小柒说着,翻身上了马,立刻雷厉风行。
  金陵的情况,身为十三司在总衙门供职的百户,尚小柒自十分清楚。
  修行门派在其中所起作用,尚小柒有所耳闻。
  为保道统、顺应天命,修行人不论亲疏,只看气运。
  这无可厚非,以着修行人之观点,一切凡尘富贵过眼云烟,朝代更替更人力难以阻挡,因此应天顺命,求取气运。
  但为求取气运,必要介入红尘,修行人不能直接干预,扶持势力、渗入道观寺院却是常有之事。
  世间皇权,本就与修行不合,再为利益,必定会有所冲突。
  哪怕是依附于的门派,在太平时,因土地、赋税,渐渐离心离德。
  想到这里,尚小柒不禁想到了自己家乡祭祀繁盛的情景,不禁摇摇头,暗叹:“难啊!”
  和他并排而行的是此次同来的是副百户许彪,身材魁梧彪悍。
  许彪和尚小柒平日里关系不错,行这一路,见尚小柒神情凝重,在想事情,许彪不禁将马又带近几分,低声问:“尚大人,在想些啥子呢?”
  尚小柒听到有人说话,抬头一看,是许彪,一笑:“在想这次任务。”
  就见许彪面现憨厚之笑,说:“此事我有些诧异,往常出去,都是事先能知晓内情,这次却是糊里糊涂。蒋大人不曾与你说起?”
  这里只有百户才知道,副百户就不知道了。
  尚小柒心下冷笑,却说着:“许大哥太看的起我了,有些事我也不清楚!”
  却没有直言到底是有说过,还是没有说起过。
  许彪闻言,知道套不出话来,不再多问。
  尚小柒十几岁时入了军队,两年就立了功,被路过的蒋孝方看中,吸收进了十三司,跟着还是百户的蒋孝方做事,并且的确有手段有才能,在蒋孝方的面前有些面子,也立过不少功劳。
  在蒋孝方晋为千户后,他一同晋了百户。
  现在是正经九品官员了,自是今非昔比。
  不到二十就是正九品,行事越发谨慎小心,让人叹息。
  在两位百户各怀心思时,前面有一骑匆匆过来。
  “尚百户,许百户,蒋大人让你二人过去。”尚小柒和许彪一听,自不敢耽搁,忙到了前面。
  千户蒋孝方在,陪着一辆马车,前后有着几个亲兵保护着,马车内坐着,正是这次主要负责此事的官员,来自秘书阁的正八品文官姚同。
  蒋孝方正七品官员,姚同正八品,但秘文阁向来特殊,即是姚同官阶低些,负责这事上,却是主事。
  身为协从官员,蒋孝方屈于副手,他向来为人谨慎,又对王上很熟悉,自是不会因此有什么不满。
  筹措此事,到弄出名单,蒋孝方十分配合,并未闹出不合。
  尚小柒和许彪到面前时,蒋孝方正与姚同在说话。
  见此情景,二人放缓了马速,翻身下马,等着蒋孝方与姚大人说完话,二人见礼。
  尚小柒行礼后:“大人,您找我们?”
  “你们来了。”看到尚小柒时,蒋孝方点了点头,说着:“给姚大人见礼。”
  两人都叩拜,姚同摆了摆手,说着:“你们都是官身,不必这样大礼,免了坏了规矩,让王上知道不好,起来吧!”
  按照规矩,官差三品才要拜,否则就是拱手躬身。
  当然,第一次拜见主官,不论官阶大小,都要拜,但姚同不是十三司的主官。
  “姚大人你主持这事,就是主官,这也当得,许彪,你先行一步,赶去前面,进行带路!”蒋孝方说着。
  “下官明白。”许彪令领而去。
  “姚大人,这就是具体干事的尚百户!”当只有尚小柒一人时,蒋孝方说着,意思很明白,这是自己心腹。
  尚小柒再次恭敬见礼,姚同笑了笑,说:“年轻有为啊!”
  又问着:“你需要多少时间?”
  “大人,这本省七十六人,只要二周时间,都可一一通知到,并且带到金陵,并且每家都有番子和小役盯着,不会有任何小动作隐瞒过去,当然,一些门户的确有些异术,单是番子和小役防备不住,我们也没有这样多人手,但有没有异动,还是能记录。”尚小柒回答的说着。
  “至于这些人到金陵,下官已经指定十二家旅店,到时候安排过去,具体如下……”尚小柒办事效率甚高,已初步安排了,听得姚同暗暗点头。
  姚同想了想,说着:“人手不够,可以和当地官府取得联系,这事不是绝密的事,本来就公开行事。”
  意思就是十三司总是隐秘习惯了,可这事不必隐秘。
  蒋孝方这时说着:“要知会当地官府支持,还需大人你出示秘文阁的命令。”
  姚同一挥手,说着:“这事当然,我来处理,秘文格会出公文,你们只要负责召集起来就是。”
  “有大人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蒋孝方说着,十三司终不是锦衣卫,许多权限受限。


第二百四十八章 召集(下)
  秋天的风在宫墙内吹着,带着凉意。
  阳光洒在下午,阁内明黄重幔掩映,书架错落有致,地上真正是金砖,实际上就是包着金皮,光可鉴人。
  御书房左右有着回廊过道,一重重都站着侍卫。
  里面有着少女,个个年纪都在十六七岁之间,穿着宫裙,云鬓青丝明眸皓齿,都有着七八分颜色,不过都穿着平底软鞋,脚步轻盈,伺候着。
  还有四个太监,个个垂手侍立。
  这种王家威严和气派,弥漫着其中,张攸之在下面坐着,后面的几个秘文阁的官员,就只有垂手站着。
  这读书人十年寒窗,几十年奋斗,获得的金玉满堂、起居八座,和这个帝王之福相比,都成了粪土了。
  正思着,忙收神看时,见王弘毅写完一笔御批。
  “诸位,孤欲出兵魏地,你觉得如何?”面对张攸之,王弘毅没多说废话,开门见山的直接说着。
  出兵魏地?
  听到王弘毅的话,张攸之还有几个官员,都是微微一怔。
  距樊流海出兵攻打豫州,现在已近三个月的时间,虽豫州大部分土地还都在魏王的控制下,但连续几个月的反击抵御,让魏军疲乏。
  这时率新锐,特别是精骑攻打,就的确能让魏军大受挫折,以此来看,王上一开始就是打的这主意?
  不过,此时樊流海还有着机会可以将魏军拖的更疲乏,现在就早早大军出动,真的合适么?
  豫州厮杀,基本上豫州这一年的粮收全部没有了,离着更大胜利只需再等一两月,现在要出兵豫州?
  虽心中疑惑,对于王弘毅的决定,这几人都思索了起来。
  自家主公一直英明决断,从容不迫,怎么会显出急躁?
  这其中自是有着原因,而这个原因,在几人的心中,几乎呼之欲出。
  “王上,臣觉得此事还需再考虑一番。豫州是大州,地域广阔,耕地众多,百姓不少,兵力很充沛,又有几年经营,此时虽樊将军攻伐魏军数月,致使魏军疲乏,可根基还在,没有完全瓦解,此时出兵,只怕会让我军多有折损……”张攸之组织了一下语言,说着。
  张攸之隐隐猜到了主公心急的原因,这必和胡入入侵脱不了干系!
  只不过作为常常随军的文臣,他还是要将自己考虑到的都说出来。
  至于决断,是主公的事。
  “恩。”看了一眼张攸之,王弘毅点了点头:“张卿说的不假,豫州还有些根基,但我们要看清楚,魏王许文会本是白身,威望不足,只要一次决战胜利,就可将其击溃,断没有拖延的道理。”
  正式立国久了,虽有失败但无损抵抗,可是许文会白手起家,威望和凝聚力不足,按照王弘毅的望气,就是看似烟云沸腾,却鼎印若有若无,只要一击,立刻崩解。
  “并且此时草原蛮夷,已悍然出兵中原,幽州和并州都在告急,再不加快速度,只怕幽并联成一片,成功会师,不仅翼州立刻抵抗不住,就连青州兖州都难以幸免,只怕能越过黄河,这样黄河天险就不可得了。”
  “并且再拖延下去,只怕豫州被攻打下来,连稳定时间不曾有,我们就要对抗草原蛮夷,现在时间已万分紧迫,只有孤御驾亲征了。”
  要是草原不提前两年行动,王弘毅必可从容统一中原,北上而战。
  现在情形和前一世大不相同,很多情况有了改变,草原出兵比前世早了两年,不早早准备,那等对方势大,就算能抵御,只怕中原浩劫,甚至可能有南宋之忧。
  为此王弘毅不得不加快步伐。
  王弘毅知道,这样加快速度,必会多些不必要的折损,冒些不必要的风险,但相比拖延的后果,王弘毅觉得这种决断已最好了。
  张攸之听了,觉得有些道理。
  王弘毅继承老帅的根基,虽非常小,却文武都有,一转眼,就是垂正十八年秋了,整整八年时间。
  八年对政权来说,并不短暂,根基已经扎实了,这时亲征豫州,不敢说毫无风险,却也是堂堂之师,当下应着说着:“王上既有此意,秘文阁就会议出折子和方案,交给内阁。”
  以现在天下局面,这些时时收到情报的人,又何尝不清楚事情的严峻?
  草原胡人锋锐难敌,虽有阻挡却也难以持久,必须加快速度,哪怕仓促些,也必须加快统一速度。
  并且豫州情况,对己方大是有利,虽大军此时前去会有所折损,费些时日,胜负已分出来,也没有太过忧虑。
  “张卿,你说的不错,你下面就把孤御驾亲征的事先总结个折子,再交给内阁,你将事情安排妥当,再呈报给孤。”王弘毅神色肃穆,飞快吩咐说着。
  “诺!”张攸之答一声。
  说完这段话,王弘毅就回到后宫。
  现在后宫,有三子一女了,这大大有利皇族。
  第一就是去慈宁宫,拜见母后,说一下自己离开金陵的事,王太后是王弘毅的生母,自是没有什么可避着。
  虽王太后对儿子出征担忧,但是个有见识的女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