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015易鼎 作者:荆柯守(起点vip2012-06-20完结) >

第35部分

015易鼎 作者:荆柯守(起点vip2012-06-20完结)-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七章 抽薪之计(下)
  在他的眼中,远处一人,整个金黄之气聚而不散,现幢幡状,丝丝吉气自幢幡垂下,笼罩全身。
  王守田不由大惊,挥手让军队回营,自己却带着亲兵前去。
  在王守田成为了宣武校尉后,亲兵按制可变成二火,就是二十人或者二十一人。
  “主公?”看见王守田前来,樊流海警惕低语着。
  “没有关系,会会此人。”李承业说着。
  片刻,王守田到了人前,已经看的更清楚了,心中一凛。
  中间一人卓立,年纪非常轻,和自己差不多大,周围三人垂手侍立在他身后稍侧处,河风吹来,衣袂飘扬,猎猎作响。
  这中间一人,就近而看,幢幡吉气更加明显,内红外金,一根淡紫气的本命气冲出,这是王者之气。
  而周围三人,各自卓立,顶上云气浓郁,本命之气一扫而过,都是不凡。
  等看清楚了来人,心中“轰”了一声,一股不知道何来的怨愤,从身体里涌现出来,使他不由眸子闪过厉芒。
  这时,这年轻人上前一步,拱手为礼:“学生李承业,见过王知县!”
  语气甚恭。
  王守田听了这话,心中竟然浮起李承业当上蜀王后龙行虎步之姿,猛地抬头,一阵恍惚,心中杀机猛的浮现出来。
  但是只是一恍惚,王守田现在主魂毕竟强大,这就又收摄心神,沉声说着:“原来是李县令的公子……李公子,幸会,今日一见,果是人杰啊!”
  李承业微微一怔,大讶的说着:“原来王知县也听说过学生,真是荣幸之极。”
  又指着周围田地,恭敬的说着:“学生听得家父说起,说大人开良田,安流民,训兵甲,是难得的能吏,心中还有些不愤,今过来一看,真是大开眼界。”
  “良田数万亩,精兵五百众,这改换气象,一年时间都不到,真是让学生佩服的五体投体——何止能吏二字,就算社稷名臣,也不过如此。”说着,李承业深深的行礼,语气恳切,表情诚挚。
  若是王守田不知未来,不懂望气,也会相信。
  王守田凝神细看,见他说话时,幢幡微微转动,一股股波纹就附在话语上,虽然谈不上言出既法,但是却格外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使人不由心悦诚服。
  这波纹到了王守田的气中,使王守田的气甚至发生小小的波动,可见他的力量之大。
  这种情况并不稀罕,大凡手握重权者,都有此本事,但是按照正常情况,必须当到了郡级以上的官,而且还是主官,才有这气象。
  现在李承业的气运,红色透黄,显幢幡状,并且丝丝垂下,笼罩全身,这说明他根本不依靠官职和人望,单是一人气运,就可和集十万人的主官相比,这是何等可怖可畏?
  主官一旦失去了官位,气运就会丢失过半,可所谓成也官位,失也官位,依官而成事,这就是政治和组织的根基。
  而这种人,无论把他丢到哪里,都会脱颖而出,成为人群里的核心。
  想起前世的传言,王守田若有所思,这气运,就是天命和地龙之气,特别是地脉之气,集于他的身上,因此布衣都可比喻府君之威严,若再给他集了众,那就真的如龙得水了……
  一念于此,表情不露,笑的说着:“这只是父母官的本分,不值夸耀……李公子,这几位是?”
  虽然三人都有些面熟,都认识,但是毕竟十数年了,确定一下也好。
  李元显站起来说着:“大人,我是开明县兵曹司,见过大人!”
  一是从七品,一是九品,在本县就要跪拜,在外县躬身行礼就可。
  “原来是李大人。”王守田说着。
  李元显是李存义的弟弟,在李承业当上蜀王后,拜宗正卿和右翊大将军,不过此人才能不高,屡次战败,后来蜀和胡人争战,他也是大败,损失数万军。
  此人不足为惧,对李承业来说,李元显最大的好处就是坚决支持自己。
  王守田只默然几秒,扫过他,就又看向余下二位,问着:“这二位是?”
  “小人樊流海,只是公子的门客而已!”樊流海并不多说,一副谨慎小心的模样。
  王守田却心中一震。
  樊大将军,蜀中第一流的武将,兼有政治。
  “杂草不除,良苗不秀,乱暴不禁,善政不行……请主公混一六合,以济苍生!”这句话,就是眼前看似谨慎卑微的人说着,真是谨严庄重,深沉刚毅。
  只是前世,似乎没有记得现在就投奔李承业,历史,又起了新的变化。
  按捺住心中惊惧,甚至难以控制的一丝丝嫉妒,只见此人顶上云气,一根金中带青的本命气挺立着。
  不仅仅如此,按照正常情况,他并无官职,再怎么样有格局,也没有多少气运,可是此时,虽然不多,浓郁一团,就不比王守田现在差上多少。
  这就是天运赐予。
  “小人周竹,蒙公子赏识,作些文书而已。”周竹也上前说着,很简单。
  周竹,蜀王三大谋士之一,后由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在与秦王作战时,病死军中,却没有看见日后惨剧。
  这些人才,已经集于李承业的身边了吗?
  真是不可思议,毕竟李存义才是县令,李承业现在无官无职。
  王守田就算三世为人,也感觉心里一片悲凉,苦涩和嫉妒丝丝生起,在心中翻滚,上天何其偏爱啊!
  不过想到刘邦,在乡下时,就有宰相萧何,大将樊哙、曹参、吕泽等人陪着他在乡下偷鸡摸狗,王守田渐渐平息了心情。
  这等天璜贵胄,实是不可比喻,不过人道之事,在于集众,再怎么样天命和地龙,也只是锦上添花,代替不了主干。
  气聚不散,现幢幡状,内红外金,这又如何?
  若我能集十万众,也有此相。
  王守田笑了,语气平静,叹着:“真多是豪杰啊!”
  又对着李承业说着:“李公子来此,不如进城一述,如何?”
  李承业苦笑,深深行礼:“学生出游,只为仰慕大人功绩,今日一见,三生有幸,只是父母在,不远游,这时天色不早,家父惦记,却要早早返城,大人邀请,只能推辞,实是惶恐,望大人恕之,以后学生出仕,必早晚请教。”
  这话说的还是恳切。
  王守田点头笑着:“李公子仁孝,我就不敢久留了,公子神态风流,气度不凡,让人一见就难忘,以后有机会,必煮茶深谈。”
  众人行礼,然后告辞,见他们离开,王守田握紧了剑柄,心中迟疑不定。
  这时,潜龙不过数人,可所谓白龙鱼服,要杀,只要派三十骑,必可杀之。
  但是,这事也隐瞒不了人,一镇不过四县一府,县令已经是重臣,若是给人知道他无故杀重臣嫡子,只怕众臣立刻将自己视为纣王之流,再也没有机会获得支持,连节度使都当不到,更加不要说挽回神洲气数了。
  一波波杀意,从心中流出,片刻,王守田苦苦一笑。
  人在世上,哪有肆无忌惮的事?
  就算当到人道至尊,还是有无数事,不能任性。
  只是这次见到李承业,王守田的心里,对人才更加迫切了起来。
  去年就想着了贺益,目前此人,应该还在乡族之中当土豪,此人前世也当到了一府之将,命格气数应该很高。
  只是去年,还不是一县之主,觉得招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没有去。
  现在命格突破,气运凝聚,也许是招募这人的时候了。
  贺益有勇将之才,以力战骁勇著称,有马有甲,能力杀百人,就算不如张飞,也是稍逊一些的勇将。
  这人破阵陷阵,大可用之。
  樊流海是大将大帅之才。
  若是各率五百兵对峙,贺益可破之。
  若是各率五千五万的话,现在贺益、何五郎、柴嘉、贺仲、张毅等人,全部加起来,都未必是樊流海的对手。
  “哼,朱元璋是何等气数和天命,但是在郭子兴军中,也无法伸展手脚,还有入狱之祸,只得半路出奔,才有机会。”
  明史,朱元璋投奔郭子兴,虽然早期受到赏识,但是随着锋芒露出,他就越来越受到猜忌,后来不得不事实上出奔,自己拉队伍,才算是青云直上,奠定了王业。
  “可见天命地气也有局限,我最怕的,还是你们跑路啊,那时就潜龙入海,不能制服了,也许我应该向大帅进言,让他进仕在我的左右?以就近监督和制约?”王守田皱着眉,如此想着。
  人道不是仙道,不是神道,无论什么命格,不能集众,不掌大权,就不显大能。
  除非有着歼星舰和母皇这类超越性的大杀器!
  王守田哑然失笑,心中拿定了主意,要行这“釜底抽薪”之计,使潜龙没有腾飞的云雨。


第二十八章 素儿表妹(上)
  时间推前,且说救人那日,王氏歇息的很晚,还在寻思着。
  这水中救起个人来,事情论起来,说大不大,说小,却也绝非是小事情,从古到今,救人不成,反落一身是非的事,也不是没有。
  若是从前王家落魄无依的光景,王氏未必会多事,现在却不同了,自家儿子有了出息,日趋破落的王家,也重振了起来,她这个当娘的,自然也就底气足了。
  救人一命,胜在七级浮屠,她又非是那铁石心肠,遇到落难,如果有余力,拉一把手,自然也是顺手的事。
  幸是活了,又是个小姐,虽说是二娘所生,这个小姑娘,却看着是个规矩灵秀,长的非常可爱,让人怜惜。
  白日里,乡里一群妇人,口里称她是善心积德行善,她听了,也很是欢喜。
  这事情过后,王氏心里却多少有些后怕来。
  窗外月色正明,寝房内,王氏躺在塌上,翻来覆去,心里总觉得有些不踏实。
  这种天灾人祸的时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说不定就惹上大祸,从前她就是守着这样的规矩,才让王家在没了男人主家后,还能勉强度日。
  现在,儿子有了出息,她到底不如从前那般谨慎小心。
  暗暗叹息着,她有些自责:“虽是救人的善事,却也该谨慎些才好,我儿正是搏前程之时,平日里,还是要低调些。”
  想到苏小姐提及的苏家船,王氏顿时有些算计。
  一夜无话,次日一早,家丁董二就被老夫人叫到了厅前。
  “昨日听苏小姐提及,她是随苏家船去江南,途中不小心落水,这里离江口不远,你且去打探一番,是否有那苏家船的消息。”老夫人稳稳的坐着,吩咐的说着。
  昨天就说了,但是出行当然不是立刻的事,今天又确定了这事。
  想到这里离江口有段距离,她又说着:“去徐管家那里领些路费,无论有无消息,天黑前回来报个消息。”
  “请老夫人放心,小的这就去打探。”老夫人交代的差事,董二自是马上应了。
  随后,就去老徐头那里领了些路费,就出了门,这且不提。
  再说厅堂这边,老夫人刚打发了董二出去,脚步声就由外而入。
  “婆婆。”赵婉在丫鬟的陪伴下,从外面走了进来,其实,她早就到了,只是见老夫人适才在交代事情,就在外面候着,没有贸然进来。
  此时事情毕了,赵婉这才入屋。
  “媳妇,苏小姐到底是客,又落水受了惊吓,这几日,你多陪陪她。”老夫人见媳妇进来,便笑眯眯的说着。
  这媳妇性格温婉,向来知尊卑进退,遇到事,却又不推托,这家中的权,却也没有旁落下去,对待下人毫不怯场。
  这点,让老夫人很是满意,这是家里平妻应该有的素质,不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最初,或许还因儿子娶了平妻,心中多少有了那一点点不悦,可和这赵婉相处久了,这一丝的芥蒂,也就没了,暗中赞许儿子的眼光。
  现在这苏小姐来历不明,媳妇去陪着,也探下底。
  婆婆吩咐下来的事情,赵婉自是不敢不应,她忙微微一笑,说着:“婆婆,媳妇知道了!”
  点点头,王氏问一旁的荷桂:“府中的乌骨鸡还有吧?”
  “回老夫人的话,还有十几只。”荷桂回答的说着:“最近又养了一批鸡崽。”
  “叫灶上常备着些鸡汤,我昨日见那苏小姐面相,的确是个富贵人,可这身体到底是刚受了寒,怕是要好好补上一补才成,这鸡汤可是大补,既然这府上有,就不能小家子气。”
  王氏的话,听到荷桂和赵婉耳中,却是不同的效果。
  荷桂自是没多想,这老夫人向来是个仁义,她只当是老夫人顾着面子,又发了善心。
  苏家小姐也的确看着是个讨喜的不是?
  可赵婉却心中却微微一惊。
  古代新媳妇入门,本就艰难,古代礼法,孝顺是大事。
  媳妇娶进门,在婆婆的管束下,一般来说,每日家务活中的苦活累活都是媳妇在干,还时常要忍受着婆婆的挑剔和责备。
  作媳妇的不能反驳,否则就是大不孝,除非后台硬的不得了,不然的话,婆婆健在,媳妇永无出头之日。
  因此才有“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说法。
  现在虽说遇上了一个仁义的婆婆,可这时不时的敲打,却也是少不得。
  毕竟,她是平妻,以后家中少不得迎来大妇,下面也少不了一些妾室,婆婆是绝容不得自己插手家事太深。
  可若是不理家事,这又是大错,这深浅的分寸把握,实是半点都差错不得。
  赵婉自是惴惴不安。
  倒是一个丫鬟这时候进来,给她解了围。
  这丫鬟是昨日派去照看苏小姐,此时进来,向老夫人禀报的说着:“老夫人,苏家小姐已经醒了,现在在外面候着,想拜见老夫人和夫人!”
  “不愧是大家小姐,倒是守礼的!”脸上带出了一丝满意,王氏笑呵呵的说着:“还不速去请她进来。”
  那丫鬟应了,退了出去。
  见老夫人显然对这落难小姐有些好感,荷桂和赵婉心中起的心思,各不细说。
  单说丫鬟出去没多一会,一个身影,就从外面缓步而入。
  “素儿拜谢老夫人的救命之恩。”一进来,苏素儿就盈盈下拜。
  老夫人却是站起来,没有实受了这一礼。
  “苏小姐,老身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