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5649-父母---为孩子建立精神银行:精神银行系列丛书 >

第2部分

5649-父母---为孩子建立精神银行:精神银行系列丛书-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父母的自我认识精神银行和6种主要存款(2)

    一个父母能做的很多,随时都可以在孩子的精神银行里存些款。比如带孩子单独出去看电影,听音乐会,吃一顿饭,去一趟博物馆,到公园里坐坐,聊聊心里话,或下楼一起散散步,哪怕透透空气,看看星星月亮,也是一次小存款。这其中,最重要的存款就是听孩子表达自己,给孩子真正的温暖,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是可靠的。    
    你若是像小育的父亲那样的家长,你应当放下书,坐下来思考如何从现在做起,对孩子关心起来,如何跟孩子接近。刚开始你的孩子很可能不习惯你的行为,但做父母的需要坚持不懈,这样不久“超支”现象就会减少,精神银行的帐户开始趋向平衡。同时你也会明显感受到家庭中自由空气的增长。    
    建立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时间,而且漫长。    
    ——安祺    
    1.体味别人    
    人与人是不同的,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走到一起的时候就靠着相互理解、互相体味,和睦相处。    
    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上顾客心理分析课,老师发给全班每个人一张女人的肖像,过了2分钟,他问我们,肖像是个什么人物,60%说是一个漂亮年轻的女子,40%的同学说是个七老八十的老太婆。老师请大家指着画说明自己的观点。结果,老师指出,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每个人的眼光不一样,虽然看的是同样一张图,但结论却完全不同,而且都正确。    
    这个例子也同样适用于家庭,许多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和观点强加于孩子的头上,用说教跟孩子交流,很少认识到也许孩子还有另外一外角度正是你不知道的,没有看见的。    
    努力理解和接受他人,是精神银行的主要存款,也是一项必备的款项。我喜欢美国一句俗话:一个人的垃圾是另一个人的财富。也就是说人与人的喜好并差距很大。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说过,他很感谢父母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自己发展,不用他们有限的目光和知识来限制他潜在的创造力,否则,他永远也不会拍电影,作导演,更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我有个朋友,是个好演员,名声在外。他有个儿子,英俊貌美,人很聪明。我的朋友很希望儿子接自己的班,双双在演艺界成功。但他的儿子对演戏毫无兴趣,却非常喜欢修理汽车,准备高中毕业后去上职业学校,学习汽车修配技术。我的朋友开始不能理解,儿子为什么尽喜欢些蓝领阶层的工作。后来他认识到,儿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虽然人长相相似,但喜好完全不同。于是他尊重儿子的选择,本来快要“超支”的银行帐户,因为父亲的理解和接受,不至崩溃,反得繁荣。    
    另外一个朋友小毕,女儿在舞蹈学院学习芭蕾舞。小毕对舞蹈一点儿兴趣也没有,暑假期间,女儿的舞蹈班有很多对外的表演,不仅需要小毕去捧场,还需要小毕到后台帮女儿准备。小毕的妻子是护士,晚上要值班,小毕尽管硬着头皮“上任”,但嘴上一点怨言也没有。小毕每场演出都提前到,帮着女儿做上台前的准备,女儿无比的高兴。有一次我遇见小毕,就问:“你开始对舞蹈感兴趣了?”小毕回答说:“我对我女儿感兴趣。”    
    我深深地记着小毕的话,他对女儿在精神上的支持,使父女双方都感到喜悦和爱的力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为孩子在精神银行里存了一大笔款子。    
    体味别人像你希望别人体味你自己一样。——安祺    
    2.从小事做起    
    多给邻居一点帮助,在居民楼里爱惜公物,保持卫生,坐公共汽车为老人、孕妇让座,捡到东西主动交给有关部门,等等的小事上,都可以让孩子看到美和善,事情虽小,存款却大。    
    故事4:我在美国有个朋友尼尔森,是个心理学家,也是许多书的作者。他有三个孩子,为了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展自己的社会的关系,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而且全家参与。    
    尼尔森住在旧金山的一个生活区,风景秀丽,风光怡人,只是人们常常喜欢随地扔垃圾,不注意环境卫生。尼尔森的三个孩子,分别是6岁、8岁和12岁,一家人商量之后,决定每星期出去在社区清理扔在地上的纸头、瓶罐等垃圾,做一点儿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三个孩子对自己给社区的贡献(没有奖励的贡献)感到很充实,以后每次只要开车到任何地方看到不该有的垃圾,他们就会对尼尔森喊着说:这儿有一个垃圾,爸爸,停下来,我把它扔进垃圾桶。    
    后来,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尼尔森和太太,还有孩子正在院子里打球,看到一个陌生人在不远处捡起了几处垃圾,陌生人走近他们对尼尔森说:我上次看到你和孩子在这附近清理丢在地上的垃圾,觉得是个好主意,我也做了。    
    尼乐森从小教给孩子人格道德的水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使孩子认识到自己个人的努力对社会的作用。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做一点对社会有好处的事,社会生活环境会有很大的变化。    
    我的一个朋友,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随手扔垃圾,这也是他的女朋友最讨厌的地方。他在中国属于“开车族”,有一定的身份和经济实力,但喜欢从车窗口扔垃圾出去,每次提醒他时,他却毫不在意。有一天,我决定在聊天的时候跟他交交心,顺便谈到他的这个习惯。他告诉我他的父亲就喜欢随地乱扔东西,而且态度是:反正不是我家,何必在乎!    
    父亲的这种不良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这个朋友,就像是给了他一张“空头支票”,每次使用时,都被人冷眼相看,每次使用这张支票,都要从精神银行取出款来遮盖,不仅自己难为情,更叫跟他在一起的朋友和客人感到没有面子,有失几十岁人的身份。


第一章  父母的自我认识精神银行和6种主要存款(3)

    3.遵守诺言    
    遵守自己答应过的事情,信守诺言,对于精神银行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时候每一个毁约不守信用的行为,都会造成精神银行的大量“资金流失”。有些人喜欢答应孩子做这、做那,但又不是真心想做,没有实现。喜欢承诺朋友:由我来办,你不必担心!但没有办成办好。喜欢对人说:我一定会怎样怎样,却没有意识到这种随意的许诺使别对你起戒心。跟你讲话时有了戒心,长期下去,你的承诺等于一缕空气,没有人相信,别人对你失去了信任,你的“精神银行”将迈向危险区,以后你讲的话哪怕是真的,别人也要打个问号,你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自然地降得很低。    
    作为母亲,我很注意对孩子的承诺,答应孩子的事情,如果做不到或我觉得不肯定的,我一般不说;一旦答应,我就尽全力实现,哪怕我工作再忙,时间再紧,都要抽时间做我答应孩子的事。    
    有的时候,情况确实有困难,或外因起变化,我无法控制,就跟孩子或朋友解释清楚,请他们免4除我承诺。有许多时候我的孩子要求我做的事对她来说很重要,对我却很难,我就会委婉地说:“女儿,我觉得困难,不能答应,看看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我们可以做。”    
    跟孩子相互信任的关系就像一座桥梁,不要因为一些日常生活中并不重要的事,拿掉一根桥的支柱,让桥失去重心。    
    4.明确相互的要求    
    故事5:戴勇和小明自从大学毕业后5年未见。如今,戴勇是一家国际进出口公司客户部副主任。小明这年下海经商,也干得不错。因为想把业务扩大到国际范围,小明决定去的戴勇帮忙。俩人在校时关系就不错,相互都佩服对方的精明能干。    
    五年之后,见面仍然亲热无比,谈了许多学生时代的话题之后,小明提到关于进出口业务的话题,小明把自己公司的情况和发展的想法跟戴勇交流,戴勇答应尽务协助,两人皆大欢喜。    
    一周之后,小明打电话给戴勇,看看能否借用他们公司的进出口权做自己的生意。戴勇觉得不可能,说公司有明确规定,许可证不可随便借用,小明心里有些阴影,说再打电话联系。    
    过两周之后,小明又打电话问戴勇,他的公司是否能帮着他们出口几个集装箱的货。戴勇拒绝了他,说公司除了有特殊安排,不可能做这种单个的交易。小明有点不开心,觉得戴勇说了半天帮忙,却一个忙也不见他帮。于是说,再打电话联系。    
    三周后,小明再次打电话,想问戴勇能否帮助他们公司在产品包装设计上找几个专家,帮助设计他们公司近来内销的一系列产品。戴勇没答应,因为包装设计部门不属于他的管辖范围,他对这些业务不熟悉。另外,所有公司的技术人员工作量很大,公司本身的设计、包装压力很大,不可能再抽空干别的活儿。小明这次开始有些恼怒,心想:这个人真是!明明答应帮我忙,却说话不算数,我还以为他有多大能耐呢!原来是个做不了主的“跑腿”。    
    从此,两个老同学双方的心里就出了一些小疙瘩,本来有存款的精神银行,因为交往理解上的失误、错觉,现在变成个空白,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很明显,这两个朋友没有把自己能做的和期待对方做的表达明白,摆在桌面上。小明知道戴勇在公司有一定的地位和人事关系,求戴勇帮忙却并没有说明白在哪些具体事务上需要他的协助。比如说,借用出口权,请设计专家等等。他对戴勇的期望很高,感觉自己碰上了一个“大救星”。    
    另一方面,戴通是个讲原则,守纪律,对公司忠实的员工,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他才年年被提升,被公司重用。在他的脑子里,帮助小明就是给他提供一些最新市场信息,他认为,自己公司的业务太繁忙,经常会有可能介绍一些产品和厂家给小明的公司,大家挣钱,大家快乐。    
    两个人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没有把自己能与不能、期望和现实讲清楚,两人的想法不一致,因双方期待的目标相互含糊不清,造成了误解、失望,甚至失去信任。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常会见到,特别是婚姻、父母、孩子之间,这种误解也常存在。在婚姻中,当一对新人走到一起的时候,如果在婚前没有把期望对方(配偶)在婚后承当角色讲清楚,而是自己各自拿着自己的愿望,期待着对方成为如何、如何,一旦婚后的现实跟自己期盼不合,他们的关系就出现了“超支”,造成不平衡,觉得自己的愿望和需求被毁掉,觉得自己对配偶的信任被辜负。    
    明确自己的需要,接受他人的需求,了解相互的要求,需要成熟和勇气。    
    ——安祺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同样如此。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表达交流能力不同,大多数时候要靠父母耐心的引导和经常的交谈来了解、理解孩子能做的和不能做的,愿意的和不愿意的。尤其小孩子的父母。这个时候的孩子,由于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对自己的认识有时会模糊,摸不到头脑,如果家长不理解他们,不试试他们的“年龄鞋”,你跟孩子之间交流的障碍会一天天地增加,信任度会一天天地下降,重者,将会造成精神银行的严重赤字。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能做就说能,不能做就说不能。    
    ——安祺


第一章  父母的自我认识精神银行和6种主要存款(4)

    5.正直、诚实的品行    
    信实,是今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注重的人格特点之一,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银行的款项。信实是信任和诚实的混合物,不仅仅是说实话,讲信用,而是要把真实的话用自己对别人的信任和他人对你的信任用行动体现出来。如果这种信任没有,不存在,信实就不存在。一个讲信实的人是一个内外一致的人,公众场合的行为及无人看见的场合的行为应当保持一致,说话算数,信守自己对别人的承诺,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具备健康、合群的心理状况。    
    信实的建立应当从孩子起就开始。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自然地流露出他们个人的内在价值观、人格特点、信实的深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虽然不明白什么是信实、责任的定义,但与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行为接触时,可以感觉到第一手的信实资料。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是不以父母的主观意志来控制的,父母的所作所为就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渠道,正确与否完全取决于父母。    
    故事6:20世纪90年代初,洛杉矶的各家媒体都在报道关于一个11岁的孩子在公园里捡到$2394现金、各种信用卡、护照及有效机票的真实事件。$2394对有些人来说不是一个大数字,但对这个小男孩来说却很多,这个孩子不仅把所有的东西都交给了所属的警察局,还想办法找到失主。    
    这个男孩子叫查理,住在洛杉矶穷人区,父母都是失业者,家庭生活很困难。记者在访问小查理时问他,有没有想到留下自己用?回答:“NO!从小,父母就教我们要诚实,不拿别人的东西。我们知道丢东西的人一定很着急。”因为媒体对此的跟踪报道,全社会都开始关注小查理的事迹。为了鼓励这个孩子信实的人格,某航空公司为查理提供了$16000补助他和家人的生活和他的学习费用。    
    人的行为表现是人的内在灵魂的相片。    
    ——维特根斯坦    
    家庭中信实的建立对孩子的影响举足轻重。有的父母对待孩子百依百顺,但对待外人则总是气势汹汹,没一句好话,动不动就吵架、骂人,占人一点儿便宜后,沾沾自喜。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长此以往,孩子甚至怀疑你对他的爱是否是真实的。信实是避免弄虚作假,不玩诡诈,不整天考虑如何多占一点儿别人的便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