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5-古镇英豪伏蟒记-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有一股怪味,可是他还是笑着说:“好,好,挺好的!”说着,大口大口地吃开了。晚上,他呼呼大睡。战士们看一切正常,就放心了。
第七章第59节:梁羲山逃跑了
接连三天,司琴都送来烧鸡,战士们也不问什么了。梁羲山心里明白,这种鸡叫“铁骨鸡”,产自邯郸峰峰一带,肉不好吃,骨头坚硬无比。相传古人用它钻陶器,做箭头、镖枪等武器。
梁羲山积攒了鸡骨头,从里面挑拣出几块最硬的藏了起来。
夜里,他暗地里计算好战士换岗的间隔时间规律,利用其中的空隙,想办法除去脚镣。他先把鸡腿骨的一端磨尖,然后置于铆钉缝隙之间,用内力将它打了进去。然后再取一根更粗些的,照原位置,运足气力,猛地打下。这样反复多次,铆钉居然被打下。梁羲山暗暗地欢喜,他又用这个方法除去另一脚镣的铆钉,他扔掉脚镣,终于,双腿恢复了自由。
解除铜制的手铐,对梁羲山来说,本来就不成问题。可是他没有使用内功,他只是用一根又细又尖的鸡骨,伸进锁眼儿里用力一捣,手铐就开了。他把手铐扔到一边,双臂舒展开来,深深吸进一口新鲜空气,眼睛看着窗外的月亮,先是跪在地上,然后将上半身完全伏在地上,皓月之寒,土地之阴,采集于腹内,太阴之力凝聚一体。三刻之后,他奋力而起,双目红光闪烁,鼻孔生烟,双手握住窗上铁棍,猛地一晃,两根铁棍折断,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来。
梁羲山像一条巨蟒一样,盘卷着从铁窗缝隙中钻了出去,无声无息地爬到房顶上,回眸一望,院子里只有一个哨兵,缩在门边打呼噜。其余两个人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梁羲山施展轻功,从房顶上轻轻窜过,不一会儿就越过了几排牢房。月影之下,这蟒蛇般的幽灵,鳞光暗闪,悄无声息地潜出了监狱。
第二天早上,换班的战士发觉梁羲山逃跑了,立刻喊了起来。顿时全监狱都炸了锅,昨晚值班的战士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吓得昏死了过去。监狱长也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只有哆哆嗦嗦地打电话给谢大路。谢局长一听出了这么一件大事,好像祸从天降,顿时心里头凉了半截儿,他当即赶到监狱,刚迈进门坎,就把监狱长臭骂一顿,并宣布把三名当班的战士全都关了起来,听候审查。
部队接到命令,威县县城全城戒严。公安局和缉私队配合,进行了大搜查,挨家挨户找寻,城里城外,犄角旮旯,都搜遍了,结果一无所获。
没过两天,县公安局正式下达了命令,撤消了监狱长的职务。
梁羲山逃离监狱不远,就和司琴会面了。原来,自从给梁羲山送去“铁骨鸡”那一天起,每天夜间,司琴都在监狱外面等候。她躲藏在大树下阴暗处,眼巴巴地望着,盼着,就这样干等了三天,终于给她等到了。
两人在很短时间之内,赶到一个秘密地点,取出了那件“紫定水波双鱼洗”,然后双双逃出了威县县城。他们在赵村葫芦驿偷偷牵了两匹没有装置马鞍具的高头大马,狂奔疾驰地离开了威县。
当他们向南跑出县境的时候,天才蒙蒙亮,浓雾弥漫,露水湿衫。此时,他们没有目的,只是马不停蹄地跑。他们虽然获得自由,然而却没有多少欢悦,想想今后的日子,心里充满了恐慌和惆怅。
少华知道了这个消息,恼怒万分,但也无可奈何。
最近一段时间,他的心情一直不太好,本县的土地改革运动全面展开,家里被划为地主成分。对此,他保持沉默,不表示不同意见,但在内心里并不十分理解。但是,他是共产党员,能够服从组织,妥当处理此类问题。
一九三三年,少华被绑票,为了从土匪那里赎他回来,家里就卖光了土地,房子也卖了不少,日本人来了以后,由于弟兄俩参加八路,剩下的房子也叫鬼子烧得差不多,因此,土改前几年间,家里就没有什么土地,更不用说雇佣长工了。地主是早已过去的事情,但是老百姓总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浮财肯定有不少,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总是有一些。穷亲戚们也不客气,三两天就拿了个精光,少华多次捎信儿给家里,要求家里人千万要服从村上和群众的安排,正确对待,不得搞对立,这些财产毕竟曾经是剥削来的嘛。
历史上,家里是属于剥削阶级,而且曾经是影响比较大的地主。少华的思想上背着这个包袱,处处注意,小心谨慎,很注意划清界限。抗日战争开始以后,他一直在太行、冀南一带打游击,有时就在本县活动,也从来没有回过家一次,家里只剩一个老人独自生活。不过,父亲生养之恩是不能忘的,只要有条件,兄弟两人就从有限的津贴里面拿出些钱,托人捎给老人,所以老人的晚年也还过得去。
第七章第60节:有人讲咱们不务正业呢!
老人文化不高,思想却是开明的,他支持两个儿子参加共产党,经常以两个儿子都是八路军而感到自豪,在村子里,逢人便说儿子有出息。日本人来了以后,曾五次到他家里,强迫他说出儿子的去处,把刀架到了他的脖子上,可是他死活就是不说,鬼子一把火烧毁了他一多半房子。后来,他逃到了天津,一躲就是一两年,直到家乡成为抗日根据地,他把身上的钱也花光了,只好一路要饭才返回了家乡。
划成地主成分之后,老人的处境更糟糕。虽说有两个儿子是革命干部这顶光环罩着,老人没有被批斗,也没有被扫地出门,但农会的人经常来家要这要那,村里的翻身贫雇农也是一遍又一遍地到家里来夺取胜利果实,没两天,家里除了土炕,剩不下什么东西了。少华他哥王振华是打仗的出身,此时正在威县当县大队长。这人脾气火爆,文化程度较低,政策学习差点,一听说家里出了问题,就抽空回了趟家,当着村干部说了几句气话,人家给反映上去,结果县委书记大发雷霆,非要拿他当个反面教材,差点开除了党籍。赶巧,晋冀鲁豫边区党委领导马民同志在威县,为这位战功卓著的著名战斗英雄说了两句公道话,这才保住党籍,给了记大过处分,职务暂时降到了参谋。
老人又气又急,没多久就瞎了双眼。老人白天不敢出门,因为一出门,背后人们指指点点、骂骂咧咧不说,老是有帮孩子围着他闹,往他身上吐吐沫、扔石头,还唱着不知谁编的儿歌:老地主不民主,打倒老财吃红薯。要说,那些孩子和农会的人都是本家侄孙呢!
少华的头脑很清醒,知道这是一场划时代的运动,代表着社会的进步。理解不理解是认识问题,支持不支持可是立场问题。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表面似乎没有受什么影响。但他是上进心极强的人,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从思想深处来说,一时还不能完全接受。
李琼,这个细心的姑娘发现少华平日勤奋工作,少言寡语,心事重重,一天比一天消瘦,这些微妙的变化,只有她能够看得出来。她又不好过多地说些好听的话安慰少华,只能暗暗关心少华的生活,早上少华一到办公室,就会发现抽屉里放有一两样好吃的小点心,不用说就是李琼亲手所做。少华的衣服脏了,刚放在房间里,没多久就会被人取走,洗得干干净净的,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炕沿上,不用说肯定又是李琼做的。少华穿着李琼洗的衣服,吃着李琼做的小点心,心里热乎乎的。对姑娘的一片细致关爱,少华内心十分感动,在这种时候,李琼如此体贴入微地关心他,他的精神上似乎也有了依托。
这天,上级通知少华和李琼、云肩到经济部开会,到会的人很少,钱离也来了,还有晋冀鲁豫中央局社会部的一位专员。会议由张一平部长主持。
张部长传达了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张部长说:“有人讲咱们不务正业呢!我是不同意这种观点,打击坏分子,维护正常秩序,是我们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怎么能说不务正业?晋冀鲁豫区党委首长也特别重视这件事,要求咱尽一切努力找到梁羲山,追回国宝,还之于民。根据这个指示,中央局武部长和区党委领导商量了一个方案:鉴于当前军事局势还很紧张,梁羲山很可能利用这一点,逃往国民党统治的一些地区。因此上级决定,组织一个精干小组,寻找他的下落,一定要找回国宝,这样才能对得起人民,以弥补我们的过失。”
少华马上说:“我们支持上级的指示,向领导要求参战!”
张部长说:“就是这个意思!上级决定派你、钱离、李琼、李云肩四个同志组成一个小组,少华同志担任组长,负全部责任,好不好?”
少华感到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心里一股暖流涌动,他果敢地说:“没问题,就是刀山火海,俺也要闯闯,坚决完成任务!”钱离和两姊妹也表示愿在少华领导下,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说说大话容易,可是真正执行起来困难太大了,茫茫大地,人藏身于何处?如同大海捞针。
第七章第61节:
最近,陈庚将军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区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发起闻(喜)夏(县)战役,对国民党胡宗南一部展开歼灭战。区党委号召全冀南的人民积极响应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前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
张部长率领经济部所属各单位,一方面组织印制钞票、输送粮食及各种物资,支援前线,另一方面还要采取措施稳定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土地改革、反奸反霸斗争等运动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由于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张部长的身体不好,累得有几次吐了血。
张部长的脸色焦黄,神色严肃地说:“梁羲山这个人,头脑里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多,思想很顽固,工作做不好会走极端的,你们要有充分的准备。武部长说,北平市委那里有一个能干的人手,先期做了些调查工作,他说梁羲山和那个女人正往西北地区逃跑。据可靠情报,那司琴的父母和哥嫂,都在兰州做丝绸生意,据此分析,他们很可能要到兰州。看来,你们就要赴兰州一趟啦!”
少华听说梁羲山有可能去兰州,心里略微感到有些安慰,好歹有了一点线索。他猛然想到自己在兰州还有一个远亲,这个关系,不知能否用得上,于是就对张部长说:“部长,俺有一个远房叔叔,是一九三三年初被绑架的时候,通过王旭初同志认识的,他叫王彬卿。当时,王旭初是陕军孙蔚如的副官处长,王彬卿则是参谋处长,他们俩在八大处里头都算拔尖的人物。这人年纪不大,现在也就三十八九岁,是个日本士官学校的留学生,文化程度较高,思想也比较进步。他和孙连仲部队里的共产党人关系很好,据说在当年渭华起义的时候,还帮过刘志丹一把。值得一说的是,这人武功不得了,名声很大,尽管多年在外,家乡武林中还把他列第四高手,称他为‘月下萧何’。”
张部长听说有这样一个人,很感兴趣地问道:“现在干什么呐?”
少华接着说:“那年,他娶了个姨太太,两人感情很好,平日里形影不离。那姨太太年轻漂亮,家里很有钱。一九三五年初,孙蔚如部被调离兰州,他就离开队伍,留在了兰州。这个人多年和家乡这边就没有啥往来,听说他现在是丝绸商人,买卖不小,也挺爱好弄个古玩什么的,对古瓷器和古字画什么的,很有些研究,还喜欢作古诗哩!”
张部长思忖了一阵,对少华说:“我看可以接触,多一个朋友,总会有帮助,是不?”少华点点头,表示赞同。
钱离插了一句说:“到了兰州,情况和这里不同,那里很复杂!咱们不熟悉。”
张部长说:“对!甘肃这块地方在一九二九年以前是冯玉祥管,冯玉祥的部队东上以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基本是军阀割据,几路人马各据一地,斗争十分激烈。后来,陕军和东北军都占据过兰州,直到一九三二年,蒋介石先后委派了邵力子、贺耀祖等好几个甘肃省主席,把兰州控制在自己手里。马步芳也想把势力伸进甘肃,不过目前还没有机会。还有各清真寺的寺长,在宗教方面也都有些势力。看来,梁羲山到兰州去也有他的一番分析呢!政治形势混乱,才有他的藏身之地。我们党在兰州的地下活动有一些,但是力量不强,这一点他可能也是有估计的。
张部长的神色严肃了起来,他拍拍少华的肩膀,眼睛却看着李琼说:“哦!这是个问题。对付梁羲山恐怕要多动点脑筋才行!我分析,苗冰川和三痞被我们处决以后,他和马达维的联系基本断掉了,马达维不敢来解放区,梁羲山绝不敢去北平,他应该知道那里有多少股势力在等着他。他有八条命也不够杀的,兰州应当是他惟一去向。梁这个人的武功是冀南第一,不容易对付,在那里又不方便动枪,这种困难。要充分估计。另外,还有件事我先告诉你们,咱们也有一位武艺高强的同志,已经到了兰州,关键时刻他会主动与你们联系。”
张部长越说越神秘,他看李琼一言不语,便开玩笑似的问她:“闺女猜猜看,那人是谁?”李琼不好意思地说:“俺哪里知道哩?”张部长哈哈大笑,说:“到时候就知道啦!”几人都不知道张部长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跟着傻笑一阵。
最后,张部长明确了他们的任务,他说:“这样吧,你们到兰州的主要任务有两条,第一,摸清梁羲山的准确住处,采取措施,弄回国宝;第二,如有可能,把梁羲山给我弄回来。散会!谁都不许回去,在机关食堂吃饭!”
说完,张部长就咳嗽不停。少华等人见首长身体不好,就起身告辞,张部长拉着少华的手,一直送他们离开了办公室。
几个人在机关食堂吃了中午饭,又想去看武部长,钱离说:“别看他了,首长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