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西洋哲学史 >

第5部分

西洋哲学史-第5部分

小说: 西洋哲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期这一期,以纪元前五世纪索非斯特派的活动为机捩,产生苏格拉底(纪元前469—前399年)苏格拉底(Socratēs,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生前未曾撰写著作,其思想主要由其学生柏拉图保存或发挥,见柏拉图的对话。其另一学生色诺芬著有《回忆苏格拉底》。——编者及柏拉图(纪元前385—前347年)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生年一作前385,古希腊雅典哲学家。主要著作有《斐多篇》、《会饮篇》、《斐德罗篇》、《国家篇》、《巴门尼德篇》、《泰阿泰德篇》、《智者篇》、《蒂迈欧篇》、《法律篇》等。——编者们的贵族的反动哲学,接着从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唯心论的反动过程中,完成亚里士多德(纪元前385—前322年)的辩证法。伊壁鸠鲁伊壁鸠鲁(Epicuros,前341—前270):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学派(或花园学派)的奠基人。原撰有300多卷著作,现保存下来有《致希罗多德的信》、《致墨诺和斯的信》等。——编者(纪元前341—前270年)的唯物论,这个把德谟克里特的唯物论,大致如实地承继起来的唯物论,也属于这一期。


第一部分古代哲学发展的三个时期(2)

    这时期的一般特征,在于哲学已不是前一时期那样的自然哲学了,它并没有和自然科学的研究紧密结合,可说它的对象,已由客观移到主观、由自然移到人类(思维概念)了。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们的唯心论发动对唯物论斗争的过程中,鲜明了“意特”(Ideal)“意特”后面,作者原稿加上括号,英文由编者所加。——编者的辩证法的矛盾,接着从亚里士多德的包括的哲学中,成功了辩证法的古代的完成。这一辩证法的古代完成,从其唯心论方面看,就是如下的情形:唯心论在其和唯物论斗争的过程中,日益带着唯物论的内容,接着达到理念的辩证法。这种情形,根本意味着唯物论在哲学发展过程上的胜利。但是,那却不是唯物论的完全胜利。一般地说,古代哲学,缺乏唯物论完全胜利的历史条件、社会条件。    
    亚里士多德曾想克服古代哲学中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把德谟克里特的唯物论和柏拉图的唯心论统一起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及其辩证法,是古代哲学全发展的最高统一,是古代哲学的最高完成。古代哲学发展的第二期,重要的科学成就,正表现在亚里士多德哲学所包括的体系及其辩证法中。这一期中的伊壁鸠鲁的唯物论,在唯物论和唯心论这两极的斗争中,形成了唯物论的一极。    
    第三期从希腊灭亡时候起,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以后的希腊—罗马哲学,属于这一期。在这一期的前期出现的,是斯多噶主义、伊壁鸠鲁主义(快乐主义)、怀疑主义。它们全是已经腐败的希腊蓄奴社会即奴隶社会。——编者之意识形态的反映。后期出现的,有新柏拉图主义,它是蓄奴社会的罗马帝国内在矛盾的激化之表现;有基督教哲学,它是纪元325年的尼斯会议中确立起来的东西。    
    这一期内,也有罗马诗人兼哲学家的鲁克黎杜(Lucretius,纪元前97—前55年)鲁克黎杜(Titus Lucretius,约前99—前55):亦译卢克莱修,生年一作前97。古罗马伊壁鸠鲁学派哲学家、诗人。主要著作有《物性论》。——编者,在纪元前一世纪,继承伊壁鸠鲁的唯物论,把它叙述出来。亚历山大地方,并出现了一些从哲学分离出来的个别科学,尤其自然科学的发展,例如欧几里得(纪元前330—前275年)的数学、阿基米德(纪元前287—前212年)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前212):亦译阿基米得,古希腊学者,曾发现杠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编者的力学,喜帕卡士(纪元前190—前126年)喜帕卡士(Hipparchos,约前190—前125):又译喜帕恰斯、伊巴谷,卒年一作前126,古希腊天文学家。——编者的天文学,在医学上,则有赫罗菲鲁和尼拉西斯特拉,对于神经和脑的构造及机能的研究。虽然如此,可是哲学却完全脱离了自然科学的基础,脱离了生产的基础,失掉从来建设体系的积极精神,变成沉潜于人生智问题的俗流唯心论哲学,哲学之唯心论的堕落、神秘主义化、宗教化,这些全表现着哲学的退步,这是第三期希腊—罗马哲学的一般特征。    
    古代哲学的历史发展,因其理论的特征而分为上述三个时期,这三个理论的发展阶段,又适应着古代社会的三个发展阶段。逻辑的发展——认识的发展,和社会的历史发展统一着,古代哲学,就是奴隶社会的哲学。    
    奴隶劳动造成的生产增加和发展,是古代哲学发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基于生产不断地发展,便有着一方面的富的蓄积(货币资本、商业资本的蓄积),形成该方面的生活优裕。于是艺术、科学、哲学等整个文化,在这上面开花起来。奴隶制度才能使得农业和工业间的分工,大规模地可能,因而使得古代世界精华的希腊文化也可能。“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78页,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着重号为引者所加。——编者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达,使得氏族共产体的诸关系,趋于崩溃,使得奠基在奴隶所有者的生产形式即生产方式。下同。——编者上的古代社会,达于成立,这是纪元前六世纪中的事情。正是这时期,希腊哲学在古代社会的内部,发生发展起来。因此,古代哲学的发展,根本被奴隶制的发展制约着,古代社会的诸特性,同样,也被奴隶所有者生产形式之本质的矛盾规定着。    
    奴隶劳动的单纯协业即简单协作。——编者,和奴隶劳动的极低度生产性,两者互相矛盾着,这是奴隶所有者生产形式的根本特征。第一方面的单纯协业,虽然意味着协业生产即协作生产。——编者,就是说,意味着奴隶所有者大生产,可是奴隶所有者的大规模生产和个人小规模生产的斗争,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的驱除,自由民(手工业者和农民)走上奴隶地位的没落,所有这些现象,必然从这一点发生出来。因此,古代世界发展的全史,变成奴隶所有者的生产和个人生产斗争的历史,也就是奴隶所有者和小生产者斗争的历史。    
    


第一部分古代哲学发展的三个时期(3)

    至于,第二方面的奴隶劳动的低度生产性,是由于奴隶和奴隶所有者,都没有具着使生产技术更发达的能力之所致,这便在奴隶所有者的经济本身发展的面前,筑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巨大界限。因此,奴隶所有者的经济,根本是自然经济,在这一经济状况中,尽着附属作用的货币——高利贷诸关系,表现了显著的发展。    
    一方面,大规模生产者在促使独立生产者没落,他方面,又没有何等促进自身技术、生产力更发展的可能性,这形成了奴隶所有者生产样式本身的矛盾现象,这种矛盾,对于古代社会,全是破坏的矛盾。从这里,便成立奴隶所有者社会的经济构造所特有的循环矛盾的关系,逃不脱的绝路,奴隶制度,使商品生产、商业(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可能。相反地,这一商品生产和商业(商业资本)的发展,却把奴隶制度,驱到最后阶段上去。在古代社会,商业作用和商业资本的发达,常是结束奴隶经济的。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3册,第364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编者但是,古代商业资本发达的泉源,仍是奴隶经济。奴隶制度遂在这样循环矛盾的关系中,把自己引到最后的终点——崩溃点上。商业资本在奴隶制度的发展期,为要使得奴隶制度发展,爬高到基于奴隶劳动的大规模生产的阶段,曾于一定的历史界限内,尽了进步的作用。商业资本的发展,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结合着的,可是到了奴隶制度社会的内在矛盾暴露出来,愈见激化时,商业资本便不能解决奴隶制社会的矛盾,反而加强其矛盾。    
    商工业发达,财富为少数者集中,自由民贫穷化,这样的过程中,自由民已不能拿自己的劳动与奴隶劳动竞争,必然没落下去。因此,雅典国家便灭亡了。灭亡雅典的不是德谟克拉西,实是奴隶制度。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110页。——原注    
    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生产,以它为基础的国家,没落下去。这种解体,多是先起的国家被后起的更强大的国家所征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注例如马其顿的征服希腊,罗马的征服马其顿。但是后起的国家,又复站在奴隶所有者的生产样式上,直至日耳曼人侵入罗马,把罗马灭亡后,腐败的奴隶所有者社会,才得到最后的结束。    
    从上述奴隶所有者生产样式的根本特征看,明了以下的几点:    
    第一,希腊罗马虽分为两国家,而希腊哲学和罗马哲[学][]内字系编者所加。——编者不能不一律作为古代哲学去把握。希腊和罗马,原来社会、经济、文化,都互相关联着,其所以如此,正是由于两者都是古代社会,都立足于古代的生产样式——奴隶所有者的生产样式这同一基础上。    
    第二,古代哲学三阶段的理论发展,自有其历史的社会的基础之所在。    
    产生赫拉克里特辩证法和德谟克里特唯物论的第一期,是基于分工发达的商品生产(工业的生产)和商业(商业资本),表现发达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哲学是自然哲学,它具有实践的性质,和自然科学的研究紧密结合着。    
    当这一时期的末期——纪元前五世纪,正是以雅典为中心的商工业繁荣期,德谟克拉西的发展期。纪元前五世纪的哲学发展的社会基础,正在这点上。格罗特说:“纪元前五世纪,是雅典、亚西里亚及其他的德谟克拉西的第一世纪。此外,在这一时期中,希腊诸都市间的政治关系,从伊奥尼亚叛乱及波斯侵入希腊以来起,变成更复杂而且更永续的东西了。”格罗特:《希腊史》。——原注市民的产业活动活泼化,德谟克拉西繁荣化,希腊诸都市间的关系紧密化,总之,雅典德谟克拉西的上面,开了希腊最灿烂的文化之花。可是,雅典德谟克拉西的基础——奴隶制度——的诸矛盾,也在这雅典德谟克拉西的最盛期、希腊文化的最高期中,成熟起来了。    
    商品生产,人们相互间的自由交换,私有财产制度彻底化,所有这些条件,当然产生个人主义的哲学。当时以个人主义哲学家出现的索非斯特派,虽是雅典德谟克拉西的思想家,然而这派的思想中,已经反映着奴隶制度诸矛盾的成熟和激化。哲学思想在生产外面游离起来,雅典德谟克拉西的没落诸条件,就在雅典德谟克拉西下面准备着。商品生产的发达,在自由民中,掘深富人和穷人间的鸿沟,推进财富在一方面集中,自由民没落的过程,生产力的发展停滞,奴隶制度的内在诸矛盾,明显的表露出来,于是发生贵族对于德谟克拉西的反动。哲学离开“实践”而在自然科学的外面游离,成为观想的(柏拉图),哲学的对象,从自然转变为人类(思维)。索非斯特派成了古代哲学进入第二期的转折点。


第一部分古代哲学发展的三个时期(4)

    古代哲学第二期,是奴隶制度走到尽头,内在诸矛盾成熟得显著化的时期,是使亚里士多德说:市民与奴隶的接触,使得市民颓废的时期。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注唯心论的反动之兴起,就是这个奴隶制度的矛盾的反映。    
    亚里士多德及伊壁鸠鲁以后古代哲学的第三期,开始于希腊灭亡时,因着奴隶所有者社会样式的矛盾激化,这一期实是奴隶所有者社会的一般没落期。连发展起来了的罗马,也转瞬间就进入没落期了。    
    古代哲学的发展,如上述地受了奴隶制度发展的约制。    
    再说到第三点,就是古代哲学有它的许多特性。    
    上面已经说过,奴隶所有者生产样式的根本特征,就是奴隶劳动的单纯协业和奴隶劳动的极低度生产性之间时矛盾,逃不脱的绝路。因此,古代哲学的特性有如下述:    
    (一)古代社会立脚在奴隶劳动的极低生产性上,没有具备更大的技术发展、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性,同时,经济尽管是商业资本的发展,却根[本][]内字系编者所加。——编者是自然经济。从这些事实中,便结论出认识发展上的古代限界,哲学发展上的古代限制。德谟克里特唯物论的机械性质,赫拉克里特辩证法的直观性质、原始性,亚里士多德在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的动摇,正明确地显示着那些限界和限制。    
    (二)小生产者一般沦落,奴隶所有者贵族的腐败生活,规定了哲学的唯心论堕落,斯多噶主义、快乐主义、怀疑主义遂流行起来。这种情况,实是替宗教(原始基督教)的意识形态准备着地盘。这样的倾向,在苏格拉底学派的犬儒学派中,也曾出现。    
    (三)古代的矛盾,既是逃不脱的绝路“路”,原文误为“起”,今依原意径改。——编者,古代社会,便不能从自己本身的内部,发现一定的进步要素,继承其哲学的发展。古代哲学的积极成果,经过中世纪的长期黑暗时代,直到入于近代后,才能真正复苏过来。    
    (四)从以上各点看,古代哲学,常是奴隶所有者的哲学。不过就奴隶所有者说,也可分为两个集团。第一个集团,和奴隶制度社会内部的商工业发展结合着,这是单纯奴隶所有者的集团。这个集团在奴隶制度的发展期尽了一定的进步作用。古代唯物论和古代辩证法,多出自这些进步的奴隶所有者们的手中。第二个集团,是土地贵族的集团,多少具有保守的反动性质,这因为他们的生活是寄生的原故。    
    和工商业结合了的奴隶所有者这一进步的集团,是哲学科学发展的担任者,从这一点说,希腊社会和亚细亚社会根本不同。亚细亚社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