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西洋哲学史 >

第6部分

西洋哲学史-第6部分

小说: 西洋哲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工商业结合了的奴隶所有者这一进步的集团,是哲学科学发展的担任者,从这一点说,希腊社会和亚细亚社会根本不同。亚细亚社会不曾有过那种进步的奴隶所有者的集团。另一方面,就希腊不仅有商业,而且还有高度发展的工业来说,也和单纯商业民族的埃及、巴比伦、亚西里亚、伊特鲁立亚等民族,有着分别,它不但和那些民族有分别,并且和罗马也不相同。罗马在后期共和制时代,商人资本的发展,已经高到古代世界史无前例的程度,可是工业方面的发展,却仍没有何等进步。马克思:《资本论》,第3册,第364页。——编者    
    在罗马方面,虽然奴隶制度有着大规模的发展,可是纪元前一世纪时,除看见一个鲁克黎杜(Lucretius)继承着伊壁鸠鲁的唯物论外,全是开倒车的唯心哲学在支配。    
    


第二部分米勒都斯学派(1)

    我们称呼着米勒都斯派哲学或伊奥尼亚派哲学,就是指的泰勒士、阿那克西曼罗、阿那克西米内的自然哲学。因为这派哲学产生的地点,是纪元前六世纪时,伊奥尼亚诸都市中最古最有力的米勒都斯市,所以这样称呼它。米勒都斯派的哲学,是哲学史的开端。    
    然则米勒都斯派哲学的中心课题是什么?就是世界的科学认识,物质的统一性之认识,这是脱离了宗教神话观念的东西。他们曾发问:一切事物的“根源”是什么?所谓“根源”,就是“构成一切事物,一切事物所从生,一切事物所归着的地方。换一句话,就是实体存在而不复,变化的只是它的性质的那东西”。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论》,第1卷,第3章。——原注米勒都斯学派的哲学,曾探求生成、消灭、运动、互相关系的世界本质(根源),它们认定那是物质的东西。从这一点说,米勒都斯派的哲学是唯物论。同时,它们既从变化、生成、消灭、运动中把握世界,在这一点上,他们的唯物论,且是辩证法的。    
    同时,米勒都斯派哲学的这一唯物论的特征,实是从泰勒士到德谟克里特的古代哲学第一期,多数哲学家共通的特征。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论》中,曾就泰勒士、喜彭喜彭(Hippon,约前5世纪):亦译希波,亦名“希波纳克斯”(Hipponax),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其著述已佚,仅存残篇。——编者,阿那克西米内、狄奥奇内狄奥奇内:通译第奥根尼(阿波洛尼亚的)(Diogenes Apollonia,鼎盛年约前440—前423),古希腊哲学家。著有《驳智者》、《气象学》、《论自然》,均佚失,现保存有《论自然》中的10则残篇。——编者,美他本奇温的喜巴索士喜巴索士(Hippasus,约前6世纪末至前5世纪后初):亦译希帕索,古希腊哲学家,属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其后观点,企图调和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的学说。——编者、以弗索的赫拉克里特、恩白多克列恩白多克列(Empedoclēs,前495—约前435):亦译恩培多克勒,古希腊哲学家、诗人。著作《论自然》、《净化篇》均佚失,现保存有150余则残篇。——编者、阿那克沙哥拉等人对于“根源”的见解,叙述道:“初期哲学家多把物质的原理,看做万物的惟一原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论》,第1卷,第3章。——原注第一期的哲学多数所有的这种唯物论的及辩证法的特征,可以从他们是奴隶制社会向上发展期的产物这点来说明。    
    一、泰勒士    
    泰勒士(Thales)出生在米勒都斯,生于纪元前624年,死于纪元前545年。他是政治家(希腊七圣之一),同时又是自然科学及实际的技师。他的几何学、天文学、自然科学的一般知识,曾博得古代人们的叹赏。他创造测远器,以为天体是一个空洞的球,尤其曾预言了纪元前585年5月的日蚀。他又精通治水工程学,相传他曾指导哈力乌士河水道变更的工事。    
    泰勒士被称为“哲学的创始者”,他认为万物的“根源”是“水”,地球寄托在“水”的上面。从这里,奠下了认为物质为“根源”的初期希腊哲学的基础。泰勒士何以把水认做“根源”?关于这一点,亚里士多德曾作臆测的说明,他说:“泰勒士所以抱着那种见解的,当是由于看见一切营养都会有水分,并看见热由温润而生,生物由此生活的结果。生万物者万物之原理,他或许是由这一点出发而抱着那种见解的。试看一切种子,全有着湿润性质,水又是湿润的原理,他也或许是根据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论》,第1卷,第3章。——原注亚里士多德这一说明,诚如黑格尔所说,确是臆测,对于泰勒士,并无何种根据。黑格尔:《哲学史》,第1卷,第1部,第1章。——原注他的见解,倒可以从下面的情形来说明:泰勒士所住的地方,是小亚细亚沿岸诸都市之一,海洋做了这些都市的主要活动舞台,因而老早发达了气象学、天文学,气象学天文学的现象,又是人们关心的主要对象。就是说,把“水”认做“根源”,实是当时生活关系的反映。    
    水可变可动,容易成为液体、固体、气体的形态,因此,遂认为一切事物的特殊形态,都是“水”这一“根源”的变形。这里,我们看见从关联上,从生身、死灭、变化、运动上,把握一切事物的自然发生的辩证法。


第二部分米勒都斯学派(2)

    二、阿那克西曼罗    
    阿那克西曼罗(Anaximandros),也生于米勒都斯,他比泰勒士出世稍晚,在世期间是由纪元前610年到[纪元前][]内字系编者所加。——编者547年。他也是自然科学家(实际的技师)兼政治家,富有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的知识。相传他曾创作青铜制的世界地图,写成了一种为航海者指示夜行方向的星图,并开始传播日晷仪的使用。此外他还作过朋特地方米拉都士的殖民地阿泼洛利亚(Apollonia)的建设指导者。    
    阿那克西曼罗,把“根源”认做“无限者”,他的哲学,就是泰勒士哲学的发展,他所说的“无限者”,诚如黑格尔的话,“显然不是物质一般,普遍的物质以外的东西”。黑格尔:《哲学史》,第1卷,第1部,第1章。——编者那是“向着一切方向无限扩展的物体”,由于从它身上“分离”的作用,起着发生冷物和暖物,再由这两者生出流动体,流动体干燥的结果,又生出地和空气,以及那同外皮一样包着这两者的火球来。火球裂而形成环,日月星辰便脱离火球,拿均等的距离围绕火球。阿那克西曼罗又认为生物是从地上最初的泥泞中产生,人类是由鱼进化,从水栖到陆栖的。这是一种进化论。他又说:“从无限的物体中,分出无限的天界和无限的世界。因为它们是永久分离地存在的,所以自身中间种了沦落的因。”“万物皆生,因而万物皆灭,生的地方原已注定灭的命运。”作者原注:“亚是士多德评解曰:‘从无限分离出来的反对的东西,不外是寒暖干湿之气,暖而干的,与寒而湿的,彼此为反对的活动,因此就出了天地万物。’”“阿氏仅遗存一句话:‘凡物当从一定的地方,归还原来的地方,所以在一定的时间,都应当对于不正的动作,受罚与赔偿。’”——编者    
    这是辩证法的进一步的发展,成了赫拉克里特的先导。    
    三、阿那克西米内    
    阿那克西米内(Anaximenes),也生于米勒都斯,他是纪元前588年到[纪元前][]内字系编者所加。——编者524年间的人。他也是优秀的自然科学家,天文学的知识很进步。他认识月光是太阳的反照,并分别了游星和恒星。    
    他认为“根源”是“空气”。阿那克西曼罗所说的“无限者”,其最本质的属性之无限性、可动性、无限转变的可能性,被他注意到,所以他把“根源”看做一定物质的“空气”。他以为空气“稀薄化”之后,就发生火,“浓厚化”或收缩之后,就发生风、云、水及地。阿那克西米内的这一见解中,也同泰勒士的见解中一样,看得出气象学研究的影响。作者原注:“流传句:‘空气是万物生存的元气,全世界因空气保持生存,也同我们因空气保持生存一样。’‘万物之不源由空气之厚薄。’”“人的心灵即类空气,心灵第一次入于哲学思想。又以‘力’,空气厚化薄化之力解生成。引‘力’入于世界观。”——编者    
    如上所述,米勒都斯学派的哲学家,每个都是自然科学家(实际的技术家)兼政治家,这一事实,意味着他们哲学的实践性,同时,从这里,又理解他们的哲学,是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了的唯物论。可是他们[的][]内字系编者所加。——编者唯物论,还是自然发生的唯物论。这个唯物论,把物质规定为惟一的“根源”,可是它却不能明了,“思维对于物质的关系”。    
    因着那是这样自然发生的唯物论,便有着发生“灵魂能脱离身体而存在的教义”、唯心论的可能性。一般地说,在当时的生产力阶段上、自然科学知识发展阶段上,唯物论决不会成为完全的唯物论,只能成为自然发生的唯物论。这里,便准备了后代哲学分裂为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可能性。    
    泰勒士曾说,“万物皆生,充满着神”,“磁石特别是活物”。格罗特:《希腊史》,第4章,第310页。——原注因此泰勒士是单想表现事物的“力”的,这是自然认识受古代限制的必然结果。从这里,可以理解米勒都斯派唯物论的自然成长性、不完全性。它虽是一种把握物质统一性的唯物论,也是自然发生的东西。使米勒都斯派的辩证法更发展,把它最有力地表现出来的,乃是赫拉克里特。    
    


第二部分赫拉克里特(1)

    米勒都斯学派的自然发生的辩证法,到了赫拉克里特手中,更深化,更发展起了。用黑格尔话说,赫拉克里特(Heraclitos)是最初“把握自然的本质,把自然当做即自的无限者来叙述,当做过程来叙述”的伟大人物。“赫拉克里特把绝对者解做辩证法的过程。”黑格尔:《哲学史》,第1卷,第1部,第1章。——原注他的辩证法在黑格尔看来,是“客观的辩证法”。他是把辩证法当做原理把握了的,黑格尔从他身上发见了辩证法的“祖国”。据黑格尔自己说:“赫拉克里特的命题,没有一个不被采入我的逻辑学中。”作者原注:“前三位由变化界推到不变的原质,形式逻辑之同一化。”“赫氏否认不变者,而由变者自己运动中之对立运动以解释变。辩证法之统一化。”——编者    
    赫拉克里特生于米勒都斯地方属于伊奥尼亚的伊非索士(Ephesus)。他在世的时期,约为纪元前535年到[纪元前][]内字系编者所加。——编者475年。他的时代正是市民和贵族斗争,德谟克拉西和贵族主义斗争,新的和旧的斗争的时代,是氏族制度死亡,奴隶制度胜利的时代。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奴隶制社会的矛盾却已明显化,因着波斯人征服了希腊人的小亚细亚沿岸,因着纪元前五百年后伊奥尼亚人的叛乱失败,希腊的殖民诸都市,已表现政治经济的一般衰退,人们深抱对于明日的不安和疑虑。    
    赫拉克里特生在这个变化和动荡的时代,完全从公[共][]内字系编者所加。——编者生活中退出来,度着哲学思索的孤独生活,德谟克里特被呼做“笑的哲学家”,他却相反地被呼做“哭的哲学家”。作者原注:“笑的哲学家是机械唯物论原子论者(超越的冷静的微笑)。哭的是唯物辩证论者(有热情,革命)。”——编者他的话是神托的,所以古代送他一个“暗昧人”的绰号。作者原注:“如孔子之赞老子为犹龙。合理主义者之向往!”——编者他的思想,艰深难解,据苏格拉底说,“如果不是德罗斯的熟练潜泳者”,谁也摸不透他的底。他虽是一个那样的贵族主义哲学家,可是他却承受了米勒都斯派反宗教的唯物论的传统,把自然发生的辩证法,提高到了古代的完成。    
    纪元前六世纪历史的诸变革,旧氏族制度及其残余的决定的崩溃,这样的时代,作了赫拉克里特辩证法的基础。德谟克拉西和贵族主义的斗争,社会的诸矛盾,他所处的这个变化和动荡的时代,反映于他那叙述世界矛盾的学说辩证法中了。他说:“战争是万物之父、万物之王,战争使有些人变成神,使另一些人变成人,使有些人变成奴隶,使另一些人变成自由民。”“但是,要知道,战争到处存在,真理就是不知,它必然经过斗争而产生出来。”赫拉克里特那样把斗争和矛盾认做事物的生命和法则。他的哲学,就是米勒都斯派哲学的发展,尤其接近阿那克西曼罗。赫拉克里特哲学的特征,在于它是黑格尔所谓的“客观辩证法”以及和这辩证法直接统一了唯物论。作者原注:“列宁引菲伦之言云:‘一(一即太极、大一)是由二个对立构成的,故在分裂为二的时候,这些对立就显现出来。’这个命题借希腊人的话来说,岂不正是他们伟大光荣的赫拉克里特为首,而被当做新发现加以夸耀的吗?《哲学笔记》(按此语系Philo所说,见Burnet《初期希腊哲学》第129页)。”斐洛,亦译菲伦,亚历山大里亚的Philo,为公元1世纪初犹太教哲学的主要代表,他企图把犹太教与柏拉图主义和斯多葛主义结合起来。斐洛的神秘主义对基督教的神学有很大的影响。作者所引这段斐洛引文,见列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哲学笔记》,第396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编者    
    他认为万物都生长、运动、变化。他说:“万物都生长”,“虽然静止着,其实都在变化”。又说,“万物都流动,一切都不是经常的,一切都不停止在同一物上面”。他“把万物比做河流”,“人不能再走入同一水流中”,因为“新的水不断地流到人的面前来”。作者原注:“变化有两点注意:(一)变化为相反者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