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尊菩萨头顶戴妃冠、单手持白花,是玄宗伤痛贵妃之死所造。天正七年(一五七九),泉涌寺僧人湛海留学唐土(明国)将其携回。
《都名所图会》记载:
观音堂之本尊圣观音,系玄宗皇帝与杨贵妃别离,临摹追忆贵妃形貌所作。补陀山之匾额同出此帝亲笔。
令人兴味十足的是,据说,这座泉涌寺为空海所创建。
《都名所图会》又记载:
该寺为弘法大师开山立基,其后文德帝御宇齐衡三年,左大臣绪嗣公再建,成为天台宗,称名“仙游寺”。意指此山为仙人云游之地也。
在热田神宫也有怪诞传闻。
据说,杨贵妃实为神宫祭神赏赐玄宗之物。
玄宗皇帝平定中国四百余州之后,亟思出手拿下日本国。祭神得知此事,将倾国倾城的杨贵妃送进唐土,藉以紊国乱世。
因此,当安史之乱起,杨贵妃虽已遂愿而死得其所,其魂魄却飞返蓬莱国,隐身蛰居热田。
其后,平息叛乱返回长安的玄宗,派遣方士杨通幽,寻觅杨贵妃魂魄栖息之所,最后打听到栖息于日本蓬莱山。
方士与贵妃魂魄相会后,返回唐土禀告玄宗,玄宗悲不可抑,病情加重而死——
以上是传说内容。
传说梗概见诸《仙传拾遗》、《晓风书》。
奉秦始皇之命,走访蓬莱仙山,寻觅长生仙丹的徐福,也曾来到热田神宫。
《东海琼华集》记载,徐福曾说:“此处即为蓬莱宫。”
根据热田神宫寺志记载,杨贵妃坟冢原位于主殿西北,后移往清水社附近,最终因故将坟冢掩埋。
热田神宫另有一名为“春敲门”的门扉。
朱鸟元年(六八六),该门建于本殿东侧,贞享三年(一六八六),因热田神宫整修而移往东参道,昭和二十年(一九四五)三月遭空袭烧毁。
当时于事前拆下的“春敲门”匾额,幸免于难。而春敲门实与杨贵妃别馆同名。
如上所述,日本各地,残存不少杨贵妃遗迹或遗物。
相同传说,也流传于中国。
据《杨贵妃传说故事》所载,杨贵妃有一侍女张氏,深受贵妃宠爱。
据说张氏自愿穿上贵妃服,替贵妃受死。
张氏舞艺精湛,貌似杨贵妃。曾与杨贵妃共舞,备受贵妃与玄宗皇帝疼爱。
由于敬爱玄宗皇帝、杨贵妃,她期盼有朝一日可以回报恩宠。
如此机会来了。安禄山之乱兴起,安禄山部众攻入皇宫。
安禄山要挟将贵妃逐出宫并处死。当时,张氏愿替贵妃受死,她挺身而出说道:
“让我代贵妃娘娘受死吧!”
说毕,张氏穿着杨贵妃之服,于安禄山面前受刑。
贵妃之墓所埋,正是张氏尸骸。
贵妃本人则一身民家打扮,先逃至四川,后搭船抵日。
当时日本天皇为女帝孝谦天皇。
以遣唐使身份滞唐的晁衡——也就是安倍仲麻吕,为贵妃引见孝谦天皇。此事记载于上述之书。
据说,杨玉环当时为证明自己是杨贵妃,曾在宫里舞了一阙“霓裳羽衣曲”。
这些传说为何流传至今?
一大理由乃出自白乐天的《长恨歌》。
此故事背景发生于八○五年——当时白乐天的《长恨歌》尚未登场。
实际上,空海返日后的八○六年,此篇长诗才问世。
此一《长恨歌》内容,无疑是日本诸多传说的背景。
奉玄宗皇帝之命,寻觅杨贵妃香消玉殒的魂魄,有一方士千里远至蓬莱宫,终于与贵妃相逢,此为长诗最脍炙人口的章节:
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贵妃摘下头上金簪,一分为二,其一托付方士返回长安面交玄宗。日本诸多杨贵妃的传闻,即以此诗发想编纂。
虽然日本书上记载,白乐天以此传说创作《长恨歌》,不过,相反说法似乎更具说服力。既然传说故事中触及《长恨歌》,即表示贵妃东渡日本的传说、创作于《长恨歌》之后当较为可信。
只不过——
既为日本传说源头,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又出自何处呢?
继续述说杨贵妃传说之前,在此可以提出的史实,是上皇玄宗返回长安之后,曾迁移杨贵妃之墓的事实。
我们先来看看史实,平凡社《世界大百科事典》有如下记载:
玄宗返回长安,曾命人秘密改葬,但下葬所在不明。
中央公论社《世界之历史》第四卷(唐与印度)也曾提及杨贵妃之墓:
七五七年岁末十二月,上皇玄宗撇下马嵬路边埋葬的贵妃,恋恋不舍重返长安。当时虽经劝谏,上皇仍悄悄令宦官改葬贵妃。贵妃丰满玉体已成骸骨,唯有织锦香囊仍留原状。宦官将之携回,玄宗目睹贵妃随身香囊遗物,因思念而泪涌如决堤。
这些记载出处,皆以《旧唐书》中《杨贵妃传》或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为本。
顺带一提,《旧唐书》中《杨贵妃传》,有如下记载:
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
香囊,意指香包,袋内装有形形色色的香木碎片。
《杨贵妃传说故事》作者,对于改葬作了以下记载:
“没有证据显示,已下葬的贵妃之墓,曾遭人挖掘再修复。有关贵妃葬于其他场所一事,为何不进一步详细为文?”
实际上,《旧唐书》、《新唐书》都强调留下了香囊,对于遗骨是否仍在,几乎未曾触及。
于是日后才会出现,马嵬驿之墓似乎只是“衣冠冢”之说。
“正史并未清楚记载,或许因为贵妃尚未离开人间。”
《杨贵妃传说故事》作者曾如此评论。
书上别处中也提及贵妃尸体,虽一度被埋葬了,但也可能因为战乱而失踪。
据说奉命挖墓改葬的宦官们,不敢将实情禀告玄宗。
另有一说,一名士兵在重新处置贵妃尸体时,寻得贵妃遗留的一只鞋子,并将其携回家中,该鞋仍残余独特的香气。
此说法与中国道家尸解升天之际,只留衣服及鞋子,躯体则自坟中消失之说,有共通之点。
总之,在大批记载有关杨贵妃之死的史实文献中,有不少文献主张杨贵妃在马嵬驿之后仍幸存,此事确实耐人寻味。
“易水西风”E书作品…19…更多精彩E书请访问“52ebook”
2007年7月5日 星期四 4:24:00 PM《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 2007。4第十六章 晁衡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卷二 咒俑
第十七章 兜率官
一
空海啊……
空海啊……
呼唤声响起。
声音十分微弱。
宛如在耳畔低语。
微弱的程度,像是远方传来的虫鸣。但,发出那声音的,感觉就在耳畔。或许,那声音是在更近之处——可能传自脑海。
空海正在睡觉。
他自觉正在睡觉。
然而,并非沉睡,还有个半醒的自己。这半醒的自己,意识到自己正在睡觉,同时也听见了声音。
“空海啊……”
那声音又呼唤起来。
声音实在微弱,无法清楚辨识性别。
男的?
女的?
到底哪方?
空海集中精神,想听个明白。
就在意识准备清醒之时,
“等等……”
那声音又响起。
“醒过来反而会听不到声音。你照样躺着听……”
“听?!”
“别想逃,将你的心坦然委诸我的法术即可。”那声音说。
这天,空海和橘逸势与柳宗元相会,此刻是夜晚。
空海睡在西明寺自己的房间里。
约莫午夜过半吧。
那声音不知不觉悄悄潜入空海睡梦中。
“空海,来……”
声音说。
“我会派个女人去接你。你随她来。”
声音死缠不放。
女人?
空海心中暗忖之际,又传来声音:
“空海,明白了吗……”
空海——怎样?
空海大师……
“空海大师。”
本来是中性的声音,不知何时变成了女声。
“空海大师,请往这边走。”
忽地,空海睁开双眼,抬起了头。
一身淡蓝单衣的女子,正坐在他枕边。
“您醒来了?”
女子问道。
是位美丽女子。
青春年少,唇色红润。
清澈灵秀的眼眸,正凝视着空海。
看似柔软的红唇,隐约浮现微笑。
“那就请您移驾……”
女子催促空海。
空海看着女子好一会儿,
“原来如此……”
点点头后,掀开被褥起身。
逸势仍在邻房熟睡。仿佛探视在彼端熟睡的逸势模样一般,空海望了墙壁一眼,站起身。
“有劳你带路了。”
“请随我来。”
女子起身,宛如纤细柳叶随风摇曳,轻盈地跨出脚步。
两人来到屋外。
是西明寺中庭。
青色月光,皎洁映照在庭院。
女子裸足而行,轻巧地走向萌芽的牡丹花间。
一株高大的槐树,长在庭院东侧。
女子似乎朝向那方向。
来到槐树树根前,女子顿步,嫣然笑道:
“这儿便是。”
“就是这儿吗?”
空海和女子并肩站立在槐树之前。
“是哪位请我来的?”空海问。
女子无言点头,抬起白净下颚,仰望树顶。
“在那儿……”
“这树上吗?”
“请从这儿爬上去。我家主人正在上面候驾。”
空海仰头寻觅,却不见任何人影。
槐树刚萌芽的枝桠,朝向夜空伸展,随微风吹拂,迎面可望见夜星点点。
“请您往上爬吧。”女子又开口。
“知道了。”
说毕,空海伸出右手,抓住最底层的枝桠。
他双脚紧抵树干,将身体往上吊。
不可思议地,身体轻盈地攀上第一根枝桠。
“再往上爬——”
女子声音从下面传来。
空海伸出左手,抓住更上面的枝桠。
上吧——
“请再往上爬!”女人又出声。
往上爬着爬着,不知不觉中,空海周围的槐树绿叶沙沙作响。
新生树叶的香味扑鼻而来。
刚爬的时候,新绿枝叶并没有这般繁茂。
此刻,空海却置身于绿叶的起伏波动中。不仅四周或上下,所有方向的槐树叶片都在沙沙作响。
早该超过方才在树下所见的槐树高度了。
怪哉。
再怎么往上爬,依然是在绿叶起伏波动之中。
空海默默地继续往上爬。
“请继续往上爬。”女子又出声了。
继续爬上去。不久,再也听不到女子声音了。
自己到底爬了多久了呢?
奇妙的是,愈往上爬,四周似乎愈见微明。
何时结束攀爬,空海也没个底。
只是随着空海的攀爬,上方亮度也愈来愈强。
几回感觉就快登顶了,树梢却仍在上方。
不久——
他抓住一根粗壮枝桠,拉起身体时,终于攀出树顶了。
吸进的空气中,有一股微甜且馥郁的香味。
绝非某处在焚香。而是空气本身,似乎融入了无法言喻的果蜜气味。
此处既非白天,也非夜晚——不过,四面充满朦胧光晕。
眼前出现一幢家屋。
槐树顶部的几根粗枝上搭着木板,木板上有一幢房子。是木造家屋。
房子壁面缝隙,隐约可见内部摇曳的灯火。
屋顶缝隙,冒出了一缕蓝色轻烟。
“大概是这儿吧……”
空海轻声低语,稳当地在枝头上跨步。
他在木门前站住。
“空海大师,快进来吧……”
门内传来声音,是男人的声音。
而且,听来像是老人的声音。
空海伸出右手,推开门进到屋内。
是铺有木板的房间。
昏暗室内的木板上,端坐着一位白发老人。
老人面前有座火炉,炉中有微弱的火焰在燃烧着。
“能够来到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由旬的高度,真不愧是空海大师。明月就在你脚边的更下方。”
“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由旬吗?这么说,此处是——”
“兜率天。”
老人喃喃自语。
“若是这样,您不就是弥勒菩萨了吗?”
“正是。”
“哎,早知如此,我应该成为方士研习玄道的。”空海回应。
玄道者,仙道也。
“为什么?!”老人一副诧异的神情。
“我根本不知道,只要成为方士,修习仙道,就能如此这般地来到兜率天。若玄道比学习显密能更快来到兜率天的话——”
空海的意思是,早知道就该研习方士修行这回事了。
“别瞎扯了,空海。”
“能不能收我当弟子,丹翁大师——”
“喔,我随时恭候大驾。”
回应空海后,丹翁老人发出爽朗的笑声。
二
有座山名为须弥山。
根据《华严经》记载,耸立于世界中心的正是这座山。
其高度约八万由旬(五十六万公里)。
守护须弥山西方的尊神是广目天。
守护北方的尊神则是多闻天。
南方是增长天。
东方是持国天。
须弥山顶上,有一株高达百由旬(七十公里)的龙华树。
据说,出自印度教神祇之一的雷神——帝释天——所居住的宫殿便在此处。
须弥山顶上,也就是帝释天居住的殊胜殿,往上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由旬处,便是兜率天。
据说,那个弥勒菩萨为了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以佛陀身份降临人间,曾在兜率天听释迦牟尼讲经说法。
菩萨——对于即将成为佛陀的“存在”,人们称之为菩萨。
先前空海和丹翁的对话,正是立足于此一说法之上。
空海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