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0-甲申年说-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管理者。
人与自然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维护和管理好自然是人类的神圣使命。人类必须在道德规范、政府管理、社会生活等方面转变原有的观念、做法和组织方式,倡导人类福利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正,实施减量化、再使用化和资源化生产,开展无害环境管理和环境友好消费。
生态价值:是环境价值的一部分,指环境价值中无形的、比较虚的功能性的服务价值。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条基本原理,即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意是指生物存在发展的客观位置,是各种生物因其各自独特的生存方式而各自占据特有的生态环境。
代内公平:即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在穷国、富国之间以及穷人、富人之间实现公平。
代际公正:即当代人必然留给后代人必要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当代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则。
第二;生态阈值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认为生态阈值的客观存在是循环经济范式的基本前提之一。
环境的净化能力和承载力是有限的,一旦社会经济发展超越了生态阈值,就可能发生波及整个人类的灾难性后果,并且这个后果是不可逆的。罗马俱乐部最早提出了这个命题,相应地产生了对人类未来的悲观情绪甚至反发展的消极意识。但是,后来的学者研究表明,生态阈值与零增长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循环经济范式强调在阈值的范围内,合理利用自然资本,从原来的仅对人力生产率的重视转向在根本上提高资源生产率,使“财富翻一番,资源使用减少一半”,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切实有力地保护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目的。
生态阈值: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起作用,如果干扰过大、胁迫过强,超出了生态系统本身的调节能力,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这个临界限度,即为生态阈值。
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3)
第三;自然资本的作用被重新认识。
循环经济范式强调,任何一种经济都需要四种类型的资本来维持其运转:即以劳动、智力、文化和组织形式出现的人力资本;由现金、投资和货币手段构成的金融资本;包括基础设施、机器、工具和工厂在内的加工资本;由资源、生命系统和生态系统构成的自然资本。
在末端治理范式中,是用前三种资本来开发自然资本,自然资本始终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而循环经济范式中将自然资本列为最重要的资本形式,认为自然资本是人类社会最大的资本储备,提高资源生产率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要发挥自然资本的作用,一是通过向自然资本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本存量;二是运用生态学模式重新设计工业;三是开展服务和流通经济,改变原来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第四,从浅生态论向深生态论的转变。
末端治理模式是基于一种浅生态论,它关注环境问题,但只是就环境论环境,过分地依赖技术,认为技术万能。可是,一旦技术不能解救生态阈值,拿不出解决的办法,甚至产生反对经济增长的消极想法。
而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深生态论,它不仅强调技术进步,而是将制度、体制、管理、文化等因素通盘考虑,注重观念创新和生产、消费方式的变革。它防微杜渐,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防止破坏环境因素的出现。所以,循环经济模式是积极、和谐的,是可持续的稳定发展。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在现实操作中,循环经济需遵循减量化原则、资源化原则和无害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质量轻型化。此外,也要求产品的包装简化以及产品功能的增大化,以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量的目的。
资源化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器具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和反复使用,而不是一次性消费,使用完毕就丢弃。同时要求系列产品和相关产品零部件及包装物兼容配套,产品更新换代零部件及包装物不淘汰,可为新一代产品和相关产品再次使用。
无害化原则,要求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尽可能重新变成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有害的垃圾。即从原料制成成品,经过市场直到最后消费变成废物,又被引入新的“生产一消费一生产”的循环系统。这些原则构成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但它们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只有减量化原则才具有循环经济第一法则的意义。
循环经济的提出,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在认识上不断升华的结果。循环经济从相反假设开始探索:将整个经济系统预想为生态系统的一种特殊情况、一个特殊形式来看待,从这一点出发,改进经济系统使之能与生物圈兼容,以能最终持久生存下去,就成为研究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
循环经济就是要借助于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认识,特别是产业代谢研究,找到能使经济体系与生物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相匹配的可能的革新途径,最终就是要建立理想的经济生态系统。
地球生命的最初阶段(与现代经济运行方式之间非常类似)是一级生态系统,是一些相互不发生关系的线性物质流的叠加。其运行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开采资源和抛弃废料,这是形成环境问题的根源。
在随后的进化过程中,资源变得有限了。在这种情况下,有生命的有机物随之变得非常地相互依赖并组成了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如今天我们在生物群落中所见到的那样。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也就是说二级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变得极为重要,资源和废料的进出量则受到资源数量与环境能接受废料能力的制约。
与一级生态系统相比,二级生态系统对资源的利用虽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效率,但也仍然不能长期维持,因为物质、能量流都是单向的:资源减少,而废料不可避免地不断增加。
为了真正转变成为可持续的形态,生物生态系统就要进化为完全循环的系统。在这种形态下,对一个有机体来说是废料的东西对另一个有机体来说就是资源。只有太阳能是来自外部的资源。这可称作三级生态系统。在这样的一个生态系统之内,众多的循环借助太阳能既进行独立的方式,也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交换,这种循环过程在时间长度方面和空间规模方面的差异性相当大。理想的工业社会应尽可能接近三级生态系统。
总的来说,一个理想的经济生态系统包括四类主要行为者:资源开采者、处理者、消费者、废料处理者。由于集约再循环,各系统内不同行为者之间的物质流,远远大于出入生态系统的物质流。
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4)
在近亿年的过程中,生物圈产生了一个三级生态系统运行所需的一切要素。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级生态系统的范畴。产品的使用寿命常常极短,往往仅使用几星期,甚至几天。而我们目前的工业体系正艰难地和部分地从一级生态系统向二级生态系统过渡,只是半循环的,而这还是由于一些资源的稀少,由于各种各样的污染和立法或经济的因素所促成的。
循环经济思想的主旨是促使现代经济体系向三级生态系统的转化,转化战略的实施包括四个方面:一,将废物作资源重新利用;二,封闭物质循环系统和尽量减少消耗性材料的使用;三,工业产品与经济活动的非物质化;四,能源的脱碳。循环经济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取得了成功的实践,包括企业层次污染最小化方面,以及企业间废弃物的交换和传递,还有产品生产过程中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在企业层次上,最为典型的企业为美国杜邦化学公司。该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末把工厂作为新的循环经济理念的实验室,创造性地把“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实际相结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废物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标。通过放弃使用某些危害环境的化学物质,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可回收产品的新工艺,到1994年生产造成的塑料废弃物和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相对于80年代末分别减少了25% 和70%。同时,杜邦公司在废塑料和废弃的塑料容器中回收化学物质,开发出了耐用的乙烯材料维克等新产品。
在区域的企业间层次上,出现了一些既有特色又有效果的生态工业区。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的生态工业园作为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形态,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工业园区改造的方向。
其中,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区是目前国际上最成功的一个生态工业区。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为核心企业,通过彼此间以及和其他企业间的废弃物和副产品的交换与传递,建立了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
生态工业园区在欧洲的奥地利、瑞典、爱尔兰、荷兰、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也正在迅速发展。
荷兰的鹿特丹港是一个包括85家大中型企业的工业园,将建成以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及其支持行业为主的生态工业园区。英国的Londonderry生态工业园区建立在曼彻斯特机场旁边,目前正处于规划建设状态。
社会层面上,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DSD)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DSD 是一个专门组织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的非政府组织。它接受企业的委托,组织收运者对他们的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分类,然后送至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能直接回用的包装废弃物则送返制造商。
DSD系统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德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例如,废弃物作为再生材料利用1994年为52万吨,1997年达到了359万吨;包装垃圾已从过去每年的1300万吨下降到500万吨。
目前,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时,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其范式要求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体制,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出发,面对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探索新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方法,建立起满足需要的、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区域和循环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次深刻的范式革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这种全新的范式与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有本质的区别,从强调人力生产率提高转向重视自然资本,强调提高资源生产率,实现“财富翻一翻,资源使用少一半”。
对于像我国这样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极低、环境容量很不乐观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满足这一目标要求的自然资源储备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凸显。
第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在20世纪末,我国政府就已经确定在新世纪中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要求对污染进行全程控制,在工业生产中实行清洁生产,倡导生态工业,提高全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等等,循环经济的这些特点恰恰符合了可持续发展所含有的几个特性:可持续性、和谐性、需求性、高效性。发展循环经济还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
我国的资源状况,一方面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5)
如到200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若达到60%,可节水58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0年工业取水量的50%左右;
“十五”期间,我国节约和替代石油目标是2000万吨,相当于石油消费量的近1/10;
目前我国钢铁、有色、造纸工业1/3以上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
“九五”期间我国木材年节约代用量已达2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年消费量的20%。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扭转防治思路的重要途径。
我国长期以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愈来愈不容忽视,再加上经济、科技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1年全国废水排放量428亿吨,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8。9亿吨;排放量0。3亿吨。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段水质受到污染;1/3的水体不适于灌溉;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全国年排放生活垃圾超过1。5亿吨;固体废物总积存量超过60亿吨。
因此;遏止环境恶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刻不容缓,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它要求实施清洁生产;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另外;各种产品和废弃物的循环和回收再利用,也可大大减少固体污染物的排放。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