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葛红兵海外日记 >

第4部分

葛红兵海外日记-第4部分

小说: 葛红兵海外日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月16日


第一部分:在南洋30以后

    我是世界上少有的那种对时间的流逝极其敏感的人,这不是自我夸耀,因为对时间敏感,可能是缺点:它让你不能安宁,让你总是焦虑。相聚还没有开始,你就预感到离别,开始为离别惆怅;青春没有演绎开放,你就为年老痛心;大家刚刚开始喝茶闲谈,你已经开始吝啬你的时间,想着还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没有做了。    
    我不是一个和蔼的人,我不能看着时间流过我的身旁而无动于衷;我也不是一个阔绰的人,即使我有些钱,已经不是一个很穷的人了,但是,我依然不能享受闲暇,忙碌,不为别的,有的时候仅仅是想把那些时间抓在手里。    
    我甚至愿意用金钱买时间。1999年到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乘过上海的公交车,一直是打的的,不是因为我有钱,是因为我不愿意为了3公里的路程,在路上浪费两个小时。那些公交车们是如此的慢,仿佛对身边流逝的时间一无所知,它们的使命仿佛就是谋害一个人的生命。我碰到那些每天要花3个小时乘公交车上下班的人,我就会感到忧伤,人的一天有几个3小时?除了吃饭睡觉,我们一天真正能拿来工作的时间不足8个小时啊。3个小时,天哪,可以做多少事情啊!却坐在车上一路晃过去了。那个时候,我想我一定要买辆车,我知道自己开车要比打的来得费钱,但是,即使是站在街边,花25分钟等的士,我也不愿意了。    
    作为一个1968年出生的人,我今年已经36岁了。我的曾祖父、我的祖父都死在73岁,父亲说,我们家的男人遗传寿命恐怕就是73岁吧。他是不是对呢?我想多半是对的。有什么理由渴望更长的寿命呢?内因我们走不出遗传,外因呢?我们生活的环境并没有变得更好,污染是更严重了,生活的压力也是更大了。我想我已经真切地走过了人生的一半。在这一半中,又有一半,我是在懵懂的童年,在接下来的一半人生里,我还将有一半要花在我垂暮的老年上……接近40岁,人生给我的一个精神性的提示是什么呢?死亡。这个概念,通过我祖父、祖母的过世,通过我哥哥的病重,来到我的面前,非常真切。长篇小说新作就要出版的时候,编辑姚梅问我,你到底想表达什么?我想了很久,才告诉她,那是写时间的,时间流逝,而我们在时间的河流边等到的可能仅仅是那个虚无,它如同河里的“沙床”,上面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让时间从其上毫无意义地流逝的一个形式。    
    因为新作我的谈话录《直来直去》的出版,去北京做宣传,遇见章乃器先生的公子章立凡先生,我让他给我看看面相,他对我说:你要41岁才能安定。听了他这个话,我立即服气了。这些年,我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慢下来、静下来、停下来,听听、看看、想想,一切就都很好了,不一定要做什么,你没有力量改变世界。但是,没有,身体里的冲动依然故我,它让我不能安宁。似乎只有写作,不断地写作和说话,我才能获得平静,似乎只有和语言纠缠在一起,我才能被安慰。在北京的时候,和许戈辉对话,许戈辉说:也许你就是一个永远也不能安定的人呢?听她这么说,我心里实在是非常伤感的。老实说,已经有三年多了吧,我在内心里惟一对自己说的话只有这样一句:安静下来。而渴望安静,我内心的波澜渐渐平息、我耳边的喧嚣渐渐停止、我手头的文字渐渐安宁、我眼前的世界渐渐止歇,风停了,太阳也已经出了,一切都很好了,为什么我还没有、还不能安静下来呢?回上海后,我反复地回想章立凡的话,也许是一个暗示:安静不是自我修炼的产物,安静是年龄的产物,只有真的到了41岁,年龄才能给我足够的力量,让我安定下来吧。我不知道,章立凡说的安定是不是这个意思。但是,我想这是我渴望的,我也在心里默祷,希望他说的都能在我身上应验。    
    41岁以后,我想做什么呢?在新加坡住了接近一年,新加坡给我最重要的启发是:富有不是金钱概念,而是灵魂和身体概念。你的灵魂是安宁的吗?你的身体是属于你自己的吗?你对自己的灵魂和身体到底有多大的主宰力呢?遇到一个搞音乐的朋友,当我赞美他钢琴弹得好时,他却对我说:“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我已经退休了。”他才45岁啊!怎么能退休呢?他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啊!他的钢琴不是应该去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欣赏吗?他说:我不愿意让自己为了身外之物奔波劳碌,灵魂和身体都好像是在为别的事情忙碌,所以,我选择了退休,我要让它们真正地各得其所。是啊,身外的那些东西这个世界真的很重要吗?当我们的灵魂没有得到安慰,当我们的身体没有得到休息,我们在世界中只不过是徒劳无获的工具而已,它们仅仅是帮助我们占有世界的工具。我们得到的是因为我们在出卖自己,我们享乐的都是因为我们的压迫我们的灵魂和身体,让它们变成奴仆,我们赖以自豪的不过是我们被剥夺和奴役后得到的一份小小“赏赐”。    
    所以,真的很羡慕那个钢琴家,他早早退休,成了一个候鸟观察家。他背着相机满世界跑,只是为了看一眼那些飞来飞去的候鸟。那些飞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从这里到那里,他也一样,在地上自由地来去,从这里到那里,仅仅是为了天上的那个更自由的飞翔者。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抓一只飞鸟回家,也没有想过要为这些飞鸟撒种、耕耘,他什么都不为,仅仅是为了看,看过了也就看过了。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心不为形役、不为物役,甚至不为自己所役。    
    我真正渴望的是什么?一小片蓝色的天空,一块蛙鼓虫鸣的池塘,一丛淡淡的绿色的树林,而且这些我并不试图把它们搬回家,占为己有,这些东西大自然早就为我准备好了,我并不需要着意地去哪里找它们,也不需要着意地去和谁争,你争了也不可能得到更多,不争也不会更少。大自然对你非常公平,它在那里,只要你从世俗的功利中抬起头来,看看,那片绿色就属于你了;听听,那池蛙鸣也就是你的了;想想,看着天空发一小会儿呆,那天空就是你的了。


第一部分:在南洋伪单身

    私有制诞生以来,不仅人和物之间表现为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人和人之间也表现为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封建时代,微观层面,人和人之间的占有关系以父亲对子女的家庭占有关系为主导,以丈夫对妻子的婚姻占有关系为辅助;宏观层面,人人都是皇帝的私有财产,要以为皇帝尽忠为第一人生要务。“五四”文化革命,文化新人喊出了“我是我自己的”的解放口号,目的是什么呢?是要把“人”从“占有”关系中解放出来。不过这个口号实在是难以实现的,只要私有制存在,人和人之间的占有关系就将继续下去。在当代,这种占有关系表现得比较人道,比如,婚姻生活中,丈夫和妻子之间不是单方面的丈夫占有妻子,而是妻子和丈夫的相互占有,从财产到人身都是如此,互相之间可以通过主张财产权占用对方的劳动,也可以通过主张性权利占用对方的身体。    
    从私有制看人类,通过婚姻关系实现的这种占有关系似乎很适合人类本性,也因此,文明史以来,人类把婚姻生活看成是生活的“常态”,而把非婚生活看作是生活的“变态”。我不知道“伪单身”这个命名的现实依据来自哪里,但是,是否这里包含了对“单身”的歧视?我们为什么没有命名“伪婚姻”呢?实际上,在我看来,处于“伪婚姻”有婚姻之名而无婚姻之实状态的人可能要比“伪单身”者多得多,他们的道德处境要比“伪单身”者的道德处境难堪得多。“伪婚姻”所带来的道德失败不仅仅牵涉婚姻双方,还涉及他们的子女、双方的父母等等:“伪婚姻”带来的家庭暴力、婚外恋、儿童虐待等问题更为严重。    
    何谓“伪单身”,有单身之名而无单身之实者?也许在有些人看来,既然你是“单身”了,就不应该有人和你同居,退一万步说,大家可以原谅变态地单身却需要人聊天、玩耍,但是,作为单身你还要求有性生活那就万万不能理解了,否则你就是作伪了。何以这单身者一有了性生活就成了“伪”的呢?而那些有婚姻却没有性生活的人,我们却并没有关心他们,并没有说他们是“伪婚姻”呢?我还没有想明白。    
    在我看来, “单身”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如“婚姻”是一种生活方式一样,各人喜好,可以自由选择,结婚的人不应该歧视没有结婚的人,单身的人当然也不应该看不起结婚的人,这里并没有什么高/下、正常/非正常之分。而这两种生活方式,也没有真/伪之分,什么是“真单身”?什么是“伪单身”?单身还要弄出一个真伪来,有点干涉个人自由了吧。再说,婚姻而有性并非都合乎道德,岂不闻婚内强奸的事情也很多吗?单身而有性也并非全不符合道德。就如同单身者没有道德力量逼那些过着婚姻生活的人一定要做爱一样,结了婚的也不能用强力迫使单身者禁绝性爱;单身者没有说那些婚内没有性生活的人是伪婚,结了婚的人也没有必要说那些单身而有性爱的人是伪单身。    
    3月28日    
    the Secret of Paris     
    2004


第二部分:在巴黎巴黎的交通

    前天说,“从机场进入巴黎的时候,一路看巴黎人开的那些车,大多是小型车,一半的车型是类似中国奥拓那种,除了的士,巴黎人很少用我开的桑塔纳那样的大型车;巴黎人恐怕也比较懒,他们的车子几乎没有很光鲜的,都是灰头土脸、素面朝天,恐怕几个月没有洗了;许多车子的前后保险杠上还有凹痕、擦痕。”后来在巴黎的大街上走了几趟,渐渐地就看明白了,巴黎的私家车实在是太多了,放眼所见,到处停着车,街道的两边都变成了停车场,车子们就一辆接着一辆首尾相接,停在路边停车场上,许多车上灰尘已经很重了,可能已经停在那里个把月了吧。Q说那是车主出去度假了。    
    巴黎对于人来说不算拥挤,街上看不到上海那种摩肩接踵的人流,有时走过几条街才能看见几个行人;但是,巴黎对于车来说却是拥挤极了,所过之处没有不停着车的。那些车停在露天,在街道的两旁或者旮旯里,像是弃儿,他们拥挤得不成样子了,许多街边停的车子,它们头首相连,中间几乎没有空隙。一次,我仔细地看那些车的停法,怎么也想不明白,要是车主想把他们的车从这种停车阵里开出来,前后的空隙怎么够得上打方向盘?用我的经验,只能是先把前面的车子顶开一点,后面的车子也顶开一点,拼了自己的车和别人的车的保险杠(不是擦伤就是碰瘪),杀出一条血路了。由此,在巴黎用车,当然是用不得好车的,时刻都得和别人玩碰碰车游戏啊。    
    巴黎的地铁非常发达,而且和路面公交车车票是通用的。在巴黎乘地铁才知道,巴黎的确是一个款待穷人的地方,穷人可以买到打折票,而且似乎通过地铁上下班的人,还可以得到各种其他优惠,巴黎的麦当劳还对持有地铁年票的人实行优惠。为什么呢?地铁年票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巴黎的地铁相对于巴黎人来说,实在是便宜的,一个欧,可以在地铁里转来转去,一直转到你想要到的任何地方。比起上海的地铁来,相对值来说,是极其便宜了。而且,巴黎的地铁没有上海的那种拥挤,我几次都是在上下班高峰期间乘车,都没有见到那种上海地铁的人流,很少的人没有座位站着,大多数人是坐着的。乘车的人也比较文明,如果车上的人多,靠近门口的那一排乘客就会自动站起来,和那些新进来的人陪站。靠近门口的椅子是弹簧伸缩的,人站起来,椅子就自动收起来了。    
    巴黎的公交车线路少,车次也少,15分钟甚至更久来一辆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也同样不太拥挤。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我们国内的那些所谓交通专家们说的话,他们说,什么什么大城市是靠公共交通解决问题的,等等,我看那些专家们的话不可信,巴黎的地铁的确发达,是网状的,遍及巴黎地下的每个角落,但是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巴黎人出行主要依靠的是私家车,而不是地铁和公交车。地铁这里有十几条线路,上海要建成巴黎这样的地铁网恐怕要20年,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地铁网也还是不方便,大多情况下,入地铁站出地铁站,两头各需要步行十几二十分钟,加起来就是半个小时步行,如果在地铁里换乘一辆车,要按照地铁线路绕一点路,那么你至少得在地下呆半个小时吧,这样一来,单程地铁用时大多要一个小时。这恐怕是大多数巴黎人为什么在有这么发达和便宜的地铁交通的城市还要买私家车的缘故了吧。    
    上海我想也是不例外的,总有一天,上海人会发现,即使他们拥有了15条地铁线,他们还是渴望买自己的车。上海现在的问题是要有发展的眼光:人们渐渐地会富裕起来,对交通的要求也会提高,上海有一天也会发展到即使公交系统极其发达,但是,私人小汽车的拥有还是会急剧上升,上升到巴黎这个程度。不能认为一个城市可以单纯通过发展公交系统而解决交通问题,公交和“私交”必须同步考虑,现在的上海要同时考虑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步伐,为未来的私家车流预留一片行驶和停泊的空间。


第二部分:在巴黎巴黎的地铁音乐

    巴黎的地铁非常发达。我在巴黎的日子,基本上是一个人出门,怀揣一张地铁图,不会法语,也可以走遍巴黎——我不会法语,有的时候非常懊丧,但是,法语和英语相通,用英语解读法语,就像用汉语解读日文,大致也能把意思弄明白。更重要的是法国人会英语的很多,我的感觉是地铁站、公交车站的司机们,公园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