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开国大帝-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牧场。在严令之下,不少蒙古贵族也逐渐改变了以良田牧马的方式,改为将农田租给农民,收取租税的剥削方式。
忽必烈在即位之初,在“首诏天下”时就指出,“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要“崇本抑末”,劝课农桑。并且以“户迁增、田野辟、词讼简、盗贼息、赋役平”五项作为考核各级官吏的标准。公元1270年,忽必烈又将劝农司改为司农司,后又改为“大司农司”,专管“劝课农桑”之事。在忽必烈“劝农桑以富民”政策的推动下,全国上下,各级官吏,都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务来抓。大司农司每年农忙季节,派出大批劝农大臣,到全国各地巡察、督导,如有官吏敢不重农事、耽误农时者,立报中央,革职查问。
当时,有不少蒙古人移居中原后,靠官府放粮,从不参加农耕。针对这种情况,忽必烈对有马、牛、羊之家,官府停止供应粮食,分给耕地,让他们自己耕种。这就使一大批游手好闲的一等民族,回到农田里进行耕作。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忽必烈还注意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农民“村社”。在此之前,北方民间就有“锄社”的农民互助组织,一般是10家为一组,先帮一家锄田,由其提供饮食,然后依次锄田。忽必烈发现这是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于1270年,下令在北方汉地成立“村社”,规定50家为一社,选年长通晓农事者为社长。社长的职责是组织农民,督促农民及时耕作、开耕荒地、修治河道、经营副业等。凡种田者,必须将一块木牌立在田地旁边,上边写着“某社某人”,以便社长随时稽查。这种村社制度以后又被推广到全国各地,在组织和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忽必烈还非常重视总结农业知识,普及农业技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忽必烈积极提倡改进农业技术,总结农业知识,指导农民耕作。他命大司农司搜集天下古今所有的农桑之书,编辑成《农桑辑要》一书。此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齐民要术》中的精华,又结合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实际经验。1273年,忽必烈将此书颁布天下,命令全国各地官员大力推广和宣传。这项政策对发展农业生产和积累农业知识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忽必烈采取的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政策和措施,使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的游牧民族,较快地接受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全国各民族融合在一起,推动了农业生产向前发展。
公元1294年,80岁的忽必烈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在元大都病逝,葬于起辇谷,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忽必烈在位35年,经他之手,创建了一个具有空前规模的东方大帝国。忽必烈结束了中国数百年来南北对峙的局面,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帝国,其版图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它北抵北海,西至中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南到南洋群岛,东临大海。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txtsk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