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6-草根儿-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希望童心是善良的,能像希望自己的生活美好、愉快一样,也希望别人和自己一样生活得美好、愉快,能为别人的不幸而落泪;希望良知不会随着时光的逝去和年龄的增长而衰减,不会使人变得麻木不仁。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因此,也希望我们民族的文化传承不至于断绝。
——题曹保印小说《草根儿》后
36、萧功秦(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政治学教授):
人们都说,经济发展使社会越来越开放,信息越来越流通,然而,事实却是,经济发展却使城市里的孩子对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陌生,彼此越来越隔阂,如果你是城市里的一位孩子的家长,就让你的孩子读一读这本小说吧,让你的孩子透过《草根儿》这本小说的打开的窗口,去了解那个他们从来无所知的真实世界。不要让他的纯真的同情心在缺少心灵滋润的世侩生活中过早地干涸。
37、邓正来(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中国书评》主编):
在“现代化范式”的支配下,国人关注的更可能是中国“都市化”浪潮中的城市居民的利益,而不太可能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和“贫富差距结构”下的广大中国农民工子女之身体健康、受教育和生命安全的切实权利。而曹保印先生这本《草根儿》的小说,则会把我们的视线转向我们早就应该关注的、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中国农民工子女的命运。
《草根儿》 第一部分第一章 离家(1)
当风悄悄吹瘦田里的草,吹凉河里的水,引来一波逐一波的虫鸣时,季节的脚步,已经一点点、一滴滴默无声息地,滑向了秋后。
到了秋后,该收的庄稼全收了,该种的庄稼也都种了,正是农民们喘一口气,歇一歇脚,有事儿没事儿串串门,喝一两口小酒的时候。
不过,这样消消闲闲的日子,在秋后,很早就没有了。秋后的秋后,很少有人再有心情喘一口气,歇一歇脚,有事没事儿串串门,喝喝小酒了。秋后的秋后,大家都想着离开家,出去走走了。
在这里,我所说的“秋后的秋后”,前一个秋后,是指季节;后一个秋后,是一个小村庄的名字。这个小村庄,太普通、太小了,你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它的位置。
不过,亲爱的孩子,随便在我们中国农村的任何一个地方,你都可以看到秋后的影子。而你的生命之根,往往就深深扎在这里的泥土中,只不过,因为你离泥土越来越远,所以,你陌生了它,疏远了它,遗忘了它……可是,即便是这么小的地方,也生活着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
蚂蚱的很多乡邻,他们出生在秋后,又喝着秋后的水、吃着秋后的饭长大,然后又在季节的秋后,一个接一个离开了村庄的秋后,离开了秋后的家,到外地走走了。他们不是像城里人那样,去秋后以外的地方开开心心旅游,而是漂泊到城市里,通过艰辛的打工,去寻求一份幸福生活——有一身新衣穿,有一口好饭吃,有一点儿零钱花,有一间小房子住……
只要谁家的屋门一直锁着,蜘蛛在门框边、窗户角织起了网,蚂蚁在灶台上垒起了巢,你就可以说,这家人早已经离开了秋后,有好些日子没有回来了。
蚂蚱是谁?
是秋后田野里,一片声儿叫着的小虫子吗?有时,会被孩子轻轻易易地抓住,从脖领上串一根狗尾巴草,然后,拿回家喂鸡吃?
当然不是。这个蚂蚱,是一位刚过完10岁生日的男孩子,在他家几乎贴满墙的“喜报”上,你可以看到他的学名——张草根。不过,因为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大家都叫他“蚂蚱”,所以,我们也就叫他蚂蚱吧!
就在蚂蚱过完10岁生日第三天的早晨,蚂蚱爸爸告诉他,明天他不用去学校了。
说这话时,蚂蚱爸爸没有敢看儿子。
“为啥不去了?”蚂蚱问,“明天我们学校开学呀!”
蚂蚱爸爸看了他好一会儿,却没有回答,即使火红的烟头烫到了手。
爸爸的沉默,让蚂蚱不知所措。但是,很快,蚂蚱就仿佛明白了什么。他看见爸爸的眼圈红了。
蚂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在秋后小学,蚂蚱每学期都能被评为“三好学生”。尽管这样,除了一张巴掌大的油印“喜报”,蚂蚱从来也没有得到过奖品。哪怕,这些奖品只是一块小小的橡皮,或者一枝不带橡皮的铅笔、一个薄薄的作业本。
有一次,蚂蚱曾经小心翼翼地,就这件事问过同桌石头,石头说:“我爷爷没钱,他经常连工资都拿不到。”
石头的话,是对的。不但石头爷爷经常拿不到工资,秋后小学的其他老师,也常常拿不到工资。就是因为这样,不少老师在学校里教不了几个月课,就辞职了。结果,蚂蚱和石头他们,刚刚和新老师熟悉了,可也许就在明天的某一节课上,这个老师就要和同学们告别了。
石头的爷爷是秋后小学的校长,在秋后小学干了差不多快40年。
在秋后,所有人见了石头的爷爷,哪怕离得老远老远,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如果谁家来了亲戚,总会去请石头的爷爷去陪客,更不用说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了。就连经常板着脸的村长,见了石头的爷爷,也要快走几步,递上一枝烟。
“蚂蚱。”爸爸终于开口了。
“哎。”蚂蚱泪眼矇眬地看了看爸爸。
“知道爸爸为什么不让你上学了吗?”
“听妈妈说,咱家没钱了。”蚂蚱的声音小得连他自己都听不清。不过,蚂蚱爸爸还是听清楚了,不但听清楚了,而且微微打了个哆嗦。
蚂蚱爸爸又点上一枝烟,深深吸了两口后,伸出手去抚摸蚂蚱的头。然后,慢慢地,每一个字都很沉重地说:“是啊,咱家没钱。可是,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后天,我们全家就要离开秋后,到很远很远的一个城市去了。所以,明天我们要收拾收拾行李。”
这可是一件大事。
对城里绝大多数像蚂蚱这样的男孩子来说,如果突然听说自己家要搬,而且是搬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肯定会非常非常高兴。至少,也会特别惊讶。要知道,“很远很远的地方”这几个字,总是充满着童话般美丽的梦。
然而,蚂蚱不高兴。这样的事情,他在秋后经常碰到,而且他的好几个同学,就是这样突然离开秋后,离开自己的。
“一定要离开秋后吗?”蚂蚱问爸爸。
爸爸没有直接回答蚂蚱的提问,只是说:“光靠在家种地,怎么能行?你柳桩叔他们早就出去打工了。在外面挣的钱再少,也总比在家望天收强啊。我和你妈商量了,咱们家也出去打工,留你爷爷先在家看门。”
“我还能上学吗?”
“上,怎么不上?听说,城里也有学校。”
“有秋后小学好吗?”
“当然比秋后小学好。”
“在城里的学校,如果学习好,能得奖品吗?”
“奖状、奖品都有。”
“到了城里,奖状、奖品我都要!”
于是,他有一点儿高兴了。
“那你就去收拾一下自己的东西吧!”蚂蚱爸爸掐灭了又烫着手的烟头,准备出去了。
“我去找村长开一张打工证明,顺便告诉你壮福爷一声。”说完这话时,蚂蚱爸爸已经推开了院门。
蚂蚱爸爸说的壮福爷,就是石头的爷爷。
《草根儿》 第一部分第一章 离家(2)
爸爸走了以后,蚂蚱并没有立即收拾自己的东西。蚂蚱知道,自己需要的东西,妈妈会帮着收拾的,何况,这样的东西并不多。在这一点上,男孩子不像女孩子,哪怕是一个早已破得不成样子的布娃娃,都要像宝贝似的带在身上。
不过,蚂蚱也有自己想要带走的东西,那就是“兔子”。可是,“兔子”是不用“收拾”的,只要爸爸答应,让它跟着自己走就行了。
“兔子”是一条狗,一条个头儿已经长到蚂蚱不用弯腰,就可以抚摸它脑袋的大黄狗。大黄狗之所以不叫狗,而叫“兔子”,是因为它和兔子跑得一样快。不,准确地说,应该比兔子跑得还快。
还是在“兔子”很小的时候,蚂蚱就把它从石头家抱来了。
当时,“兔子”才刚断奶。
为了把“兔子”养大、养壮,蚂蚱常常细细地嚼馍给它吃。如果哪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逮一只鸡杀了,蚂蚱更会把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鸡肉,留下来给“兔子”吃。就因为这,妈妈没有少吵蚂蚱。但是,每次吵过之后,妈妈都会把自己碗里的肉,再拨到蚂蚱碗里去。
当然,长大、长壮了以后的“兔子”,也没少给蚂蚱挣脸面。
去年冬天的一天,下了好大好大的雪,田里的冬庄稼、杂草丛、乱灌木林等,都被厚厚的雪盖住了。连秋后西边一里外的废黄河,也结上了硬硬的一层冰。
在这样的日子里,大人们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聚在一起打牌、唠嗑、吹牛;再不然,就是扛着鸟铳,到田野里打猎。小孩子喜欢做的事儿,却是聚在一起,轮流讲故事。
蚂蚱正想去石头家玩,走到半路的时候,看见柳桩叔一帮人扛着鸟铳、领着自家的狗,要到田里打野鸡、野兔。这可是一件既刺激又好玩的事儿!
蚂蚱赶紧跑过去,大声对柳桩叔说:“柳桩叔,我也要去!”
柳桩笑了:“好吧。”
要打猎,“没兔子”怎么行?没石头、二蛋儿、三虫儿、猫眼儿、狗剩儿怎么行?“兔子”是蚂蚱的好帮手,石头、二蛋儿、三虫儿、猫眼儿、狗剩儿他们,是蚂蚱的好朋友。想到这儿,蚂蚱赶紧打了几声响亮的口哨,接着,又大声喊着好朋友们的名字。
“石头!”
“二蛋儿!”
“三虫儿!”
“猫眼儿!”
“狗剩儿!”
在大雪覆盖了整个世界的农村,到处都是静悄悄的。蚂蚱尖锐的哨声、响亮的喊声,很快就传到了本来就不远的地方,传到了这些小伙伴的耳朵眼儿里。
不一会儿,先是“兔子”箭一般窜过来。接着,石头、二蛋儿、三虫儿、猫眼儿、狗剩儿,也气喘吁吁跑来了——“呼!呼!呼!”
“蚂蚱,有什么好事儿呀!”三虫儿急急地问,他和叔叔的性格一样,不管做什么事儿,都火急火燎的。
“打猎!和柳桩叔他们一起!”蚂蚱简短而又兴奋地说。
这时,柳桩他们几个大人,正站在村边。笑眯眯地等着他们。
蚂蚱、石头、二蛋儿、三虫儿,每个人都领着自己的狗,狗儿一个比一个欢实,人也是一个比一个快乐。猫眼儿和狗剩儿家没养狗,但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拎着一把弹弓,口袋里装满了小石子儿。
很快,他们从废黄河上面的破砖桥上走过,向离秋后更远的田里走去。
走了差不多快一个小时的样子,他们停了下来。
“注意看地上脚印。”柳桩说。
柳桩说的脚印,是野鸡、野兔的脚印。在大雪覆盖的田野上,如果有什么动物刚走过不久,便会在雪地上留下清晰的脚印。一看这些脚印,你就会马上知道,是野鸡刚走过,还是野兔刚来过。
“这儿,这儿!”蚂蚱喊。
一群人很快从四面聚拢过来,站在一个清晰的脚印边看。
“是野鸡!”
柳桩话音刚落,兔子便窜了出去。
不远处,一只野鸡“咯咯咯”惊叫着,试图飞起来。也许是好久没有吃到食物了,身上没有力气,不管这只野鸡怎么折腾,就是飞不起来,只能在雪地上扑愣着翅膀疯狂地跑。在野鸡的背后,“兔子”箭一般窜过去。一层层碎雪,飘起、落下,落下、飘起。
大家追了刚一会儿,柳桩便喊:“别追了,‘兔子’自己能抓住。”
果然,还没眨巴够十下眼睛,大家就听到了野鸡发出绝望的叫声:“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
野鸡真的被“兔子”逮住了!
旗开得胜,第一胜又是被蚂蚱的“兔子”创下的。蚂蚱兴奋得脸都红了。对蚂蚱来说,“兔子”能为自己挣这么大的脸面,真是让人好高兴、好高兴!
那天,他们打到了差不多有十只野鸡、野兔。到了晚上,所有参加打猎的人,包括蚂蚱、石头、二蛋儿、三虫儿,又聚到了一起。他们就在柳桩家的院子里架起了一口锅,把所有的猎物都放进去,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直到现在,蚂蚱还怀念那顿晚餐。
现在,蚂蚱就要离开秋后,跟着爸爸一起到城里打工了,可是,“兔子”能跟着一起进城吗?
3
“汪汪汪!”
“兔子”的叫声,打破了蚂蚱的回忆。是蚂蚱爸爸从外面回来了,他的身后还跟着沉默不语的石头。
“石头!”蚂蚱赶紧迎上去,“你怎么来了?”
“我……”石头欲言双止。
两行泪水,从石头的脸上滑落,沉沉地落在地上。
蚂蚱心酸了,泪水也一下子涌了出来,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草根儿》 第一部分第一章 离家(3)
看到两个孩子都哭了,蚂蚱爸爸笑了,虽然笑得有些勉强。他走过来,拍着两个孩子的肩膀,说:“都这么大人了,怎么还哭鼻子?也不知道害羞。”
“蚂蚱,你真的要走吗?”石头说。
“我也不想走,可爸爸妈妈要出去打工,我得跟着去。”
“你走了还回来吗?”
“回来,肯定回来,爷爷还在家呢。”
“那我等你回来。”
“嗯。”
石头说着,把一直紧紧抓着的弹弓递给蚂蚱。
“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