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 >

第4部分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第4部分

小说: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操盘”5 000万日元
在日本研修期间,我考察了日本股市的投资者。原来我们以为这些投资者应该是西装革履、精明强干的形象,不料各分公司营业厅的客户中,竟然是老人、家庭妇女的人数最多。这与日本妇女婚后一般不再工作,在家充当“大藏大臣”的习俗有关。日本的大藏省相当于我国的财政部,大藏大臣就是财政部长。那些密密麻麻的行情数据,我们看久了都会发晕,她们竟能一看数小时,时而一言不发、注目凝视,时而快速查阅资料,出现令其满意的行情,不少客户还击掌几下。指导老师告诉我们:“唯有身临其境,才能如此专心。”
在分公司研修时,好几个分公司给我们出了假设题:“假设你们手里拥有5 000万日元。今天选股投资,然后运作,把运作理由做好笔记。你们离开时总结投资盈亏并且叙述原因。”我和张世林像真的有5 000万日元一样,每天敲击电脑,翻看资料,忙得不亦乐乎。
在蓝泽证券股票部,我真正认识了股票,了解了股票委托买卖的全部知识;在债券部,我进一步充实了对各种债券的知识;在国际部,我重点研究了日本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在清算交割部,我了解了各种证券交易清算交割程序;在电脑部,我第一次接触了与证券交易相关的电脑设备,了解了日本证券交易的电子化进程;在资产运作部,我初步了解了证券公司的自营买卖;在证券情况部,我认识了证券研究对证券业务的重要性。蓝泽证券公司安排我们到大阪、名古屋、富士、清水、厚木等地的20多个分公司去实习,期间,我和蓝泽证券的证券经纪人一起,走街串巷,了解日本证券经纪业务的运作过程,结识了日本证券公司的客户,从中也体会了证券经纪人的艰辛。

正文 第一章 东渡日本(13)
2009…12…2 22:53:01 本章字数:425

亲历“黑色星期一”
在我们没有去日本之前,谈起股市,眼前时常会浮现血本无归的投资者跳楼等血淋淋的场面。而在日本,我“有幸”亲历了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的世界性股市大暴跌。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上午,一向沉稳的漆岛老师一反常态,大声对我们说:“不好了,出大事了!快走,去看看!”等我们赶到东京证券交易所,发现参观走廊上挤满了人,人们焦虑不安地透过玻璃注视着交易大厅。
交易大厅一片混乱,各个交易柜台挤满了人,无法递进去的委托单散落在地面上,几乎铺满了一层。“抛单,都是抛单。”我身边有人嘀咕。雪片般的抛单,或通过电话,或通过交易大厅外各证券公司电脑机房的员工跑步送到经纪席位,穿梭在大厅内的女职员没有了往日的矜持,步幅失去了规定的节奏。
“世界空前大灾难”、“黑色星期一”、“股市大暴跌”,这些恐怖的黑体字标题随即占据了日本所有媒体。日经指数从26 648

正文 第二章 筚路蓝缕(1)
2009…12…2 22:53:03 本章字数:815

第二章 筚路蓝缕
无数个第一
静安证券业务部已不复存在,我听之深感惋惜。静安证券业务部完全有望成为近代文物,因为它至少可以告诉后人,中国的证券业是从那里起步的。
新的岗位
研修结束后,我们分别回到了原先的单位。回国前,对我的工作安排已有几种说法,其中较为肯定的说法是留在宝山区办事处任副主任,准备接老主任的班。当时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的行长毛应梁去我们办事处检查工作,听到此事后说:“不行,行里发展证券业务正需要这方面的人才。”随后就下调令,让我去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主管证券和投资业务。
我从1984年起就兼任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宝山分公司经理,因此,我对该公司并不陌生。
当时上海信托投资公司设在外白渡桥北端,如今的俄罗斯驻上海领事馆对面的浦江饭店。公司设有两个业务部门,其中业务二部从事证券业务,下辖静安、虹口两个证券业务部。公司的证券业务知名度不低:静安证券业务部是全国最早成立并开办股票交易的证券业务部,在国内有很高知名度,也是当时上海改革开放的一个形象窗口;虹口证券业务部成立后负责承销了豫园商城股票,也是声名显赫。尽管名气很大,但公司的证券业务实际很弱小:公司主要的盈利业务是委托贷款、设备租赁,除此之外还在股权投资业务方面做了20多个项目。1988年,全公司全年净利润有5 000多万元,但是两个证券业务部一年的总收入只有40多万元,相比之下实在是微不足道。总之,公司的证券业务有名而无利,引不起公司的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证券业务部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人心涣散。静安、虹口两个证券业务部互不服气,很少往来。而业务二部经理黄贵显不习惯机关“一张报纸一杯茶”的工作氛围,待在静安业务部不愿到公司来,办公室连张桌子也没有,群龙无首之下,公司职员的精神状态更是令人失望。

正文 第二章 筚路蓝缕(2)
2009…12…2 22:53:04 本章字数:941

业务二部的职员有虞志皓和朱德明,后来又新来了强纪英,这几个都是科级干部。办公室里还有陆文清、郭纯、俞燕国和姜华等几个年轻人,他们主要是帮助搞后勤和写材料。
如今很难想象,这些后来在中国证券业显赫不已的名字,当年的一段时间里基本上可以说是无所事事。
后来曾担任过富国基金公司董事长的虞志皓,当时整天晃悠,想做事但不知做什么;朱德明后来曾任申银证券的行政部经理,但他当时最多是到投资的几个企业走走;从分行宣传处调来的郭纯,后任申银万国证券国际业务总部总经理、香港公司负责人,当年他就是整天看书消磨时间;陆文清从加蓬大使馆回来后任申银万国证券副总裁;但他当时只是帮办公室主任干点杂活。
“证券业不是花架子,更不是形象工程”,这是我到信托投资公司开会时讲得最多的问题。为了形成有效的工作秩序,我上任第二天,就在业务二部办公室为黄贵显安了张办公桌,把老黄请来主持业务二部工作。
业务部成了“旅游景点”
1988年以前,国内没有专业的证券公司,证券业恢复和起步阶段,唱主角的是信托投资公司,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是全国第一个证券业务部。
1986年,上海市市长召开金融改革座谈会,静安证券业务部的胡瑞荃参加了座谈并“放了一炮”。在会上,老胡说:“两年前上海已经发行了股票,但由于股票不能交易,许多持有股票的人非常有意见,特别是那些由于出国等原因要离开上海的人,意见更大。”接着他就问:“能不能允许建立一个小型的证券交易场所,方便这些群众。”话题立即引起时任上海市长的***同志的关注,他当即询问在场的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李祥瑞可不可行,李行长回答可以研究。不久,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正式给予批复,同意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成立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办股票交易。
最初的静安证券业务部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面积只有12平方米,之前在这里营业的是个理发店。静安证券业务部最初的几名员工都来自工商银行静安办事处,有两个员工年纪比黄贵显和胡瑞荃还大,最小的也有三十四五岁,属于照顾性的工作安排。这些同志后来都参与了申银证券公司初创期的工作,成为申银证券早期的干部。

正文 第二章 筚路蓝缕(3)
2009…12…2 22:53:06 本章字数:1028

静安证券业务部最初的业务就是那几只股票的交易,每天没有几笔买卖,状况并没有媒体说的那么热闹。但是,海外媒体却认为这是中国进行金融改革的一个强烈信号。
1986年11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到北京参加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会议期间受到邓小平同志的接见。其间,凡尔霖向小平同志赠送了一枚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小平同志回赠了由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为其准备的一张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主承销的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并告知上海已有一家小型的证券交易场所。美国朋友和各国媒体立即捕捉到这一不寻常的信息,凡尔霖到上海后,执意要去静安证券业务部看看。上海方面为此专门派人考察了静安证券业务部,发现条件差,地方小,可看性不强,连个卫生设备也没有,万一客人要去洗手间,难道请他们去对面的公共厕所?他们认为静安证券业务部根本不具备接待重要外宾的条件,上海方面也就婉言谢绝了华尔街大亨们的要求。
但是,美国人的个性很执拗,想做的事一定要做成。凡尔霖一行自行乘车来到静安业务部,小小的业务部一时间热闹非凡。当凡尔霖和静安证券业务部经理黄贵显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西方媒体记者纷纷用镜头捕捉了这一瞬间,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主席与世界上最小的证券交易所经理的合影”。
那天,得知凡尔霖执意要到静安证券业务部,上海警方派人过来做先期安全保卫工作,那个警员拿着地址,找了半天才找到业务部,看了之后说:“美国人真怪,怎么拣这么个破地方参观?”
在很多来访者眼里,特别是那些海外来访者,静安证券业务部的确是太简陋了,大门进去是一排高高的柜台,柜台后面的墙上挂了一排黑板,黑板上写着各种股票和各个年份国库券的买入价和卖出价。在当时,我们的计算工具靠算盘,不少来参观的外宾拿着算盘不知是何物,充满了新奇感。
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约翰·凡尔霖拜访静安证券业务部
左起:黄贵显、李祥瑞、凡尔霖
自从凡尔霖拜访静安证券业务部一事见诸报端,静安证券业务部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证券交易业务量不大,接待任务却不轻,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批海内外的来访者。
引进“人才”,更新硬件
一个证券业务部变成一个“旅游景点”,绝非我们的本意。为了让这个“旅游景点”恢复其本来的功能,我上任之后开始引进人才,规范运营管理。

正文 第二章 筚路蓝缕(4)
2009…12…2 22:53:07 本章字数:1043

我引进的第一批人才,是我早年结识的一批上海证券业的老前辈,旧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七位老经纪人:吴仕禁、林乐耕、施之敏、魏少庭、龚懋德、王渭熊、穆壮武。这几位老先生都曾经在旧上海的证券业叱咤风云,《中国第一股:申银十年风云录》一书中就记载了几位老先生的故事。其中林乐耕老先生曾经“租了12间写字间,装了80部电话,光号子雇人就120个,每天进账10根大条子”,“到了上海解放,6月10日清晨,解放军包围了证券大楼,捉进去238个人,封掉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切交易”,“林先生幸好那天不在里面,没被捉。小广东周汉卿、徐长和、穆壮武统统被捉进去了,被关在思南路第一看守所,足足关了129天”。
37年后,证券交易重归上海,几位老前辈对此感叹不已。对于我邀请他们作为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业务顾问,他们也是欣然答应。
当年他们曾向我提议:缩小买卖差价,加快挂牌国债和股票的价格变化频率。为此,我请几位老先生分别坐镇静安、虹口证券业务部,由他们根据交易情况,拿出各类证券买卖价格变动的意见。尽管几位老先生中年龄最小的也有80多岁,但他们仍像年轻人一样,每天早早就来到证券业务部,认真地履行职责。
而硬件的更新则是从显示行情的小黑板开始的。为了支持电子管显示板,静安证券业务部使用了国内证券业的第一台电脑。当时,黄贵显、胡瑞荃向我提出要买台电脑,但是那时一台电脑要三四万元,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大家舍不得买。最后一合计,决定向上海计算机公司租一台。坦率地说,那台电脑初期的作用并不大,就是控制电子行情板,或打个“欢迎某某访问团”的标语。但是,证券业用上了电脑,在当时变成了大新闻,《新闻报》报道说:“上海静安证券业务部在全国率先用电脑处理证券交易,内容有股东管理、证券行情、股价指数等。”
中国证券业的发祥地
静安证券业务部的小黑板变成了电子管显示板,硬件算是上去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一天,公司业务二部经理黄贵显、静安证券业务部经理胡瑞荃以及业务部的边晓敌到我办公室,探讨股票指数编制的问题。他们告诉我,他们打算编制一个指数,并拿出一个笔记本,记录了他们初步的编制方法和1986年以来的编制数据,他们拿不准编制方法是否准确,因此没往外拿。那时国内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交易中的股票数量有限,对股票指数的需求并不很迫切,但静安证券业务部想填补股票指数这一空白,我理解他们的心情。

正文 第二章 筚路蓝缕(5)
2009…12…2 22:53:08 本章字数:1083

当天回家,我就参考“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等编制方法,结合上海当时股市的实际情况,写下了《静安指数编制方法及说明》一文,交给胡瑞荃、边晓敌等,让他们根据这一编制方法修正他们过往的编制数据。
静安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后来在我们编制的国内第一份股票年报上发表过。主要是以静安证券业务部、虹口证券业务部挂牌交易的上海6种股票为样本,采用加权平均法和基数修正法综合计算出来的,也是当年反映上海全部上市股票的价格指数。静安指数基期为1986年9月26日,也就是静安证券业务部第一批股票的挂牌交易日,基期指数值为100点。
在日本,有《四季报》,分春、夏、秋、冬四季,公布所有上市公司的情况。而我们,股票发行了、上市了,却没有任何资料提供给投资者。我和黄贵显、郭纯等商量后,决定要搞份手册公布上市公司的情况。当时按季公布显然没必要,所以就决定叫年报。国内第一份股票年报《1988年股票年报》就这样推出来了。主编是我,责任编辑有黄贵显、强纪英和郭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