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3967-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

第1部分

3967-毛泽东的艰难决策-第1部分

小说: 3967-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语说:往事不远,可以洞鉴。    
    (1)毛泽东一次艰难的决策,战争的终点又回到了战争的起点。美国占领全朝鲜的战略目标没有实现。二次战役一度到了37度线。    
    (2)一次正确的战略决策赢得了朝鲜半岛半个多世纪的和平。    
    (3)主要价值是填补了朝鲜战争研究的空白,在众多研究朝鲜战争的作品中具有自己独立的品质。    
    (4)本书的品位和价值。    
    从宏观方面第一次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出兵抗美援朝战略决策的反复曲折复杂的具体运筹过程。接到金日成和斯大林的电报后,毛泽东在10月2日,有一个电报,准备出兵。同一天,会后,见了罗申,提出了不能出兵的意见。5日,彭德怀支持后,有决定出兵。但未马上告诉斯大林。8日,周恩来去苏联。表示不能出兵。8月13日,告诉周恩来要出兵。按照日期准确地理清了中央的主要活动日程表。    
    具体而详地披露了毛泽东与周恩来、彭德怀等领导制定我军作战方案的生动细节(初战必胜)。    
    第一次在书中记录周恩来与斯大林秘密谈判的曲折过程,清楚地描述了斯大林在朝鲜战争中的思想脉络,以俄罗斯档案为基础。他开始说苏联出动空军,更换我东北边防军的武器装备问题。中国出动陆军。8月13日,待中国决定出兵后,他又不出动空军了。    
    彭德怀4日到京,8日到沈阳。然后到安东。13日回京,16日,沈阳师以上干部会议。18日回京,19日到安东,过江。    
    中、苏、美、朝四方领袖人物决策互动的情形。    
    第一次叙述了聂荣臻在中南海居仁堂统帅部参与出兵决策的情况。包括13兵团、19、9兵团等部队入朝前的军事行动。第一次叙述了美军仁川登陆前,8月份邓华的报告。9月7日,柴军武向党中央的报告。8月31日邓华等领导向林彪、毛泽东的报告。都准确地预测了仁川登陆的情报。第一次准确地披露了毛岸英牺牲时的情景和细节。    
    (5)关于仁川登陆。    
    8月28日(103)五角大楼批准了仁川计划。8月30日,麦棵阿瑟下达了命令。我方(99)7月中旬、下旬、9月上旬3次告诉朝鲜方面注意敌人从海上从仁川、汉城进犯的可能性。8月4日,中央政治局开会,要朝鲜注意〃在蜂腰部部署后备力量〃。同时,邓华有一个报告,谈了同样的问题(27)。8月31日,邓华等3人的报告(84)指出在平壤或汉城大举登陆问题。9月8日,林彪批给毛泽东。9月8日,柴军武给聂荣臻报告,谈了仁川登陆,谈了直接给金日成建议问题。(110)9月18日,我方给朝方的三条建议。与斯大林的建议大致相同。    
    (6)仁川登陆后防守问题,9月18日中央给倪志亮的电报〃力争保住38线以北〃。9月16日斯大林要求金日成撤回4个师,回防38线。但什特科夫、马特维也夫没有执行。也很难执行。毛泽东与斯大林军事家不谋而合。    
    (7)关于初战必胜的作战思想。    
    师出有名,正义战争,勇敢不怕死。主力部队靠近战、夜战、白刃战。对美军战斗力的估计(147)11月22日,毛泽东在给19兵团的电报中说:〃美国军队比起蒋介石的某些能战的军队来,其战斗力还要差些〃    
    毛泽东关于在朝鲜的北部山区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具体是稳固保持熙川长津以北中央大山一带山区,作为根据地,准备反攻。然后视情况扩大巩固平壤、元山以北山区。    
    战略策略是对美军和南朝鲜军分而治之。东西两线分而治之。专门打南朝鲜军队。具体就是要专门打分兵冒进的南朝鲜军的第6、第8、第7师。这是总的战术原则。    
    对南朝鲜军队的迂回穿插战术。    
    控制要津。控制东线的黄草岭、赴战岭。    
    麦克阿塞的几个指挥失误。狼林山脉把第8军和第10军隔开30到60公里。不能协同。只好分兵向北冒进。    
    (8)战争的全过程。    
    一次战役打突然性。40军在两水洞消灭第6师一个营。第二天在楚山又消灭一个团(第7团)。39军以8个团在云山消灭骑兵一师一个营。实现了毛泽东在北部山区站住脚的战略目标。二次战役打迂回,我军完成了收复朝鲜北方的任务。其中德川战役的胜利。将南朝鲜军的第7、8两师完全击溃。在长津湖一带成建制歼灭了美国步兵7师的第32团。三次战役主动南进。与苏军顾问发生分歧。英国29旅一个坦克中队,一个步兵营被全歼灭。四次战役〃西顶东放〃,东部主要是南朝鲜军队,横城大捷,全歼灭第8师和美国第二师一个营。麦克阿瑟被解职。五次战役多钳合击,在东线切断了南朝鲜4个师的后路,旋即化整为零,崩溃。在战术上〃打小歼灭战〃,〃零敲牛皮糖〃。近战、夜战也提到了战略高度。进入前轻后重的〃原始洞穴〃的坑道防御阶段,坚守性质的机动防御,250公里的防御体系。21个军轮番作战。15军和12军43天〃添油〃式的上甘岭战役。金城大捷,全线向南推进15公里,消灭南朝鲜军4个师的大部。    
    (8)经济实力对比。    
    (9)军事实力对比    
    (10)军长名单


《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一中共中央发起解放战争的决策过程

    本书记录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与蒋介石在上个世纪斗智斗勇的一个历史瞬间。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政府改变对华政策,一下子装备了蒋介石30个师,支持蒋介石一党专政,打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    
    蒋介石在美元和美国海陆空部队的支持下,不可一世,计划在3到6个月内消灭共产党。    
    在中国现代史上,1945年9月到1946年7月;是最紧张最复杂多变最吸引全世界关注的10个月,是决定中国历史走向战争还是和平的波诡云谲的10个月,是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10个月,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艰难决策的10个月。    
    面对险恶危机的局势,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简陋的延安窑洞里是怎么决策的?    
    毛泽东是怎样冒着像张学良那样被扣押的危险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    
    将帅们在前线是怎样与毛泽东反复敲定各个战略方向阻止蒋军北上的作战方案的?    
    陈赓、刘邓、陈毅、贺龙、聂荣臻在同蒲线南段、在平汉线、在津浦线、在平绥线,是怎样按照毛泽东的命令和战术阻止蒋军北上平津和东北的?    
    党中央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是怎么样制定的?    
    林彪、罗荣桓在辽西是怎样扭打蒋介石王牌军的?    
    《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战略决策是怎么样确定的?    
    毛泽东运用了怎样的战略策略战胜蒋介石赢得胜利的?    
    当时苏联、美国、中国形成了怎样复杂的三角关系?蒋介石是怎样巧妙地利用斯大林的?蒋介石进军华北的战略为什么没有实现和是如何战败的吗?    
    毛泽东真的像王明说的那样是用〃易经〃和〃三国演义〃指挥战争的吗?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下着一盘棋。1945年10月20日;毛泽东在给党内的指示中说,目前开始的6个月内的斗争;〃是将来我们在整个和平阶段的政治地位的决定关键〃。10月30日,他在给彭真的电报中又说:〃本年两个月内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后来为了仁至义尽地争取和平,时间延长到了1946年7月。这几个月,确实是中国共产党最困难最要紧最关键的几个月。从历史长河上看,只是短暂的一个瞬间。在这个瞬间中国共产党核心机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5大书记,如果决策错误,后果就不堪设想,新中国就不会诞生。这就看共产党领袖们的胆识、能力、意志和策略高低了,这是与蒋介石军事战略策略的竞赛。这短暂的一瞬间正是新中国的〃五更寒〃。是黎明前的黑暗,既是最困难的时期,又看到了新中国的曙光。    
    以谈对谈,以打对打,是毛泽东的战略方针。毛泽东抓住蒋介石的大军还在西南一隅,要从陆路,或者在美军空军、海军的支援下从空中海上运到华北平津,实现强占华北,强占东北的战略,还需要时间的弱点。他和书记处书记们在荒凉的山城延安居中指挥,运用正确的战略策略,向各个战略方向派出能员干将:一是派林彪、罗荣桓、彭真、陈云,肖劲光,派主力部队,先机进入东北,抢占东北,抢形势,开辟根据地,在东北取得政治和军事的优势。毛泽东命令林彪在北宁线上组织战役抗击进入东北的蒋介石两个军,最好把它消灭掉。;二是陈赓在同蒲线上,刘邓在平汉路上,陈毅在津浦路上,贺龙、聂荣臻在平绥路上,分片包干,分工把守,坚决堵截蒋军北上平津,在堵截中歼灭其一部主力;三是在敌人的后方心脏部位实行战略呼应,插上李先念的一把刀子,牵制刘峙30万部队不能北上。    
    这几个战略方向节节抗击,成功地阻止了蒋军进入华北、抢占东北的势头。    
    如果全党全国全军比作一盘棋,毛泽东就是一个下棋的高手。他针对蒋介石北上华北平津,占领东北的战略计划,指挥我党我军七大战略区同时运作。毛泽东下了这几着棋,蒋公在重庆气急败坏,他3个月内没有把兵力摆好,没有实现他的战略企图。叫〃润之兄〃整得够呛!毛泽东在1945年11月1日说:〃华北方面,蒋军主力由平绥、同蒲、平汉、津浦四路集中平津,经北宁、热河两路入东北计划,基本上已被我打破。〃    
    我军完成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一个阶段的战略任务。经过这几个方向的战役,各路大军羽毛丰满,发展壮大,增强了实力。八路军、新四军利用这个时间把以后解放战争的战场准备好了,请蒋军入瓮吧。而且我军的特点是靠战争更换装备。所以,部队越战越强,装备越换越好,连榴弹炮都有了,是很好的良性循环,为进入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阶段奠定了基础。相反对于蒋军来说是恶性循环。    
    本书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这一瞬间的因果关系,叙述了当年重庆的蒋介石与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紧张的决策互动的情况,毛泽东在这10个月里神经高度紧张因此病倒。这是一部直接叙述毛泽东在延安和重庆的历史大舞台上,以战争与和平大背景,全局大视角,军事大战略,将帅大手笔,指挥全国七大战略区的运作的文献性与纪事性相结合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军事报告文学作品。    
     本书在叙事时采取了全景式的宏观叙述笔法,粗犷简练的笔触,凝练的语言叙述了这一头绪纷繁复杂的历史瞬间。用丰富多彩的细节和心理描写再现了毛泽东处理紧急战事的独特个性、不同凡响的睿智和风采,描写了毛泽东在历史的转变关头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伟大形象,再现了一个以毛泽东为首的五大书记群体作用。再现了各个战略方向各个战场上将帅们指挥部队浴血奋战的场面,再现了那一段历史的紧张局势和血与火的斗争,再现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罗荣桓、贺龙、聂荣臻、林彪这些老帅的性格和指挥战争的异同,再现了这    
    些叱咤风云的将帅在前线如何执行毛泽东的战略决策的情况和八路军、新四军官兵是怎么样执行方面军首长的命令创造了战争奇迹。    
    作品视角独特,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信息量大,思想性强。而且是对抗日战争胜利后那一段历史的再认识和解读,是一部有独特思维的战争文学作品。


《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一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历史瞬间

    1945年8月9日,外蒙古大草原,黑龙江两岸和兴凯湖一带,萧瑟的寒风中,飘着不紧不慢的雪花,苏联红军的对日战争突然打响了。    
    以卫国战争中著名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为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麦列茨科夫元帅    
    和普尔卡耶夫大将率领的后贝加尔湖方面军、远东第一、第二方面军,编有11个合成集团军、80个陆军师、1个坦克军、1个骑兵机械化集群、3个空军集团军、3个防空集团军、1个太平洋舰队、1个黑龙江舰队,共150万兵力的战争机器突然发动,从我国东北的西、东、北三个方向,同时闪电般进入中国东北,敲响了日本关东军百万精锐部队的丧钟。    
    中国人对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并不陌生,他1944年获苏联元帅军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苏俄内战、西班牙内战,在苏德战争中任军长、集团军司令、方面军司令,是著名的斯大林时期的战将。在中苏关系最紧张的勃列日涅夫时期,他长期担任苏联的国防部长,强化战略核武器的发展。    
    这时,他的后贝加尔湖方面军的机械化战争铁拳,在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的雪花中,从外蒙浩瀚的大沙漠进入我国,突然手指伸开,一分为三,主力由蒙古东部的突出部位突破,迅速东进,未遇到日军的激烈反抗,长驱直入,越过辽阔的大沙漠,跨过寒冷的大兴安岭,出白城、破突泉,铁流滚滚,不可阻挡,直指关东军大将山田乙三和伪满洲国溥仪的老巢长春。    
    他的左翼出满洲里茫茫草原,摧枯拉朽,直插博克图日军著名的防御要塞。    
    他的右翼顺利抵达张家口北面的张北、多伦,直指华北平津。这个方向曾经是以后中苏关系紧张时期我们最担心的方向。    
    形势不可逆转。8月10日,日本政府向中美苏等国发出乞降照会。    
    时局突变。中国历史,进入了关键的一瞬间,用老百姓的话说,即到了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提到日程上来了!是蒋介石继续一党专政、委员长独裁,还是推翻蒋介石的反动政府,建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就像在华北、华中、华南、皖北等解放区的人民政权那样?还是建立一个多党派合作的联合政府?谁胜谁负的问题迫在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