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610-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快速过 >

第6部分

2610-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快速过-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无为的观点,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改造世界,促进事物的发展。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非不要理论,只讲实际。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否则我们的行为就带有极大的盲目性,而影响我们实际工作的效益。但是,科学理论的指导又必须从实际出发,否则科学理论就会变成空洞的教条,反而不能指导人们达到预定的目的。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味着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切实际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从人民利益出发才能勇于坚持真理。同样,也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任何从个人私利或小集团利益出发的行为,都难以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总之,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取得进步的基本原则和胜利的保障。    
    3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应当注意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第二性的,两种作用不能并列。意识产生之后,它的发展,既依赖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也依赖于它自身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意识的发展,既表现出其自身的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也表现出对社会物质条件的积极的反作用。但是,它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它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反作用,仍然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制约下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反作用,而不是脱离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反作用。    
    (2)注意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主观能动性,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事物,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在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中,客观规律是第一性,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只会导致实践中的失败。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在尊重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人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积极地进行变革事物、改造世界的活动。那种在实际工作中听天由命、固步自封、无所作为的懦夫懒汉作风,是不足取的。我们需要的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统一、积极的工作热情和冷静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大纲要求    
    1理解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的基本要点;    
    2认识事物的联系引起事物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要点速记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而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并处于永恒的发展过程之中。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指的是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1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以多种形式相互联系的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是复杂和多样的。物质世界联系的普遍性,是通过具体的事物多种多样的具体联系表现的。例如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起着主要的、决定性作用。而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同样会对事物发生影响和作用。两者都不可忽视。    
    4联系的系统性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不但与它周围的事物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且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之间总是处于联系和互相作用之中,构成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把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并同其周围环境互相作用的统一整体称为系统。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1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事物之间与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才引起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导致发展。例如:机械运动是作用和反作用、吸引和排斥相互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2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由事物相互联系引起的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不是事物在原有状态下的简单重复,也不是一个一个变化过程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个过程前后相连,呈现出历史的联系;又前后区别,呈现出跳跃的发展。其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新事物的产生,是质变、是飞跃。自然界中从无机物向有机物再向生命有机体的转化,从低级生物到高级生物直至向人类的进化,都包含着旧事物的死亡,新事物的产生;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包含着旧制度的死亡和新制度的产生。正是由于事物的永恒发展,才使物质世界能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前进和上升。    
    3发展的过程性    
    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一个过程。所谓过程,是指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是事物发展在时间上的持续和空间上的延伸。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正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因此,看问题就不能割断历史、不能只看一时一事。只有了解过去,才能理解现在,预见未来。    
    总之,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永恒发展,使任何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唯物辩证法以联系观和发展观为基本内容和总的特征,并进而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展现了世界的辩证图景。    
    第二节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    
    □大纲要求    
    1掌握质、量、度、量变、质变等基本概念;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际意义,能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和联系,懂得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掌握辩证否定的含义,正确认识曲折前进的发展趋势。    
    4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形而上学。    
    □要点速记    
    一、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所谓“质”,是指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所谓“量”,是指事物的数量、规模、大小、速度、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规定性。    
    质是与事物直接同一的,一定的质就是一定的事物。世界千差万别的事物,就是因为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质。质是人们区分、认识具体事物的客观依据。一事物发生变化,失去其质的规定性,就不再是该事物,而转化发展为它事物。    
    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事物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只要不引起质的变化,一事物仍保持其质的稳定性,仍是原来的事物。事物量的规定性,要求我们注意对事物进行基本的数量分析,做到胸中有数,并善于从量的变化中把握事物质的变与不变。    
    所谓“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保持事物质的规定的量的限度。度的这个特性,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要善于把握“适度”的原则。“过犹不及”,正说明“过”与“不及”都违反了适度的原则。    
    2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减变化。在量变阶段,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如水的温度1℃…99℃之间的变化,并不引起液态水质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在质变发生时,事物的稳定被破坏,处于剧烈的变化中,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转化为其他事物。当水温升至100℃时,出现沸腾的汽化现象,水失去液态质而转为汽态质。    
    3质量互变规律    
    质和量是事物的两种规定性,事物发生变化,必然由这两者来体现。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和质变既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当量变发展到突破原来事物的度,就会破坏事物质与量的统一,发生质变。水温不断升高,达到沸点,必然导致水的汽化。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创造了条件。    
    在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并不是过程的结束。事物通过质变,产生新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    
    (3)事物的运动变化呈现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连续的、渐进的变化。质变则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事物无限多样的发展过程。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也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这就是事物质量互变的辩证图景,也就是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事物变化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    
    4质量互变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永恒的,事物的量变、质变、新的量变也是永恒的。量变转化为质变,新质变又开始新的量变,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这告诉我们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是缺一不可的。量变为质变准备条件,质变则实现了发展。否定量变、否定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会导致脱离实际的主观蛮干。当不具备质变条件时,盲目飞跃,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在社会实践中反受其害。同样,当量变逐渐积累、条件成熟时,不因势利导,促进事物的质变,只能导致停滞不前和僵化保守。这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重视量变的积累,把握量变的趋势。中国古代成语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质量互变规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表现。    
    二、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联系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所谓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客观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双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的关系。世界上任何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既互相依存、互相统一,又互相区别、互相排斥的对立统一关系。    
    1矛盾的属性    
    矛盾有两种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它主要指两种情况: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互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例如,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高就没有矮等等。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互相渗透和包含,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生可能转化为死等。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范围广泛的哲学范畴,正确理解矛盾的斗争性,需要注意三点:第一,不要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仅仅归结为社会领域的斗争,甚至只看成敌我之间的对抗和冲突。第二,有矛盾就有斗争。第三,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一个从差异、对立到矛盾解决的过程。差异就是矛盾,就包含着斗争。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立双方又同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