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制度反思-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高考制度反思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教授 顾海兵 2001年11月23日 16:34
来源:凤凰网站
主持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世纪大讲堂,引导您走上至高点。中国人有两种最大的愿望,一种是洞房花烛夜,一种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可是金榜题名时却注定只能为少数人所有,那今天阿忆给大家请来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国民经济管理系的顾海兵教授,他给我们带来的讲题是:中国高考制度反思。好,有请顾教授。
顾海兵:你好。
主持人:咱们先得了解一下,您自己有没有高考的经历。
顾海兵:有,我是高考恢复以后的第一届考生。
主持人:1977年。
顾海兵:1977年。
主持人:当时是怎么一种状态,您是应届学生、还是工人、还是农民,还是解放军战士。
顾海兵:是这样的。当时1976年我高中毕业,高中毕业以后下乡插队一年半,然后参加了第一届高考。
顾海兵:当时第一届高考,是因为我们国家1966年以后,就开始取消高考,到1977年恢复的时候,应该说已经攒下来了11年的高中毕业的人,那么怎样呢,那年的高考竞争程度非常激烈,大概是100个人有1个人可以上大学。
主持人:100:1。
顾海兵:100:1。
主持人:但是后来也有人跟我说,当时的竞争一点都不激烈,不如像我们80年代考大学的人,说你们那时候考完第一门以后,再考第二门的时候,一看教室里已经缺了好多人了。
顾海兵:这个问题的分析不对,因为任何时候都是选拔赛,关键在于选拔的比例,衡量竞争这个程度的激烈,还是不激烈,关键是选拔比例,1977年也好、1987年也好,1997年也好,关键选拔比例是什么,如果选拔率是1%,那么竞争程度肯定是最激烈的,如果选拔程度,选拔率是20%,那么竞争程度要下一点,如果选拔率是50%,那竞争程度又下来了。
主持人:后来那种说法,他们的意思是说,后来14:1,这14:1是真刀真枪,您那个100:1,好多人是滥竽充数。
顾海兵:问题还不能这么说,因为实际上是考上的人都是非常优秀的,而且可以说优秀的里面还有优秀的人,因为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
主持人:您就是夸自己呢,我听出来了。
顾海兵:也不能说叫夸自己,说老实话,我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当中,我是1966年到1976年念的小学、中学,那段时间是大家都不怎么看书的年代,但是我是一直在看书,所以应该说我考上是必然偶然都有。
主持人:怎么说呢?当年您考大学的时候您觉得很愉快。
顾海兵:应该我觉得相对没有进行这种高考选拔制度之前,这种做法是比较科学的做法,因为在这之前,我们国家已经中断了十年的高考,那个时候文化大革命十年,采取的是另一种选拔方法,而这种选拔方法肯定是不科学的。因为它采取的是推荐,我推荐你上,你就可以上,那么这样的结果就可能是有权利、有地位的人就上去了,那么没有权利,有知识你上不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实际对当时的人来说高考制度是一种欢欣鼓舞的制度。
顾海兵:对,应该这么说,是一种非常好的制度。
主持人:我到网上检索了一下您的资料,发现这段文字非常有意思,我给大家念一念:在经济学界顾海兵教授可算是黑马一匹,他没被列入经济学大家,也没有留学背景和博士头衔,他属于非主流学者,不知道您同意不同意。但了解顾海兵的人都知道,他做学问最大的特点是不唯上,不从众,就是上面跟自己一水的和比自己下的都不听,他自成一家,语惊四众,让我们走近这匹黑马,看一看他驰骋的轨迹。顾海兵1959年生于江苏。1990年,以100万字科研成果破格晋升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1994年,他又以80万字科研成果再次破格晋升教授,这一年黑马海兵仅有34岁。这么看您是一位经济学家,不管你是主流还是非主流,是不是经济学大家,但您是经济学家,可是这个高考问题是一个教育问题啊。
顾海兵:应该说这体现了非主流学的特点,非主流学者它就是不追求流行,也不追求一般人所走过的成长的道路,它可能对很多问题的研究,兴趣的成分有一部分,感情的成分有一部分,同时又想更多的施展自己的才能。那么比如说,我是研究经济学的,那么实际上经济问题和教育问题它并不是完全分立的,很简单,比如说我研究工业问题,那么我肯定要知道农业的问题,我要研究经济的问题,我就不能不知道非经济的问题,所以我不是专业研究教育的,但是我可以花出一段时间专门研究教育问题,而且这样教育的研究,本身也促进了我对经济更深入的研究,所以这并不矛盾,可能在主流学者那个地方认为,这大概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我认为,在研究方法上是相通的,只要我们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你研究的是什么问题,这并不是很重要。
主持人:好,咱们现在言归正传,由顾教授为我们带来今天精彩的讲演报告,讲演报告的名字是:“中国高考制度反思”。好,有请。
那么,我们现在应该算是言归正传,谈中国的高考制度。那么,中国的高考制度我要分析它我这个结构应该是什么,很多人都在研究高考制度,那么我研究它应该是一个什么结构?后来我发现,对中国的高考制度分析,我们要从两个阶段上来分析。就是你分析一个问题,你必须有结构,我们现在很多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比如说高考,回答政治题或者回答什么题目,缺乏一个结构,缺乏一个逻辑。那么我现在研究高考,那么我就要看看它的逻辑,那么我就把中国的高考制度分解为两大制度。
第一大制度叫统一考试制度,第二大制度叫统一录取制度,所以我把中国的高考制度不能说是全国第一个吧,反正我还没看到别人说把高考制度分成这两大制度,我把它分成这两大制度,叫统一考试制度和统一录取制度,根据高考的过程分成这两个阶段,所以我今天给大家解释的就是这两大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我先说中国的统一考试制度所存在的问题。那么中国的统一考试制度,存在的第一个问题。统一的考试制度就意味着统一的筛选标准,而统一的筛选标准,实际上就否定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它否定了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这样一个基本特点。从市场化改革的趋向来说,也就是否定或者部分否定了高等学校作为一个办学主体的自主权。我们现在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为什么要转轨呢,因为过去我们的企业没有自主权。那么,所有的企业只需要听一个人的,这是非常危险的,那么现在改革之后,我们就要让每一个企业都变成一条龙,而不是一只虫。那么,同样在教育里我们也需要改革,我们的教育一直是高度统一的,我们的考试是统一的,那么这种统一的考试,实际上是否定了我们各个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也可以说它实际上使学校失去了它的原料采购权,因为你是统一的标准每一个学校都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自己的标准,而且原料是统一的进来。这个标准也是统一的。那么如果原料都是统一进来的,那就不能不影响我们的高等学校能够办出自己的特色。能够把我们自己不同的本来是不同的原料,但是经过这样一个筛选之后,就很难把它做成各种材料,很难做,所以呢,我们的统一考试制度。第一个方面,就存在着否定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第二个问题,很多人都说统一考试制度是公平的。是吧,多公平,一个尺度在衡量,那么我们再冷静的考虑一下,它真的完全公平吗?实际上它是有不公平的一面,什么叫不公平的一面呢?因为我们这种统一考试制度,它在起点上有一点问题,它在什么条件下是公平的呢,那就是全国的高中生都有相近的外部条件下它是公平的,如果全国的高中生都有流动的权利,它是公平的,那么现实当中我们看一看,中国尽管实行的是义务教育,但是各个学校,各个中小学之间,它的外部条件平等吗,我们看一看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义务教育上,在办学经费上有多大的差别,非常非常大。你再看看城市和城市之间,农村和农村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他们在义务教育的条件上,起点上就有巨大的区别。
所以你在这样一个不公平的起点上,就形成一个什么局面,把吃肉的和吃菜的一起进行赛跑,你吃肉我吃菜,然后咱俩用一个尺度衡量,行吗?我们知道拳击比赛它还分规则,胖的跟胖的打,瘦的跟瘦的打,你让胖的和瘦的一起打,那你完了。所以我们说,老说统一考试制度科学、公平,如果我们考虑一下它的义务教育的起点,它公平吗。它在多数条件下它是公平的,这个多数条件,就是我们有真正的公平的义务教育,在这种条件下才是公平的,而且我们还不讲,农村的孩子上大学,录取的分数更高,是不是这样?北京的孩子上大学录取分数多低呀,所以这样一考虑,我们的初等教育的差距非常大,能够达到1倍到3倍这样的差距,在资源占有上。但是我们统一考试按照一把尺度衡量,所以我甚至讲,哪个地方的教育经费低,我们的录取分数就应该低一点,这样比较科学,从企业衡量经济效益来讲,那是成本利润率的问题,对不对,所以我想我们的高考统一考试制度第二个方面,就是它实际上也还存在着不公平的一面。
第三个,我们的统一考试,因为是全国统一考试,我现在特别怕全国统一行动,不管是考试还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太大了,12。6亿中国人,这还仅仅是统计数据。实际中国人口是多少,我这里不好说。反正你到街上一看,到处都是人,人一多就热呀,就拥挤呀,就产生人口爆炸,所以有的人在火车里不是发神经病了吗,为什么?人太多了,挤得受不了了。对不对,那么中国人口多,你很多事情要搞全国统一,你说这是不是为难了我们中国,中国这么大,我甚至有的时候讲,我们一个省、一个市就相当于欧洲的一个国家,是不是这样,你一搞就搞全国统一行动,你这个管理的工作量多大?你工作量太大,而且因为你工作量大,又要搞全国统一,你一年只能考一次,所以我们的学生很难有选择的机会。你一年只能招一次,全国这么大的范围,960万平方公里,12。6亿中国人,你要同步的干一件事情,那地球都要抖动了。所以这样大家就没有选择的机会,一年就是一次高考,选择的机会非常有限,因为你是统一的嘛,没有办法搞两次、三次,搞两次、三次我们教育部就要垮台了。所以这是统一考试,就是因为它是全国统一,它带来的一个问题。
它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时间很集中,因为它要统一,所以必须在同一时点考试,大家都是上午九点或者都是下午一点半开始考。那么,我们知道,全国这么大,你看一看它那个经度,要跨多少个时区,我们中国是不是跨多少个时区,那么也就是,当你东边的人七点的时候,那你说新疆的人在干嘛,你在那看新闻联播呢,新疆人在干嘛,干活呢。所以跨这么大的时区,你让他同一个时间干一件事情,说老实话不太符合我们的地理学要求。而且我特别担心这种时间上的集中,带来了所谓的黄金周,我们国庆放七天,五·一放七天,我特别不赞成,为什么?黄金周,实际上是“寒心周”,你出去旅游到处看到都是人,还看什么景,对不对,到处都是人,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休假制度搞得分散一点呢,一年365天都是黄金日多好,何必搞黄金周,搞的票贩子猖獗,大家买票都买不着,中国这么大,你又要搞一个统一的时间,那问题非常多。所以黄金周里面实际上没有黄金,这个帐单我们可以进一步去算一算,所以我特别不主张,在中国这么大的一个范围里面,集中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做这样一件事,它带来了好多弊端。
那么,和这种统一相联系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有所得,必有所失,那么,当我们教育部门主抓了考试的时候,花了这么大的心血去抓这个事情的时候,抓了进口,进出口的进口,大家高等教育高考是进口,当你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抓进口的时候,你还有多少精力去抓出口呢,所以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中国大学生毕业生的水平怎么样?公认的在下降。我们很多的本科毕业生,现在大学上到第四年以后,你看一看他们都在忙什么,当然原因比较复杂,但是我们就拿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大家都要做的本科毕业论文,不管叫不叫做论文,不管应不应该做论文,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论文质量在下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看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部门,抓了进口,花了很大的力气,那你说花了很大的力气抓了进口之后,它还有力气抓出口吗,精力是有限的,我们的政府部门要小政府,你还有精力抓出口吗,不可能,对不对。所以我们该抓的没有紧紧的抓住,不需要那么狠抓的,抓的特狠,所以我们的教育部,本来应该是主要抓出口,结果现在主要的精力用来抓进口,所以这样就带来很多问题。人的精力、一个机构的精力它都是有限的,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它都是有限的,必须有很好的资源的匹配。你的资源主要用在什么地方,所以我们中国变成了一个考试大国,但是考试不国绝不是考试强国,也不是教育强国,你看一看每年的高考,全国上下都在运动。都在投入进口,而这个出口呢,没有什么人关注了。进来以后就进入保险箱,所以人的精力、一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