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飞鸣镝 >

第2部分

飞鸣镝-第2部分

小说: 飞鸣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献髡剑芮行浅V匾庵峙浜嫌趾苣蜒纤亢戏欤杂惺杪蕉芬埠苣炎嘈АU庵直饔质芷虻挠跋旖洗螅荒茉谝辜淝缋实奶炜詹拍苁褂茫跤晏炱筒恍辛恕:罄矗孀啪驴蒲Ъ际醯姆⒄梗呋骰透呱渑谏隙甲氨噶嘶鹂孛樽祭状铮乜盏嫉魑碌姆揽帐侄握卺绕穑秸盏浦鸾ナプ饔谩5剑叮澳甏酰熘鸩酵顺隽死肺杼ǎ揖奶秸盏票簿统晌死贰!   �
    对高射炮兵来说,因为目标飞得低,射击区域小,飞机在射击空域的飞行时间短,高射炮发射不了几发炮弹,飞机就飞出射击区域了。由于飞机飞得低,方位角和高低角变化快,造成我瞄准困难,命中率也大大降低。    
    高炮部队为打这种飞机很伤脑筋。起初,打了几仗,都打得不得要领,未获战果,眼睁睁地看着敌人从炮口下溜掉,急得高炮战士抓耳挠腮、捶胸顿足地哇哇叫。当时在高炮部队曾流传着这样一种顺口溜:    
    P2V!    
    P2V!    
    你飞到哪里,    
    哪里就倒霉!(意指打不下来,要检讨,要受批评)


第一部分:苦训中国高空的“天窗”是开启的(2)

    1957年11月20日,国民党空军一架B-17型飞机,从湄州岛附近窜入大陆,先后经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山西等九省上空,散发传单。    
    21日,一架P2V飞机在青岛西南之马藏附近黄海入陆,在大陆上空活动9小时13分钟,飞行全程约3000公里,沿线空军部队曾先后起飞18架次飞机拦截,但均未击中。周恩来总理对此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指出:“我们应用一切方法将蒋机击落,不然影响太坏。”    
    1957年12月8日,总参谋部向毛泽东主席呈送了关于一年来防空作战情况的报告,毛泽东看过后,根据此前两架国民党空军飞机入窜大陆未受到打击的情况,为鼓舞和激励斗志,在报告上批示:“彭德怀同志:非常必要,请你督促空军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    
    毛主席的战斗号召,极大地鼓舞了空军的斗志。我歼击机、高射炮、雷达、探照灯部队发奋图强,认真接受前几仗没有打好的经验教训,努力研究、改进战法,英勇战斗,很快就创造了连续击落敌机六架,击伤两架的重大战果,随机丧生的蒋机空勤人员多达61人。    
    据统计,“黑蝙蝠”中队从1953年成立至停止侦察,加上在飞行训练和执行任务中意外坠毁,死亡人员达148人,损失十分惨重。    
    由于低空飞行侦察不断遭我军击落,迫使美蒋不断更换机型,除继续采取夜间低空侦察外,又增加了昼间高空对我侦察的机种,侦察高度不断升高。到了50年代中末期,就逐步演变成以高空侦察为主的方式,当时主要代表机型是RB-57A型高空侦察机。在使用RB-57A飞机高空侦察的同时,美国已着手开始改装RB-57D和研制生产U-2型高空侦察飞机。    
    1957年9月,美国交给国民党空军RB-57A型飞机两架。经过四五个月的训练后,于1958年1月7日,开始入窜大陆侦察,被我防空雷达首次发现。    
    当日该型飞机由台湾桃园机场起飞,由山东荣成与石岛之间窜入大陆,经文登、莱山、平度、胶县等地入海,在南朝鲜的西海岸消失。这种飞机最大升限达17000米左右,最大时速约1000公里,续航时间7至8小时。从此,美蒋便拉开了对中国大陆高空侦察的序幕。    
    1958年2月18日,正是农历正月初一。10时25分,我对空情报总站通报:在上海市的东北方向,距海岸线150公里至170公里的海面上空,发现RB-57A型飞机一架,高度8000米。    
    11时,我驻青岛海军的一部П-20雷达在方位125度、距离215公里处发现RB-57A,高度已爬升到14000米,时速700公里。该飞机飞到山东诸城后,改航向70度,向青岛的流亭机场飞去。    
    我驻青岛的海军航空兵部队,由中队长胡春生、飞行员舒积成驾驶米格-17Ф飞机双机起飞迎敌。在敌机高度15500米,我长机高度15000米,僚机高度15700米开炮攻击。但两次炮击,均未命中。在第三次攻击中,舒积成把敌我距离拉近到430米至75米连续开炮三次,敌机中弹冒烟倾斜下滑。长机再次从正后方进入,在800米距离上一直把炮弹打光。僚机紧接着从敌机正后方接近,距离在600米至430米,连续开炮两次,敌机急剧坠落,取得了较高空作战的胜利。    
    这种RB-57A型飞机投入对大陆侦察不到两个月,就被我歼击机击落,证明了它不适合用于在中国大陆的侦察活动,从此就销声匿迹了。    
    1958年10月,美国又将美国空军四○二五联队的两架RB-57D型高空侦察机交给国民党空军使用,开始了对我大陆纵深进行侦察。    
    RB-57D型飞机是美国空军的一种较为新型的高空侦察机。当时据外国报刊披露,该机是在B-57型轰炸机的基础上改制而成。主要改进了两大项:一是机翼增长了约70%,达到了33米,比后来的U-2型战略侦察机还长5.9米。二是改用了两台较适应高空飞行的发动机,每台推力为4536公斤,较B-57型飞机发动机大1261公斤,其最大速度为每小时1100公里。根据几次入侵侦察的测定,上升限度可达20000米,活动半径可达2000公里以上。机上装有四部照相机:两部是长焦距的,牌号为K-38;两部为短焦距的,牌号为KC-1。这四部照相机均装在机身前的第二舱里。在高度18500米实施航空照相,可拍摄长约4000公里、宽约70公里地幅的地面目标。美国人为减轻重量,使它在高空中飞行,不惜一切地把能拆的设备都拆了去。    
    RB-57D型高空侦察机的这种基本性能,均大大地超出了我军当时装备的歼击机的飞行高度和最先进的100毫米高射炮的射击高度。虽然每次敌RB-57D型飞机入窜侦察,我均起飞多批多架歼击机进行高空拦截,终因高空飞不上去,而无法攻击。    
    与此同时,由美国人驾驶的U-2型高空侦察机,也开始不断地入侵我福建、广东地区进行侦察。1958年一年,美国人驾驶U-2飞机对我国进行侦察六个架次。截止到1958年的年底,我外交部已向美国政府提出了第45次严重警告。这种高空间谍飞机在中国大陆上空的飞行侦察,如入无人之境,也就是说,新中国高空的天窗是被敌人开着的,这严重地威胁着新中国国防的安全,形势非常逼人。    
    


第一部分:苦训中国地空导弹兵应运而生(1)

    当时,能对付20000米以上的高空侦察机最好的武器就是地对空导弹,但中国没有。    
    杨成武副总参谋长率团参观苏联在远东军区组织的军事演习时,被一种新式的防空武器吸引住了,它就是当时苏联防空军装备的最先进的萨姆-2型地对空导弹。    
    这是一种用雷达控制制导导弹击毁空中飞行目标的先进兵器。它打得高,可以射击24000米以下的目标,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飞机能飞到这种高度;也打得准,在无干扰的情况下,敌机只要飞进它的射击空域,用三发导弹打一架飞机,命中概率为98%。是打击空中目标,尤其是高空目标的有效武器,也是对付当时在中国大陆上空进行高空侦察的RB-57D和U-2飞机的有效防空武器。    
    杨成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防空军的首任司令员,也是新中国防空的奠基人之一。这位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吃够了敌人空袭苦头的将军,深知对空作战的重要性,对我军防空兵种的建设极为重视。从苏联归来,他便积极力主引进这种新型的防空武器,尽快组建中国的地空导弹部队,以打击敌人对我大陆的高空侦察。    
    1957年9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与陈赓、宋任穷率领了一个庞大的国防工业代表团赴苏联访问,采购我急需的武器装备。经过与苏方多次艰辛的谈判,于1957年10月15日达成协议:苏联同意向中国销售萨姆-2型地对空导弹兵器,第一批先提供给五套兵器,36发导弹。五套兵器的用途分别是:三套用于装备作战部队,一套用于科研,一套用于训练。    
    按照1957年10月15日中苏签订的《苏联在火箭和航空新技术方面援助中国的协定》中约定的供货时间的安排,1958年6月,中央军委做出决定,由空军组建地空导弹部队。    
    首先是在全空军范围内挑选干部战士,在北京的清河镇高级防校(现在的空军司令部科研大院),组建了地空导弹第一营,营长张建华,政治委员张思聪。10月8日,地空导弹第一营正式成立。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在成立大会上宣布: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第一营正式成立。    
    刘亚楼司令员在一营成立大会上    
    他对第一营的干部战士说:“你们这些人是经过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才决定调来的,你们是空军的‘宝贝’,也是地空导弹兵的种子。希望你们尽快地从苏联老大哥那里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到手,担负起保卫祖国领空的重任。”    
    之后,于1958年11月20日,空军党委决定由北京军区空军组建第二营,南京军区空军组建第三营。    
    地空导弹第二营是由北京军区空军从高射炮兵、雷达兵、航空机务兵、探照灯兵、通信兵部队抽调人员组成的。诞生在北京市大兴县城以北的高米店军营。    
    这所军营原是北京军区空军的一所军士学校,学校已经停办,暂作二营组建之用。    
    地空导弹部队组建时,干部一律是高职低配,团长、政委调来当营长、政委;营长、教导员调来当连长、指导员;连长调来当排长。那个年代的干部战士,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虽然是高职低配,但只要是党和人民信任,革命工作需要,大家不但没有怨言,反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二营营长岳振华原是北京军区空军高射炮兵第五一一团的团长,在北空的高炮团长中是最优秀的,年仅32岁,高高的个子,长得魁梧精干,是个老高射炮兵,是保卫北京的老防空卫士。    
    建国前夕,傅作义将军在北京起义,我军接受了一个团的日式高射炮的装备,组建了高射炮兵第五一一团。岳振华从晋察冀八路军八团三连指导员的岗位上,被选送到了该团。新中国成立后,他就任该团第一营营长,带领全营驻防在北京广安门外甘石桥、回民学校、公安学校一带,担负北京西南方向的防空作战任务。    
    1952年4月他任团副参谋长时,随团赴朝作战,带领部队在朝鲜西部的定州、郭山、宣川一带,与美国飞机作战,用落后的76.2毫米高射炮击落了敌战斗轰炸机,击伤过美国的B-29重型轰炸机,取得了与美国空军作战的实战经验。    
    1955年任副团长兼参谋长时,全团由老式的76.2毫米和37毫米的高射炮,改装为团半自动化指挥,连队由火控雷达控制瞄准,半自动化装填发射炮弹的100毫米高射炮,成为全军装备最先进的一个高射炮团。不久就任该团团长职务。    
    1958年11月下旬,岳振华在参加北京军区空军四级干部会议时,军区空军的李际泰副司令员找他谈话,通知他空军决定调他去担任高射炮兵独立第二营的营长。说完了空军的决定,没有问他愿不愿去,也没有问他对高职低配的使用有没有意见,也没有给他讲团长当得好好的,为什么叫他去当营长。只是随手交给他一份十一个人的名单。名单上写着:    
    二营营长岳振华(原高炮团团长)    
    二营政治委员许甫(原飞行团副政委)    
    二营副营长王建初(原探照灯团副团长)    
    二营参谋长张治国(原雷达团参谋长)    
    二营政治处主任李奎(原高射炮团政治处主任)


第一部分:苦训中国地空导弹兵应运而生(2)

    还有三个连的连长、指导员六人的姓名。    
    岳振华看完了名单,李副司令员对他说:“你现在就算到职了,不用回团交代工作,立即带领除许甫以外的九个人,去长辛店跟随地空导弹第一营学习。部队组建工作由政委许甫同志负责,由军区空军向他交代任务,组建地点是高米店军士学校。”    
    第二天,岳振华就带领着名单上的九名干部到了北京西南郊的长辛店随地空导弹第一营学习。    
    二营政委许甫,是某航空兵师的团副政委,年仅31岁,中等个子,年轻精干,富有朝气,是个肯于学习且事业心很强的干部。    
    1958年11月下旬,他在参加追认杜凤瑞为一等功的大会时,接到师政委赵绍昌的通知,调他到高射炮兵独立第二营任政委,并立即到军区空军报到。    
    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吴钟昆和干部部的张文盛处长与他谈话说:“干什么工作,赵政委已经跟你说了。二营的营长是高射炮兵第五一一团的团长岳振华同志,他已带领连以上干部去长辛店学习了。你的任务是去高米店原军士学校负责组建部队。”    
    谈完话后,军区空军派车直接把他送到了高米店营区。    
    来到高米店营房,他放下行李,就围着营区转了起来。11月的北京,已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学校因早已停办,院区无人清扫,落叶满地,显得有点儿荒凉和冷清。    
    调来二营的干部战士陆陆续续前来报到。他热情地接待着前来报到的每一个干部战士,并对大家说:“我们二营是一个新的大家庭,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